首页 / 正文

●卷五

张龙湖先生拜相内直,旬日始出,门人往贺,先生曰:“何不吊我?”人皆谓先生不乐撰文,故有是说,竟不寿。余曰:“不然。昔岑文本拜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任高,所以忧也。’”有来贺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先生之意,或本于此。

宋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知军晃仲约度不能御,喻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事闻,朝廷大怒。时范文正公在政府,富郑公在枢府,郑公议欲诛仲约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富公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不能守,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不诛郡县无复肯守者矣。闻高邮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释也。”范公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此法所诛也。今高邮无兵与械,事有可恕。小民醵财免于杀掠,理必喜而云食其肉,传者过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夫赂贼安民,此仲约一时苟全之计,然犹可诿曰猝至无备。至于边防,则戍守素严。近日边将力不能拒,每先期赍金帛方物,求免入寇,寇问所之,则指示他路。故上谷赂,则犯云中,云中、上谷俱赂,则犯辽蓟,纷纷效尤,遂致边备大弛,以至海防亦有然者。是皆仲约之遗术也。可胜叹哉!

唐文宗自太和乙卯后不乐事,稍闻则必有叹息之音。会幸三殿东亭,因见横廊架巨轴于其上,谓修已曰:“斯开元东封图也。”因命悬于东庑下,举玉如意指张说辈数人,叹曰:“使吾得其中一人来,则吾可见开元矣。由是惋惜之意,见于颜色。遂命进美酎尽爵,从步辇归寝殿。”又一日语李右相曰:“吾思天下事难理,则进饮醲酎以自醉解。”夫为君上乃亦忧事不治而以酒自解者乎?夫事不治,则当广求贤才以自辅。如张说辈,岂绝世而难得者,此其不足有为可知已。近闻上谷有抚臣报虏至,辄呼火酒,连进三觥。再报,则鼻息轰轰如雷,及觉,则虏已钞掠出境,又抽毫作报捷疏矣。乃知曲生能扫愁,其功甚大。

梅宛溪为余言,山东有人能腹中语闻于有司,有司鞫之,腹中人能自言其冤。曰:“吾山西布客,一日出游,偶醉卧道旁,道人李美者,与张成兄厚,能采生折割人,见吾醉卧,夜私杀之,取其心肺并七窍,烹熟,与张成食之,吾遂入于腹中而不能去。”问张成,成输服,曰:“初食时昏醉,二日始省人事。”后觉腹中有物相碍,唧唧如人语,呼之辄应。每饭,吾不能多食,食多,内辄喧呼击之。”又曰:“夜卧则从口出,出时如蚯蚓然,长可五六寸。天将明,则从鼻中入,入则复言。”问曰:“李美既杀汝,汝能知李美处,吾擒治之以报汝仇。”曰:“李美者,淮安人也,可无擒治,吾今当死。”曰:“何也?”曰:“成化时,吾为贼,夜遇李美途中,因杀之夺其资。张成兄弟与吾有隙,为吾所杀,吾当死酬之。”李美昔为谁,张成昔为谁,皆能言其名字里地。曰:“汝能出,何不他去?”曰:“既受约,不能背,十年后当自去也。”曰:“汝夜出为何?”曰:“出则入寺庙,窃听其言,即日所语于人者也。”曰:“寺庙有神乎?”曰:“有。大都与人间事同。”曰:“日中有神否?”曰:“有。与人出入道中,或乘马,或徒行,遇贵人则避,余则行走无妨也。”张成兄弟遂坐法。此皆二司并两院所亲问得其言如此。因知杀人者必杀之,纵能逃于有司,而不能逃于鬼神。故曰:“明则有刑罚,幽则有鬼神,可畏也己。”后与毛双渠语,双渠曰:“吾巡历山东时,亲闻其言如是。”书此为报应之一端云。

山东有一耕者,侵及邻人之垅,邻人与之哄,击杀之,已抵其罪。后一年,近邻有生子者,能言前世事。曰:“吾前为某人所击杀者,吾妻子尚在,欲往观之。”父母怪而问故,曰:“吾死后见阴司,阴司悯其误毙,因命复生,曰:‘当为某人子’。以二鬼押送。时日尚早,引避溷中,顷有登溷者,鬼曰:‘此即汝父也’。曰:‘我与之友久矣。年且长,宁为若子’?即欲去,鬼强持之。将暮,挟至房栊外,见妇人将产,曰:“此即汝母也’。吾复乞脱,二鬼持之益力,须臾子诞,二鬼将吾从囟门送入,其子即哭,二鬼行,吾力出脱,其子不能哭。二鬼复入视曰:‘果逃矣’。时吾隐及架脚下,鬼寻获,复送入囟门,忽按之,吾遂昏顿,其子复哭,良久始放,吾附形矣。后虽欲避去不能。今吾家门户事,吾尽知之,可负吾往。至其家,历历述说生平事。其暖昧人所不及知者,与妻言之不妄。”又指示前所耕地疆界具悉,前抵罪者犹未决,因诉于官曰:“吾杀人,罪当死。今所杀者复生,吾可无死。不然,则死者生矣,而生者复死。吾以死酬谁乎?”有司召而问之,果如其言,罪虽不释,良可笑也。因知吾人果四大强合,形有时而尽,而神则无所不之也。故得道者逸形以育神,乃能久视。是日曹宪副复言此事。曹名金,河南人,与宛溪同入允者。宛溪名守德。宁国人,先为山东提学,故所闻同。

宋吕献可没,温公志其墓,论献可为中丞时,有幸臣弃官家居者,朝野称其才,天子引参大政,献可抗章条其过失,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所谓幸臣,盖指荆公云。志未成,监牧使刘航仲通自请书石,既见其文,仲通迟回不敢书。时安石在相位也。仲通之子安世因代书曰:“成父之美可乎?”仲通又阴属吕氏诸子勿摹本,恐非二家之福。时蔡天申为西京察访,厚赂镌工,得书以献安石。初欲中温公,安石得之挂壁间,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昔庚戌科大学士张公主试事,策引苏辙“重臣权臣论”为问。时王翰林与张公论文有隙,试录未上,先使人驰进一册于首相,其意有在,后相公亦不问。小人之中伤人,率多如是,可畏也己。

礼曰:“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不二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观于此,古人轻技甚矣。今如工作之类,以卿大夫之官官之,反有齿先于士者,与先王之意大相远矣。

周建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夫树棘,取其心赤而外刺;槐,怀也,言怀来人于此而与之谋也。古人植一木,且有深意,使人懔而感焉。如唐之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则无所取义,徒为佳丽耳,去古远矣。

昔韩公雍作镇两广时,峒蛮方炽,公追斩大藤峡,岭表悉安,遂于梧州开府听治。每宾客过,必厚赠,军前所费无算,而士皆尽力。后代者至,则拘拘绳墨,无复公之洞达,而政绩亦不逮前。至今称度量廓大者,犹诵说韩公,而不知韩公之平两广,不在于用物之侈,而在于谋略之妙也。嘉靖中,东南倭乱,赵甬江往督战,能以喜怒祸福人,自巡抚下至有司,无不惴惴趋命,以赂相悦,动以数千,往往讳偾军为有功,以诡获为真俘。又有力至于内者,言无不应,稍拂意,则诋以罪,辄致丧身。东南缘此大困,仕人以是竞进。赂愈重则迁转逾速,议者反目为边才,指顾视理法者为狭小多忌,不足重任。一时远近化之。凡军中粮饷,皆为馈遗,不复顾念尺籍,而浙中尤甚。士夫过者,视其官之清要,多者三四百金,少亦不下一二百金,士夫亦以此多之。彼盖以韩公为法,韩公且以是败,而况不及韩公者乎?此捧心学西子者也。

五季时,欧阳纥召阳春太守冯仆至南海,诱与同反,仆遣使告其母冼夫人,夫人曰:“我忠贞两世,今不能惜汝而负国也。”遂发兵拒境,帅诸酋长迎章昭达,昭达至始兴,纥惧,出屯淮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水栅之外。昭达令人潜行斫笼,因纵火舰突之,纥败,擒之,斩于建康市。冯仆以其母功,封信都侯,迁石龙太守,遣使者持节册命冼氏为石龙太夫人,赐以绣宁安车鼓吹麾节卤簿,如刺史之仪。昔汉高以天下之故,不顾太公,而卒全其太公。冼氏以守国不顾其子,而卒全其子。汉高以智,冼氏以义,合而观之,两奇事也。若妇人则尤为难矣。

字书谓伥为虎役,盖人不幸毙于虎者,其神魂不散,被虎所役,为之前导,是伥可谓鬼之愚者矣。噫!今人国破家亡,反臣事其人,为之致力,岂非伥之类也哉?不自以为愚,反谓明于去就,可哀也已。

东平有东门子王德元者,学全真之道有得,后学者至,必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甲名乙。”则斥之曰:“何诳我也?”其人骇而问焉。是诲之曰:“汝未生之前,岂有姓耶?且生于其家,则姓某姓,强名耳。汝执其强名者以为真姓,非汝姓也。彼盖以真性为姓,故以今得者为强耳。”学者如是,可谓吾忘我矣。其言大有开发,又尝问人曰:“汝年几何?”曰:“某若干岁矣。曰:“若干岁,何处安身立命乎?所谓若千岁者,世以此约言之耳。共所以为汝者,自无始劫以来,不可以岁数也。”此真足以齐死生,等彭殇矣。视蒙庄之言,更易觉悟,读之豁然。

隋诏牛弘等议定舆服仪卫制度,以何稠为太府少卿,使之营造。稠参会古今,多所损益。衮冕画日月星辰,皮弁以漆纱为之,务为华盛以称上意。课州县送羽毛,民求捕之,殆无遗类。乌程有高树,逾百尺,上有鹤巢,民欲取之不可,乃伐其柯。鹤恐杀其子,自拔氅毛投于地,时人称以为瑞。吾闻鹤千年始巢于木,木必乔枝,可谓灵矣,然犹不免焉。至于拔翮救子,得者不以为愧而反瑞之,则是自断其尾,自啮其脐,以遗人者,亦可表贺献颂矣。如此而欲不亡,得乎?

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未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而听左右之请,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寡人奚听乎?”一日,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曰:“非所学于子也”。听子之谒,败子之道,可乎?申子辟舍请罪。噫!今之论政者,何以异于?是尝见台谏建言崇俭素,而己之宫室衣服宴饮则侈。谕驿传之苦则言可出涕,而于亲故则假文乘传,惟恐应之不恭,于奔竞者则丑诋禁止,而于己则计日求升,甚有俸在人下,以力超出之,名曰闰位。他日可升四品京堂者求补五品,可升大九卿衙门者求补小九卿,不一年即复他转,是何自败于其言耶?恐亦当避申子之舍。

东坡有曰:“日日出东门,寻步东城游。城门抱关卒,怪我此何求。我亦无所求,驾言写吾忧”。章子厚评之云:“前步而后驾,何其上下纷纷也?”东坡闻之曰:“吾以尻为轮,以神为马,何曾上下乎?”参寥子谓其文过似孙子荆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然终是诗病”。此皆不善论诗者,非惟不能诗,且不能游。夫游览者,遇山水花木佳处,缓步纵观,稍远方倦,亦多命驾。如江南游者,多泛舟至山麓,迤逦寻径,径有肩舆候客,多乘以入山赏。毕,复还舟中,傥有诗纪行,便兼言舟车,亦不为复。且步且驾,方见其妙。若无是事,而虚为是言,则为病矣。必如子厚之论,则竹竿之论曰:“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亦纷纷上下矣。

徐子仁篆书甚工,尝见千文篆本,以为当传。有道士沈祖鹏曰:“惜一字差耳。”曰:“何字?”曰:“‘晋楚更霸’,‘霸’字当篆作‘伯’字。今作霸,谬耳。”余曰:“是谁为之说?”曰:“耶雉山之言也”。余莫能辨。及读《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对晋人曰:“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动而抚之以役王命”。黄震曰:“天下之主谓之王,诸侯之长谓之伯,此指其定位而名也。《左传》四王之王,上如字,下音旺。五伯之霸,上伯字,入声,下霸字,去声。王字无别体,故同用王字。伯字有霸字为别体,故上用伯,下用霸。正音为静字,旁声为动字,则齐楚更霸,用霸,未为谬也。”

石季龙造大武殿,初成,图画自古圣贤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皆变为胡状。旬余,头悉缩入肩中,惟冠衮发仿佛微出,季龙大恶之,秘而不言。吾读至此,不觉毛发竖立。夫古之贤圣忠烈,亡者或数百年,或千年,犹不肯为人所辱,胡后之人乃甘心臣虏,亦独何心?人谓死者无知。由此观之,其贤圣忠烈精英不爽之气,虽千载尚流行宇宙间也。

初邹浩召自新州,入对,帝首及谏立后事,奖叹再三。询谏草安在,对曰:“已焚之矣”。退告陈,曰:“祸其在此乎?”异时奸人妄出一缄,则不可辨矣。蔡京用事,乃使其党伪为浩疏,有刘后杀卓氏而夺其子以为己出,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之语。帝诏暴其事。遂册立茂为太子,而窜浩于昭州。夫焚谏章,美事也,乃亦有不尽然者,此类是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志第十三 天文一·沈约
  本纪第二 武帝中·沈约
  帝纪第五 高宗纪·魏收
  世宗纪三·薛居正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六·萧常
  五○八 江苏巡抚杨魁奏呈续缴违碍书籍单·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郑麟趾
  勿吉传·魏收
  杨伯仁传·脱脱
  卷六·杨士奇
  卷三十七 布萨揆侵宋更盟·李有棠
  孟尝君将入秦·佚名
  卷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十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灧澦【大历二年作】补注【鹤曰此诗言水涨故曰灔澦既没孤根深按旧史大历二年河东河南江浙淮南福建等道五十五州奏水灾蜀虽不预宜亦水高当是其年作】灧澦既

  • 刘采春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

  • 王之涣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

  • 卷第九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五〔起阏逢涒滩(甲申),尽强圉大渊献(丁亥

  • 卷四·严有禧

    ◎成文穆大名成文穆公拜相后大修宅第,购得民居,有树贞节坊者,令勿毁,遂低一隅。其子青坛大拜后修家庙,有前明陈少卿坊,适当辟门之冲,当毁。其后人式微,召而告之曰:“吾亦故家也,讵忍坏故家之棹楔。”遂改辟门,并新其坊,人称两

  • 一百四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郎廷极王度昭到任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西巡抚郎廷极已於本月二十二日到江宁上任,署理总督印务.署苏州巡抚王度昭,亦於本月初三日上任受事讫。谨此奏闻。 朱批:朕安。

  • 五十九 曹寅奏报雨水收成并请圣安摺·佚名

    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包衣下贱,蒙皇上豢养多年,屡沐天高地厚之恩,捐麋莫报。今年銮舆巡幸,复蒙圣恩有加无已,举家妻孥老幼,尽沾雨露。臣自分何人,辄邀如此宠眷。虽粉身碎

  • 术赤台传·宋濂

    术赤台,姓兀鲁兀台氏。其曾祖为剌真八都,势力强大,称雄于诸部。祖父即兀鲁兀台。术赤台有胆略,善骑射,勇冠当时。怯列王可汗之子鲜昆有智谋,诸部族都惧怕他。怯列亦等率众侵犯太祖领地,战于哈剌哈真沙陀之地,太祖军不利,近臣忽

  •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汉纪十三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1]冬季,十月,汉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回长安后,祭祀泰一神,并叩拜“德星”。 [2]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

  •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孔子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①也。” 【注释】 ①彫;同“凋”,凋落。 【译文】 孔子说:“天严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古往令来,松

  • 卷一·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一    宋 郑伯谦 撰敎化【论六典以为民极】或问周公之叙六典也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之下每终之以为民极此特建国之始耳未见其有与于民也民何以遽取极于此哉曰先王之教天下未始有精

  • 卷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三宋 魏了翁 撰大禹谟【一】禹加大字并尧禹皆为虞书此舜史所录史加大其功使异于臯陶于此独加大字与臯陶并言故也谟谋释诂文此三篇皆是舜史所录上取尧事下录禹功善于尧之知已又美所禅得人故包

  • 卷七·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七安溪李钟伦撰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囏阨门闗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遗唯季反刘音遂

  • 入誉论品第七·马鸣

    是时释王,德日夜增,宝仓国境。名称智慧,金宝积聚,种种璎珞。众善来归,如秋海渊,象马车乘。犹天严驾,贤善调良,自然诣■。甘蔗石蜜,酥乳水浆,粳粮穀米。气味力增,殃患普除,怨敌屈附。旧亲增敬,疫馑消亡,凉风和调。时雨细润,空中晃昱,甚

  • 附录·印光

    卷四/附录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师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年二十一,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了恐怖的反人性的战争。该作以恐怖的战争真相为背景,描写战争的政治事件,是传记与政治小说两者的结合。其传记纪实性,表现在该作以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在西班牙战场上,奥威

  • 修辞鉴衡·王构

    诗话与文论汇编。二卷。元王构撰。上卷论诗,下卷论文,采集宋人诗话、笔记、杂记而成,是元人对宋人诗文评价的辑录之作。王理《序》云:“《修辞鉴衡》之编,所以教为文与诗之术也。”又云:“尚辞者义亏,植意者事逸。义亏竭塞,事

  • 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朱象先

    元朱象先编。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指出,晋梁谌著《楼观 先生本起内传》1卷,后周韦节续撰1卷,唐尹文操再续1卷。3 卷共30人,人各一传。象先节录上述3卷,新增5人,传各附以 赞语。传主自尹喜始,至李志柔止。为终南山历代祖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