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地理志二

北 陆 道

若狭 东至越前、近江,南至近江、丹波,西至丹后,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二里,南北凡四里。山势自东走西,连于丹后,濒海岬蟆错出,疆壤狭隘,甚少平地,土质硗瘠,风俗朴陋,而能勉耕渔。郡数凡三:村数二百七十八,町数三。日三方、村数六十二。远敷、村数一百四十四,町数二。大饭。村数七十二,町数一。田圃凡七千四百二十九町七段三亩一十二步八厘六毫。

越前东北至加贺,东南至美浓,南至近江,西至若狭,西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九里,南北凡一十七里。白山之脉耸于东南,西北渐低,三河贯其中,会同一港,西南一隅以木芽岭为屏障,海表湾曲,土壤膏腴,五谷皆宜。其民勉于耕织,业工商者亦多,风俗慧黠。郡数凡八:村数一千四百九十二,町数一十二。日敦贺、村数七十九,町数一。南条、村数八十一,町数二。今立、村数二百零二,町数二。丹生、村数二百三十六。足羽、村数二百五十七,町数一。吉田、村数一百二十七,町数一。圾井、村数三百五十六,町数三。大野。村数二百五十四,町数二。田圃凡三万八千四百九十二町零二亩二十二步五厘七毫。其山岳有越智山。在丹生郡之西,自山麓至巅一里十四町,直立一千八百八十七尺。其河渠有日野门f、发源南条郡岩屋村近傍诸山谷。西北流沿武生之东北流,至丹生郡在田村合天王川,至清水尻村之东客志津川,及足羽郡角折村而会足羽川,名为安居川云。又北流及吉田郡高屋村合九头龙川,于是三川会同至坂井港而入海。上流自白)r1村渡口至坂井港长十一里,舟楫可通,源长凡二十四里十八町,阔凡三町二十M。足羽、凡四源,皆在今立郡,一出田代山,一出渔见坂,其二出部子岳,相合而北流,及足羽郡境寺村合羽丹生川,及獭口村容芦见川,稍西流贯福井街衢,至角折村会日野川。福井市中有九十九桥,长八十八M,幅三间,半为石造,半为木造,尤称奇工。自足羽郡前波村至福井长二里十八町,自福井至坂井港长六里十二町十三间,舟楫可通,源长凡二十五里,阔凡四十五M。九头龙。有三源,皆发于美浓州界大野郡,一出油坂岭,为油坂川西流;一出白山之别山,名石彻白川,西南流,共至朝日村而相会西北流;一出下秋生村蝇帽子岳外三所而北流,名秋生川,又称真名川,及土布子村而合流,过胜山之西,并西流数小河,过舟桥、稻多之间至高屋村会安吉川,自坂井郡鸣鹿村至坂井港长十里余,舟楫可通,源长凡三十二里,阔三町二十间,舟桥、稻多二村之M有舟桥,长百二十间,四十八只横亘以铁锁系之,天正中柴田胜家之所创造也。

加贺西南至越前,东至飞骅、越中,北至能登,西北至海,东西凡一十里,南北凡一十八里。白山耸其南隅,山脉左右分走,与二越、飞骅三州相连。河水概发源于此,北流而入于海。时令不调,物产殊乏,风俗优柔而不免偏执。郡数凡四:村数一千零九,町数一十。日江沼、村数一百四十,町数二。能美、村数二百六十四,町数一。石、村数三百三十六,町数五。河北。村数二百六十九,町数二。田圃段数未详。其山岳有白山、北陆道第一高山也,为日本三山之一。跨越前、美浓、飞弹诸国,有三峰,南称别山,北称大汝,中央称御前,最高峻,登其绝顶俯瞰六州。直立凡八千四百尺。御前峰后又有剑峰,其状如植五剑,积雪四时不化,故总称白山。自能登郡凡九里,自牛首村市濑凡四里,自金泽凡二十里三十三町,自越前大野郡胜山凡十五里八町。释加岳、在牛首村,凡七里。妙法山。属石川郡,凡十里。其河渠有手取川、有南北二源,皆发白山。自大汝岳出者名中又川,又称尾添川,北流渐折而西北,为能美、石川二郡之界;自别山出者名白山川,西北流共容数小河,从牛首村而北流至河原山村相会,名为手取川,仍北流至河合村。从大日山发者与北流之大日川合,过石川郡鹤来之南渐西流,至凑美川之间而入海。长凡二十里余,阔五町。大圣寺川。发源江沼郡大日山之西麓,西北流经九谷,西流,自我谷村而北流,至河崎村渐西流,经大圣寺至盐屋浦而入海。长凡十八里,阔五十间。

能登东接越中、加贺,余皆至海,东西凡一十一里,南北凡一十八里。加越诸山之余脉,斗出于北海而为半岛,东面抱一大湾,北海第一巨港也。土壤薄瘠,风俗庞朴。郡数凡四:村数八百六十五,町数四。日羽咋、村数二百三十九,町数一。鹿岛、村数一百九十六,町数一。凤至、村数三百一十八,町数二。珠洲。村数一百一十二。田圃段数未详。其岛屿有能登岛。俗名岛之地,属鹿岛郡,周回十四里十九町余,居民概以煮盐为业,近旁有小屿数十。

越中东至越后及信浓,南至飞弹、北至加贺,西北至能登,北至海,东西凡二十一里余,南北凡一十九里余。立山之山脉,东西累叠连于飞信,北方沿海之地稍为平坦,以四大河贯流,故颇有灌溉之利,地质丰确相半,多物产,尤饶水族,民俗朴陋。郡数凡四:村数二千四百四十四,町数一十一。日新村数一千零四十一,町数四。妇负、村数三百六十五,町数二。砺波、村数七百零一,町数二。射水。村数三百三十七,町数三。田圃凡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町六段四亩一十九步。其山]岳有立山、自新川郡芦1|弁寺村始,凡十里,直立五千零四十尺,其高峻与加贺白山相伯仲。金岳、在立山之北,其脉连续不断,自新川郡伊折村始,凡五里。鹫羽岳、夫妇山。其河渠有射水川、一名雄神川,又名庄川,发源飞弹者为白川,北流经砺波郡及射水郡米岛村,而合小矢部注新凑,自州界长凡四十里,阔五町。上流详于飞弹。小矢部川者源出砺波郡大门山,东北流至射水郡米岛村而合射水川,长凡二十一里,阔一町二十间。神通国、发源飞弹,名为官川,北流经富山之西注东南濑港入州界,长凡三十里余,阔凡四町十间。富山之西北架舟桥,总六十四只,横亘以铁锁系之,长凡四十四间四尺余,幅六间二尺。上流详于飞弹。常愿寺发源药师岳、上岳、寺地山等处,西北流绕新川郡之西,仍以而注水桥港.长凡十八里,阔凡五町四十间。黑部。发源鹫岳,合诸溪涧贯新川郡之东方,北流至北野村分东、西二派,东自高岛新田、西自荒俣村而入海。长凡二十里,阔凡八町二十间。以上四河及加贺手取国、越前九头龙国、越后信浓川,世称之北陆道七大河。

越后西至越中,西南至信浓,南至上野,东至岩代,东北至羽前,西北至海,东西凡六十二里,南北凡一十七里。陆羽之大山脉来自东北,蜿蜒绕其南方,连于信野。洪水纵横州内,运输极便。其土广衍,其产富饶,巧于机织,民多优裕,俗较柔惰。冬春之间,积雪丈余于檐下,通路河冰以橇行。郡数凡七:村数四千二百五十二,町数四十。日岩船、村数二四十九,町数二。蒲原、村数一千七百八十四,町数二十三。三岛、村数一百八十一,町数四。古志、村数三百四十八,町数二。刈羽、村数一八十六,町数二。鱼沼、村数四一十一,町数二。颈城。村数一千零九十三,町数五。田圃凡一十六万零六百四十一町一亩二十七步零四毫。其山岳有鹫巢山、以形似故,里人称为越之富山。饭丰山、在蒲原郡,跨岩代、羽前,有五峰,中央名三国岳,高凡三千九百九十尺。风仓山、一作笠仓,亦在蒲原郡,高一千二-g尺。大日岳、亦在蒲原郡,西有乌帽子岳,高三千尺。又有蒜场岳,高二千二十尺,皆大日岳之连峰也。御神乐岳、高二千九十尺。莲华山、朝日岳。一名大莲华,其南有链岳,又有雪仓岳,统称为莲华三峰。其河渠有信浓、一名千曲川,入本州乃名信浓川,发源信浓,来鱼沼郡宫原、羽仓二村之间,合志久见川、中津川等诸水,东北流及卯木村而容清津川,至川口村合鱼沼川,东北流至地藏堂驿,分一派而北流,称为西川。本流及尾崎村合刈谷田川,至八王子村分中口川,与须顷、井土卷等七村相抱,至三条町合五十岚川渐北流,及酒屋村容小阿贺川西北流,及大野町再会中口川,至平岛村更会西川,北流至新漏而入海。其他容大小数十流,故俗有八千八水河之称。源长凡百余里,入州界凡四十里,最阔处八町,新漏港口四町十间,舟路溯西南至鱼沼郡十日町二十九里,又经鱼沼川至六日町三十四里,溯东经阿贺川可至岩代耶麻郡,其他诸流舟楫多可通者,惟至信浓一路激湍险阻,不便行舟。上流详于信浓。鱼沼一作鱼野川,又名上田川,轮奈泽川。有二源,一出鱼沼郡土樽村小富士川,一出谷后,二流相会而北流,从汤泽东北流容东方诸水,至小出岛驿合佐梨川西流,及四日町村容破间川,至川口村而会信浓川,长二十一里,阔一町二十间。阿贺、发源岩代,来至蒲原郡新渡村合实川、日出谷川,至津川町合室谷川,西南流及安养寺村合早出川,西北流至泽海村西南,分一派名小阿贺国,与信浓川相通,本流渐北折至津岛屋村合新发田川、加治川,至松崎村而入海。入州界长二十余里,阔二十间,亦有舟楫之利,舟路溯东北入加治川,至三日市驿八里余。上流详于岩代。三面、发源岩船郡三面村以东岳,西流至下中岛村合高根川,及下渡村合相古川,至濑波町而入海。长二十余里,阔一町十间,川口阔五十。荒。有二源,一出信浓水内郡户隐山,一出颈城郡烧山,东北流及关川驿并信浓野尻湖之下流,至妙香山为苗名瀑,从大鹿村渐北流,及稻增村合别所川,及长者原村合矢代川,及今池村合冈川,过高田之东,西北流至直江津与保仓川相会而入海。长凡二十里,阔一町四十间,上流至于高田,有关川之称。

佐渡在越后、新溻之西少北,越海一十一里余而至其地,一大岛也,周回五十三里一十町五十二间半,东西凡七里余,南凡一十一里。地势南北横拓,中央渐窄缩,左右皆港湾,土壤平衍,鱼稻之乡也,而土产金银为一国之最。其民力作,兼以凿矿为业,风俗顽固。郡数凡三:村数二百四十五,町数七。日杂太、村数八十九,町数三。羽茂、村数六十二,町数一。加茂。村数九十四,町数三。田圃凡一万一千零一十五町六段五亩一十一步。其山岳有金北山。跨杂太、加茂二郡,直立凡四千尺。

山 阴 道

丹波 东至山城,东北至近江,西至但马,西南至播磨,西北至丹后,南至摄津,北至若狭,东西凡一十四里一十八町,南北凡一十二里。山脉自近江、若狭而来,纵横分布,地形隆高。南t1--邻诸水多发源于兹,东北树密谷邃,西南稍平旷,地质肥瘠不一。民俗朴陋,多业耕樵。郡数凡六:村数一千零五十九,町数六。日桑田、村数二百二十,町数一。船井、村数二百,町数一。何鹿、村数一百三十六,町数一。多纪、村数二百一十三,町数一。冰上、村数一百七十七,町数一。天田。村数一百一十三,町数一。田圃凡二万九千三百二十七町四段七亩二十一步五厘六毫。其河渠有保津川、发源近江州界桑田郡山谷,入山城爱宕郡之北境复来桑田郡,及周山村而合弓削,西南流入船井郡容大谷、园部二水,渐南折而过桑田郡龟冈之北,至保津村名大堰川,东流入山城葛野郡而名桂川。下流详于山城。源至淀川长凡五十五里,阔三町三间。和知川。发源桑田郡佐里村山谷,西南流至岛村合棚野川,西流入船井郡容高屋川,西北流至何鹿郡山家合上林川,又西流至天田郡福知山,名福知川,又名音无濑川,会土师川,又北流至丹后名由良川。由源至丹后州界长凡二十三里,阔一町。下流详于丹后。

丹后东至若狭,西至但马,南至丹波,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三里余,南北凡一十一里余。东西二隅两湾相抱,山脉自丹波来,州内散布而走,西北为但马界,地势迤北渐卑,诸水皆北流。港市之地颇为繁富,景胜亦多。地味硗薄,居民农暇多业蚕织,风俗朴野。郡数凡五:村数四百零五,町数三。日加佐、村数一百五十一,町数一。与佐、村数九十五,町数一。中、村数三十四,町数一。竹野、村数七十二。熊野。村数五十三。田圃凡一万二千二百五十八町四段四亩二十七步二厘六毫。其山岳有由良岳。在加佐郡,里俗称为丹后富士。

其河渠有由良。一名大川,又名大云川,丹波福知川之下流,入加佐郡日藤村,东北流经二个村、地头村等,北流至由良、神崎二村之间而入海。上至丹波福智山,舟楫可通,川口名由良港,碇泊之所也。其港湾有天桥立。别名子日岬、白丝滨,加佐郡江尻村之沙洲也,东南横出二十七町四十间,幅三十二间,南端与文殊村相对,苍松一带,蓊蔚如画,与松岛、岩岛共称三胜。其湾称为岩泷湾,深十一仞,而港口至浅,仅通小船而已。

但马 东至丹波、丹后,西至因幡,南至播磨,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五里余,南北凡一十二里。山脉自丹波、播磨而连因幡,西方一带山谷险隘,殊少平地。其东边河流萦纡,足资灌溉,民业农商相半,风俗纯朴,犹存古风。郡数凡八:村数六百五十六,町数四。日城崎、村数七十八,町数一。出石、村数八十,町数一。美含、村数七十二。二方、村数五十六。气多、村数一百一十。七味、村数六十九,町数一。养父、村数一百零四。朝来。村数八十二,町数一。田圃凡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七町七段一亩二十五步五厘二毫。其山岳有三开山。在城崎郡筱冈村,跨出石郡,高凡三町,俗称为但马富士名。其河渠有朝来。发源朝来郡圆山村之边,合诸水北流至养父郡,及上田村容丝井川,西北流至舞狂村合广谷川,西入木川,曲折回旋,终复北流,及城崎郡佐野村会出石川,沿丰江市防之东合六方川,抱津居山而入海。长凡十六里,阔二町余。

因幡 东至但马,西至伯耆,南至播磨、美作,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二里余,南北凡一十二里一十八町余。濒海一带平沙萦回,以港湾少不便泊船,东南山岳累叠连亘,播磨中央沿河之地稍觉平阔,土性硗瘠,风俗固陋。郡数凡八:村数五-F六十,町数八。日岩井、村数五十一。法美、村数六十二,町数一。邑美、村数三十一,町数四。八东、村数八十九。高草、村数八十三,町数一。气多、村数八十三,町数二。八上、村数六十二。智头。村数九十九。田圃凡一万三千五百九十五町零八步三厘五毫。

伯耆 东至因幡,西至出云,南至备后、备中、美作,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七里,南北凡八里。大山中央挺立,支脉左右蜿蜒州之西北一隅,斗出与出云之东隅相对,而拥抱中海,西北平坦,稍为沃饶,风俗野鄙。郡数凡六:村数七百六十八,町数七。日会见、村数一百八十一,町数四。日野、村数一百八。汗入、村数七十五,町数一。八桥、村数一百零八,町数一。久来、村数一百一十九,町数一。河村。村数一百零七。田圃凡二万二千四百七十六町二段二亩七步。其山岳有大山。自会见郡尾高村始,凡五里十八町,横亘日野、汗入、八桥三郡。其河渠有日野。又作簸川,发源日野郡之西南隅上蔌山、新屋、野组、汤谷四村之溪,东流九里余至州河崎村,北折更西北流至古市村容二部谷川,又北流经野殿、河内诸村,至观音寺村合尻烧川,及皆生村、今村之间而入海。长十七里余,阔三町十四间。

出云东至伯耆,西至石见,南至备后,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七里余,南北凡一十五里。山岭层叠,亘于南方,与山阳有背脊之分,西连石见,北方地势狭长横出,东对伯耆而抱大海。西方带湖、松江在湖海之中央,市廛鳞次,湖山映带,山阴第一之胜地也。风俗柔靡。郡数凡一十:村数两百七十四,町数七。日岛根、村数五十六,町数二。能义、村数九十六,町数二。意宇、村数四十七。秋鹿、村数二十四。檐缝、村数三十六,町数一。出云、村数三十二。大原、村数六十五。仁多、村数七十一。神五,町数二。饭石。村数六十二。田圃凡二万二千八百一十町三段九亩六步七厘二毫。其山岳有嵩山、古名布自枳尾高山,在岛根郡,高凡二千七百尺。船通山、古名鸟上山,又称簸河上,在仁多郡,并跨伯耆,高三千余尺。弥山、古名出-Z-御崎山,在神门郡,高三千六百尺。弗经山、亦在出云郡,高一千七百五十尺,古神名火四山之一也。朝日山。在秋鹿郡,高二千三百尺,亦古名火四山之一也。其河渠有大国、一名簸川,发源仁多郡船通山,合龟石谷之水西流为横田,又合室原国西北流,容龟嵩)马木国、阿井等诸流为斐伊国,至汤村又北流,经饭石、大原二郡之界,合饭石郡深野)三刀屋国、大原郡久野川、阿用国、牛尾川,至神原村西流,及出云郡出西村又北折,分派为新川,更东向至出云郡坂田村,合二流而共入实道湖。长凡二十里十一町,阔二町三十间。神一名乙立川,又名古志川,有二源,一出饭石郡琴引山,名小田,西流;一出同郡女龟山,名赤名国,北流。共至上来岛村而相合,又西北流合顿原国,西流经狮子村北流入神门郡,合吉野伊佐)、东村川等水,自八幡原村而东南绕,复入饭石郡烟川,再入神门郡经乙立村东北流,合小野)、稗原,及马木村又西北至西园村,北折而入海。长J吧-t-九里五町,阔一町二十间。其湖沼有中海。古名意宇海,周回十六里十一町五十二间,深三仞或至四仞半。

石见 东至出云,东南至备后,南至安艺、周防,西至长门,西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一里,南北凡一十三里,自东北亘西南凡三十里。山脉自南方来,州内连亘嶂峦相望,少平坦处,江在其东北,萦纡贯流,山阴第一之巨流也。海滨低卤,运输不便。风俗顽朴,民多以纸麻制铁为业。郡数凡六:村数五百五十四,町数六。日安浓、村数三十,町数一。迩摩、村数四十七町数二。邑智、村数一百零六。那贺、村数三十六,町数一。美浓、村数一百一十八,町数一。鹿足。村数二百一十七,町数一。田圃凡二万八千六百一十七町零三亩一十五步零三毫。其河渠有江川。一名石见川,古名可爱川,发源安艺之石见界九濑山,绕备后为三次国,西北流入本州邑智郡,至下口羽村合出羽川北流,至川户村合熊见川,又西北流复西折,从明冢村迤南至原村乃西南流,及因原村合矢上国,渐复西流,至小田乡国户村合市木国,又西北流而入那贺郡,至渡津而入海。长凡五十里余,舟楫可通者二十里,阔三町十九间。上流详于安艺、备后。

隐岐知夫岛在出云、岛根郡加贺浦之正北,相去一十一里三十町,周回六里三十一町一十九间,东西一里一十五町,南十五町。西岛隔东北一峡与知夫岛相对,周回二十里二十六町五十六间半,东西三里二十町,南北二里。中岛在西岛之东相去一十二町,周回一十六里二十一町一十一间,东西一里三十町,南北一里二十四町。以上三岛名为岛前,岛后一岛在中岛之东北,相去三里余,周回三十里一十七町五十四间半,东西四里,南北四里三十町。自岛前海士郡知知井村至岛后稳地郡都万村,海上直径四里三町,位居出云之正北。合四岛屿以为一州。岛前则三小岛鼎立,岛后为一大岛,中间礁屿相接,地质硗确,风俗陋愚,居民农余多从事于渔蜒。郡数凡四:村数六十一,町数一。日知夫、村数五。海士、村数八。周吉、村数三十二,町数一。稳地。村数一十六。田圃凡四千零三十kmT六段零三步。

山 阳 道

播磨 东至摄津,西至备前、美作,北至因幡、但马,东北至丹波,南至海,东西凡二十里,南北凡一十四里余。摄丹之山脉连亘其背,以为山阴界。濒海之地大抵平衍,且港泊至便,山阳要津也。土壤膏腴,田畴大辟,又有鱼盐之利。风俗慧敏,或流于柔惰。郡数凡一十六:村数一千九百五十六,町数一十二。日明石、村数一百五十三,町数一。加古、村数一百一十四,町数二。印南、村数一百三十一,町数二。饬东、村数七十二,町数二。饬西、村数一百六十一。美囊、村数一百四十九,町数一。加东、村数一百五十二。加西、村数一百二十八。多可、村数一百三十。神东、村数七十九。神西、村数六十九。夫粟、村数一百四十七,町数一。揖东、村数一百四十四。揖西、村数一百一十三,町数二。赤穗、村数一二十七,町数一。佐用。村数八十七。田圃凡五万九千一百九十七町九段一亩四步三厘五毫。其山岳有笠形山。跨神东、加西、多可三郡,本州最高山也。其河渠有揖保川f。发源但马、因幡州界实粟郡四笛山,南流为实粟川,至东安积村合三方川,至神谷村合西谷川,经山崎稍西折复南流入揖东郡,至佐野村合栗栖,经揖西郡龙野之东为龙野川,至正条之东东南流,及上川原村合片吹川,分为三派各入海。长凡十五里,阔凡二町三十间。

美作东至播磨,西至备中、伯耆,南至备前,北至伯耆、因幡,东西凡一十四里,南北凡一十一里。山岳四疆连亘,自为州界,南方地势渐低,河水尽注备前,地味膏腴,米麦能熟;北方反之。民俗仆陋。郡数凡一十二:村数六百一十,町数四。日吉野、村数六十。英田、村数五十六,町数一。胜南、村数六十九。胜北、村数五十五。东北条、村数三十一。东南条、村数一十三。西北条、村数二十二,町数一。西西条、村数五十一。久米南条、村数六十三。久米北条、村数五十四。大庭、村数四十六,町数一。真岛。村数九十,町数一。田圃凡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九町五段三亩九步四厘四毫。其山岳有那岐山。自胜北郡高圆村凡四里六町,北为因幡之界。春河渠有津山。发源西西条郡上斋原村恩原泽,南流合羽出川、中谷川,经黑木村东南流至古川村合香美川,又东流过津山之南,复东南流合久米川、加茂川、新田川、江见川诸水,过胜南郡高下村入备前赤坂郡为东大川:在州界长十九里三十五町四十七间余,阔一町二十四间。高田。一名西川,有二源,一出大庭郡上德山村龙王池,一出同村鹫溪。东流及下长田村渐南流,为大庭、真岛二郡之界,及真岛郡11、童谷村合藤森川,及丰荣村容本庄川,曲折而绕真岛,至高田村合神代川,又东流从大庭郡久世村而东南流,及平松村合目本川,又合鹤田川、弓削等。过久米南条郡福渡村入备前津高、赤坂二郡之间,为西大川。在州界长二十四里十八町四十七间余,阔一町四十六间。二水下流共详于备前。

备前东至播磨,西至备中,北至美作,南至海,东西凡一十二里,南北凡一十一里。东、西两河自美作来贯流州内,儿岛一郡,抱海湾而连备中,岛屿棋布,接于赞岐,运输殊便。北方山多而平地少,南方稍衍沃,濒海之民兼营渔业,风俗浮薄,颇好修饰。郡数凡八:村数七-F六十八,町数七。日和气、村数九十七。邑久、村数八十六,町数二。上道、村数一百一十六,町数一。御野、村数七十九,町数一。磐梨、村数六十五。赤坂、村数一百零二。津高、村数一百二十六,町数一。儿岛。村数九十七,町数二。田圃凡三万零一百六十二町七段一亩三步五厘。其河渠有东大国、美作之津山川东南流来赤坂郡周匝村,至和气郡合吉井,西南流至上道郡冲新田而至于海。在州界长十一里,阔一町四十四间。西大。一名旭川,美作之高田川东南流为津高郡之东北界,及丰冈村之小森合忍木川,南流至金J 村合宇甘川,东南屈曲为上道、御野二郡之界,西南流经御野郡北方村而南流,过冈山之东再东南流,至福岛村而入海。在州界长十三里二町,阔三町十四间。二上流详于美作。

备中 东至备前,西至备后,北至伯耆、美作,南对赞岐而隔以海,东西凡一十一里,南北一十七里余。地形至北渐缩,崇岭连于作、伯,大贯流其中央,濒海土壤膏沃,人民富赡,北偏寒冱,殊乏米麦,惟采矿之利颇饶。风俗慧黠,喜竞新奇。郡数凡一十一:村数九百六十九,町数七。日小田、村数一百零三,町数一。浅口、村数七十二。下道、村数四十七。洼屋、村数八十四,町数一。都宇、村数一百二十二。贺阳、村数一百一十,町数二。上房、村数九十九,町数一。阿贺、村数一百零五,町数一。哲多、村数八十七。上、村数八十七,町数一。后月。村数五十三。田圃凡四万二千四百零五町四段三亩二步六厘四毫。其河渠有大国。上流名高梁川,又称松山川,下流称河边川,发源伯耆州界之阿贺郡茗荷岭,南流及阿贺、哲多二郡之界,合新见川,少顷复东折,过新见之西而合哲多郡之川濑)If,至阿贺郡下唐松村又合唐松川,东南流至上房郡今津村合鸟井国,又南流经高梁之西会成羽川,复南流东折从贺阳郡浅尾而分支流,东出会坂仓川,从下道郡上秦村专南流,至川边村合小田川,及洼屋郡古地村又分东、西二道,一南流,自四十濑村从备前儿岛郡浦田村而入海;一西南流,至浅口郡西之浦村而入海。长二十八里余,阔凡四町余。

备后东至备中,西至安艺,北至伯耆、出云,西北至石见,南至海,群岛相连,直接伊豫,东西凡一十三里,南北凡一十九里。群岭北方耸峙,东南稍平旷,土壤膏腴,濒海有鱼盐之利,漕运之便,西北诸郡民产薄瘠,多以采矿为业。风俗质直。亦不免顽陋。郡数凡一十四:村数五百五,町数九。日深津、村数三十五,町数一。安那、村数三十。神石、村数四十。沼隈、村数四十四,町数一。品治、村数二十一。芦田、村数二十八,町数一。御调、村数九十,町数二。世罗、村数四十九,町数一。甲奴、村数三十二。三溪、村数三十八。三上、村数。奴可、村数三十九,町数二。惠苏、村数四十一。三次。村数五十三,町数一。田圃凡三万五千六百二十九町九段五亩二十五步九厘六毫。其河渠有三次川、有二源,一出神石郡古川村,名田房川;一出甲奴郡小冢村,名本乡川;共西流,至棍田村而北折,及木屋村而相会,西北流至三溪郡仁贺村合木村川,西北流至向江田村合南)及西,经江田川内村合和知川,渐西北流入三次郡,至三次町合西城川,绕南而会安艺之吉田,及日下村又容柜田川,西流为安艺州界,绕门田村而北流,入石见之邑智郡而名为江川。长三十一里八町,阔二町余。下流详于石见。柜田川。一名高野山川,发源惠苏郡上汤川村依原,西流自和南原村而西北流,过高暮村又南流,入三次郡柜田村,自西入君村,而西南流至日下村入三次川。长二十里十町余,阔凡四十五间。

安艺东至备后,西至周防,北至石见,南至海,东西凡二十里,南北凡一十六里。有巨川分流于南北境,北拥层峦,南则岛屿棋布,与伊豫之群岛相对,舟路必由之所也。港湾之地百货辐凑,商业颇盛,户口亦极繁庶,风俗优柔,但田土硗瘠,不宜播种。郡数凡八:村数五百三十一,町数六。日丰田、村数九十,町数二。贺茂、村数九十二。安艺、村数五十。高宫、村数三十五,町数一。高田、村数十九,町数一。山县、村数七十四。沼田、村数四十五,町数一。佐伯。村数八十六,町数一。田圃凡三万一千三百零一町一段七亩一十一步四厘九毫。其山岳有野吕山。跨居贺茂郡十四村,舟人名锅盖山,以为望标云。其河渠有大田、一名八木川,有二源,一出佐伯郡吉和村山中,北流;一出山县郡八幡原村刈尾山中,南流;渐东折及户河内村才原而相会。东流至加计村容泷山川,南流及坪野村合佐伯郡之水内川,又东流至穴村合西宗川,入沼田郡久地村渐东南流,又绕八木村而南折,及高官郡中岛村容三田川,为安艺郡界。至牛田村及沼田郡新庄村之间分东西二派,东派及广一本木北端分为燕尾状,一名京桥川,南流,自安艺郡皆实新开千本杭而入海,一名猿猴川,东流,自仁保岛渊崎浦而入海。西派至广岛中岛町慈仙寺之北亦分派,一名本川,又称猫屋川,自沼田郡江波村而入海,长凡二十三里余,阔三町十五一名本安川,自吉岛新开而入海。西派自楠木村之南又分一派西流,名为横川,又分为小屋川、川田川、已斐川,各南注而入于海。吉田。一名山县川,发源石见州界山县郡大冢村丸濑山,东南流,自国东村而南流至壬生村容志路原川,东流入高田郡,再东南流经土师、长屋、入江诸村,又东北流及吉田町而合多治比川,及小原村而合本村川,至粟屋村又会三次川,西绕而为备后界,自根村又北流入石见,名为江川。在州界长二十六里余,阔凡二町。下流详于石见。其岛屿有严岛。在佐伯郡大野村之东,周回一里三十一町十九间。有山名弥山,又有七浦,各安神社,山重云沓,怀秀抱丽,为日本三胜之一。

周防 东至安艺及海,西至长门,北至长门、石见,南至海,东西凡二十里余,南北凡一十二里余。山岳耸峙于东北,而连亘西北,西南颇有平衍之地,大岛群屿,东与伊豫诸岛相接,沿海港浦相连,三田尻最饶煮盐之利,山间之民多以制纸为业。风俗质直褊狭。郡数凡六:村数二千六百四十三,町数一十一。日吉敷、村数四百六十七,町数一。佐波、村数四百九十七,町数二。都浓、村数四百八十五,町数三。熊毛、村数五百一十八,町数二。玖珂、村数三百四十四,町数二。大岛。村数三百三十二,町数一。田圃凡四万三千七百九十町零二亩一十五步二厘七毫。其河渠有锦国。一名岩国川,发源石见州界都浓郡大潮村山中,东南流过鹿野、大向诸村,自长穗北折又东流,自中须村而北流入玖珂郡广濑村,东流及四马神村合出市川,东南流及小川村合长谷.又东流至南桑村合生见,南流经下村,东流至御庄村合御庄川,渐成巨流。及岩国庄分为二派,一名今津,经今津而入海,阔二町七间;一名门前川,经门前村而入海,阔三町二间;共长二十四里,至广濑村凡九里,舟楫能通,岩国庄、锦见横山二村之间有桥名锦带桥,俗称为算盘桥,长凡百二十五间。长门 东至周防、石见,南至周防及海,西北至海,东西凡一十九里余,南北凡一十三里。山脉自石见而来,为周防之界,西南隅与丰前相对,海门逼窄,山阳要害以此称最,赤间关为众船碇泊之所。民户富赡,土壤膏腴,宜于播种,东北硗确冱寒,五谷不熟。风俗殊朴。郡数凡六:村数二千二百三十一,町数七。日阿武、村数五百九十九,町数三。大津、村数二百九十三,町数一。美祢、村数四百二十五。厚狭、村数二百四十一。丰浦、村数三百一十,町数三。见岛。村数三。田圃凡三万五千九百二十一町八段九亩零六厘。其河渠有阿武国。一名荻川,又名 ,发源石见鹿足郡界阿武郡片俣村山中,东南流,自德佐郡而西南流,过渡村稍北流,及藏目喜村合大山,西流入川上村合佐井川,西南流合明木川,又西北流自椿乡而抱岛庄,西北各分派,西即本流,自椿乡西分经山田村、玉江浦至荻之西而入海,阔凡二町二十六间。北为松本川,自椿乡东分雁岛绕鹤江台,又左右分而入海,阔凡一町十七间。长共十五里,至高濑村凡四里.舟楫可强

南 海 道

纪伊北至和泉、河内、大和、伊势,东西南皆至海,东西凡二十七里,狭处凡八里,南北凡三十里,狭处凡七里。包拥大和之三方而突出海表,后阔前锐,状如箕舌,吉野之山脉来自东北,成熊野、高野之诸岭,熊野川贯流中央,纪伊J1J注其北疆。西北衍沃,田野大辟;东北幽僻,民多寒窭;而海滨广斥,鱼介殊富,且柑橙之产最饶。风俗朴直。郡数凡七:村数一千四百一十三,町数七。日名草、村数一百五十七,町数二。海部、村数六十二。那贺、村数二百五十六,町数一。伊都、村数一百六十,町数一。在田、村数一百四十,町数一。日高、村数一百七十八。牟娄。村数四百六十,町数二。田圃凡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九町零四亩一步一厘八毫。其山岳有葛城山、横亘伊都、那贺、名草、海部四郡之北,为河内、和泉二州之界,有根来山、土佛山、云山峰、大福山等,连峰凡二十里,高一里余。龙门山、一名胜神山,以形似故又名纪州富士。高野山、在伊都郡,高峰围绕,有数名,山上旷原周回三里余,故名日高野。大塔嗥。在日高郡木守村之东,溪行五六里乃至其麓,山顶分二峰,北为一之森,南为二之森,州中第一峻岭也。其巅莫能穷,至山根蟠互广袤殆亘十里。其河渠有纪伊国、发源本州及大和、伊势二州界之大台原山,名吉野川,自大和吉野郡入之波村、伯母谷村而贯郡中,历宇智郡西流,自相谷村来本州伊都郡始称为纪伊川。会合诸水至名草郡分为数堰,仍西流至海部郡凑村而入海。长三十里余,阔八町,由河口至州界十三里,舟楫可通。上流详于大和。在田川、发源伊都郡高野山,西流,至在田郡日物川村南流,合山保田、石垣诸庄之涧水,自粟生村而西流,至宫崎庄北凑村而入海。长二十七里十八町,阔五十间,至松原村舟楫可通,凡五里。日高国、发源在田、日高二郡及大和州界之山,西南流,及日高郡东村合丹生,自柳濑村而北流,至小家村合寒川,又西流至和佐村容江川,由北盐屋浦而入海。长五十五里十八町,阔五十间,至泷本村舟楫可通,凡四里余,山地、寒川诸庄曲折最多。富田国。发源大和十洋川之界、牟娄郡兵生村安堵峄,雨流及鲇国村晷爱贺国,至中村而入海。长二十五里,阔二町,至真砂村舟楫可通,凡九里,上流为岩田川。安宅川、又名日置川,牟娄郡广见川、熊野川、前川、将军川等之众流至合川村而相会,至南日置浦而入海。长凡二十五里,阔二町。古座川、发源牟娄郡大塔峰之东松根村,东南流至大川村合佐本川,自立合村而东流,及川口村容小川,至古座浦而入海。长凡二十七里十八町,阔二町,至大川村舟楫可通,凡六里。大田发源牟娄郡大云取峰,口色川村上流为色川,东南流至小色川村合高野川,至下里而入海。长二十二里,阔二町,舟楫可通,凡四里。熊野。发源大和名十津川,入牟数郡南流,至熊野本宫容音无川,东流至请川村合筌川,及官井村会北山川,渐成巨流。又南折至日足村容小口川,东南流及鲋田村容大野川,至新宫而入海。长三十五里,阔三町,自河口至州界十二里二十六町,舟楫可通。上流详于大和。

淡路四至皆海,北对播磨,东南对纪伊,西南对阿波,幅员三十六方里,周回三十八里二十五町一十四间,东西五里二十一町,南北一十二里二十八町。横亘濑户内海之东,成三面之海峡,大坂湾及内海枢要之地也。无高岭巨流,土性膏腴,称为鱼稻之乡,风俗质朴。郡数凡二:村数二百六十七,町数四。日津名、村数一百三十四,町数三。三原。村数一百三十三,町数一。田圃凡四千八百八十六町六段四亩二十四步四厘八毫。

阿波东至海,西至伊豫,西南至土佐,北至赞岐,东西凡一十八里三十三町,南北凡一十六里六町。云边寺之山脉划为北方,更东南折而为土佐界,地势西隆东低,吉野川及诸水皆东流而至于海。土沃民富,风俗宽裕。郡数凡一十:村数六百一十八,町数一十。曰板野、村数一百三十五,町数一。名东、村数五十二,町数二。名西、村数三十八。阿波、村数三十一。麻殖、村数三十一,町数一。美马、村数二十六,町数一。三好、村数三十二,町数二。胜浦、村数四十六,町数一。那贺、衬数一百四-t-,町数一。海部。村数七十七,町数一。田圃凡五万五千三百一十七町。其山岳有剑山、跨麻殖、美国二郡,自山麓至山险路凡二十五町,至剑神社又二里三町,乃达绝顶。其西北脉亘美马郡,有黑笠山、三峰等名。云边寺山。又名佐野山,跨伊豫、赞岐二国云。其河渠有吉野川、自土佐来,入三好郡北流至末贞会伊豫川,至川崎村而容松尾川、白地村而合佐野川、贞光村而容一宇川,及穴吹村又合穴吹川,至名西郡第十村分流为别宫川,北折东流称为北川,至高房村又分南川.绕北而至中喜来浦再分为抚养川,本流称广户川,东流至丰久新田而入海。由州界至此长凡二十六里,阔四町。上流详于土佐。那贺川。又名长川,有三源,一出海部郡木头北川村幸濑山,名北川,东南流;一出折宇村势河谷,名南川,东北流,及西宇村而相会东流;一出那贺郡岩仓村枪户山,东流,至日真村而二水相合,至中岛浦而入海。长二十八里十二町,阔三町二十间。

赞岐东至阿波,西至伊豫,南至阿波,北至海,东西一十八里一十二町,南北一十里,狭处二里二十八町。南方负山,北面濑户内海群岛绣错连于三备,景胜之地殊多。岛民率舟居营业,州内陂池数千,宜于灌溉,濒海平夷肥沃,兼有鱼盐之利。风俗温顺。郡数凡一十一,附岛三:村数三百九十,町数一十六,属岛二十五。日大内、村数三十四,町数三。寒、村数二十七,町数二。三木、村数二十。山田、村数三十三。香、村数四十九,町数三。阿野、村数三十六,町数一。鹈足、村数十,町数一。那珂、村数四十六,町数二。多度、村数二十四,町数一。三野、村数三十七,町数一。丰田、村数四十,町数一。、豆岛、村数九,属岛二。直岛、属岛一十一。盐饱岛。属岛一十二。田圃凡四万七千二百八十三町三段八亩九步三厘。其山岳有五剑山、如五剑矗立之状,其一今已倾倒。饭山。一名力山,在鹈足郡坂本村,直立一千四百五十尺。

伊豫东至赞岐,东南至阿波,南至土佐,西北至海,东西凡三十五里,南北凡一十五里,狭处五里。石锤之山脉连亘东南,截土佐界,支脉走西北,横贯州中。北方岛屿错列,直接山阳,西方湾嘴参差,而对西海道,道后四郡田野大辟,地味腴沃,米麦丰饶。风俗质直,惟未免固陋之弊。郡数凡一十四:村数九七十七,町数一十五。日宇摩、村数五十六,町数一。新居、村数五十四,町数一。周敷、村数三十九,町数一。桑村、村数三十一。越智、村数一百零六,町数一。野间、村数二十九,町数一。风早、村数八十四,町数一。和气、村数二十四,町数一。温泉、村数三十四,町数二。久米、村数二十九。伊豫、村数三十八,町数一。浮穴、村数一百零三,町数一。喜多、村数八十五,町数二。宇和。村数二六十五,町数二。田圃凡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四町三段八亩二十六步二厘。其山岳有石锤山。俗作石铁,又称为伊豫高根,在周敷郡,跨新居、浮穴二郡,直立四千三百五十尺,自九十月即戴雪,至四五月乃消。

土佐 西北至伊豫,东北至阿波,南至海,东西凡三十五里,南北凡一十八里。西北以伊豫为脊,山岳连沓,东西两岬南海斗出如湾月之状,地势迤南渐低,大抵山谷林丛居其三分之二,但中间土壤不宜种艺,海滨力于渔业。风俗木强,未免顽固。郡数凡七:村数一千一百九十三,町数十。日安艺、村数一百二十九,町数一。香美、村数一百一十,町数二。长冈、村数十四。土佐、村数一一十七,町数一。吾、村数二十四,数一。高冈、村数二百二十六,町数三。幡多。村数二,町数二。田圃凡八万零六百二十六町九段七亩二十七步二厘五毫。其山岳有三榜示山、一名三峰,在长冈郡,跨阿波、伊豫二国,山脉西走为伊豫界。箕庠、亦在冈郡,凡十里町,三榜示山之西脉也。三泷山、在土佐郡,本州第一高山也。手笤山。山势峻拔,遥与伊豫石锤山对峙。其河渠有物部川、发源香美郡模山乡自发山,西南流,自山崎村稍西流,至大枥村会久保川,再西南流有濑村,至合川口,至楠木村又分为山田川,本流南折至物部、吉原二村之间而入海。长凡二十五里余,阔二十三间。仁淀、古称贽殿川,又名神河,发源伊豫浮穴郡石锤山之西麓,西南流称面河川,东南流入本州,东流至吾川郡菜野川村而容岩屋国及森川,经高冈郡野老山村又合分德川,至今成村合黑岩川,绕北东流及能津村宫谷容吾郡之八川,东南流又合日下川,南流至新居浦而入海。在州界长凡十九里余,阔三町余。渡川。一名四万十川,发源高冈郡四万川村津山,南流及祷原村川口合祷原川,至川井村合北川,至幡多郡田野村与上山川相会,西北流及大野村而合乌川,又西南流至下山村与从伊豫来之吉野川相会,至津野川村又合伊豫之大宫川,东南流至不破村合有冈川,及角嵩村容佐冈川,南流至下田浦东折而入海。长凡二十里余,阔五十五间,海口十町余。

西 海 道

筑前东至丰前,南至丰后、筑后、肥前,西至肥前及海,北至海,东西凡一十八里,南北凡一十七里。丰前山脉南走更趋西北,沿海之地岬懊岛屿参错相望,虽少旷衍之地,而东有远贺川,南有万年川,灌溉、运输两得其利,土宜富赡,纺织颇工。其俗南鄙质实,濒海之乡有轻薄捷给之风。郡数凡一十五:村数八百七十四,盯数十四。日志摩、村数五十一。怡土、村数六十三,町数一。早良、村数五十三,町数二。那珂、村数七十七,町数一。席田、村数九。御笠、村数五十七,町数一。糟屋、村数八十五,町数一。穗波、村数六十一,町数一。夜须、村数五十二,町数二。下座、村数四十三。上座、村数三十四。嘉麻、村数六十四,町数一。宗像、村数六十二。鞍手、村数六十九,町数一。远贺。村数九十四,町数三。田圃凡五万三千六百五十六町九段八亩一十七步零三毫。其山岳有浮岳。俗称筑紫富士,又名吉井岳,十坊女岳之二山左右相连,并跨肥前。其河渠有千年川。古名一夜川,俗名上座川,以筑后州内最长之流,故世称筑后川,有二源,一出肥后阿苏郡小国山;一出丰后直入郡九重山,及日田郡而会同,自上座郡穗坂村来,西流容比良松川、林田川、志波川,至下座郡长田村又合三奈木川、古江川,遂入筑后竹野郡,又合夜须郡之依井川、秋月川、御笠郡之芦木川等,自入筑后并为一川,由水源至州界穗坂村共十七里余,自穗坂村至长田村四里二十二町五十,阔一町四十间。上流详于肥后、丰后,下流详于筑后、肥前。

筑后东至丰后,西至肥前,南至肥后,北至筑前,西南至海,东西凡一十一里,南北凡八里。山岳亘于东南,洪流绕于西北,沿河迤南土地平衍,海湾相接,五谷丰饶,兼有运输之便,但洪水泛滥,不免为害。民产颇富,风俗质直温厚。郡数凡一十:村数七百五十五,町数凡一十。日三渚、村数一百六十二,町数三。御井、村数五十一,町数一。御原、村数三十六,町数一。山本、村数三十。竹野、村数八十七。生叶、村数五十七,町数一。上妻、村数一百一十五,町数一。下妻、村数三十七。山日、村数一百一十,町数二。三池。村数七十,町数一。田圃凡三万七千九百一十七町一段九亩一步五厘。其山岳有御前岳。本州最高山,在丰后,又名权现岳。其河渠有筑后川、千年川自丰后来,西流经筑前入本州竹野郡床岛村,合三牟田川,少顷又南流至山本郡常持村容巨濑村...,西流入御井郡名御井川,至久留米又西南流为肥前国界,至三渚郡黑田川合甘本川,及城岛村容正原川,绕大野岛之东西而入海。源委通计凡三十五里余,在本州十八里余,阔五町五十间,西海第一之大川也,世以比关东利根川,故有筑紫次郎之名。又此河及肥后玖摩川、萨摩川内川称为筑紫三大河,源流详于筑前、丰后。矢部门I。发源上妻郡北矢部村黑冢山,西流至祈褥院村容星野川,及下妻郡长田村分为二派,一西南流至山门郡岛堀切村而入海,阔四十间;一西流经柳河之北南流,至端地村而入海,阔三十六间;长共十五里余。别有一派名平松川,自上妻郡津江村村:据文意当作"川"字。

丰前东南至丰后,西至筑前,东北至海,东西凡一十六里,南北凡一十五里。山脉自北而起,东西分走,为筑前、丰后之界,州之北角仅隔海峡与长门相对,为西海道之要冲,地味丰腴,五谷皆宜,风俗纯茂。郡数凡八:村数九百一十九,町数一十三。日企救、村数二百四十九,町数二。田国、村数九十一,町数三。京都、村数七十二。仲津、村数九十二,町数三。筑城、村数六。上毛、村数八十一,町数二。下毛、村数九十八,町数一。宇佐。村数一百五十,町数二。田圃凡三万五千九百零二町四段零二十二步六厘。其山岳有户上山。在企救郡,直立一千七百七十八尺。

丰后东北至海,南至日向,西至肥后、筑后、筑前,北至丰前,东西凡二十二里,南北凡二十七里。丰前之山脉自北来,绵亘屈折划西南二方,地势险隘,肥瘠不一,而东方岬湾相错,有港泊之便,其佐贺关遥对伊豫御崎,为内洋之一海门。民产颇赡,风俗陋朴,甚为佞佛。郡数凡八:村数七百九十二,町数一十三。日国东、村数一百一十八,町数一。速见、村数五十九,町数三。大分、村数一百四十二,町数二。玖珠、村数二十六,町数一。日田、村数五十,町数一。直人、村数六十八,町数一。大野、村数一百六十二,町数二。海部。村数一百六十七,町数三。田圃凡六万四千一百九十三町五段九亩二十二步三厘。其山岳有黑岳、在直入郡,直立凡二千一尺。大船岳、又称九重前岳,直立二千七百六十四尺。九重山、又名三俣岳,直立二千二百二十六。祖母岳、又作妪岳,直立三千二百六十四尺。桑原岳。在大野郡,直立二千七百六十尺。其河渠有大野川、有二源,一出直入郡九重山下,南流名久住川,至下坂田村合稻叶川,及市用村合志土知,东流称为飞田川;一出肥后阿苏郡之山谷,为山田川、捧原川,各东流入直入郡岩灏村而相会,名玉采川,及吉田村恧艮又合吉田)t1,名网藏川,经冈之东南与飞田川相会。至狭田村十川容狭田川,南流入大野郡又称大野川,又合绪方川、矢田川,会岩户川,东北流合赤岭川、品川,容柴化川,会野津院川入大分郡渐北流,有大饲川、利光川之称。入海部郡夹大津留村东西分流,各复出大分郡,东为山川,西为乙津川,共经鹤崎而入海。源长凡三十四里,山川阔二町十四间,乙津川阔一町四十四间。三稷川。又名日田川,有二源,一出肥后阿苏郡小国,名杖立川云,北流合津江川称大山川;一出直入郡大船山女池,合诸水西北流,入玖珠郡名玖珠川,合町田川、田代川、龙门川,西北流合森川,至日高村与大田川相会,过隈町分为二流,绕隈山再相合,又合花月川西流,为筑前、筑后二州之界,名筑后川。自女池至此长凡十七里,阔一町十二间。下流详于筑前、筑后、肥前。

肥前东至筑后,北至筑前及海,西南及西皆至海,东西凡二十一里,南北凡二十五里。东北负山,东南带河,地势分二支,西南斗出海,其西北一支为平户岛,连五岛群屿;其南方一支更分两脉,左抱鲷浦,右拥佐贺湾,湾之北方平衍,土壤肥沃冠九州,物产丰饶,民俗巧慧,颇流于狡猾。郡数凡一十一:村数二千六二十二,町数二十九。日基肄、村数二十二。养父、村数四十四。三根、村数三十四。神崎、村数一百五十。佐贺、村数三百五十二,町数四。町数二。杵岛、村数一百六十九。藤津、村数一百一十六。町数一。高来、村数二百八十一,町数六。彼杵、村数五百一十,町数九。松浦。村数七百九十九,町数七。田圃凡一十万九千一百二十三町六段三亩一十六步九厘二毫。其山岳有多良岳、又作大郎,在藤津郡,兼跨三郡,本州最高山也。八郎岳、又作河原山,在彼杵郡,直立一千九百七十尺。国见岳、在松浦郡,高一千五百七十五尺。安满岳。高一千七百九十二尺。其河渠有千年川、一名千隈川,又名筑后川,俗又名境川,自筑前、筑后之间而来,西南流为筑后之界,至基肄郡容秋水川,经养父郡合安良川,至三根郡南流,夹佐贺郡大中岛、大托间岛、及筑后大野岛,西为诸户三重津,东为筑后若津,小保分流而入海,长凡九里,阔五町五十。国上、有数源,至佐贺郡三段田村相合,水势渐大,南流过川上村名嘉濑川,至南麦新江而入海。此国往年有疏凿之举,尔来灌溉之利尤多,多布施川、三沟川、芦里国、小寺川等之支流绕佐贺旧城,至今宿江分流而入海。武雄川。发源杵岛郡矢管村,东流经永野村合潮见川,自佐留志、大户二村之而入海,长二十一里二十町,阔十五间。

肥后 东至丰后、日向,南至日向、萨摩,北至筑后、丰后,西至海,东西凡一十九里,南北凡二十八里,三面重岭绵亘,东南殊峻险幽邃,多人迹不到之所,西方天草群岛错峙,对肥前岛,原为肥筑里海之门钥,河流遍州内,水利亦多,惟海滨浅斥,不便碇泊,土壤膏沃,民物繁庶,嘉谷之产邻州之所仰给,风俗朴直勇敢。郡数凡一十五:村数四千九百八十四,町数二十八。日玉名、村数五百七十九,町数四。饱田、村数三百四十五,町数三。山鹿、村数三百七十九,町数二。菊池、村数二百,町数一。阿苏、村数七百A-I-三,町数二。合志、村数一百六十七,町数二。山本、村数一百二十三,町数二。托麻、村数八十八,町数一。上益城、村数六百一十六,町数一。下益城、村数三百九十九,町数一。宇土、村数一百九十三,町数一。八代、村数三百零四,町数一。苇北、村数二百六十一,町数二。球摩、村数四百一十五,町数一。天草。村数一百三十二,町数四。田圃凡一十万二千四百八十一町五段零一十六步四厘。其山岳有木叶山、一名灵雨山,直立一千八百二十尺。阿苏岳、最高者名高岳,一名云生山,又名赤肤山,山脉分峙,称为阿苏五岳,即明成祖建镇国碑之所也。国见岳、凡六里。月见岳、凡六里。鹤挂岳。在苇北郡,其南脉名赤松太郎岭,西南脉称佐敷太郎岭,共当九州冲要,山尤险峻。其河渠有菊池川、一名山鹿川,又名高濑川,发源菊池郡原村深叶山,北流容迫间川,至山鹿郡合合志川,渐西北流经汤町西流入玉名川,至下津原村南流,由滑石村而入海。长十九里十八町,阔二町三十间,河口有小港名日哂云。白、又名高桥川,发源同苏郡南乡自川村,西北流合黑川,又西少南流复过熊本南,至饱田郡小岛村百贯石而入海。长凡十五里余,阔二町三十间,河口有小岛港,颇有运输之便。绿、发源阿苏郡南乡河口村-Z方山,西流合横野川、男成川、释迦院川数流,又北少西河合御船川,仍西流会加势川,又曲折回绕至二町村而入海。长凡二十一里余,阔四町。球J擘。有二源,一出八口郡五笛庄枞木村,名枞木川,西流容山中诸水,经椎原村南流,名椎积川;一出球摩江代村片尾山,西南流至柳濑村与椎积川相会,西流合胸川,绕人吉之北经数郡西北流,至麦岛村南弥寺而入海。长二十四里二十町余,阔八町二十间。自人吉至海凡十六里余,舟楫可通,河口有小港名八代港,西少北一里十二町有可贺岛,入港之望标也。

日向东南临海,西至肥后、大隅、萨摩,北至肥后、丰后,东西凡一十七里,南北凡四十里。地形南北修长,沿海之地委蛇折转,而亘东南多平田沃壤,山脉绕西北南走,支脉散布州内,西境尤为峻奥,风俗质朴。郡数凡五:村数三九十四,町数一十。日臼杵、村数七十七,町数二。儿汤、村数十三,町数二。诸县、村数一百十,町数二。宫奇、村数三十四,町数一。那珂。村数八十,町数三。田圃凡五万八千零三町四段一亩二十五步二厘二毫。其山岳有雾岛山、在诸县郡,喷火山也,东西分二峰,并跨大隅,东岳一名矛峰,直立四千八百一十六尺,即古之高千穗峰也;西岳一名韩国峰。松山。在那珂郡跨居数村,高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尺。其河渠有五筒濑川、发源臼杵郡鞍冈村山中,北流合肥后阿苏郡营尾乡诸水,又东南流至岩户村合筱户川,及岩井川村容日影川,及七折村合网濑川,至北方村而东流,经数村至南方村又南北分流。一称五笛濑川,回延冈旧城之北,一名大濑川,绕延冈之南,抵冈富村再相会,至川岛村东海港而入海。长凡三十里,阔一町四十间,漕船有七里可以溯达。别有北川,发源丰后大野郡宇目乡山中,至川岛村而会五笛濑川。长凡十九里,阔一町二十间余,漕船有2i1里可通。美美津川、一名耳川,发源臼杵郡那须椎叶山,东流经山阴村渐东南流,至美美津川而八海,长凡二十八里,阔三町二十,漕船五里可达,水涨时有十三里可以通舟云。大丸、一史高锅川,又称蚊口川,发源臼杵郡椎叶山、津贺尾中山谷,东南流经儿汤郡川原村,东流至高锅川蚊口浦而入海,长凡二十五里,阔四十八问。一濑、一名二濑川,发源臼杵郡大川内村高冢山,南流入儿汤郡米良谷为米川,及村所村容板谷川,东南流自横野村而东流,至越野尾村合小川,至中尾村合眼镜川,又东南流至黑生野村合河原江川,东流至下田岛村德渊港而入海。长凡三十里余,自海口上流二十町川身最广处抱中洲屿,北派阔一町十间余,南派阔四十间余,有渡场。大淀国、一名赤江川,有二源,一出肥后球摩郡皆越谷中,南流来诸县郡须木村名岩濑川,渐东流又名野尻川,至笛水村长凡十五里,阔三十间;一出诸县郡南之乡石原山中,名桥野川,西南绕入大隅吉永村北流,再来诸县郡名竹下川,阔二十五间;过都城,及前川内村合安永川,及绳濑村而合雾岛中岳所出之水,名绳濑川,阔四十间;稍东北流至笛水村与野尻川相会。东流及系原村会绫川,东南流至那珂郡下别府村、福岛村之间而入海。源长凡二十五里,阔三町二十间,漕船六里可通,本州第一之巨流也。

大隅 东至日向,西至萨摩,北至日向、萨摩,南至海,东西凡一十里,南北凡二十八里。东、西、北三面山岳回抱,南方尖长横出海表,西抱里海,遥与二大岛相望,涧壑虽深阻而气候极暖,草木颇能畅茂,风俗朴鲁。郡数凡八:村数二百五十四,町数七。日菱刈、村数一十四。桑原、村数三十三。始罗、村数三十九,町数一。嘴暌、村数四十五,町数三。肝付、村数四十三,町数一。大隅、村数四十七,町数二。熊毛、村数一十五。驭谟。村数一十八。田圃凡三万四千一百五十九町二段四亩七步。其山岳有国见山、在肝付郡郡中,一览可尽而险阻颇难登陟,其南脉又名北岳,高凡三千二百四十三尺。樱岛]岳、喷火山也,屹立于大隅郡樱岛之中央,高三千六百三十六尺,有二峰,日南岳、北岳,南之巅有白水池,北之巅有御钵池,中央有两中池,两中池水盈虚与海潮相应云。八雷乐.左卿槿郝层灰犯各辑喾,自四十五尺,水田岳高四千一百九十二尺,栗生岳高六千二百五十二尺,三峰鼎立,四时戴雪,海上数里皆望见之。

萨摩 东至大隅、日向及海,北至肥后,西南至海,东西凡一十里,南北凡二十七里。东北连山环拥,为肥后、日隅界,地势循海南走,又勾屈东拱,对大隅为一大湾,山脉断续,散布州内。川内川贯其中央,西方一面大小洲屿远近环峙,沃野甚乏,五谷之产不足养州内人口。民性勇悍,居僻境者极其朴质。郡数凡一十三:村数三百三十三。町数一十一。日鹿儿岛、村数二十五,町数一。谷山、村数八,叮数一。给黎、村数一十二。捐宿、村数一十七,町数二。颖娃、村数一十四。少卜|边、村数三十八,町数二。阿多、村数二十三。日置、村数五十五。萨摩、村数三十一,町数一。高城、村数一十一,町数一。伊佐、村数四十六,叮数一。出水、村数三十九,町数二。甑岛。村数一十四。田圃凡四万一千六百二十七町四段九亩五步。其山岳有开1翊岳、亦称为萨摩富士,在颖娃郡,直立凡三千零七十尺。野间岳、又名竹岛,在州边郡,三面临海,直立二千二百一十二尺。长屋山。亦在州边郡,横亘数村,东西凡三里,南北四里。其河渠有川内川。有二源,一出肥后球摩郡白发岳,南流入伊佐郡名山野川,及金波田村合市山川,又名羽月川;一出日向诸县郡饭野乡狗留孙山中,南流,自饭野而西流,过真幸名真幸川,南流入大隅绫刈郡,又西北流入本州伊佐郡牛乡山下殿村而会羽月川。由源至此长凡十里,西流至鹤田村合金山川,南折及时吉村合穴川,西流及虎居村合丰川,及萨摩郡久住村合槌肋川,过东乡而南流,至平佐复西流,自萨摩郡高城乡久见崎而入海。长凡四十六里,阔一町四十间,由海口溯大良乡凡十六里舟楫可通。

二 岛

壹岐 在肥前之西北,周回三十五里一十五町五十九间,东西三里一十二町,南北四里六町。自肥前松浦郡呼子浦至石田郡乡野浦,海上直径七里一十二町。岛为肥前北角余脉,四面海湾皆有港泊之便,土性膏沃,果谷咸宜,鳞介亦富。风俗柔和,农暇兼营渔业。郡数凡二:村数一百二十六,町数二。日石田、村数十九,町数一。壹岐。村数六十七,町数一。田圃凡三千二百七十四町二段零二十六步六厘九毫。

对马 在壹岐之西北,分为二岛,南称上岛,周回五十里一十四町二十一间,东西二里二十八町,南北五里二十町;北称下岛,周回一百三十五里三十一町一十九间,东西四里六町或二里二十八町,南北九里二十六町。自壹岐郡胜本至下县郡严原,海上直径一十二里二十町。居日本海之西北隅,岛形东西狭而南北长,中央劈开成一大湾,能容大舰巨舶,岛内峰峦相接,地多薄瘠,不宜播殖。居民食谷仰于内地,惟多采海利,与朝鲜互市,以为营生本业。风俗固陋。郡数凡二:村数一百一十四,町数一。日上县、村数五十二。下县。村数六十二,町数一。田圃凡三千三百七十一町六段一亩一十四步。其山岳有三岳、本州最高山,又作御岳山,有三峰,并跨数村。白岳、在下县郡,直立一千六百七十尺。有明山、古名岛根山,直立凡一千八百尺。矢射立山、直立二千一百十八尺。龙良山。亦在下县郡,二峰对峙,名雌山、雄山,直立凡一千六百六十尺。

北 海 道

东至千岛州对得抚岛,北隔北见州宗谷海峡而对桦太,南隔渡岛州津轻海峡而对东山道陆奥,东西凡一百六十六里,南北凡一百二十里。幅员五千零五十六方里七八,周回五百八十三里三三,属岛一十五,其幅员五十方里零九二,渡岛南向陆奥,其状如伸颈张颐,宛折趋东北,为胆振、后志,当石狩夤脊之要,天盐、北见、日高、十胜排于南北,为左右翼,钏路为其臀,根室之地岬角左右相望为其股,千岛曳尾其后,石狩、十胜之二高山对峙,全道之中央,支脉四布,诸大国大率发源于此,众水分流,西为石狩J Jf,西北为天盐川,北为常吕川,南为大津川。土人业渔猎,不知稼穑,石狩、十胜等处原野旷漠,虽土壤肥沃而产业未开。风俗鄙朴,言语、衣服皆异内地,此道旧为虾夷地,古时陆奥、出羽之北境夷种杂居,凡渡岛以北之夷总称为虾夷。景行帝时日本武尊武内宿祢巡察北方曾至夷地,其后叛服不常。齐明帝时命将北伐,设治于后方羊蹄。及一条帝,虾夷作乱,陆奥人安倍国东伐定之。源赖朝之征陆奥,以安倍氏后裔安藤季信为津轻守护,俾世管虾夷。至享德中若狭人武田信广航至松前,岛夷咸服,永正中其孙义广徙居松前,后降丰臣氏,庆长中以福山城为治所,称松前氏。宽政之末德川氏遣吏经理东夷,收松前氏所领之东部,犹命管西部。享和之初置箱馆奉行,文化四年徙松前氏于陆奥,并收其西部置松前奉行,总管全岛。王政革新,明治二年八月称全岛为北海道,分十一州,设开拓使以治之。

渡岛南隔津轻海峡而对陆奥,北至后志、胆振,东西共至海,东西凡二十一里二十町,南北凡二十三里一十八町。郡数凡七:村数一百一十一,町数三。日茅部、村数一十七。龟田、村数二十九,町数一。上矶、村数一十七。福岛、村数六。津轻、村数一十三,町数一。桧山、村数二十一,町数一。尔志。村数八。

田圃凡一千四百三十二町九段六亩一十八步。其山岳有惠山、喷火山,在茅部郡,高一千九百二十尺。大川岳、亦喷火山,在茅部郡,高一千九百二十尺。古部岳、高二千零二十尺。熊泊岳、高二千零四十尺。驹岳、高三千二百二十尺。浊川岳、高二千七尺,以上皆在茅部郡。横津岳、在龟田部郡,高三千五三十尺。三森岳、亦在龟田郡,高凡二千百二十尺。乌岳、在矶上郡,高二千尺。知内岳、在福岛郡,高二千百三十尺。千轩岳、在津轻郡,高三千三百五十尺。游乐部岳。在尔志郡,高四千一百尺。

后志 东至胆振、石狩,南至渡岛、胆振,西北至海,东西凡一十六里,南北凡三十二里三十一町。郡数凡一十七:村数一零七,町数一。日久远、村数九。太橹、村数四。濑棚、村数五。岛牧、村数一十五。寿都、村数八。歌弃、村数六。矶谷、村数四。岩内、村数六,町数一。古宇、村数六。积丹、村数八。美国、村数五。古平、村数六,町数一。余市、村数八,町数一。忍路、村数四。高岛、村数四。小樽、村数五,町数一。奥尻。村数四。田圃未详。其山岳有八内山、在岩内郡,高二千八百尺。雷电山、在矶谷郡,并跨岩内郡,高三千Z-百五十尺。积丹岳。在积丹郡,高五千四百尺。其河渠有后志国、发源胆振虻田郡,当沸登西流,绕后方羊蹄山之腰,至矶谷郡矶谷村而入海。长凡十八里,阔一町四十间。利别川。发源胆振山、越郡蟹寒岳等处,至濑棚郡濑棚村而入海。长凡-Z十里,阔凡一町。

胆振东至日高,西至后志,南至渡岛及海,北至后志、石狩,东西凡四十四里二十五町,南北凡一十四里三町。郡数凡八:村数四十八,町数一。日山越、村数二。虻田、村数四。有珠、村数五。室兰、村数七,町数一。幌另、村数五。白老、村数三。勇拂、村数一十六。千岁。村数六。田圃凡四百五十八町九段七亩一十五步。其山岳有昆保岳、在虻田郡,高千百尺。有珠岳、喷火山,跨有珠、虻田二郡,高三千四百四十尺。白老山、在白老郡,高三千三百尺。纹另岳、在千岁郡,高二千六百尺。渔山。亦在千岁郡,高亦二千六百尺。其河渠有游部川、发源渡岛尔志郡游乐部岳,东流至山越郡游乐部而入海,长凡三十四里,阔凡五十间。长流别、发源有珠郡山中,西南流至长流村而入海,长凡十六里,阔凡五十间。鹉川。发源勇拂郡山中,西南流鹉川村而入海,长凡二十里,阔凡四十五间。

石狩东至钏路、北见,南至胆振、十胜,西至后志及海,北至天盐,东西凡四十三里二十二町,南北凡二十五里三十町。郡数凡九:村数三十八,町数二。日札幌、村数一十七,町数一。石狩、村数三,町数一。厚田、村数一十。滨溢、村数八。桦户、以下五郡村名未定。夕张、空知、上川、雨龙。田圃凡七百三十五町五段三亩一十三步。其山岳有斜芳岳。在原田郡,周回凡七里。其河渠有石狩国。发源上川郡石狩岳大瀑布,屈曲西南流,合诸水至石狩郡而入海,长凡一百六十七里,阔三町四十二间。天盐东及北至北见,南至石狩,西至海,东西凡三十里,南北凡三十九里二十七町。郡数凡六:村数一十五。日增毛、村数五。留萌、村数五。苫前、村数五。天盐、以下村名未定。中川、上川。其山岳有辨花片山。在天盐郡,高一千六百四十尺。其河渠有天盐川。发源上川郡十胜、石狩二岳之北,西南流合诸水,经中山郡至天盐郡天盐而入海,长七十里余,阔三町。

日高 东北至十胜,西至胆振,南至海,东西凡二十九里十四町,南北凡二十一里二十二町。郡数凡七:村数一百零五。曰沙流、村数一十八。新冠、村数一十一。静内、村数一十六。三石、村数八。浦河、村数二十。样似、村数二十三。幌泉、村数九。田圃未详。以下七州皆同。其河渠有厚别川、发源新冠郡之二两山,西南流合诸水,至沙流郡厚别而入海,长凡十五里,阔五十问。新冠门f、发源十胜州界之诸山,西南流,至新冠郡高江村而入海,长凡二十六里,阔一町。染退。发源十胜州界,西南流合东枝川、西枝川及诸水,至静内村、下方村而入海,长凡十五里,阔一町十五间。

十胜东至钏路,北至石狩,西至日高,南至海,东西凡三十里二十一町,南北凡四十七里一十八町。郡数凡七:村数五十一。日广尾、村数一。当缘、村数三。十胜、村数六。中、村数二十二。河西、村数一十二。河东、村数五。上川。村数二。其山岳有神威岳:在河西郡,兼跨日高、静内,峻峰峭拔,蠼岸磊蚵。其河渠有大津。发源上川郡十胜山脉信满山,东南流经河西、中川诸郡,至十胜郡大津而入海,长四十四里余,阔二町十六间。支流为十胜川,至十胜郡十胜而入海。

钏路东至根室,北至北见,西至十胜、石狩,南至海,东西凡四十七里二十一町,南北凡二十九里七町。郡数凡七:村数四-I--七,町数一。日白糠、村数二。钏路、村数八。厚岸、村数一十七,町数一。阿寒、村数五。上门I、村数五。网尻、村数六。足寄。村数四。其河渠有久寿里。发源钏路郡钏路岳。东南流,合阿寒、濑钓二川,至钏路而入海,长三十七里,阔二町。

根室 西及南至钏路,西北至北见,东至海,南北两角斗出而对千岛,东西凡一十九里一十八町,南北凡二十九里二十七町。郡数凡五:村数二十三,町数一。日花笑、村数七。根室、村数六,町数一。野付、村数四。标津、村数二。目梨。村数四。其河渠有西别、发源钏路上川郡西别岳,东流过根室野付郡界而入海,长凡三十里,阔一町余。标津川。发源标津郡标津岳,东流标津村而入海,长凡十六里,阔三十间。

北见西至天盐,南至钏路,东南至根室,西及北至海,隔宗谷海峡近与桦太相对,东西凡七十八里,南北凡一十七里七町。郡数凡八:村数三十。曰宗谷、本郡及枝幸、利尻、礼文皆村名未定。枝幸、纹别、村数一十。常吕、村数七。网走、村数八。斜里、村数五。利尻、礼文。其河渠有富别川、发源天盐二高山之间,北流合数水,至枝幸郡富别而入海,长凡十五里,阔一町余。常吕川。发源石狩高山,东北流至常吕郡常吕村而入海,长三十里,阔四十间。

千岛根室州之东北群岛,合称为千岛,幅员五百七十二方里八。大者有二岛,东为择捉,西为国后,皆地形狭长。国后幅员一百零四方里,周回凡七十一里,自西南至东北凡三十里,东西广处凡八里,根室野付岬相距凡五里。择捉幅员四百六十八方里七六,周回凡一百五十三里,自西南至东北凡五十里,东北广处凡十里,在国后之东北凡三里余,此岛之东北与得抚群岛相连,直接鲁西亚所隶之堪察加焉。郡数凡五:村数一十五。日国后、村数五。择捉、村数二。振别、村数二。纱那、村数四。蕊取。村数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欧阳修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紀五十五·司马光
  卷四百七十二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雍正
  元经卷八·王通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陇蜀余闻·王士祯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纪昀
  一四七三 军机大臣谕奉旨将《石渠宝笈续编》缮写正本五分着传知戴均元等遵办·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三·杜大珪
  序·鲍彪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785_1 【明月湖醉后蔷薇花歌】无名氏   万朵当轩红灼灼,晚阴照水尘不著。西施醉后情不禁,   侍儿扶下蕊珠阁。柔条嫩蕊轻wV鳃,一低一昂合又开。   深红浅绿状不得,日斜池畔香风来。红能柔,绿能软,   浓

  • 徐照·唐圭璋

      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永嘉人。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号永嘉四灵。   瑞鹧鸪   两多庭石上苔文。   门外春光老几分。   为把旧书藏宝带,   误翻残酒湿绡裙。   风头花片难装缀,   愁里莺声怯听闻。

  • 歴代诗话卷十三·吴景旭

      丙集上之上  赋  神女  西溪丛语曰昔楚襄王与宋王游髙唐之上见云气之异问宋玉玉曰昔先王梦游髙唐与神女遇玉为髙唐之赋先王谓懐王也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其状使为神女赋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

  • ●全史宫词卷十八 辽·史梦兰

    辽,太祖耶律忆,本名阿保机,契丹部人。梁贞明二年,称帝,都临潢,国号契丹。在位十一年殂,葬祖陵,改元三(神册、无赞、天显)。太宗德光,太祖次子。太祖殂,述律太后黜长子突欲而立。帝始改国号为辽。在位二十二年,灭晋入汴,引还殂于栾城

  • 流水·戴望舒

    在寂寞的黄昏里,我听见流水嘹亮的言语:“穿过暗黑的,暗黑的林,流到那边去!到升出赤色的太阳的海去!“你,被践踏的草和被弃的花,

  • 卷三·汪广洋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凤池吟稿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三    明 汪广洋 撰五言长律淛右苗帅率猺獠来归右司王恺往慰之因其回作诗以赠昭代埀洪业皇风被远人三苗驯礼化五岭净烽尘况值来归际宜加抚慰谆兹行关

  • 奇迹·闻一多

    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文豹的矜严,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白鸽所有的。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

  • 宛陵羣英集巻七·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宋李含章武陵防戎林亭修篁簇径出林椒可与逰人避俗嚣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窻延月伴箪瓢红藤引蔓移山豆緑叶分葩植水蕉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寄题元长老林亭闻说幽亭气象寛何须基构

  •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梁启超

    李鸿章之家世 欧力东渐之势 中国内乱之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名进文,母沈氏,有子四人,瀚章官至两广总督,鹤章昭庆,皆从军有功。鸿章其仲也。生于道光三年癸未(西历一千八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卷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理藩院典属清吏司国初蒙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同时纳贡厥後朔漠荡平庇我宇下与漠南诸部落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踰瀚海西絶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

  • 卷八·陈大章

    <经部,诗类,诗传名物集览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八   庻吉士陈大章撰草葭菼掲掲朱传菼薍也亦谓之荻尔雅蒹薕菼薍其萌虇又云菼骓也注菼草色如骓在青白之间广雅藡萑也説文蒹萑之未秀者萑之初生一曰薍一曰鵻薍菼

  • 卷十一·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一    宋 易祓 撰春官宗伯第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爲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主也伯夷典礼曰秩宗伯长也春于四时

  • 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

      参考书  《神会语录》敦煌本  《六祖坛经》敦煌本 又明藏本  《菩提达磨南宗定是非论》敦煌本  《历代法宝记》敦煌本  宗密的慧能、神会略传、《圆觉大疏抄》卷三下【省称《圭传》】文多错误,用宗

  • 世界佛学院建设计划·太虚

    ──十七年十月改正──一 宗旨 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造成世界之安乐。二 组织 由创议人与附议人同为发起,其赞助进行者,推为赞成人。不分别国籍民族男女宗教阶级。俟院址决定后,开一发起人会,推举建设委员

  •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序品第一将欲入文前明三义。一部类不同。二品次差别。三科经分齐。部类不同者略为七例。一者一会之经用为一部如十地等经。二者多会共为一部如华严之类。三者经之初分用为一部如六卷泥洹经。四者具足二分以为一部如大

  • 名香谱·叶廷珪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

  • 我佛山人传·李怀霜

    我佛山人(1866—1910)原名吴宝震,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易为趼人,别署趼、偈、怫、茧叟、茧翁、(雁灬)叟、趼廛、茧闇、检尘子、野史氏、老上海、岭南将叟、抽丝主人、中国老少年等,而以我佛山人这个笔名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