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感动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於摩竭境界法静道常初始得佛。光炜明曜。宣真谛藏。演如来慧。畅三世要。布无罣碍道宝之定。佛时以此普智无极?然正受。其定惔怕。忽无形像。亦无中外。静无见闻。所居正受。乃大旷荡。汪洋无极。难遇难闻。亿世之遇。时逮此定。佛定无量。无不昉彻。以悉通慧。得普智力。无限清净。斑赞如来。以无巢窟。陶现佛身。得大空寂微妙之句。乃弘无极佛诸感动。等无所祝而转慧行。名称普世光扬如来。应时之兴。为现佛土。以其一相。了达无相。无相无行。亦复无相。威炎亘然。照于十方。无上佛定。震曜如斯。尽极诸土。同时现变。都世一切。莫不雅奇。

尔时会常有一菩萨。名曰普贤。承佛圣旨。而自念曰:今日如来。所现感变。从往古来。所未闻睹。如是瑞应。必有殊特无尽之要。当使他方诸大菩萨咸共受持。即如其像。而为正受。放大金光。照十方土。於光明中。散天华香。而作天乐。其乐柔和。同一洪音。普贤菩萨。告诸族姓子。释迦文佛。今日当演未曾有法。族姓子等。所欲者成。寻顷之时,菩萨大士。如尘之数。普悉来会。

是时世尊,以大正受。靡不贯焉睹於诸众。无不明尽生者终者,及其成灭。以所正受。悉无不达。旷定普至。无窈不彻。察众来会。纯悉菩萨。皆大童真。为摩诃萨。如十方土尘埃之数。志悉高妙。独步殊特。悉在最署。封拜无上法身无量。而皆具足。名流显称。普至十方。各住要行。所住如佛。势力无敌。猛喻师子。得金刚志。慧无罣碍。智德纯厚。重过须弥。心喻虚空。而不可量。揽总持慧。而自娱乐。晓了诸法本无之界。尽得诸佛相好庄严。皆能分身。十方现化。悉於极世。如佛感动。游步无侣。威神独尊。能於十方。大师子吼。以金刚志。陷碎魔怨。伏之以慈。降顺唯德。卻众外道。进退自由。道德正想。祐济一切。皆雷法鼓。已举法幡。震鸣法珂。列竖法幢。其所游居。莫不信解。尔时於是来会菩萨。各随行立字。其名曰刚意菩萨。过意菩萨。说意菩萨。上意菩萨。施意菩萨。龙意菩萨。果意菩萨。调意菩萨。力意菩萨。旷意菩萨。无限意菩萨。解意菩萨。最意菩萨。天意菩萨。祠意菩萨。处意菩萨。事意菩萨。尊意菩萨。法意菩萨。寂意菩萨。德意菩萨。一意菩萨。一相菩萨。善意菩萨。幻意菩萨。大意菩萨。势意菩萨。人意菩萨。佛意菩萨。达意菩萨。长意菩萨。无思菩萨。无边菩萨。严志菩萨。无际菩萨。严本菩萨。深界菩萨。普便菩萨。龙明菩萨。持曜菩萨。佛土菩萨。心王菩萨。一行菩萨。昇通菩萨。达慧菩萨。福行菩萨。法炽菩萨。明世菩萨。持世菩萨。兴安菩萨。最上菩萨。无上菩萨。无比菩萨。无等菩萨。明光菩萨。光曜菩萨。美光菩萨。一王菩萨。势业菩萨。法雨菩萨。持妙菩萨。普严菩萨。慧眼菩萨。法首菩萨。慧雲菩萨。持地菩萨。法王菩萨。善建菩萨。最愿菩萨。行妙菩萨。慧藏菩萨。意王菩萨。修内意菩萨。普智菩萨。持过地力菩萨。土力势菩萨。善月菩萨。大山顶首菩萨。宝山顶菩萨。放光菩萨。上场王菩萨。无当势场菩萨。无胜威菩萨。大龙首菩萨。道首菩萨。普调菩萨。无退进菩萨。持佛英轮菩萨。无惑菩萨。威行菩萨。无思意菩萨。无量意菩萨。佛变菩萨。无尽藏菩萨。慧首菩萨。法耀菩萨。慧茂藏菩萨。雨觉雨菩萨。边现菩萨。无愚现菩萨。刚通菩萨。慧刚菩萨。金刚耀菩萨。慧刚意菩萨普目菩萨。广目菩萨。吉首菩萨。如佛威菩萨。持佛金刚菩萨。严普智菩萨。慧庄菩萨。普贤慧藏菩萨。如是等十方佛土。如虚空等尘菩萨摩诃萨。一切悉与堕楼近菩萨。(丹本随楼延菩萨)宿共等行。修菩萨德。德皆具足尔时等目菩萨。承佛威神。忽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叉手。白世尊曰:欲问如来平等正觉。若当听许乃敢自陈。佛告等目。随若所问。恣问如来。佛从汝意。当为发遣。令汝欢喜。於时等目。寻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萨。为以几无思议之定。得应普贤菩萨之行。而致与等勇世誓愿。及其所修。庄严定行。於定自在。而以娱乐。以其定力。感动诸定。唯愿如来解说议归。於是世尊,告等目曰:善哉善哉!等目菩萨。乃为去来现在诸佛菩萨。广其道常宣畅要议而质是问耳。若是等目。普贤菩萨。今在此会。得无思议菩萨感动。为修无量菩萨之行。得无思议菩萨变化。已净菩萨难值之愿。致无退还。菩萨生行。修诸无量。广德净行。等越无量。辩才无碍。以大悲於诸无厌。以诸愿於际无扰。咸当共请此彼。当说诸定正受卓变之行。於时众会。闻彼正士所入名称。皆与恭敬。普有瞻望。欲见普贤菩萨而不睹之。不闻言音及坐处所。所以者何。如来威神。普贤菩萨力之所致。

尔时等目菩萨。前白佛言:普贤菩萨。今所游在佛告之曰:普贤菩萨。在斯会场吾膝左右。游居不动。时等目菩萨及与大众。以其神力悉观察之。不知所在。重白佛言:吾等不睹普贤菩萨及其坐处。世尊告曰:如是族姓子。汝等不见普贤菩萨身及坐处。所以者何。其普贤菩萨。处深行故。不可得以。其慧行住无碍。得如师子强猛之故。得佛无上感变。寂无碍际。住佛十力法界首藏。致佛威神。严无毁慧。於三世等。诸佛法身。普贤菩萨。净一心界时。等目菩萨。於如来所。闻普贤菩萨德行。修菩萨十定。皆愿见普贤菩萨。思侥推求。等目菩萨。及一切众。都不见普贤菩萨。时等目菩萨。从定寤起。而白佛言:吾以十无数千三昧。而正受。亦不见普贤菩萨身口意行及其处所。亦复不睹所住游行之地。

佛告等目。如是如是,汝等不见普贤菩萨。所以者何。已学菩萨行无尽地。又是等目。其於明慧幻化字说。宁可分别慧幻色不。曰不可。世尊,其幻化不可处别。况其普贤菩萨。身口意行。见可入处。所以者何。以其深邃无思议德备之故。亦以无量敷演无尽故。解达金刚之慧。取要言之。晓了无量诸法性界。於诸刹土。而无所著。於一切身。解无体行。无所入。无所有法等吾我神足境界。而无毁坏诸住际者,而无著财。以神通解本无。诸族姓子。欲见普贤菩萨者,彼无蔽碍。闻亦无碍。礼敬无碍。心敬无碍。意念无碍。趣向无碍。睹见无碍。修入无碍。求索无碍。普贤菩萨志愿。彼无缚碍。时等目菩萨。及诸菩萨众。咸悕乐欲见普贤菩萨,并共叉手向顶。作是言曰:自归诸佛。自归普贤。三称如是,於是世尊,告等目曰:当察此菩萨大会。吾告敕汝。汝当请普贤菩萨。都向诸方。以其明目。正在身中。以求索普贤。以诸法本而定正受。解法无欲。当以一心。向普贤菩萨。当解本无之际。身之吾我使立诸土。当分别诸根。普使所至。永致普贤。作是行者,乃见普贤。时等目菩萨及会大众。从世尊闻即以头面为礼。咸请普贤。其请之顷。普贤菩萨。兴为感动。使其大众咸见普贤。於世尊足左右。坐大莲华上。其此众会。一切菩萨。出现其身中。於诸国土。莫不见者,其去来普土诸佛。展转相见。诸佛之音。畅三世慧。

尔时等目及菩萨众。见是变化。咸悦欢喜。率礼普贤。尔时以佛威神亦普贤菩萨宿德所致。天雨众华。纷纷而降。诸天婴珞。箜篌乐器。相和而鸣。天雨泽香。遍诸佛界於虚空中。有天鸾音。诸三恶趣。一时休息。无量大脱菩萨之众。登时悉解普贤菩萨诸德之行。尔时等目。而白佛言:此普贤菩萨之德。为无有量。不可限行。为无称限之行。为无断行。为无转行。普流之行。为无所不周至。为无回还之行。分别诸法行明。无分别随一切方便之行。等过口行。世尊告曰:如是,等目。如尔之言:普贤菩萨。以净无数众生。无极清净。无量功德。兴无数福。修无数相。德备无限。行无等伦。名流无外。无得之行。普益三世。有佛名誉。普而流著。普贤菩萨。行绩若斯。

猜你喜欢
  仁王经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佚名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楚圆
  卷第十八(弥沙塞)·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宗喀巴
  卷第二(弥沙塞)·佚名
  先觉宗乘卷三·圆信
  净土圣贤录续编目次·胡珽
  无相思尘论·陈那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第十七卷·圆瑛
  卷二十八·赞宁
  卷第六十九·霁仑超永
  卷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王实甫

    (旦上,云)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红云)你想张……(旦云)张甚么?(红云)我张着姐姐哩。(旦云)我

  • 卷227 ·佚名

    陆游 秋雨排闷十韵 今夏久无雨,从秋却少晴。 空蒙迷远望,萧瑟送寒声。 衣润香偏著,书蒸蠹欲生。 坏檐闻瓦堕,涨水见堤平。 沟溢池鱼出,天低塞雁征。 萤飞明闇庑,蛙闹杂疏更。 药醭时须焙,舟

  • 卷一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谿诗集【七】游卧龙山呈行可元章我辈逢山眼即青卧龙顶上喜同登图留沙碛懐诸葛诗诵江濆忆少陵巫峡云飞天一握瞿塘鱼化浪三层【俗谓瞿塘峡为龙门】

  • 卷十三·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卷宋元诗会卷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蔡 襄【字君谟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远近传诵进知谏院规切

  • 卷十二·舒赫德

    戊子上命大学士九卿科道覆鞫逆犯王经隆等于刑部同日杨景素奏言十月十五日接奉谕防查办被贼扰累良民加恩分别抚绥仰见我皇上念切民瘼拯困安良之至意【臣】遵防即饬临清州知州速查新城旧城民欠各年新旧钱粮银谷各数据实

  • 光绪十六年·佚名

    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再,密陈者:窃查日本一国,面面阻海,地形险固,长约五千余里。南与浙江对峙,北与吉林近连;实为中国外海一大屏障。人民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龎庄敏公籍墓志铭司马光公讳籍字醇之其先出于周之毕公因邑命氏近世自郓徙居单之武城曾祖考讳某赠太师中书令妣何氏封越国夫人祖考讳某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妣某氏封秦国太夫人考讳某赠太师兼中书令妣某氏

  • ●续吴先贤赞卷之九·刘凤

    刘凤 文学二 郭翼 袁华 偶桓 张适 张仲简 叶颙 周砥 朱应辰 ○郭翼 郭翼羲仲昆山人少尝学问与卫培游亦通经义言王氏易摛辞必范之古有奇气杨廉夫极重之谓可几太史左氏诗亦质有骨体与顾瑛孝彦伯矶等相和皆服其气调见羣

  •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杨畏知、王运开、王连闳、刘廷标、王祚、吴贞毓(张镌、蒋干昌、李欣、李元开、徐■〈木丞〉、杨锺、胡士瑞、赵赓禹、蔡缁、郑允元、周允吉、朱议昶、朱东旦、任斗垣、易士佳、内监张福禄

  • 崔文荣传·张廷玉

    崔文荣,浙江海宁卫人,其家世代为指挥佥事。文荣以武举参加会试,授南安守备。崇祯年间,临、蓝地方人民反明,进逼桂阳,桂王告急。文荣督所部会剿,打退义军四万人,因功升武昌参将。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张献忠进攻汉阳,文荣渡江袭

  •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辜鸿铭

    继曾国藩之后,中国儒生名义上的首领是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倒台,中国的儒生们面临群龙无首的困局。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统治权——正如我所说过的,它曾经在太平天国叛乱时期从满洲贵族手中

  • 八年·佚名

    (丁酉)八年大明成化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子,上率百官,行望闕禮,進表裏于三大妃殿。○御仁政殿受賀。日本國一岐州上松浦鹽津留助次郞源經使人等及兀良哈副萬戶阿哈等十人,隨班獻土宜。○都承旨玄碩圭啓曰:「今審會禮宴諸

  • 春秋书法钩元原序·石光霁

    礼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圣人修经因鲁史之旧笔削褒贬归诸王道孟轲氏不曰修而曰作可谓深知春秋者矣夫春秋一经其文为至简其义为至明然不属辞以考之比事以求之则圣人所书之法岂易识哉先师翠屏张先生以是经登巍科既已深探其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六神通第四十二   菩薩摩訶薩欲住六神通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讚菩薩品中言諸菩薩皆得五神通.今何以言欲住六神通。答曰.五通是菩   薩所得.今欲住

  • 序·佚名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著。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于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于三涂之下。及夫鹫岩西峙,象驾东驱,慧日法王

  • 第八卷·佚名

    地狱品之四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火末虫。是彼地狱第四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杀盗邪行乐行多作。彼人则堕叫唤地狱火末虫处。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卖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

  • 龙朱·沈从文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均作于1928年秋冬。1931年8月上海寻乐轩初版。收《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等短篇小说5篇。主人公龙朱是湘西白耳族苗人中最出色的美男子,一个勇武、智慧的武士。一次,他和对山女人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