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原是秦、雍二州的刺史、西城郡公。母亲是乐浪郡王氏。冯氏出生于长安,诞生时,满屋有神光。冯朗因犯法而被杀,冯氏便入了宫,太武帝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姑,她品德高尚,善于抚养和教育孩子。冯氏十四岁时,文成帝继位,把她选为贵人,后来又立为皇后。文成帝去世时,按照惯例,皇帝驾崩,三天后凡皇帝生前所使用的衣物等各种用品全部烧毁,焚烧时文武百官以及宫中的嫔妃都亲临现场哭泣。皇后冯氏来后大哭着跳进火堆中,左右随从急忙把她救出,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

  献文帝即位后,尊封她为皇太后。丞相乙浑企图篡政,当时,献文帝只有十二岁,又正是居丧期间,太后暗中定下计策,杀了乙浑,便亲自临朝听政。当孝文帝出生之后,太后又亲自抚养教育,此后才不再处理政务。太后举止不端正,在内宫私通李弈,献文帝找了个罪名把李弈杀掉了。太后很不高兴,便害死了献文帝。

  承明元年(476),孝文帝尊封冯氏为太皇太后,她再度临朝听政。太后为人聪明而通达,自从进入宫中后,略学了一些书和计算。当她身居尊位临朝听政时,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国家大事,日理万机。孝文帝下诏废除鹰师曹,并用这块土地替太皇太后建起了一座报德佛寺。太后和孝文帝出游方山的时候,看到那里的山川以后,有死后葬在那里的想法。她便对众臣们说:“舜帝埋葬在苍梧山,娥皇和女英二妃并没有从葬。何必一定要远远合葬于山陵,然后才说明是显贵的呢?我万年之后,就安葬在这里吧!”孝文帝便传旨让有关部门在方山为太皇太后修建寿陵,又建造了永固石室,准备作为太皇太后去世后的祭庙。太和五年(481)兴建,八年建成,并在这里刻石立碑,赞颂太皇太后的功德。

  太皇太后因觉得孝文帝年轻,便写下了《劝戒歌》三百多章,又写了《皇诰》十八篇,这些文章后来大多没有流传下来。太后在长安建了一座文宣王庙,又在龙城建《思燕佛图》,都刻石立碑。太后又制定,凡是皇家亲属,五代以上的皇孙,外戚六亲中着缌麻服以上的远亲等,一律除去爵禄。她喜欢勤俭朴素,不爱穿用华美的服饰,身上穿的不过是没有文采的缦缯而已。厨夫送饭菜,木案只有一尺宽长,各种食物的品种,比过去减少十分之八。有一次太后身体不适,服用盭闾子,厨夫天黑时才送粥来,上面有..蜓,太后用勺子舀时发现了,孝文帝正在一旁侍候,大为恼怒,准备把厨夫处以极刑,太皇太后却只是笑了笑把厨夫放了。

  自从太后临朝听政以后,孝文帝一向十分恭谨和孝顺,所以就不参与决定政事,不论事情大小,全部禀告太后处置。太皇太后很有智谋,但性格多疑而狠毒,能处理各种大事,杀戮赏罚,她当即作出决定,许多事皇帝并不知道,她以刑罚和奖赏同时兼用,朝内外都十分震惊。因此杞道德、王遇、张..、苻承祖等从小太监出身,一年之间便被封为王公的爵位。王睿又出入于太皇太后的内室,几年间就成了宰相,赏赐的东西以千万亿计算,赐给金书铁券,下诏应许不追究他的死罪。李冲因器度和才能而受重用,也由于内室受宠爱,暗中给予的赏赐,难以计算。太皇太后生性严明,如果有恃宠而不法的,她也毫不留情。左右侍从有小的失误,动则以木棍严打,多的打一百多下,少的也打几十棍。不过她从不记存在心,不久便又像过去一样对待他们,有的人甚至得到富贵,所以人人都怀有利欲之心,至死也不想离开。

  太皇太后曾经和孝文帝前往灵泉池,设宴招待群臣和外国使者、各方的首领,让他们演出各地的舞蹈。孝文帝向太皇太后祝寿,太后高兴地即席作歌,孝文帝也作和歌。于是又让群臣各自赋诗言志,应和作歌者多达九十人,太后又特别礼遇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元丕、游明根等人都得到金帛车马的赏赐,她每次要表彰王睿又等人时,都让元丕参加意见,以表示她没有私心。她又自知自己有过错,怕别人议论自己,所以只要对别人有一点疑忌,便立即把那人杀掉。直到太皇太后死去,孝文帝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是谁。至于像李讠斤、李惠这类人,因为受到猜疑而招致全家被灭绝的有十多家,死去几百人,其中大多是被冤枉而滥杀的无辜,所以天下人都替他们感到冤枉。

  太和十四年(490),太皇太后死于太和殿,当年四十九岁。当天有雄雉聚集在太华殿。孝文帝伤心得五天内滴水不进。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把她安葬在永固陵,中午时葬毕,在鉴玄殿中设祭。孝文帝因伤心过度而消瘦身体欠安,三年之间断绝酒肉。

  当初,孝文帝对太皇太后很孝顺,便在永固陵的东北角一里多地为自己修建了坟墓,打算自己死后也瞻望得到太皇太后。当迁都洛阳以后,他才又表示以鏶西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园,而把方山的空坟名为万年堂。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魏收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七终·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二十九刑法志三·黄遵宪
  吕坤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十·樊增祥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六十三·佚名
  134.北魏的分裂·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方干元日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班别从兄郜展翅开帆秖待风吹嘘成事古今同已呼断雁归行

  • 晁端礼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晁端礼(1046-1113)字次膺,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任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历知洺州平恩县、大名府莘县。徽宗时为大晟府协律。政和三年卒,年六十八。有词集《闲斋琴趣外篇》六卷。《全宋词补辑

  • 卷八十八·列传第十八·脱脱

        萧敌烈(拔剌) 耶律盆奴 萧 排押(恒德 匹敌) 耶律资忠 耶律瑶质 耶律弘古 高正 耶律的琭 大康乂   萧敌烈,字涅鲁衮,宰相挞烈四世孙。识度弘远,为乡里推重。始为牛群敞史。帝闻其贤,召入侍,迁国舅详稳。统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五·佚名

    明元帝 太武帝太武凶残【王毂】崔浩【少游】孝文帝穆泰与陆叡安乐侯隆等谋作乱伏诛【温公】韩显宗等谏取士当择贤才不宜专取门望【温公】文帝至肆州慰劳所遇跛眇者赦军士为盗者三人【温公】孝明帝李崇北征上表乞改镇

  • 卢藏用传·刘昫

    卢藏用,字子潜,是度支尚书卢孙庆的侄孙。他的父亲卢王敬,在当时很有名,官至魏州司马。卢藏用少年时代就以辞学著称,他在举进士之初,因不被选用,就做《芳草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不久,隐居终南山,学辟谷(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

  • 胡世宁传·张廷玉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后来歧王又请求给他湖泊周围的良田,世宁坚决不允准。后来,他升官做了南

  • 同治八年裁兵加饷台澎定额官兵汛塘·佚名

    镇中左道标官兵俱驻郡城,向无分管汛地。城守左军旧章六汛六塘,新章裁去六塘,实存六汛。城守右军旧章七汛十二塘,新章裁去十一塘,实存七汛一塘。南路营旧章七汛八塘,新章裁去一汛八塘,实存六汛。下淡水营旧章七汛四塘,新章裁去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十五七音略【二】天竺字母说象教之兴原於天竺【即厄□□】大藏一十二部原未尝立定法门以何语言文字设为教品但就竺土大衆同晓之语言声韵为之唱说其间义以音宣音由呼出音呼相系韵切从生天竺字母

  • 第六十二章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李宗仁

    一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开幕制定宪法。1947年元旦遂由国民政府公布施行。政府并声称从速召集“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好让国民党还政于民。 直至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开幕之日这一段期间,国内战局表

  •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齐国之政,以干霸王之诸侯。”晏子作色对曰:“官未具也。臣数以闻,而君不肯听也。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今君之朝

  • 论语点睛补注下·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先进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

  • 左传折诸卷十四·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四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防公谓之宋志南史于禅代之际故君遇弑而殂有国志书法曰宋志也齐志也梁志也皆本左传左传之文一曰谓之郑志一曰谓之宋志而用意不同郑志之书同于南史宋志之书则异矣曰郑

  •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远行地摄方便波罗蜜伽陀。色清净故果清净,果色二同一切智。若一切智清净时,如虚空界不断坏。菩萨出过於三界,断尽烦恼而现生。无老病死现灭度,斯即是行般若行。世间欲色之淤泥,愚人处中如风旋。亦如鹿在屋中转,智者如禽飞虚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语密品第二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云何名为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寂慧当知。随诸菩萨所起之处。即彼菩萨本生。随

  • 卷第三·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一世(临济七世) 南源慈明楚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普觉慧南禅师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龆深沈。年十一去家。师事定水智銮。尝侍銮行次。见祠庙。辄

  • 卷第三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之二庐山栖贤智迁禅师僧问。一问一答。尽是建化门庭。未审。向上更有事也无。

  • 洞渊集·李思聪

    北宋仁宗时道士李思聪编撰。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皇祐元年(1049)作者〈进洞天海岳表〉、〈乞进洞天海岳名山图状〉,请求进献《玉清璇玑图》、《洞天五岳图》、《蓬壶灵渎图》、《名山福地图》、《金液还丹

  • 禅苑清规·宗赜慈觉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