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肃传

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他从小勤奋学习,夏天夜里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的母亲葛氏经常熄灭蜡烛阻止他学习。

天眷元年(1138),梁肃选拔为进士第,调任平遥县主簿,升为望都、绛县令。他廉洁奉公,进朝任尚书省令史。后他被授予定海军节度副使,改任中都警巡使,升为山东西路转运副使。建造汴京宫殿时,梁肃分管工程建设。代理大名少尹。正隆末年,国内发生盗贼作乱,几千名百姓平民被驱赶到盗贼中不能分辨,都被囚禁在大名的狱中。梁肃到任后,调查审讯了情况,十分之八九的都被放了出来。

大定二年(1162),宛平赵植上书说:“不久前,正隆年间任用宦官,少府少监兼上林署令胡守忠因为巧言得宠,且巧取民利。前蓟州刺史完颜守道、前中都警巡使梁肃,勤勤恳恳清正廉洁,希望得到提升。”于是胡守忠被降去少监职,完颜守道从滨州刺史召为谏议大夫,梁肃由中都转运副使改任大兴少尹。

梁肃上奏说:“今天国家开支不富足,这不仅仅是戍边军队的耗费。吏部授予的漕司官员,都是年老资高的人,他们大多不称职。我认为凡是有军功、考取进士各科、享受荫恩的人,知道金钱粮食的利害关系,能使国家开支宽裕而不损害人民的人,允许他们上书陈述建议。然后择其善者而用,授予他们职务。每五年委托吏部通报比较他们任职期间辖区内有无水旱兵灾,视其增值与消耗而罢免提升他们。自从汉武帝用桑弘羊开始建立榷酤法,每年民间粮食有十分之三被耗费掉。应该禁止天下酒的生产,从京城到州郡的官府,仍旧不能买卖酒出城。县镇乡村,权且停止买卖酒。”皇帝金世宗对此没有答复。

大定三年(1163),梁肃因为不能按期捕杀蝗虫,贬为川州刺史,降职一级,解除职务。金世宗皇帝驾御便殿,诏令左谏议大夫奚吁、翰林待制刘仲诲、秘书少监移剌子敬,询问古今大事。一会儿,奚吁从容请求说“:梁肃是个人才应当爱惜,解职惩罚太重。”皇帝说:“你说的对。”于是授予梁肃为河北东路转运副使。此时,移剌窝斡叛乱刚平定,军队粮食紧张,皇帝诏令梁肃筹措军队的粮食。梁肃下文书给肇州、北京、广宁盐场,允许人民用米换盐,军队人民都得利。大定四年(1164),检查东平、大名两路住户的物力,一致称赞此两路的住户物力平均。而其他地方则用苛刻的手段增加物力作为功劳,老百姓都诉苦。朝廷下令各路都以东平、大名作为标准,于是此事才算安定下来。

大定七年(1167),梁肃父亲去世他辞官服孝。再次出任时为都水监。黄河在李固渡决口,皇帝金世宗诏令梁肃前去视察,回朝后他上奏:“决口的那条河道有六分水,旧河道有四分水。现在是河道阻碍导致决口,把旧河道修复,第二次决口南面的南京就很危险,第三次决口北面的山东、河北都很危险。不如在李固渡南修一道大堤,使两条河道分流,以减缓水势。”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梁肃改任大理卿。尚辇局本把石抹阿里哥,与钉铰匠陈外儿,共同盗窃宫中造车银钉叶。梁肃认为石抹阿里哥是监工,应当是首犯。其他官认为陈外儿是首犯,用他抵偿死罪。金世宗皇帝说:“罪行不重,都免死,判五年徒刑,官府除名。”在那时,东京很长时间没有治理好,皇帝亲自选拔梁肃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梁肃升为中都转运使,转为吏部尚书。梁肃上奏讨论台谏,其大意是:“台官从大夫到监察,谏官从大夫到拾遗,陛下应该亲自选拔,不可以把此事委托给宰相,那样恐怕会树起私怨,阻塞言论自由。”皇帝金世宗嘉奖了他并接纳了他的意见。梁肃又请求皇帝说奴婢不得穿丝织衣服,皇帝金世宗说:“近来已经禁止奴婢穿明金了,对此可逐渐实行。”梁肃推荐同安主簿高旭,高旭被授予平阳酒使,梁肃上奏说“:明君用人,一定量才使用。高旭是个儒士,擅长治理百姓,如果使他管理经营酒,不是他的能力。我以为诸道盐铁使依旧文武参注,其酒税副使选各方面都好者担任。”皇帝说“:好。”改任梁肃为刑部尚书。

宋朝君主多次请求免去设立接受国书的仪礼,金世宗不同意。等到大兴尹完颜璋为十四年正旦使,宋朝君主派人在靠近宾馆的地方抢去了他的文书,然后又重重贿赂他。完颜璋回去,被打一百五十下,官府除名。任梁肃为宋国详问使。梁肃到宋朝,宋朝君主一一如约,立接国书。梁肃准备回金朝,宋让他捎信致谢。梁肃回到泗州,先派都管赵王府长史礥满蒲马进朝入奏。金世宗很高兴,想任梁肃为执政,左丞相良弼说“:梁肃才能完全可以做相,但只刚刚出使宋朝回来就任命他,宋朝人从此会小看我们。”金世宗皇帝于是停止了任命。

很久以后,梁肃为济南尹,他上奏说“:刑罚时轻时重,自从汉文帝除掉摧残人肉体的刑罚,犯罪达到判刑的人带镣服刑,期满释放,家里没有成年男子,加倍打他。现在借鉴辽末的法律,判刑一年的人再打一百下,这是一罪两次惩罚,刑罚之重,这表现的最甚。现在太平日子应当用中等刑法,有司还用重刑法,我实在痛心。从现在开始犯罪的人,只让他们服刑,不要再打他们。”金世宗皇帝没有批复。

不久,梁肃退休。出山后又为彰德军节度使,授予参知政事,金世宗皇帝对侍臣说“:梁肃因为管理人很优异,于是被重用,廉吏也可以勉励。”梁肃上奏说:“汉人的羽林军,都通晓《孝经》,我们现在的亲军,就是汉人的羽林军。我请求每百户赐给一部《孝经》,让他们学习,这样差不多能知道做臣子的道理,出任官职,可知道行政事务。”金世宗皇帝说:“好,人的行为,没有比孝更大的,这也是先学习后才知道的。”皇帝金世宗诏令赐赏梁肃和护卫。梁肃又上奏说“:当今三百斗米,人们仍然困窘饥饿,因为钱难得的缘故。计天下每年收入二千万贯以上,一年开支后还剩一千万。院务坊场及百姓交钱纳税,总共几百万。院务坊场可折合交纳粮食和丝织物,以此折合给官兵的俸禄,使钱布散于民间,这很容易做到。”金世宗皇帝说:“允许折合交纳,可以。”

梁肃上奏章论生财用人八件事。一、废去随司通事。二、废去酒税税司杓栏人。三、天水郡王的本族已经没人了,其余的人都是远族,可免去他的供给。四、裁减随司的契丹官员。五、废除食醋专营,以利人民。六、适量降低盐价,让私盐卖不出去,这样人民就不会犯法。七、随路酒税允许折合物质交纳。八、今年大丰收,请求国家广泛收购粮食,让钱物流于社会。皇帝金世宗说“:天水郡王供给一事,是国家的美政,不能废除。其他七件事,宰相详细议论后再报告给我。”皇帝金世宗又说:“朕在位二十多年,借鉴海陵王皇帝的失败,屡有改革,这也免不了有错误罪过,你们要悉心上奏。”梁肃议论:“正员官被差遣,权摄官有公罪,等到正员官还任,都准他们辞官勿论,他们那些人往往苟且,不好好从事他们的事业,请求在县令中留十人备用,不要差遣正员官。”皇帝金世宗说“:自今权摄官有公罪,正员官回来后而他的职务未有人代替的,不要让他们辞官。”梁肃说“:诚然像你说的。”梁肃与宰相上奏完毕,梁肃跪下说:“四季打猎,虽然是古礼,但圣人也引以为戒。陛下年龄大,又是严寒季节,不宜在山林之间驰骋。法宫燕处,也足可以怡神,希望陛下为了祖宗的社稷而自重,这是天下的福气。”金世宗皇帝说:“朕的儿子都年轻力壮,让他们练武,到时一同前往山林射猎。”

同知震武军节度使邓秉钧陈述四件事,其中一件事是说外面多宫阙官府,按照资格有人不该有,皇帝金世宗以此问宰相张汝弼,张说:“此事按资格推行已久,仍然按旧例。”梁肃说:“不行。如果灭亡的辽国固不值得称道,但他们用人的法则———做四十年官没有失败的事,即升他为节度使———值得称道,难道一定要遵循资格吗?”皇帝金世宗说“:做官做四十年已经衰老了。要观察他的政绩,好的就提升他,再观察他的政绩,好的又提他,如此可以得到人才,也没有空缺的事。”梁肃说:“正如圣上训诫的那样。”梁肃说盗贼不灭,请求不要禁止兵器。金世宗皇帝说“:所有的地方都有兵器,利害关系怎么样?”梁肃说:“其他路就不说了,中都一路上农夫随便搁置它,似乎没有害。”金世宗皇帝说“:朕将考虑这件事。”

凡是出使到宋朝的人,宋人都送礼物,大使送二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银,副使减半。等到展示物力,梁肃自认为身为执政,以前曾出使宋朝,所得礼物多,应当为他人的表率,于是自己再增加物力六十余贯献给国家,议论这件事的人很多。

大定二十三年(1183),梁肃请求告老还乡,皇帝金世宗对宰臣说:“梁肃知无不言,是个正直的人。你们却知而不言,朕实在是看不起。即使这样,梁肃已经年纪大了,应该批准他的请求。”于是梁肃退休。皇帝下诏任命梁肃的儿子梁汝翼为..门祗候。大定二十八年(1188),梁肃死去。谥号正宪。

猜你喜欢
  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脱脱
  卷六十一·杨士奇
  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二·佚名
  一二九五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查勘热河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佚名
  鹤庆土司传·张廷玉
  卷之七十七  菽園雜記五(明) 陸容 撰·邓士龙
  楚宣王问群臣曰·佚名
  卷二十六·鄂尔泰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21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林汉达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郑光祖

    (正旦同田能,净合眼虎跚马儿领卒子打旗号上)(正旦云)妾身无盐女是也。颇奈秦姬辇无礼,调各国名将,合兵一处,要与俺齐国交战。凭着我神机妙策,量他到那里也!(唱) 【越调】【斗鹌鹑】则我这阵布奎星,旗分箕尾,暗置虚危,明排翼壁

  • 卷十六·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六 宋 王十朋 注 送别 送贾讷倅眉二首【尧卿讷时朝散郎】 当年入蜀叹空回未见峩眉肯再来童子遥知颂襦袴使君先已洗尊罍【李大夫眉之贤太

  • 剧说卷五·焦循

    《战国策》云:&ldquo;齐军破淖齿,杀闵王于鼓里,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氏家,为溉园。君王后,太史氏之女,知其贵人,善事之。田单复齐,遽迎太子于莒,立之以为王,君王后以为后。&rdquo;《史记田敬仲世家》云:&ldquo;乐毅出临淄,愍王出

  • 提要·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雪矶丛稿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雪矶丛稿五卷宋乐雷发撰雷发字声远宁远人累举不第宝佑元年其门人姚勉登科上疏请以让雷发理宗诏亲试对选举八事赐特科第一人然竟不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蔡东藩

      却说广陵王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应二十四回。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复召相工入语道:“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六月甲辰朔赠故少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太保谥文襄○以提督东厂太监麦福缉获功荫其弟祥为锦衣卫百户并厂卫官校各升职一级刑科给事中李万实言福荣宠已极督捕乃其本职不宜以微功冒受录

  •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冬十月。丁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照例  ○遣官

  • 第五次问答节略·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两点半钟,至春帆楼与伊藤会议。李云:陆奥大臣今日身子如何?伊云:稍好;本愿来此会议,佐藤医生戒其外出。李云:佐藤今晨言及陆奥身子尚未全愈,不可以风。昨日我派经方至贵大臣处面谈各节,一一回告,贵大臣

  • 宋礼传·张廷玉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受推荐授予陕西按察佥事,又因犯过失降为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后,命他代理礼部事务。宋礼以敏捷干练被升为礼部侍郎。永乐二年

  • 卷二十一·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一 嘉礼五 册亲王 总序 古者王世子之下皆曰衆子至汉立嫡长为皇太子而又立诸子为王若高祖封齐王肥赵王如意等是也然册拜之礼犹未之闻至武帝元狩六年庙立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此册亲

  • 卷第六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於善知识深心爱

  • 卷三十九·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九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四世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百丈海嗣) 初在百丈充典座。因司马头陀寻得一山。丈欲师住。时华林为首座争之。丈告众曰。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当与住持。因指净缾曰。不得唤作净缾。汝唤作

  •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十·弘储

    嗣法门人济玑等编南岳正续录卷下上堂韶阳跛师放针眼里鱼演师翁下水船上唱一曲不是闲人间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掷钵老子恒对夕阳细把蛛丝穿日影不甘心坐他第三把椅子每夜分乘凉月沿溪看水折方圆以试珠玉唐宋以来禅之杰者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金陵琐事·周晖

    明代笔记杂著。4卷。周晖著。焦竑在序中论本书:“上关典常,复及俶诡,包前修之往行,具名流之嘉话。下而街谈巷议,与圣人所不语者,往往在焉。读之可以辨风俗,徵善败。国史郡乘,或裨其阙,非徒小说之靡而已。”是书所记政坛趣闻、

  • 大还心鉴·佚名

    引寒山子、陶埴真人、马真人及《科仪》诸家。《宋志》、《通志》著录。盖唐五代时所撰。《云笈七签》卷73录入《内丹》部分。观其内容,实述外丹术。

  • 眼科秘诀·佚名

    托名孙思邀所著的《眼科秘诀》是清康熙年间《眼科阐微》作者马云丛所极力推崇的一本眼科专书。作者与成书年代有待今后考证。此书对中医眼科在理论上谈得不多,主要是传授眼科疾病的内服方药与外点眼药等外治法,内容比较

  • 入大乘论·佚名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