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板桥集

清代郑燮著。分诗词卷、题画卷、书信卷、杂著卷四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杜诗、韩文”“六君子本色”为例,加以证明(见《家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这突破了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神韵说”的藩篱,也越出了自唐以来部分文论家以含蓄蕴藉为无上妙境的局限。作者以禅论文,提出了“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补遗·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的著名观点。他强调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强调作品艺术的“美”、内容的“真”和命意的“善”三者兼备:“理明词畅,以达万物天地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同上)他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大乘法”,而把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锦绣才子”那些“劳而无谓”的作品称之为“小乘法”。虽然以禅为喻不免有几分模糊,归入“大乘法”的作家作品也未必都很恰当,但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郑板桥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姜斋文集·王夫之
  雪窗集·孙梦观
  龙洲集·刘过
  宋元学案·黄宗羲
  东窗集·张扩
  杨忠愍集·杨继盛
  诂训柳先生文集·柳宗元
  号声·王统照
  端明集·蔡襄
  张氏拙轩集·张侃
  分·周文
  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修
  果堂集·沈彤
  竹岩集·柯潜
  月夜孤舟·庐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谭菀醍醐卷一·杨慎

    庄子解【二十五条】庄子为书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竒之顾其字面自是周末时语非后世所能悉晓然尚有可徴者如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乃大射有司正司获见仪礼解

  • 元诗选初集丁集目录·顾嗣立

    虞学士集(道园学古录 道园遗稿) 杨推官载(仲弘集) 范经历梈(德机集)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 黄侍讲溍(日损斋稿) 柳待制贯(待制集) 欧阳承旨玄(圭斋集)

  • 卷三·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三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中兴乐          毛文锡 荳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翠鬟女相与共淘金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鸾舞丝雨隔荔枝隂 牛希

  • 我们俩·刘半农

    好凄冷的风雨啊! 我们俩紧紧的肩并着肩,手携着手, 向着前面的“不可知”,不住的冲走。 可怜我们全身都已湿透了, 而且冰也似的冷了, 不冷的只是相并的肩,相携的手了。一九二一,八,一二,巴黎

  •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始,僭窃伪乱

  •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蔡东藩

      却说孝宗末年,金主雍亦病殂,号为世宗。这金世宗却是一个贤主,即位后,以故妃乌林荅氏死节,终身不立后,已好算作世界上的义夫。至南宋讲和,偃武修文,与民休息,所用人士,多半贤良;性尤俭约,命宫中饰品,毋得用黄金;稍有修筑,即以宫

  • 张紞传·张廷玉

    张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年间,考中明经科。任东宫侍书,累升为代理左通政。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张紞出任左参政。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赋诗两首赐给他。历任左布政使。二十八年春,张 紞入京朝见皇上,他的治绩为天下第一,皇

  • 卷四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内务府奉宸苑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内务府奉宸苑国朝官制奉宸苑兼管事务内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掌总理苑囿事务及

  • 卷第三·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三 文德紀三文德天皇起仁壽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常康親王與藤原貞子落飾入道文德天皇仁壽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帝不受歲賀。以諒闇未終也。甲申,正六位上-長統

  • 大学翼真卷七·胡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修不能齐

  • 第十五章 21·辜鸿铭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辜讲孔子说:“聪明人自负却不虚荣 ,合群却不会结党营私。”

  • 凡例·朱鹤龄

    读左日钞凡例左传之文先经以始事後经以终义盖纯以史事解经者也其解之得失余春秋集说已详辨之此书只略举其槩尔左氏论人论事时有悖于圣人者啖叔佐【助】赵伯遁【匡】刘原父【敞】叶石林【梦得】赵子常【汸】陆贞山【粲

  • 戒慎品法句经第五(十有六章)·佚名

    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後无所悔也。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如是戒成,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後上天乐,常见法处。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適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品第二(有十经)(第五后诵)加楼乌陀夷牟梨破群那跋陀.阿湿贝周那.优婆离调御.痴慧地阿梨吒.[口*荼]帝(一九二)中阿含大品加楼乌陀夷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鸯伽国中。与大比丘众俱。往至阿

  • 卷第七十六·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即时获得观佛境界智,作如是念:“是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超过六处,离一切著,知无碍道,具净法身,以如幻业而现化身,以如幻智而观世间,以如幻愿而持佛身、随意生身、无生灭

  • 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论本第十三至第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十三上来释摄经宗要竟。自下释杂义经。文分为二。初十一。复次别引经释。后以四法摄持圣教。初经明身心远离引如实觉。第二经善修止观觉了所知。第三经等持等至等互善巧中。文分为三。初引经标。第

  • 卷第三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

  • 角虎集卷之上·佚名

        古越云顶山一壑沙门 济能 纂辑  白云峰溪隐门人 上喻 较阅临济宗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嗣黄龙祖心禅师)师。韶川王氏子。生有紫肉幕左肩。右袒如僧伽黎。壮年出家。至黄龙谒晦堂。堂竖拳问曰。唤作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