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游城南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游城南记》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蠡测汇钞·邓传安
  仙溪志·黄岩孙
  数学九章·秦九韶
  淳熙新安志·罗愿
  西湖水利考·吴农祥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佚名
  武林梵志·吴之鲸
  君子堂日询手镜·王济
  梨树县乡土志·佚名
  凤山县采访册·卢德嘉
  几何原本·徐光启
  安广县乡土志·佚名
  嘉定镇江志·史弥坚
  光福诸山记·张郁文
  勾股矩测解原·黄百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尊前集·佚名

    明皇一首明皇,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好时光宝宜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昭宗二首昭宗,唐昭宗李晔。巫山一段云二首上幸蜀,宫人留题宝鸡驿壁缥

  • 卷二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九桧类五言古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  【金】元好问亭亭祠宫桧郁郁上云雨扶持防来年造物心独苦青余玉川润根入铁岸古虽含栋梁姿斤斧安得取沇洑地中久骇浪思一鼔天柱屹不移水

  • 卷二·陆以湉

    ◎忠义传卢奕在《忠义传》,其孙元辅以能绍其祖附焉,其子杞乃入《奸臣传》。得罪于名教,虽有贤父令子,不能逭其恶也。◎李方叔苏文忠公典贡举遗李方叔,吕大防有“失此奇才”之叹。文忠殁,方叔哭之恸,且为相地卜兆,作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万历三年三月庚子朔孝肃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致祭 裕陵○署广积库事太监焦科题办硝三百万斤黄百五十万斤工部言焰硝十年一派每派二百万斤今已派过一百万斤其未派者尚缩一年未及期也惟内府各边不时请给系干军机相应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一·佚名

    通论元帝不得正统【六一】晋人君【温公】陶潜阮籍【乐天 鲁直 子由 东坡 韩愈】两晋通论晋风俗【子由】晋室之败【东坡】愍怀之乱【何去非】元帝不得正统六一东晋论曰周迁而东天下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区区于尊周

  • 列传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一百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廉悌臣。○廉悌臣字恺叔小字佛奴中赞承益之孙。 少孤长于姑夫元平章末吉家。 泰定帝自晋邸入继统末吉率悌臣 驾于和林帝一见奇之命宿卫禁中

  • 李·宋濂

    李竳字溉之,滕州人。天资聪敏,记忆力强,文辞老练。深为姚燧赏识,极力向朝廷推荐,因而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因双亲年迈,回江南奉养。以后征召为中书掾,经考核授集贤院都事,迁职太常博士。拜住任丞相提拔为监修国史长史、秘

  • 卷二十七·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七书籍六经学御纂周易折中一部圣祖仁皇帝命儒臣采订诸说亲定成书卷首列纲领三篇义例一篇上下经十翼十八卷启蒙二卷启蒙附论一卷序卦杂卦明义一卷凡二十二卷

  • 卷之十八·佚名

    尚穆王三十九年庚戌冬,遣貢使馬繼謨等,皇上特賜國王及使臣物件。耳目官馬繼謨、正議大夫陳天龍等捧表進貢。因風不順,翌年八月前到福建。十二月上京。叨蒙皇上除正賞外,特賜國王大小縀二疋、福字方一百幅、大小絹箋四卷、

  • 卷十三 乡射礼第五·郑玄

    司正降复位,[疏]“司正降复位”。○释曰:自此尽“唯宾”,论举觯于宾与大夫,为无?爵之事。云“司正降复位”者,司正当监旅酬讫,故降,使二人举觯于宾与大夫,为无?始也。使二人举觯于宾与大夫。(二人,主人之赞者。)举觯者皆洗觯,升,实

  • 卷四·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四宋 叶梦得 撰隐公古者谓人君即位之始年不曰一年而曰元年岁之始月不曰一月而曰正月自尧舜以来见之矣元年之称见于伊训正月之称见于舜典非春秋创爲之文也盖君天下之道必慎其始一者数而已圣人不

  • 第十二章 禁挟妓·佚名

    昔贤有为友人诱至妓家。归而流涕自责。取衣冠毁之。又有宴集。值女乐。未尝流盼。以拇指掐中指。明日指痕尚在。昔贤之斤斤自守如此。可知居恒真无一毫放肆之心也。跅弛不羁之士。往往尚放达而薄迂拘。即使自信有真。

  • 内篇&middot;大宗师第六·庄子

    [题解]《大宗师》以义名篇。“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这里指道。“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所以,《大宗

  • 卷五·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二(正传十四人附见五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大仪)释法藏字贤首,姓康,康居人也。风度奇正,利智绝伦,薄游长安,弥露锋颖,寻应名僧义学之眩属奘师译经,始预其间,后因笔受、证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常至天后朝,传译

  • 现代佛教周刊之路向·太虚

    现代佛教月刊,由现代僧伽嬗蜕而来。现代僧伽先为半月刊,作改良僧制之运动,而注重采载佛教之时事要闻,加以深刻敏锐之评议,此亦今日中国佛教所不可少之一事。然改为月刊后,渐偏重学理研究,而变失原有之功用。兹再改办为周刊,应

  • 宛署杂记·沈榜

    城镇志。明沈榜辑。二十卷。沈榜字子登,江南临湘(今属湖南)人。万历举人,屡官知县。沈氏知宛平时,摘抄实录、档册、塘报,约当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 约三十万字。正文按日、月、光、天、德、 山、 河、壮、帝、居、太

  • 辨疑志·陆长源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

  • 台湾私法物权编·佚名

    本书(九册一、七一二面一、○二七、二○○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物权之事例,凡三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抄录清宣统二年时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