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

舆地考

古冀州下

元起朔漠并西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其地北踰隂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泰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世祖至元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图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五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大抵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或有府视路而不隶路又有府与州皆不隶路而直隶省者此又郡县之一变而後世几不能越其范围有其举之莫之能废势使然也

中书省 辽阳行中书省 征东行中书省

中书省路二十二属府四属州七十一县二百三十八大都路【金大兴府至元九年改置】领县六州十州领十六县 大兴 宛平 良乡 永清 宝坻 昌平【皆仍金旧 全旧有安次县升爲东安州漷隂县升爲漷州以香河武清二县为属】

涿州【仍金旧】领县二 范阳【仍金旧】房山【金奉先县至元二十七年改 金旧有固安县升为州新城县改隷雄州定兴县改隶易州】

霸州【仍金旧】领县四 益津 文安 大城【皆仍金旧】保定【金隶雄州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四年复置金旧有信安县升镇安府元初府县并废】

通州【仍金旧】领县二 潞 三河【皆仍金旧】

蓟州【仍金旧】领县五 渔阳 丰润 玉田 遵化平谷【皆仍金旧】

漷州【金漷隂县隶大兴府至元十三年升为州】领县二 香河 武清【二县金隶大兴府至元十三年来属】

顺州【仍金旧以温阳密云二县省入】

檀州【金初并入顺州後复置】

东安州【金安次县隶大兴府中统四年升为州】

固安州【金固安县隶涿州中统四年升为州】

龙庆州【金缙山县隶德兴府後升为镇州延佑三年改】领县一 怀来【金妫川县隶德兴府元初改名延佑三年来届】

上都路【唐奚契丹地元初属扎拉尔部中统元年置开平府五年加号上都至元五年升为上都路】领县一府一州四州领三县府领三县二州州领六县 开平

顺寜府【金宣德川至元三年改升府】领县三州二 宣德 宣平【皆仍金旧】顺圣【金隶宏州】

保安州【金德兴府至元三年降州来属】领县一 永兴【金德兴县至元中以□山县省入改名 金旧有妫川县改名怀来隶龙庆州望云县升为云州改龙门为望云隶焉】

蔚州【仍金旧】领县五 灵仙 灵邱 飞狐 安定 广灵【皆仍全旧】

兴州【仍金旧以□治兴化县省入】领县二 兴安【金利民寨至元二年改置】宜兴【仍金旧】

松州【金松山县隶大定府中统三年升为州】

桓州【仍金旧以州治清塞县省入】

云州【金望云县棣德兴府中统四年升为州】领县一 望云【金龙门县隶德兴府至元二年废为镇二十八年改置来属】

兴和路【金抚州中统三年改升路又名隆兴】领县四州一 高原 怀安 天成 咸寜

【臣】等谨按元志本路属县但云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查金志惟大同府有怀安天成二县不知何时改属宣德而高原咸寜并无其名又查金抚州属县与此全异岂咸寜即金威寜高原即金柔远所改而丰利省入二县集寜别升为路与又金宣德州元改顺寜府亦不当云宣德府也宝昌州【金昌州延佑六年改名以县省入】

永平路【金平州大德四年改升路】领县四州一州领二县 卢龙迁安 抚寜 昌黎【皆仍金旧 金旧有海山县至元中省入昌黎】滦州【仍金旧】领县二 义丰 乐亭【皆仍金旧 金旧有石城马城二县至元中省入义丰】

德寜路领县一 德寜

净州路领县一 天山【仍金旧】

泰寜路领县一 泰寜

集寜路领县一 集寜【金隶抚州】

应昌路领县一 应昌

全寜路领县一 全寜

寜昌路领县一 寜昌

砂井总管府领县一 砂井

【臣】等谨按元志云以上七路一府八县皆缺谓不详其沿革也查净州及天山本仍金之旧集寜则金抚州属县元於何时升置改隶今无可考又按砂井总管府前纲不列於诸府数内或亦名为府而地属偏远借名以资弹压无其实也

保定路【金保州至元十二年改升路】领县八州七州领十一县清苑 满城【皆仍金旧】唐【金隶中山府】庆都【金隶中山府太宗十一年来属】行唐【金隶真定府】曲阳【金隶中山府】新安【金渥城县隶安州至元二年省为镇九年改置来属】博野【金隶蠡州至元三年废後复置来属】

易州【仍金旧】领县三 易 涞水【皆仍金旧】定兴【金隶涿州】祁州【仍金旧】领县三 蒲隂 深泽【皆仍金旧】束鹿【金隶深州至元三年来属】

雄州【仍金旧】领县三 归信 容城【皆仍金旧】新城【金县涿州至元二年来属 金旧有保定县改隶霸州】

安州【仍金旧】领县二 葛城 高阳【皆仍金旧 金旧有渥城县改名新安隶保定路】

遂州【仍金旧以州治遂城县省入】

安肃州【仍金旧以州治安肃县省入】

完州【金永平县後升为州至元中存州废县】

【臣】等谨按以上十二路两府直隶中书省其燕南之河北河东等路则又置肃政廉访司及宣慰司以统率之而司仍隶於省也

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真定路【金真定府至元中改为路】领县九府一州五府领三县州领十八县 真定 藁城 栾城 元氏 获鹿平山 灵寿 阜平【皆仍金旧】涉【金隶潞州至元中来属 金旧有行】

【唐县改隶保定路】

中山府【仍金旧】领县三 安喜 新乐 无极【皆仍金旧

金旧有永平县升为完州与庆都曲阳唐三县改隶保定路】

赵州【唐赵州宋爲庆元府金改为沃州元复旧】领县七 平棘 寜晋隆平 临城 柏乡 高邑 赞皇【皆仍金旧】

冀州【仍金旧】领县五 信都 南宫 枣强 武邑【皆仍金旧】新河【太宗四年析南宫地置 金旧有衡水县改隶深州】

深州【仍金旧】领县二 静安【仍金旧】衡水【金隶冀州金旧有束鹿县改隶祁州武强饶阳安平三县改隶晋州】

晋州【金鼔城县太祖十年改升州即以县爲州治】领县四 鼔城【金隶祁州】饶阳 安平 武强【三县金隶深州中统二年来属】

蠡州【仍金旧至元三年以州冶博野县省入後复置县隶保定路】

顺德路【金邢州中统三年改升顺德府至元二年改爲路】领县九 邢台钜鹿 内邱 平乡【皆仍金旧】广宗【宪宗五年本武道镇置】沙河南和 唐山 任【皆仍金旧】

广平路【金洺州至元十五年改升路】领县五州二州领六县 永年 曲周 肥乡 鸡泽 广平【皆仍金旧 金旧有宗城县省入名水县徙威州来治新安县别於渥城县地改置隶保定路成安县改隶磁州】

磁州【仍金旧】领县四 滏阳 武安 邯郸【皆仍金旧】成安【金隶洺州至元中来属】

威州【金治井陉县宪宗二年徙治洺水县】领县二 洺水【金隶洺州】井陉【仍金旧】

彰德路【金彰德府至元中改路】领县三州一 安阳 汤隂临漳【皆仍金旧 金旧有辅岩县至元六年省入安阳县】

林州【宋相州林虑县金升爲州至元中改隶本路】

怀庆路【金怀州延佑六年改升路】领县三州一州领三县 河内

修武 武陟【皆仍金旧】

孟州【仍金旧】领县三 河阳 济源 温【皆仍金旧金旧有王屋县至元三年省入济源】

卫辉路【金卫州中统元年改升路】领县四州二 汲 新乡 获嘉 胙城【皆仍金旧】

辉州【金苏门县後升为州析置山阳县为属至元三年废县存州】

淇州【金卫县隶濬州宪宗五年升州来属】

河间路【金河间府至元二年改路】领县六州六州领十七县 河间 肃寜【皆仍金旧】齐东【宪宗二年升济河之齐东镇为县】寜津【金隶景州至元二年来属】临邑【金隶济南府太宗七年来属】青城【太宗七年析临邑寜津地置以丄四县皆古青兖相错之地以隶本路故并列於此】

清州【仍金旧】领县三 会川 靖海 兴济【皆仍金旧】献州【仍金旧】领县二 乐寿 交河【皆仍金旧】

莫州【仍金旧】领县二 莫亭【金析任邱地置後废至元中复置】任邱【仍金旧】

【臣】等谨按河间路领州六其沧景陵三州及所属十县详後兖州

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

大同路【金大同府至元二十五年改路】领县五州八州领四县 大同 白登 宣寜【皆仍金旧】平地【至元三年置】怀仁【仍金旧金旧有云中县至元二年省入大同县怀安天成二县改隶兴和路】

宏州【仍金旧至元末以州治襄隂县省入 金旧有顺圣县改隶顺寜府大罗县金末已废】浑源州【金浑源县隶应州後置州以县为治至元四年省县入州】

应州【仍金旧】领县二 金城 山隂【皆仍金旧】

朔州【仍金旧】领县二 鄯阳 马邑【皆仍金旧】

武州【仍金旧至元四年以州治寜边县省入】

丰州【仍金旧至元四年以州治富民县省入】

东胜州【仍金旧至元四年以州治东胜县省入】

云内州【仍金旧至元中以柔服云川二县省入金旧有寜边州寜边县至元中并废其地各半分入武云内二州】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

冀寜路【金太原府大德九年改置】领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 阳曲 文水 平晋 祁 榆次 太谷 清源【皆仍金旧】夀阳【金隶平定州】交城 徐沟【皆仍金旧】

汾州【仍金旧】领县四 西河 孝义 平遥 介休【皆仍金旧 金旧有灵石县改隶霍州】

石州【仍金旧】领县二 离石 寜乡【皆仍金旧 金旧有方山孟门二县省入离石温泉县省入汾州孝义临泉县升为临州】

忻州【仍金旧】领县二 秀容 定襄【皆仍金旧】

平定州【仍金旧至元二年以州治平定县省入】领县一 乐平【仍金旧】临州【金临泉县隶石州中统三年改升州】

保德州【仍金旧宪宗七年以州治保德县省入至元二年并省隩州河曲县入焉】崞州【金崞县隶代州太宗十四年升为州】

管州【仍金旧以州治静乐县省入太祖十六年并省寜化州县及岚州之楼烦县入焉】代州【仍金旧中统四年以州治?门县省入】

台州【金五台县隶代州後升为州元因之】

兴州【金合河县隶岚州後改升州元因之】

坚州【金繁畤县隶代州後改升州元因之】

岚州【仍金旧以州治宜芳县及岢岚州岚谷县省入又割本州楼烦县入管州】

孟州【金盂县隶太原府後升为州元内之】

晋寜路【金平阳府大德九年改置】领县六府一州九府领六县州领四十县 临汾 襄陵 洪洞 浮山 汾西岳阳【皆仍金旧 金旧有和川冀氏二县至元中省入岳阳】

河中府【仍金旧】领县六 河东 万泉 猗氏【皆仍金旧】荥河【宋县金升荥州州废来属】临晋 河津【皆仍金旧 金旧有虞乡县至元三年省入临晋】

绦州【金晋安府】领县七 正平 太平 曲沃 翼城

稷山 绦 垣曲【皆仍金旧】

潞州【仍金旧】领县七 上党 壶关 长子 潞城屯留 襄垣 黎城【皆仍金旧 金旧有涉县升为崇州至元中复】

【县改隶兵定路】

泽州【仍金旧】领县五 晋城 高平 阳城 沁水

陵川【皆仍金旧 金旧有端氏县至元三年省入沁水】

解州【仍金旧】领县六 解 安邑 闻喜 夏 平陆 芮城【皆仍金旧】

霍州【金霍邑县隶平阳府後置州以县为治元因之】领县三 霍邑 赵城【金隶平阳府後属本州】灵石【金隶汾州】

隰州【仍金旧】领县五 隰川 大寜 石楼 永和

蒲【皆仍金旧】

沁州【仍金旧】领县三 铜鞮 沁源 武乡【皆仍金旧 金旧有绵上县至元十年省入沁源】

辽州【仍金旧】领县三 辽山 榆社 和顺【皆仍金旧 金旧有仪城县至元三年省入和顺】

吉州【仍金旧至元二年以州冶吉乡县省入】领县一 乡寜【仍金旧】

辽阳行中书省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县十二镇一辽阳路【金辽阳府至元二十五年改路】领县一州二 辽阳【仍金旧至元六年以鹤野县省入 金旧有宜丰石城二县废为东寜路地又有澄州及临溟析木二县贵德州及责德奉集二县复州及永康化成二县又有来远州博索府并省入本路】

盖州【仍金旧至元中以汤池建安秀岩熊岳四县省入】

懿州【仍金旧至元中以顺安灵仙二县及义州之同昌县省入】

广寜府路【金广寜府至元十五年改路】领县二 闾阳 望平【皆仍金旧 金旧有广寜县已废锺秀县至元中省入望平】

肇州

【臣】等谨按金肇州在鸭子河黑龙江之地此肇州不知其是否也元大一统志与经世大典皆不载故宋濓疑之附於广寜府之下注云元世祖於阿巴拉呼之地立城名曰肇州则或别是一肇州姑存修考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大寜路【金大定府至元七年改置】领县七州九 大定【仍金旧】龙山【金隶利州】富庶 和衆 金源 惠和 武平【皆仍金旧 金旧有长兴县中统二年省入大定县松山县升为松州改隶上都三韩县省入高州神山静封二县未详】

【臣】等谨按金北京路有临潢府全庆泰三州入元并废其所属县或随府并废或改并别地史皆不着今姑阙之

义州【仍金旧 金旧有同昌县省入懿州宏政开原二县省入本路】

兴中州【金兴中府至元七年降为州 金旧有兴中永德兴城宜民四县未详】瑞州【仍金旧以瑞安海阳海滨三县省入】

高州【金三韩县隶大定府元改升州】

锦州【仍金旧以永乐安昌神水三县省入】

利州【仍金旧以阜俗县省入又有龙山县改隶大寜路】

惠州【辽州金废元复立】

川州【辽州金废元复立】

建州【仍金旧以永霸县省入】

渖阳路【金渖州元贞二年改升路 金旧有乐郊章义辽滨□楼双城五县并废】

开元路【金会寜府至元二十三年改置金旧有会寜曲江宜春三县并废】

【臣】等谨按元志开元路即金会寜府又云开元万户治黄龙府考辽黄龙府金改为隆州非会寜也开元西北曰会寜府西曰黄龙府是会寜黄龙与开元相近而非即开元地也今姑从元志

咸平府【仍金旧 金旧有平郭铜山庆云新兴清安归仁荣安玉山八县并废】

【臣】等谨按金咸平路有韩州一州及所属临津柳河二县元史并缺废省未详

合兰府硕逹勒逹等路【金扶余海兰车宾呼尔哈等路及肇隆信三川之地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抚领北边一屯二呼尔哈三鄂多里四托果琳五布固江】

东寜路【本高丽地至元六年置东寜府八年升为路】领县二镇一 土山

中和 铁化镇

【臣】等谨按元志东寜路本高句丽平壤城汉乐浪郡地也唐征高丽拔平壤其国东徙千余里至元六年高丽李延龄等以其地六十余城来归立东寜府後升为路据此则东寜即辽阳而别为东寜者考辽太祖破辽阳以为东丹国又葺辽阳故城置东平郡迁东丹国民居之是辽阳曾析为东平其後既建东京则省东平入辽阳耳元仍析辽阳置此路以辖高丽新附之衆必以燕南已有东平路故名此为东寜理固宜然也

都护府

定辽府

郭州

抚州

黄州领县五镇一 安岳 三和 龙冈 咸从江西 长命镇

灵州

慈州

殷州

宿州

德州领县四镇三 江东 永清 通海 顺化寜远镇 柔远镇 安戎镇

昌州

价州

朔州

熙州

孟州领县一镇三 三登 椒岛镇 椵岛镇 寜德镇

延州领镇一 阳岩镇

云州

嘉州【辽隶显州】

顺州【辽头下城在显州东北】

铁州【辽隶东京道即唐安市州】领镇一 定戎镇

泰州【辽隶上京道金移治长春州】

成州【辽头丅城】

宣州【辽隶保州】

【臣】等谨按元志本路提纲无领府州之文但云余城湮废不设司存则自二府以下二十一州皆只存空名而无其官也都护府昉自唐安东都护其余府州县大率皆都护所属故地经衰乱後屡易其主名号纷更无可考证且此六十余城名为来归亦不尽登於版故史氏无从知之就中嘉顺铁泰成宣六州略有原委可考者据辽志补入焉又按东寜路有録事司一官考元代各路之下多有録事司或廵警院统於本路而无分地故不载别见职官门

征东行中书省【大德三年置未几罢至治元年复置】府二司一劝课使五高丽军民总管府

躭罗军民总管府

征东招讨司

各道劝课使 庆尚州道 东界交州道 全罗州道 忠清州道 西海道

【臣】等谨按此以高丽国都置行省即以高丽王为之号左丞相虽分设官司亦即用其国人与各路郡县之置吏入版者有异故元志附録於各道行省之末兹以其地与东寜相接因次於辽阳行省之後以便观覧

又按以上据马氏按古冀州地合之幽营二州之域详列元代郡县除沧景陵三州及所属十县编入兖州外凡为路二十九属府五属州八十三县二百五十而东寜路之府州及征东诸地不在此数

明太祖起淮右首定金陵以次削平诸夏其地东极朝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九百里於是改元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凡为直隶者二为布政司者十三府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县一千一百三十八又覊縻府十九州四十七县六而两京都督府分统各都指挥使司十六行都司五留守司二卫四百九十三所三千五百九十三守御千户所三百一十五又土官宣慰司十一宣抚司十安抚司二十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九蛮夷长官司五用以安内御外经理綦密矣

北直隶 山西 河南

北直隶府七直隶州二属州十六县一百六

顺天府【元大都路洪武元年改北平府永乐元年改今名】领县七州五州领十五县 大兴 宛平 良乡【皆仍元旧】固安【元固安州洪武元年降县来属】永清【仍元旧】东安【元东安州洪武元年降县来属】香河【元隶□州洪武十三年来属 九旧有宝坁县改隶通州昌平县升为州】

通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领县四 三河【仍元旧】武清【元隶漷州洪武十二年来属】漷【元漷州洪武十四年降县来属】宝坻【元隶大都路洪武十年来属】

霸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领县三 文安 大城保定【皆仍元旧】

涿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领县一 房山【仍元旧】昌平州【元昌平县隶大都路正德元年升为州】领县三 顺义【元顺州洪武元年降县属府正德元年来属】怀柔【洪武元年拆密云昌平二县地置属府正德元年来属】密云【元檀州後置县为州治洪武元年省州入县属府正德元年来属】

蓟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领县四 玉田 丰润遵化 平谷【皆仍元旧 元大都路旧有龙庆州改名延庆直隶京师】

保定府【元保定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十二州三州领五县 清苑 满城【皆仍元旧】安肃【元安肃州洪武二年降县升以□州省入】定兴【元隶易州洪武六年来属】新城【元隶雄州洪武六年来属】雄【元雄州洪武二年以州治归旧县省入七年降县】容城【元隶容州洪武七年省入州十三年复置来属】唐 庆都博野【皆仍元旧】蠡【元蠡州隶真定路洪武二年来属八年降县】完【元完州洪武二年降县 元旧有行唐县改隶真定府新安县改隶安州曲阳县改隶定州】

祁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蒲隂县省入】领县二 深泽 束鹿【皆仍元旧】

安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葛城县省入】领县二 高阳【仍元旧】新安【元隶保定路洪武十三年来属】

易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领县一 涞水【仍元旧元旧有定兴县改隶府】

河间府【元河间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十州二州领六县 河间【仍元旧】献【元献州洪武初以州治乐夀县省入八年降县】阜城【元隶景州洪武七年来属太古兖州地以改隶衣府故列此】肃寜【仍元旧】任邱【元隶莫州洪武七年废州以莫亭县省入来属】交河【元隶献州洪武八年州废来属】青【元清州洪武初以州冶会州县省入八年降县改清为青】兴济【元隶清州洪武中州废来属】静海【元隶清州洪武初改靖为静十年来属】寜津【仍元旧 元旧有齐东临邑青城三县改隶济南府】

按河间府领沧景二州及所属六县详後兖州

真定府【元真定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十一州五州领十六县真定【仍元旧】井陉【元隶广平路咸州洪武二年来属】获鹿 元氏灵寿 藁城 栾城【皆仍元旧】无极【元隶中山府洪武七年来属】平山 阜平【皆仍元旧】行唐【元隶保定路洪武二年来属元旧有涉县改隶磁州】定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降州以州治安喜县省入】领县二 新乐【仍元旧】曲阳【元隶保定路洪武二年来属元旧有无极县改隶府】

冀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领县四 南宫 新河

枣强 武邑【皆仍元旧】

晋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领县三 安平 饶阳

武强【皆仍元旧】

赵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领县六 柏乡 隆平

高邑 临城 赞皇 寜晋【皆仍元旧】

深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领县一 衡水【仍元旧元真定路旧有蠡州降为县改隶保定府】

顺德府【元顺德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九 邢台 沙河 南和任 内邱 唐山 平乡 钜鹿 广宗【皆仍元旧】

广平府【元广平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九 永年 曲周 肥乡鸡泽 广平【皆仍元旧】成安【元隶磁州洪武四年来属】威【元威州至正间】

【以州治洺水县省入洪武二年降为县】邯郸【元隶磁州洪武元年来属】清河【元隶大名路洪武六年来属本古兖州地以改隶本府故列此 元旧有磁州改隶彰德府威州井陉县改隶真定府】

永平府【元永平路洪武四年改府】领县四州一州领一县 卢龙

迁安 抚寜 昌黎【皆仍元旧】

滦州【仍元旧洪武二年以州治义丰县省入】领县一 乐亭【仍元旧】

延庆州【元龙庆州隶大都路洪武间废永乐十三年置龙庆州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名】领县一 永寜【洪武十二年即本州地置永寜卫永乐十三年改县 元旧有怀来县改卫隶万全都指挥使司】

保安州【元隶上都路之顺寜府领永兴县洪武初州县并废永乐十三年後置州直隶京师】

万全都指挥使司【元顺寜府隶上都路洪武中废宣德五年改置司】卫十五【蔚州延庆左永寜保安四卫俱设於木州县】守御千户所四【广昌美峪二所亦设於本处】堡五

宣府左卫【元宣德县为顺寜府治洪武中与顺圣县及大同路之宏州并废二十六年置卫】宣府右卫【洪武二十六年置与左卫同城】

宣府前卫【同上】

万全左卫【元宣平县隶顺寜府洪武四年废二十六年置卫】

万全右卫【洪武二十六年置与左卫同城 元上都路顺寜府及各州县入明改置军卫诸处散见前後本卫条下注语蔚州改隶山西大同惟松州一州改并未详】

怀安卫【元怀安县隷兴和路洪武中与威寜县并废二十六年置卫】

保安右卫【永乐十五年置与怀安卫同城】

怀来卫【元怀来县隶龙庆州洪武初废永乐十六年置卫】

延庆右卫【永乐二年於居庸关北口置隆庆右卫宣德五年徙冶怀来城隆庆元年改名】开平卫【此卫又见北平都司冶内说见後】

龙门卫【元望云县隶云州洪武初废宣德六年置卫】

龙门守御千户所【宣德六年置】

兴和守御千户所【此所又见北平都司治内说见後】

长安岭堡【永乐九年置】

鵰鹗堡【宣德五年置】

赤城堡【宣德五年置】

云州堡【元云州隶上都路洪武间废宣德五年改置堡】

马营堡【宣德七年置】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置】卫二十二守御千户所三大寜卫【元大寜路隶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改府寻与所属大定和衆惠和武平四县并废二十年置卫 元旧有龙山县及建州改为营州中右屯卫隶本司义锦瑞三州并改为卫隶辽东都司川州省入广寜卫又有富庶金源二县与兴中高利惠四州其改并始末皆未详】

新城卫【洪武二十年置後废】

富峪卫【洪武二十四年置】

会川卫【洪武二十年置後废】

木榆卫【同上】

全寜卫【元金寜路洪武二十二年置卫後废】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置永乐元年徙冶顺义县】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隶大寜路洪武中废州二十六年置卫永乐元年徙治蓟州】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隶大寜路洪武中废县二十六年置卫永乐元年徙冶平谷县】营州前屯卫【元兴州隶上都路洪武初与所属兴安县并废二十六年置卫永乐元年徙治杳河县 九旧有宜兴县改为子御千户所】

营州後屯卫【洪武二十五年置永乐元年徙治三河县】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徙治玉田县】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徙治迁安县】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徙治良乡县】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徙治丰润县】

兴州後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徙治三河县与上五卫皆直隶後军都督府】开平卫【元开平县为上都路治洪武初改卫省所属桓州及寜昌应昌泰寜德寜等路入焉宣德五年辽治独石堡改隶万全都司後废】

开平左屯卫

开平右屯卫

开平中屯卫

开平前屯卫

开平後屯卫【以上五卫皆洪武二十九年置後废】

兴和守御千户所【元兴和路洪武三年改府寻与所属高原县宝昌州及集寜路并废三十年置所永乐二十年徙治宣府卫城 元旧有怀安县隶万全都司以威寜县省入又有天成县改为卫隶山西都司】

寛和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置永乐元年徙治遵化县】

宜兴守御千户所【元宜兴县隶兴州洪武二年置卫三年改所後废】

辽东都指挥使司【元辽阳路洪武四年改置定辽都卫八年改司】卫三十州二定辽中卫【元违阳县洪武初废十七年置卫】

定辽左卫【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右卫【同上】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後卫【洪武四年置辽东卫八年二月改】

东寜卫【洪武十三年置东寜五年户所十九年七月改置】

自在州【永乐七年置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洪武九年本旧澄州城置】

盖州卫【元盖州隶辽阳路洪武初废九年置卫】

复州卫【金复州元省入辽阳路洪武十四年复置改卫】

金州卫【金州即金复州化成县後升全州元省入辽阳路洪武八年复置改卫 元辽阳路属有懿州省入广寜卫】

广寜卫【元广寜府路洪武初与所属闾阳望平二县及大寜路之川州东寜路之顺州城州并废二十三年置卫永乐八年乂以辽阳路之懿州省入】

广寜中卫

广寜左卫

广寜右卫【以上三卫皆洪武中置同在广寜卫城】

广寜前卫【洪武中置後废】

广寜後卫【同上】

义州卫【元义州隶大寜路洪武初废二十年置卫】

广寜中屯卫【元锦州隶大寜路洪武初废二十四年置卫】

广寜左屯卫【洪武二十四年置於辽河西後迁广寜中屯卫城】

广寜右屯卫【洪武二十六年置於十三山堡後迁旧开阳县地】

广寜前屯卫【元瑞州隶大寜路洪武中废二十六年置卫】

广寜後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析懿州地置永乐中徙冶义州卫城】

寜远卫【宣德五年分广寜前屯中屯二卫地置】

渖阳中卫【元渖阳路洪武初废三十一年置卫】

渖阳左卫【洪武初置後废】

渖阳右卫【同上】

渖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置】

铁岭卫【洪武二十一年本古铁岭城置省元咸平府入焉】

三万卫【元开元路洪武初废二十年置卫】

辽海卫【洪武二十三年置】

安乐州【永乐七年置即在三万卫城】

【臣】等谨按明万全北平辽阳三都指挥使司在元为上都兴和二路及辽阳行省之地内惟保安与蔚仍旧州名分隶北直山西余则尽废郡县改为卫所凡沿革可考者已各条析注明除净州路省入东胜外惟有砂井一府志无明文未知省入何地至於合兰府硕逹勒逹等路入明置都司一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虽立官长大率仅存空名故与凡立卫所而无实地者并据明志不録

山西布政使司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八太原府【元冀寜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十三州五州领七县 阳曲【仍元旧】太原【元平晋县洪武八年改】榆次 太谷 祁 徐沟 清源 交城 文水 寿阳【皆仍元旧】盂【元孟州洪武二年降县】静乐【元管州洪武二年改降县】河曲【元省入保德州洪武十三年复置】平定州【仍元旧】领县一 乐平【仍元旧】

忻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秀容县省入】领县一 定襄【仍元旧】代州【仍元旧】领县三 五台【元台州洪武中改县来属】繁畤【元坚州洪武中改县来属】崞【元崞州洪武中改县来属】

岢岚州【元省入岚州洪武七年置县八年复升为州】领县二 岚【元岚州洪武初降县】兴【元兴州洪武中降县来属】

保德州【仍元旧 元冀寜路属有汾州升为府以石州改永寜州临州改县属焉】

平阳府【元晋寜路洪武元年改】领县十二州六州领十六县临汾 襄陵 洪洞 浮山【皆仍元旧】赵城【元隶霍州洪武三年来属】太平【元隶绦州洪武二年来属】岳阳【仍元旧】曲沃 翼城【二县元隶绦州洪武二年来属】汾西【仍元旧】蒲【元隶隰州洪武二年来属】灵石【元隶霍州万历二十三年来属】

蒲州【元河中府洪武二年改以州治河东县省入】领县五 临晋 荥河 猗氏 万泉 河津【皆仍元旧】

解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冶解县省入】领县五 安邑 夏 闻喜 平陆 芮城【皆仍元旧】

绦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正平县省入】领县三 稷山 绦 垣曲【皆仍元旧 元旧有太平曲沃翼城三县并改隶府】

霍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霍邑县省入又割赵城灵石二县隶府】

吉州【仍元旧】领县一 乡寜【仍元旧】

隰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隰川县省入】领县二 大寜 永和【皆仍元旧 元旧有石楼县改隶汾州府蒲县改隶本府晋寜路属有路州升为府泽沁辽三州直隶布政司】

汾州府【元汾州隶冀寜路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升爲府】领县六州一州领一县 汾阳【元西河县洪武初省入州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孝义平遥 介休【皆仍元旧】石楼【元隶冀寜路之隰州万历四十年来属】临

【元临州隶冀寜路洪武二年降县万历二十三年来属】

永寜州【元石州隶冀寜路洪武中以州治乐石县省入隆?元年改名万历二十三年来属】领县一 寜乡【仍元旧】

潞安府【元潞州隶晋寜路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升为府】领县入 长治【元上党县嘉靖八年改】长子 屯留 襄垣 潞城 壶

关 黎城【皆仍元旧】平顺【嘉靖八年析潞城黎城壶关三县地置】

大同府【元大同路洪武二年改府】领县二州四州领五县 大同怀仁【皆仍元旧 元旧有白登宣寜二县改卫隶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平地县省入平虏】

【卫】

浑源州【仍元旧】

应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金城县省入】领县一 山隂【仍元旧】朔州【仍元旧洪武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领县一 马邑【仍元旧】蔚州【元隶上都路之顺寜府洪武初以州治灵仙县及定安县省入来属】领县三广灵【仍元旧】广昌【元飞孤县洪武初改】灵邱【仍元旧 元大同路属有宏州省入宣府卫武州云内州省入平虏云川玉林等卫武胜州改为卫以丰州省入】

泽州【元隶晋寜路洪武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四 高平

阳城 陵州 沁水【皆仍元旧】

沁州【元隶晋寜路洪武初以州治□鞮县省入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二 沁源

武乡【皆仍元旧】

辽州【元隶晋寜路洪武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二 榆社

和顺【皆仍元旧】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四年置大同都卫八年改司】卫十七守御千户所六

大同前卫【洪武七年置】

大同後卫

大同中卫

大同左卫

大同右卫【以上四卫皆洪武二十五年置】

镇朔卫

定边卫

阳和卫【元白登县隶大同路】

天成卫【元天成县隶兴和路以上四卫皆共武二十六年置】

威远卫【正统三年本净水坪置】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於故武州北境置卫又省云内州及平地县入焉】领所一 井砰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十年置】

云州卫

玉林卫【以上二卫皆洪武二十六年置在故云内丰靖三州及宣寜县相错之处】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置】

高山卫【同上】

宣德卫【元宣寜县隶大同路洪武中废二十六年置卫後废】

东胜卫【元东胜州隶大同路洪武四年改卫省丰州及净州路入焉】领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 五花城千户所 干鲁忽奴

千户所 燕只千户所 瓮吉刺千户所

河南布政使司府三属州一县二十

怀庆府【元怀庆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六 河内【仍元旧】济源【元隶孟州洪武十年来属】修武 武陟【皆仍元旧】孟【元孟州洪武初以州治河阳县省入十年降为县】温【元隶孟州洪武十年改属】

卫辉府【元卫辉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六 汲 胙城 新乡获嘉【皆仍元旧】淇【元淇州洪武初降为县】辉【元辉州洪武初降为县】

彰德府【元彰德路洪武元年改府】领县四州一州领二县 安阳

临漳 汤阴【皆仍元旧】林【元林州洪武二年降为县】

磁州【元隶广平路後与州治滏阳县并废洪武元年复置州来属】领县二 武安【仍元旧】涉【元隶真定路後废洪武元年复置来属 元旧有邯郸成安二县改隶广平府】

【臣】等谨按以上据马氏所按古冀州地合之幽营二州之域详列明代郡县凡为府十七直隶州五属州三十三县二百零四都司四卫八十四属卫州二千户所十三堡五除沧景二州及所属六县编入兖州外实得属州三十一县一百九十八又除废卫十五所一实得卫六十九所十二余如前数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四十一·赵尔巽
  第八十一回 绝邦交却回德使 攻督署大闹蜀城·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世宗实录三·佚名
  ◎辜鸿铭之愤慨·李定夷
  伊洛渊源录卷十·朱熹
  延寿·周绍良
  隐太子李建成传·刘昫
  四○、魏文侯礼贤考·钱穆
  第十节 刑 制·吕思勉
  吕思勉及其《秦汉史》·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三出 妓饮·孟称舜

    【海棠春】〔净上〕五陵豪贵知名早,遍柳陌,行辘俱到。呼酒挟佳宾,共向花前倒。少年心事欲拿云,气概风流众所尊。指点银瓶频索酒,倒翻金版共论文。自家陈仲游是也。生在豪门,长于贵族,结交才彦,素擅英声;识纳名姬,颇邀俊誉。男则

  • 巻十三·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十三    明 宋公传 编五言长律诗律屡变意度则一南朝沈休文辈始尚排偶音韵相谐属对精宻至唐沈宋又拘以声病约句准篇名曰排律杜子美有百韵是编盖存其似唐者正月十一日朝囘即事【虞集】宫树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巿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 下半卷原阙·杨仲良

      太祖皇帝   亲征河东 太宗朝附   建隆元年。先是,北汉诱代北诸部侵掠河西之地,诏诸镇会兵以御之。三月,定难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李彝兴言:遣都将李彝进援麟州,北汉引众去。北汉主知昭义节度使李筠有异志,潜以蜡

  • 元明事类钞卷十三·姚之骃

    人伦门【一】忠臣哭河水 元纪事本末王鹗金状元也元世祖访求遗逸得之鹗请曰天兵克蔡金主自缢其御焚汝水之旁愿往祭许之至则为河水所没乃具牲酒为位而哭哭思旧主 元史蔡子英馆于仪曺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之曰思旧主

  • 卷之八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百六十六 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初五日 为杭州织造处物林达徐启元病故,请补放其缺事。 江宁织造处库使桑额色,当差共四十五年,原任拨什库[注]波汉之子,汉人。 苏州织造处笔帖式和硕色,当差共四十年,原任员外郎辉色之子,满洲。 江宁织造处笔

  • 光绪二十一年下·佚名

    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

  • 孔靖传·李延寿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陰人,名字与宋武帝祖父名字相同,所以以字称呼。祖父孔愉,是晋朝的车骑将军。父亲孔躢,为散骑常侍。孔季恭最初被举为孝廉,逐步升迁为司徒左西掾,尚未授官,遭到了母亲的丧事。隆安五年(401)被起用为山陰令,没

  • 卷第七·佚名

    帝统七违豫康复微恙谕辅臣手诏天禧四年十二月乙亥朕觉微恙发动。四体不得痊和。每念太祖太宗创业艰难。不敢懈怠。忧劳积久。成此疾疢。太子虽至性天赋。而年未及壮。须文武大臣尽忠翊赞。自今后。有要切时政。可召入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九理藩院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均满洲或以蒙古补授】额外侍郎一人【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掌内外藩蒙古囘部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所属有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旗

  • 三皇本纪·司马迁

    小司马氏 撰 并注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

  • 第三节 文、武、宣三朝藩镇叛服·吕思勉

    唐自穆宗而后,河北三镇,已成覆水难收之势。文宗平横海,武宗平昭义,史家以为丰功,实则殊不足道,且皆竭蹶而后得之者也。敬宗宝历元年八月,刘悟卒,子从谏求袭。左仆射李绛请速除近泽潞将帅一人,令倍道赴镇,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弗听

  • 序·康有为

    吾为伪经考凡十四篇,叙其目而系之辞曰:始作伪,乱圣制者,自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郑玄。阅二千年岁月日时之绵暧,聚百千万亿衿缨之问学,统二十朝王者礼乐制度之崇严,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违者以非圣无法论,亦无一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此有度舍利目连缘。  尔时有教师。名曰珊逝移。即便诣彼。问诸人曰。此教师何处宴坐。其教师先在房中。闻是语已。便作是念。我久在此。不闻说此宴坐之语。时俱哩多等复作是念。彼

  • 秤星灵台秘要经·佚名

    秤星灵台秘要经,撰人不详。据卷首序文,作者应为唐昭宗乾宁(894-897)年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类着录窦子通撰「灵台秘宝符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杂家类着录扶风隐者撰「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疑即此书。今本一

  • 明宫十六朝演义·许啸天

    明宫十六朝演义,8册120回,许啸天著。民国十六(1927)年三月新民书局出版。又称《明代宫闱史》、《明代宫廷艳史》、《明代宫廷秘史》、《细说明宫十六朝》等。本书从成吉思汗出生起,到康熙时永历帝身死南明王朝彻底灭亡止,横

  • 论语通释·焦循

    一卷,清焦循著。本书将《论语》的内容择出十五个专题,每题一篇进行通释。十五篇为:释一贯忠恕、释异端、释仁、释圣、释大、释学、释多、释知、释能、释权、释义、释礼、释据、释君子小人。该书认为,历代儒生释《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