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371_1 【吐蕃别馆月夜】吕温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卷371_2 【望思台作】吕温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   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空令千载 
- (夫人、小旦云了)(孤云了)(店家云了)(正旦便扮扶末上了)(末卧地做住了)呵!从生来谁曾受他这般烦恼!(做叹科)(唱) 【南吕】【一枝花】干戈动地来,横祸事从天降:爷娘三不归,家国一时亡。龙斗来鱼伤,情愿受消疏况。怎生般不应当,脱着衣裳,感得 
- 【南双调仙吕入双调】双调引子真珠帘闲庭昼永慵挑绣【韵】停鍼久【韵】倦聴得蝉声髙栁【韵】年少正风流【韵】喜配合佳偶【韵】女貌郎才真罕有【韵】算总是前縁辐辏【韵】向尊前【句】同乐鸳帏【句】两情相守【韵卧氷 
- 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第二子也。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邑二千户。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十年,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十三年,迁安右将军、领石 
-   起上章攝提格(庚寅),盡旃蒙協洽(乙未),凡六年。   光武皇帝建武六年(庚寅、三O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鄉為章陵縣,世世復傜役,比豐、沛。   吳漢等拔朐,斬董憲、龐萌,江、淮、山東悉平。諸將還京師,置酒賞賜。   帝積苦 
- 宋 王益之 撰文帝八年冬十月齐王则燕王嘉河间王辟疆来朝【史记年表】是时匈奴彊侵邉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儗【音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梁太傅贾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埶可为痛哭者 
-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巻二十八八月甲申朔命召肃州总兵官潘育龙赴京上谕议政大臣曰者追召肃州总兵官潘育龙偕孙思克来京员外二郎保奏报青海诸台吉 
-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李鸿章之负重望于外国也以外交,李鸿章之负重谤于中国也亦以外交。要之李鸿章之生涯,半届外交之生涯也。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 
-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 
- 王亻丕是杭州人。开始任翰林侍书待诏,多次升迁后任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唐顺宗即位后,升任左散骑常侍,仍任翰林待诏。王亻丕人品差,比不上王叔文,只知收取贿赂,没有大志,相貌丑陋,语多吴音,常被太子戏弄;而王叔文较任 
-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出生时其母梦日落怀中,因名梦阳。弘治六年(1493)在陕西乡试中第一,第二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调任户部郎中,因得罪权势被下狱,后终释放。弘治十八年(1505),应诏上书五千余言,极论政治之得失,最后指出“ 
-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厉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 
- 	祖堂集卷第六	祖堂卷六 投子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rdquo 
-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 
- 一卷。书成于永乐九年(1411),记事起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和州渡江,至十六年七月张士诚攻镇江止,凡一百二十八条,每条几十或数百字不等。多为明代史书所采用。 
- 由宋滕珙编(一说马季机编)。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宋不著辑者名氏。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辑。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有朱吾弼序,但称其为董崇相家藏本,亦不能指出 
-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