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原也。昔天下之罔尝密矣,然奸轨愈起,其极也 
-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 钱时 撰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去年京师及三州大旱】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寃者过半又诸徒者 
-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二元 胡一桂 撰宋南朝起自西晋之乱东晋元帝渡江国於江左於是南北分据其接东晋之统者为宋齐梁陈而谓之南朝其据有中原僭窃尊号者则为元魏【起东晋孝武时】为西魏东魏【皆起梁武帝时】为北齐 
-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饷,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禧将全部家财去帮助蒙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 
-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二宋 林虙 编西汉二惠帝吏唯给军赋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两汉诏令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语译道为天下之母,所以万物皆从道生,随之便有了 
-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 
-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二宋 司马光 撰冠仪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冠义日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之道也成人之道者将责成人之礼焉也责成人之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也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冠礼 
- 书传辑録纂注序生民之类必帝王而后治帝王之道必圣贤而后行考之古可见已黄虞逺矣苍姬讫矣三代以降有帝王而民不治者圣贤未遇也孔孟继作有圣贤而道不行者帝王不用也噫虞夏殷周之盛非适然也人事之所致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圣 
-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 
-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十五侍者深皓编散话(下)大道无方灵妙不测非分别之所能解唯其造道之士识量自殊随量而止则互有浅深于无尽海中妄生有尽之见自执自是矜慢苟安致令圣贤眼不耐见极力呵斥 
- 第一品[一]第一 身一“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与达无为之道,于此且谛听。二诸比丘!何者为无为耶?诸比丘!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无为。三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向于身之念,诸比丘!此称为无为 
- 明代诗文别集。刘永澄(字静之,号练江)著。四库存目著录,并说明:“是集文6卷,诗1卷、附录1卷,乃永澄没后,其友刘宗周等其为裒辑。”《四库全书》著录所依据的刻本今已不存。今存有清兴让堂刻本,题《刘练江先生集》8卷 
- 北魏贾思勰编撰。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而且比较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作者总结了历史上的重农思想及经验。“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了此书。全书约十一万多字,卷首有作者自己写的《序》和《杂说》 
-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前有虚一真人序,称此经一曰《金柜玉镜真经》,二曰《洞玄烛幽忏》,三曰《神宝秘章》,劝人礼诵。经述太上老君向普救真人讲解忏仪,劝人礼天尊、 
-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 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桂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