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四山八卦罗经图

随机推荐

  • 先兄仓海行状·丘逢甲

    丘瑞甲先兄讳仓海,字仙根,号蛰仙,以逢甲子生,故旧又讳逢甲。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先考设教处。长移居于彰化县,后台改省分治为台湾县者也。性聪顈异人,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三冠童军(受知清巡抚丁日昌、唐景崧),十四补廪膳,十六以

  • 张尔田·龙榆生

    张尔田一名采田,字孟劬,浙江钱塘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正月二十九日生。父上和,曾从蒋春霖受词学,又与郑文焯为词画至交,侨寓苏州,著有《吴沤烟语》。尔田治史学及《俱舍论》甚深。清季官候补知府。民国初

  • 致梁实秋·闻一多

    实秋:《红烛》寄来了。因为这次的《红烛》不是从前的《红烛》了,所以又得劳你作第二次的序。我想这必是你所乐为的。放寒假后,情思大变,连于五昼夜作《红豆》五十首。现经删削,并旧作一首,共存四十二首为《红豆之什》。此与

  • 卷六 本纪六·赵尔巽

      ◎圣祖本纪一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声洪。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十一月辛未朔钦天监进正德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尚宝司司丞徐文焕为南京尚宝司卿○壬申总制四川军务都御史彭泽奏讨贼事宜其略谓蜀盗凶狡非增兵选将不足以折其奸谋请选京营长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正月庚子朔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午门行五拜三叩头礼辅臣仍诣仁德门行礼○壬寅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甲辰大学士沈一贯以典礼将行又当会试殿试之年请简用阁臣并点礼部侍郎不报时首辅赵志皋以病

  • 卷之一千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一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十国春秋自序·吴任臣

    古作史有二体曰编年曰纪传而纪传实创始于司马迁自史记暨前后汉书以迄辽金元史凡二十一部藏诸内府布之学省都邑亦云盛矣然古史于正统为特详至偏霸人物事实恒略而不备晋书仅列刘石慕容等于载记魏崔彦鸾譔十六国春秋以补

  • 三十二年·佚名

    (丙戌)三十二年清康熙四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申,備忘記,下監司、留守曰:噫!臘盡春生,天地同和,雨露之惠,枯荄亦被,而哀我同胞之民,荐遭饑荒,獨阽危亡,爲民父母,當作何懷?噫!頻年不稔,公私蕩然,設賑匪遠,而聚穀不多。八路仰哺之赤子,若

  • 序·李叔同

    当你累到无力,内心深处总是渴望一份安宁与平静,随着这份渴望走下去,我们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精神之家,这个家不在别处,也不是一间屋一座院,它是一种自在静心的感觉,是一种抛开浮华和纷争,回归内心的简单和宁静。生命起始

  • 卷十二·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二   明 姜寳 撰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孙速防莒人【犂比】盟于向高氏曰向本莒邑宣四年取之者莒鲁结好自是十五年不交兵速代父为卿未练祭而从政无复三年之防也夏六月庚申公防晋侯【平

  •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道宣

      兴福篇第九 正纪十二人 附见五人。   梁蜀部沙门释明达传一。   周鄜州大像寺释僧明传二(僧护)   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传三。   唐绵州振向寺释僧晃传四。   唐杨州长乐寺释住力传五。   唐京师大

  •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上。于天众中跏趺正念。普观大众而告之曰。汝诸天子。当至心听曼殊室利童子微妙之行。所谓坛场神咒作法。所须疗病护身。第一秘密最上咒心。一切如来所共宣说咸皆称叹

  • 卷第十·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法语下复严髻珠司马客秋九月山事寂寥之际。道旧好音忽千里而至。依依远情浃于心目中之感荷无可似者。入山之订夫岂虚语。然所谕此一大事因缘

  • 四 集·佚名

    第一 班达迦玛品一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跋耆之班达迦玛。于彼处,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答世尊:“大德!”世尊曰:二“诸比丘!由于不知四法,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回

  •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向救苦真人述一切罪根皆从心起之理,劝人了心无心,以脱轮回。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佚名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约出于唐宋间。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二、第十两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从残存两卷体例,可知原书每卷三品,每品列举归礼四十位天尊、四大真人之名号。全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