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先兄仓海行状

丘瑞甲

先兄讳仓海,字仙根,号蛰仙,以逢甲子生,故旧又讳逢甲。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先考设教处。长移居于彰化县,后台改省分治为台湾县者也。性聪顈异人,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三冠童军(受知清巡抚丁日昌、唐景崧),十四补廪膳,十六以院试第一人陪拔(台粤籍人士多穷,学虽优,固不得拔士,竟相沿成例),二十四饮鹿鸣,旋捷己丑科南宫。满清科学沿明旧制。当时种族思想未萌;凡得科学者,虽异族衣冠亦无人不尊荣歆羡。先兄以时势如此,不得不藉此为说法之具;实非其本意也。故终身不仕满廷。归养之后,诸弟皆幼,家计未充,上体亲志成家,下教诸弟成学。其掌教全台各书院也,课文以外,兼讲内外史及劝人阅报。台人士之有种族思想及知民主政体之乐者,皆先兄之教也。台俗多土豪;霸田占产,习以为常。先兄竭力驱除,此风以杀;所居百里内外无欠粮、无词讼者,亦先兄秉先考之教有以成之也。

甲午中日事起,捐家资编全台壮民为义军,计成幕者三十五营。乙未春,满廷割台于日,先兄电争,继以电骂,卒不得挽。遂集台人倡独立为民主国,举清抚唐景崧为总统守台北,刘永福为帮办守台南,先兄为大将军守台中。防守严,日人不得登陆。未几,台北告急。先兄率所部往援。至中途,而台北破,唐已先去。日兵乃由铁道南下,直至新竹县。义军力御,经二十余昼夜。初,战皆捷,因枪弹少,不支。先后殉难者丘国霖、姜少祖、吴汤兴、徐骧,皆先兄前营部将。只因地沦异族,其烈不彰,至今思之,犹令人悲伤不已也。

先兄知事无可为,乃回台中,与先考妣仓卒内渡。时已六月初旬矣。彼时,家小仍留台中,不数日,日人搜求急,住家被焚净尽。幸田榖未收,地产尚存,举家卒得全回原籍者,实赖有此耳。六月以后,全家暂集于泉州。始回镇平原籍,筑室员山(今文幅乡)淡定村,买田而耕,乃稍得安居。先兄以县地山僻,事不足为,留诸弟治家,而自经营潮汕。自后住潮日多,主讲韩山、景韩、东山各书院。以科举必废,课文外兼课科学。当时风气未开,未免骇俗,每以此受当道忌。复以中国危机日迫,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庚子秋,不避时忌,倡办同文学堂于汕头。以岭东门户在汕,易以萃会才智。筹款辟地,竭力担任。其造就人士,更不限岭东;各省一体收揽。岭东新学,实以此为先导。功成告退,遂由汕进省,仍专注意振兴学务,任全省教育会长、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兼广州府中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监督。及广东省咨议局成立,复被举为议长。在局首倡禁赌,卒达目的。其余全省兴利除害之议,赖以成者,实不少。

当时,风气日开,出洋留学者众。凡有革新思想者,莫不趋之若鹜。无奈满官权势尚炽;少年志士归国,稍一不慎,必罹其害。即国内学界,亦多受其阻压。所以凡事仍不能不假周旋之力,以达其目的。十数年来,先兄所以暗护志士、保持新学者,用心亦良苦矣。惟声望日重,忌者愈甚。满大员胡湘林、王秉恩等明防暗察,无所不至。甚至革命党魁之名目,公然列之公牍、登诸报章。先兄处之自若,仍力振学务、养人才而已。

及广东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可报馆、瓷业公司被封,旅港商学公会被查。不独满官忌,而一般依官势之狐辈,且有藉之以密控于当道者。武汉事起,满将军凤山密奏广东革命大绅,先兄为首。先兄行为如故。未几,张鸣岐许布独立而遁,知者无不谓先兄之有暗力存焉。独立后,军政府以先兄熟于教育,即公举为教育部长,并参谋各部要务。及南京克复,将组织中央政府,被举为广东全省代表,北上参与组织。政府成立,再被举为参议院议员。先兄以民国存亡之机,全在南北和与不和,乃主和议。和议一成,大局遂定。计数月以来,国事繁剧,因之积劳成病,口吐鲜血,始由南京告假而归。自病至易箦,遗言所言,皆民国大局安危之计,并未言及家事。其一心为国,有如此者。呜呼!抵家仅十余日,竟至不起。痛哉!

窃谓中国共和政体,起于台湾,成于中华民国。数十年来,先兄之苦心苦力,一旦得达其目的,原极大幸之事,而天竟不假之年,终身郁屈于专制之下,百事阻压,不能大舒其才,仅见民国成立,忽尔长逝,有心人无不同悲,实大不幸也。古语曰:“才人命短。”先兄幼有神童之目,长有才子之名;诗文才学,早已传知当世。今享年不久,其此之谓乎?当先考妣在日,先兄每出门,半载必归省。数十年如一日。爱兄弟之情笃重。诸弟虽维持家计,未得出外学,而教训则不懈。待侄犹子,爱育无异。子五人,毕业中小学者二,余皆就学。悲痛之余,顾子侄辈皆不愚鲁,是大不幸之幸,所得藉以聊自解慰者此耳。

(附注)此篇乃民国元年(壬子)三月,辑甫先生丘瑞甲在仓海公殁后不久所作。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八·彭定求
  姚镛·唐圭璋
  黄人杰·唐圭璋
  王齐叟·唐圭璋
  编订说明·唐圭璋
  快乐·闻一多
  卷335 ·佚名
  卷四·陈思
  卷二十三·乾隆
  前集卷二·孙存吾
  南湖集巻一·张镃
  卷六百十六·佚名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
  ●写风情·沈泰
  卷一·贾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558_1 【新雪八韵(一作闲居新雪)】薛能   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龙钟鸡未起,萧索我何贫。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细飞斑户牖,干洒乱松筠。   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鼎消微是滓,车碾半和尘。   茶

  • 卷二百二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阁吟稿赵汝回字几道永嘉人太宗八世孙嘉定七年进士终主管进奏院杜子墅留别有朋不贵数道合意自亲早知离别难防觌岂厌频青灯书阁下细语交情真酌此武

  • 晞发集补钞·吴之振

    谢翱听雨山厨压炊烟,野雨起薄莫。孤客卧空床,不识门前路。回风已若休,入壑忽如赴。荒林啼鬼车,往往不见处。邻翁起厌胜,咒作禹馀步。听雨杂咒声,起歌和其语。咒静雨亦止,还眠向窗曙。佽飞庙迎神引剑歌兮击筑,茭青兮蓼绿,夕济甬

  • 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房玄龄

    永和三年,季龙亲耕藉田于其桑梓苑,其妻杜氏祠先蚕于近郊,遂如襄国谒勒墓。 以中书监石宁为征西将军,率并、司州兵二余人为麻秋等后继。张重华将宋秦等率户二万来降。河湟间氐羌十余万落与张璩相首尾,麻秋惮之,不进。重华金

  • 列传第七·刘昫

    ○裴寂 刘文静 弟文起 文静子树义 树艺 李孟尝 刘世龙 赵文恪张平高 李思行 李高迁 许世绪 刘师立 钱九陇 樊兴 公孙武达 庞卿恽张长逊李安远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本大夫。父瑜,绛州刺史。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八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  ○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沈桂芬行礼。外记  ○以舆情未洽。降

  • 第三卷 防营·缪荃孙

    同治三年,曾国藩奏遣撤勇军。同治八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奏酌调额兵立营操演。上江两县志:同治八年(原误作二年),马端敏公以城中不可无重兵驻扎,分调瓜洲奇兵,青州、镇江等营兵,合之督标城守四营,挑选精壮,酌加津贴,立为新兵中、前

  • 三、言志篇·林语堂

    古人言士各有志,不过言志并不甚易。在言志时,无意中还是"载道",八分为人,二分为己,所以失实,况且中国人有一种坏脾气,留学生炼牛皮,必不肯言炼牛皮之志,而文之曰:"实业救国"。假如他的哥哥到美国学农业,回来开牛奶房,也不肯言牛奶

  • 张烈传·魏收

    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魏高祖赐名叫烈,张烈便以本名为字。高祖张忄希,任慕容隽尚书右仆射。曾祖张恂,为散骑常侍,跟随慕容德南渡,因而定居在齐郡的临淄郡。张烈少时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当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张烈

  • 赵氵方传·张廷玉

    赵氵方,字子常,休宁人。天资过人。拜师求学之初,读朱子注释的《四书》,有许多疑问不能解决,便通读朱子的全部著作。他听说九江黄泽的学问道德都好,即去与之交游。黄泽治学以自思自悟为主,采用启发式方法教育他人。赵氵方一再

  • 九年·佚名

    (己丑)九年大明永樂七年春正月1月1日○甲辰朔,上率百官,親奠于文昭殿,還宮行賀正禮,賜食于世子及諸王子。謂代言等曰:「予之子,物故者六,今只有四子,同饌而食。父母之心,爲如何哉!予誨友于之義,爾等其識之。」蓋傷向者無咎兄弟有剪

  • 序·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序中古之书莫大于春秋推其教不越乎属辞比事而原夫成书之始即防夏不能賛一辞葢辞不待賛也彼南史董狐世称古之遗直矧以大圣人就鲁史之旧用笔削以正褒贬不过据事直书而义自为比属其辞本非得已賛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佛告阿难陀过去七佛正遍知者。亦复随喜宣说佛母明王真言汝当受持。微钵尸如来正遍知者。亦随喜宣说此

  •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佚名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次第应修彼诸禅定。谓若得离欲爱所有喜乐。内心清净住正相应。有寻有伺是初禅定。又复此中无寻唯伺。名中间禅。初禅地爱若得

  •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佚名

        宋大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凡欲课诵法事供养。先归命佛念八大愿。真言曰。  唵(一)没腾达啰[牟*含](二合)左(二)僧伽左(三)怛哩(二合)啰怛曩(二合)誐啰(二合四)么努怛[口*朗](二合五)母

  • 大宋僧史略卷中·赞宁

    (咸平二年重更修理)右街僧录通慧大师赞宁奉 敕撰·二十四道俗立制·二十五行香唱导·二十六赞呗之由·二十七僧寺纲紏·二十八立僧正(立尼正附)·二十九僧统·三十沙门都

  • 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帝年次者。刘邦字季。沛郡丰人。母媪息于大泽梦与神交。感而生季。首龙颜额隆准。宽仁大度美须髯。左股髀间有七十二黑子。因托暴秦鼓其潜翼。既吞

  • 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宋 施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