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

经名: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言日月星宿之精化身降世济人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列诸识星精之大家,最迟者为唐李靖、李淳风。本经不早于唐。本经述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之精变化为人到人间,称人若能识诸星精,将获福成仙,有求必得,劝人在意。
  

《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文子缵义·杜道坚
  离明瑞象灯仪·佚名
  醒世歌·德清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佚名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佚名
  草堂集·王丹桂
  寿世传真·徐文弼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佚名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佚名
  易纬坤灵图·郑玄
  六壬存验·吴师青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佚名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宁全真
  阳宅三格辨·蒋大鸿
  还真集·王道渊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九长孙佐辅长孙佐辅德宗时人其弟公辅为吉州刺史往依焉其诗号古调集今存十七首拟古咏河边枯树野火【一作人】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一作枯朽】半心存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别友

  • 云松巢集巻二·朱希晦

    (明)朱希晦 撰○七言律诗【五十四首】大龙湫【即能仁寺大瀑布】入眼千峯翠作堆喜寻龙鴈窟中来半崕有日飞晴雪一壑无云吼怒雷驻锡已知尊者意挥毫空想谪仙才忘归亭下忘归客手弄潺湲坐碧苔【忘归亭在瀑布下】送王田著作归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正统六年夏四月丁卯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戊辰荆王瞻堈奏欲以来年正旦至京朝觐 上念其江湖<叐>涉复书止之○己巳行在礼部奏去年 圣节冬至今年正旦庆贺表文广西忠州等衙门字样差错湖广忠峒安抚司等衙门未到俱

  • 卷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五皇太后皇后天防十三年尊奉两宫太皇太后天德二年尊奉永夀永宁宫皇统元年册皇后  天德二年册徒单氏杂録天防十三年尊奉两宫太皇太后天防十三年九月八日勅内外

  • 食货七·徐松

    水利上《食货志》:宋太宗皇帝淳化四年,知雄州何承矩及临济令黄懋请于河北诸州置水利田,兴堰六百里,置斗门灌溉。详见屯田门。 太宗至道元年正月五日,度支判官梁鼎、陈尧叟言:「乞兴三白渠及南阳、陈、(颖)[颍]、寿春、沛郡

  • 邝富灼·周诒春

    邝富灼 字耀西。年四十七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子一。女三。永久通信处。上海北河南路商务印书馆。光緖八年。自费游美。光緖二十三年。入朴摩那学校。习文科。光緖二十八年。毕业。入加利佛尼大学。光緖三十一年

  • 卷三十四 语录上·陆九渊

    卷三十四语录上 傅子云季鲁录 千古圣贤只是去人病,如何增损得道。 道理只是眼前道理,虽见到圣贤田地,亦只是眼前道理。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天理人欲之言,亦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天人

  • 十 逻辑·林语堂

    再进而谈到中国人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是基于中国人对于真理之概念的。真理,据中国人的观念,是从不可以证定的,它只能暗示而已。庄子在二千年前,在他所著的《齐物论》里头早已指出人的知识的主观性:即使吾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

  • 提要·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正傳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正傳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進士歷官南京兵部尚書致仕卒諡文莊事蹟具明史本傳此書大旨以春秋本魯史之文不可強立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真常之人生·太虚

    ──民国六年十月作──一 唯人生无世界  二 所谓人生  三 人生皆有死皆愿获真常  四 人生可以不死不灭而真常  五 法界唯心即心自性为真常本  六 人生心性之不死不灭  甲 教证  乙 理证  丙

  • 宗镜录卷第一·延寿

    标宗章第一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会于普光明殿。此承上。古德说云。去菩提树三里。又云龙造。此将未可也。普光明殿者。约所显得普光明智所报居之殿。智体广大无限重重也。所报之境无限重重。等同法界。如经初所陈。其地坚固金刚所

  • 俱舍论记 第六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六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四如是已说至说为因缘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三明因缘。就中。一结前问起。二正辨体性。此即结前问起且因六种者。此下第二正辨体性就中。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明六因中。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上·佚名

      后学性一阅生生道人梓第一则文殊过夏举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大人得自在)迦叶欲摈出文殊(小县多官防)才近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大庾岭头。不似今日)世尊

  • 第十二 小集积经之义释·佚名

    一 [恶见者]各自 遍住各自见 异执而自善 [以作]种种论&ldquo;如是知之者 乃是知法者 呵责于此者 不成完全者&rdquo;(八七六)&ldquo;恶见者各自,遍住各自见&rdquo;,有恶见一部之沙门、婆罗门,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任何之某

  • 百论·提婆

    二卷。提婆菩萨造,天亲菩萨释,鸠摩罗什译,三论之一。依提婆之梵本,原有二十三品,每一品有五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合有百偈。故称百论。然译者略后十品,现本只存前十品。且依天亲之注解,罗什之翻译,句数稍为增减。现品之偈数无定矣

  • 思益梵天所问经·佚名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