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为六朝古上清经《八素真经》之一部分。太上大道君说:学道皆由积善,先立善行,然后方术成功。劝人行三智五慧。五慧即仁义礼智信。附存神法。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洪恩灵济真君事实·佚名
  养生导引法·胡文焕
  周易本义·朱熹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佚名
  跌损妙方·异远真人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佚名
  帝内经灵枢略·佚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佚名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佚名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佚名
  南华真经新传·王雱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佚名
  老子西升经(御注)·赵佶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佚名
  女科百问·齐仲甫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甲集前编第八之下·钱谦益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陈基序曰:“同夫,豫章人,尝登清江范公、蜀郡虞公、丰城揭公之门,而余故人危君太朴、揭君伯坊、杨君季子、邹君鲁望、张君宣仲皆其友也。余与同夫遇于吴之隐子顾仲瑛所,行且归矣,余

  • 榖城山馆集目録·于慎行

    卷一古乐府卷二五言古诗卷三五言古诗卷四七言古诗卷五七言古诗卷六五言律诗卷七五言律诗卷八五言律诗卷九五言律诗卷十五言律诗卷十一七言律诗卷十二七言律诗卷十三七

  • 卷之一千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六·佚名

    通諡节愍诸臣上窦永澄董尔砺江万春王命印陈尚仁王崇信徐国全顾 頥崔儒秀叚 展夏国卿陈 栢金啓倧朱国彦王元雅李献明何天球徐 泽武起潜彭文炳【弟文炯 文彩 子遇飏 遇飚附】任光裕程应琦卢成功郑感民焦延庆张国

  • 卷六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二 朱批甘汝来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三日广西廵抚【臣】甘汝来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以謭劣庸材荷蒙 皇上畀以封疆重寄朝夕冰兢惟力图绥靖地方以仰 副 皇上委用之殊恩广西幅员辽濶土司猺

  • 卷四·叶隆礼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四世宗孝和庄宪皇帝世宗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太袓孙人皇王托云之子也人皇王归唐为唐主从珂所害【案原书作卒于滑州今考托云奔唐後居洛阳唐潞王以太宗助晋

  • 附卷之一·佚名

    尚寧王十二年,日本喜安入道効力于國。喜安入道【名乘蕃元】,扶桑國泉州界之人。孩提之時,父道逢卜卦者,占以孩児。占曰:「本國不甚利,及為成長,必徃南國,則富貴甚極,一生榮事。」喜安年三十五歲,果到球国,効力于朝廷。【喜安生資

  • 尊五美,屏四恶·孔子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①,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

  • 后记·荀况

    余漂泊沪上,春秋五易矣。百无聊赖之中,念及荀卿怀才不遇,贤士穷厄,幸斯文不丧,得彪炳千秋。然其文古奥,不便流布,虽经历代学者考校注释,其疑难费解处犹多;近世有多种译作问世,其误解不当之处竟又比比皆是,窃为荀

  • 卷十六·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  元 朱公迁 撰大雅三 说见小雅【辑録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熊去非曰文王大明绵皆天子诸侯会朝之乐皇矣追述太王王季之德业与大明绵

  • 卷一百三十·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八尔时佛赞天帝释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以无量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尽诸所有供养恭敬尊重

  • 卷七十八·佚名

    释净愿品第六十四(经作愿乐随喜品)【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出一切众生之上,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三侠五义·石玉昆

    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小说。清石玉昆撰。一百二十回。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约生活在道光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据唱本《包公案》改编成书。光绪五年(1879)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并“援据史传,订正

  • 弹指词·顾贞观

    词集。清顾贞观(1637—1714)撰。一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晚岁,移病归。词与陈维崧、朱彝尊齐名,世称“词家三绝”。著述较多。此集原二卷,刻于雍正初年,乾嘉以降、屡

  • 国语·左丘明

    又名《春秋外传》。21卷(或作21篇)。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国记事史。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犬戎,下迄春秋战国之交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前453年),前后约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佚名

    梵名Mu^la -sarva^stiva^da-vinaya 。凡五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朝武后长安三年(703)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佛陀入灭后三百年初期,由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分出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所整编而成,系规定戒律之典籍。其

  •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通门

    十四卷,明通门撰,毛晋编。文部七卷,卷之一论序记铭。卷之二说题跋杂着疏榜。卷之三传志铭祭文。卷之四书启(上)。卷之五书启(下)。卷之六杂牍。卷之七颂像赞偈部一卷。卷之八偈诗部六卷。卷之九铜井时古南时(上)。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