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经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大有妙经》而成。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其《青童大君传》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中的 《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其《洞真素灵中经》中一部分与《太 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 其《洞真太上九真明科三品律》与《大 有妙经》中的 《太上九真明科》同; 其四位帝君颂与《大有妙 经》中的《太帝君偈大有妙赞》同。该经为《大有妙经》另一节 略传本,不如《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内容多。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宁坤秘笈·佚名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佚名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佚名
  全真坐钵捷法·佚名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佚名
  关窍要旨·佚名
  三洞群仙录·陈葆光
  梅仙观记·杨智远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佚名
  太上大通经注·李道纯
  脾胃论·李杲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佚名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佚名
  黄帝龙首经·佚名
  医津一筏·江之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574_1 【送饶州张使君】贾岛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   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卷574_2 【观冬设上东川

  • 列传第二十二 卢思道从父兄昌衡·魏徵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祖阳乌,魏秘书监。父道亮,隐居不仕。思道聪爽俊辩 ,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

  • 卷一百二十一 寶元元年(戊寅,1038)·李焘

      起仁宗寶元元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春正月癸卯,元昊請遣人供佛五臺山,乞令使臣引護,并給館券,從之。元昊實欲窺河東道路故也。   刑部員外郎、直史館、同知禮院宋祁上疏曰:   臣伏見頃歲以來,災眚數見,依類託寓【一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八·乾隆

      宋  孝宗皇帝  帝名眘【本名伯琮更名瑗冬更名玮后定名眘】太祖六世孙子偁之子【太祖少子秦王徳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叶隆侯世将世生变国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母张氏髙宗建炎元年生帝

  • 客座赘语卷一·顾起元

    经义兼古注疏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初设科举,条格诏内开第一场,五经义,各试本经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易,程、朱氏注;书,蔡氏传,诗,朱氏传,俱兼用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张洽传;礼记专用古注疏。四书义一道,限三百字以上。至十七

  • 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固

    (班家历史,班固序文)【原文】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

  • 卷二十二 秉德唐古辩谋逆·李有棠

    〔乌达等附〕熙宗皇统七年冬十一月乙亥,兵部尚书秉德进三角羊。擢为参知政事。秉德,本名伊逊,宗翰子也。初为西南招讨使,改汴京留守。丁母忧,起复。至是由兵部尚书,拜参政。八年夏四月辛丑,遣秉德与乌凌阿富勒呼等廉察官吏,使

  • 卷二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宣公三经【乙丑】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无传为灾故书】○冬晋杀其大夫先縠【书名以罪讨】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林莒近齐

  •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一·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志余门第十一(共三十八条) 历朝国运,原有灾祥。末劫佛门,岂无兴废。众生业重,魔难频来。然稽大藏之经函,永怀皇泽。阅万年之簿籍,追念先型。他如石刻题名,遗传芳迹。海山物产,共诩瑰奇。凡各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五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然此念住总说唯一。谓心所中一慧自性。根中慧根。力中慧力

  • 卷第四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无义纳息第七之二云何名住对面念耶。答修观行者。系念眉间。或观青瘀或观膀胀。或观脓烂。或观破坏。或观异赤。或观被食。或观分离。或观

  • 卷十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十一住重庆府龙济门人玄觉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尺牍与林副宪位旃居士(讳明俊)往闻山林间与我辈游处谈论道话倡和诗文此必真儒真释不然何以有此乐也客秋欲度江

  • 渔墅类稿·陈元晋

    宋代诗文别集。8卷。陈元晋著。全书以政论文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元晋嗜学好义,为德于乡人者甚多,历官所至,俱著政绩。今观集中,如《乞差甲首科札子》,极论当时赋役之弊。其于南宋废弛聚讼之象,指陈痛切,可谓

  • 孙真人摄养论·孙思邈

    孙真人摄养论。又名《孙真人摄生论》。唐·孙思邈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依12个月与五脏、五味相应,述人养生诸禁忌。

  •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李行甫

    全名《包待制智勘灰栏记》。杂剧剧本。元李潜夫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亦龙图公案之一。其事有无不可考。决疑断狱,颇得情理,足为吏治之助。”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剧中的事迹固然是断狱剧有趣的题材,结

  • 张积中传·胡朴安

    《张积中传》,民初胡朴安撰。张积中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扬州人,于山东黄崖山讲学聚徒至数千人,后为官府所镇压。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五经异义·许慎

    《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东汉许慎著。《后汉书·儒林传》:“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其后,郑玄针对许慎,著《驳》。《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记与《隋书》同,但言许慎撰,

  • 诸经要集·道世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报者尤多),集录要义,加以分类 辑而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