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洞房内经注

《太上洞房内经注》,此经乃中央黄老君降授周真人,实际应为六朝上清派道上所怍。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已提及此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存思洞房三神之法。洞房乃人首九宫之一,据称宫中有中央黄老君、左无英君,右白元君三位神真。本篇详述三元君之名讳、形容、居所,以及存思三君之法,谓依法而行可以升仙。

《太上洞房内经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佚名
  太上肘后玉经方·卢道元
  吴园易解·张根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张商英
  伤寒论条辨·方有执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佚名
  本草求真·黄宫绣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佚名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佚名
  经络汇编·翟良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侯善渊
  伤寒九十论·许叔微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泠虚子
  易经存疑·林希元
  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孤上,云)某姓李名敬,宇仲伯,见授洛阳府判,某有一女,年方十八,末曾许聘于人。今有新除洛阳县尹,是今年新进士,欲招他为婿。一壁厢安排下筵席者。(净上,云)来到洛阳叔父宅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科,云)叔父,受你孩儿两拜。(孤云)孩儿

  • 王夫之·龙榆生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生。举崇祯壬午(一六四二)乡试。曾走桂林,依桂王,图恢复。旋知事不可为,遂决叶老牖下,浪游郴、永、涟、邵间,最后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学

  • 卷四十五 吴越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五 吴越上杜棱棱,字腾云,新城人。广明间为东安都将,始事钱镠。周宝败,镠以棱为常州制置使,以武艺称。大顺二年,为镇海节度副使。干宁三年董昌败,进两浙诸军都指挥使,累官润州刺史,卒。诗一首。 【(《全唐诗》

  • 歳时杂咏巻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晦日【古诗】晦日泛舟应诏卢元明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同前魏 收袅袅春枝弱闗闗新鸟呼掉唱忽逶迤菱歌时顾慕睿赏芳月色宴言忘日暮游豫慰人心照临康国步月晦唐太宗晦魄移中律凝暄起

  • 卷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十名家【上之二】王昌龄【殷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俊至如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

  • 石田诗选巻八·沈周

    (明)沈周 撰○图像屈原像逐迹遑遑楚水长重华虽逺未能忘鲁无君子斯当取殷有仁人莫救亡鱼腹何胜载忧怨鳯笯终不蔽文章忠贞那得消磨尽兰芷千年只自芳题严子陵像闻道先生裹足时曽无一语荅相知后来亦有同衾者再四能歌抱蔓诗

  • 原序·王冕

    竹斋集原序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恠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於词意

  • 三十四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摹刻高(上日下文)寺碑文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钦承圣恩事。 臣寅谢恩摺内,蒙御批:高(上日下文)寺碑文写完,著善手摹勒上石榻墨进呈。钦此。臣寅于十二月初二日,谨率属官商民人等,俯伏迎接,望阙叩头,焚香跪读。百万商民,

  • 两汉笔记卷五·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壸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厯纪坏废宜改正朔上诏儿寛与博士赐等共议以为宜用夏正夏五月内诏卿遂迁等共造汉太初厯以正月为嵗首夏正寅商正丑周正子而孔子独言行夏之时何也盖建子之月

  • 卷一·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甲申(一六四四)、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明庄烈愍皇帝崇祯十七年)三月己丑朔十九日(丁未)闯贼李自成陷京师,庄烈帝崩于万寿山寿皇殿。自成先遣游兵入故关,掠大名、真定而北,身率众贼并边

  • 张籍传·欧阳修

    张籍的字叫文昌,和州乌江县人。他考中了进士,任太常寺太祝。任此职很长时间后,升任秘书郎。韩愈推荐他任国子博士。后历任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那时有名的人都和他有交往,韩愈称赞推崇他。张籍生性偏激直率,曾经责备韩愈

  • 卷二十六·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六    宋 卫湜 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余以禄士以为闲田郑氏曰县内夏时所居

  • 原序·王天与

    尚书纂传原序梅浦王氏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先引汉唐二孔氏之说次收诸家传注而一以晦庵朱子西山真氏为归与其乡先生彭翼夫徃复考正十五年而后成大德中鄞入臧梦解为宪使以其书上于朝得授临江路儒学教授其子振板行之予所见者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杨柳青小志·张江裁

    张江裁纂,民国27年(1938年)《京津风土丛书》铅印本。一卷。杨柳青旧为天津一大重镇,向无专志,此为首创,系张氏客津之时,游杨柳青后,以数日之力而成。分为疆域、河流、产业、民气、风俗、神庙、诗征。全志于风俗民情着

  •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佚名

    作者不详。古灵宝经之一,南朝刘宋时陆修静已著录此经。经文称太上灵宝生乎天地万物之先,灵宝五称自然符与道气同化,天地万神皆归于灵宝;身佩灵宝五符,万神来归,得灵宝经斋洁服符,长生不死不老。经中载东称符、北称符、南称

  • 周易参同契释疑·俞琰

    周易参同契释疑(原题俞琰),宋末元初学者俞琰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摘录《参同契》诸版本中异字异词或词句颠倒之处,相互参校考释,判明正误。所校诸版本除彭晓、朱熹、张伯端、詹谷、刘永年、王保义、陈致虚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