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女步瑞云〗〖传言玉女〗(小生带末上)底事萦怀,未了向平婚债。〖瑞云浓〗怎禁不肖子,胡行乱踹。下官戚补臣。夫人早丧,只生一子。当初只因后嗣艰难,未免失之骄纵。怎奈他不思上进,只习下流,不但不能承绍箕裘,将来还恐玷辱门 
- 〔外扮颜眞卿末扮李长源小生扮李太白外金冠锦袍随将吏上〕丹心直与山河壮。赤手能扶社稷倾。曾饵神丹陶八八。天教尸解证仙卿。自家鲁公颜眞卿是也。秉节立朝。抗忠勋于国难。淸心好道。授神丹于异人。晚景以直道忤卢 
- 万历三十四年二月庚子朔○辛丑升南京太常寺少卿丁宾为南京鸿胪寺卿○壬寅以  皇太子第一子生诏告天下诏曰朕惟自古帝王祈天永命咸曰子子孙孙至于万年盖申命用休惟此为大朕以眇躬嗣登大宝三十四年于兹矣眷惟国本至重懋 
-    顺治元年。甲申。夏四月。戊午朔。先是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讦告和硕肃亲王豪格曾向何洛会及议政大臣杨善甲喇章京伊成格罗硕曰。固山额真谭泰护军统领图赖启心郎索尼向皆附我。今伊等乃率二旗附和硕睿亲王。夫睿亲 
- ..求在南海之东,与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列岛相对,但素不相通。天气晴朗时,若烟若雾,隐约可望,其远不知几千里也。西南北岸皆水,至澎湖,地势渐低,接近..求的地方,有海底深陷处,是为落氵祭。氵祭的意思,是海水下趋而不回。凡 
- 末帝宣统三年秋八月,武昌民军起,推第二十一混成协统蔡元洪为都督,总督瑞澂遁。武昌、汉阳及汉口镇俱为民军所占领。是年三月间,革命军起事于广州,影响波及湖北,瑞澂即下戒严令,久之寂然。及是月初旬,瑞澂接政府密电,谓革党将于 
- 李渊占领长安的同时,各地起义军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瓦岗军之外,主要的还有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不断在各地打击隋军。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自己知道末日来到,索性躲到江都,每天和皇后、妃子喝酒作 
- 一 章句云“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盖谓推其孝思以立则于天下,礼虽有同异,而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者同也。“春秋修其祖庙”以下三节,皆通上下而言。故章句于祖庙备纪诸侯、大夫、适士、 
-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三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下【丙桓王寅五年】八年【齊僖十六晉哀三蔡宣三十五卒衛宣四鄭莊二十九曹桓四十二陳桓三十杞武三十六宋殤五秦寧公元年楚武二十六 
-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六	明 姚舜牧 撰	小雅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卭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 
- 【题解】本篇就褒贤问题展开辩论。大夫以“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的苏秦、张仪为贤,并对孔甲乃至当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赵绾、王臧、主父偃、东方朔等进行了批判。文学则与之相反,对苏秦、张仪加以攻击,而对孔 
-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菩萨本行经三卷 玄应  法集经六卷 慧琳  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慧琳  菩萨处胎经五卷 玄应  弘道广显经四卷 玄应  施灯功德经一卷 玄应  央崛摩罗经四卷 玄应  无 
-   ○舒州白云山海会(法)演和尚语录上堂云:“风和日暖,古佛家风。柳绿桃红,祖师巴鼻。眼亲手办,未是惺惺。口辩舌端,与道转远。従门入者,不是家珍。且道毕竟如何相见?”又云:“无事不来还忆君。”
  上堂,僧问:“如何是白云为 
-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三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文(二)	奠寿昌和尚(二)	某年月日。得法弟子某。谨以瓣香素馐。致奠于寿昌先师大和尚法座前。而言曰。於戏先师。身独立于宇宙。神周游于寰海。 
- 记载云南少数民族山川、地理、土产风俗的著作。作者元人李京,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任云南乌撒乌蒙道宣慰副史,奉命宣慰乌蛮。因“八百媳妇”战事,负责筹措军需。在两年之间,多次进入乌蛮、六诏、金齿、百夷等少数民族 
- 清代笔记。一名《莼乡赘笔》。清董含撰。十卷。含字阆石,一字榕城,别号赘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后因奏销案被革职,终生未再出仕。作者盛年效力清廷,晚年却穷困潦倒,唯慷慨悲歌以自慰。是 
-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撰人不详。约出于唐代或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作「东华司命杨君传一卷」,《宋史‧艺文志》作「司命杨君传记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此书乃晋代著名道士杨羲传记。书中略 
- 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共十五卷。昭梿,号汲修主人,清宗室皇族,礼亲王。性嗜学而善待下,遇名儒宿学辄爱敬之,贤士乐从其游。所作诗文甚多,然多散逸。是编记作者平日随手所得,亦听其散漫而不惜。后醇邸得此稿,增删厘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