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十一	五言絶句	襄阳乐          冯 裕	朝往大堤去暮还襄阳城美人不肯别酌酒更弹筝	又	襄阳诸女儿队队踏歌行日落楚天碧月高江水平	又	家在岘山前门系武陵船桃花娇可爱教妾若为顔	 
- 						 			  ◎百官一   ○三师 三公 尚书省 六部 都元帅府 枢密院 大宗正府 御史台 宣抚司 劝农使司 司农司 三司 国史院 翰林学士院 审官院 太常寺   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其官长皆 
-                     冯跋    冯跋字文起长乐信都人小字乞直伐[一作代]其先毕万之后也子孙食采冯乡因以为氏永嘉之乱跋祖父和避地上党父安雄武有局量慕容永僭号长子以安为征东将军永为垂所灭安东徙和龙[一作昌黎]家于 
-    却说叛酋满四,正在穷蹙,见杨虎狸被擒复归,亟问他脱逃情由。虎狸随口胡诌,并说官军辎重,尽在东山停顿,不妨乘夜掩取,说得满四转忧为喜,即于夜间率众出城。行至东山附近,伏兵四起,竞前相扑。满四仓皇突阵,坠马就擒,余众多半受 
- ○处降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百官表。)文帝时,弓高侯韩隤当以匈奴相国降,侯。(功臣表。)襄城侯韩婴以匈奴相国降,侯。(同上。)景帝时,匈奴徐卢等五人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进步党与段祺瑞本有相当因缘,段与黎元洪之决裂,主因为参战问题,而参战即进步党领袖梁任公先生所极力主张者也。迨讨伐复辟成功,双方关系益大增进。段在马厂即已奉到黎令,复任国务总理,因就天津为组阁之准备,拟邀梁(启超)长财政 
-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诸君子自分党 洛党 蜀党 朔党元佑元年诏苏轼傅尧俞等供职初轼与程頥同在经筵轼喜谐谑而頥以礼法自守轼每戏之朱光庭贾易积不能平乃力攻轼所选策题讥仁宗胡宗愈劾中 
-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晋世家第九       史记三十九	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 
- 《阿Q正传》发表以后,我写过一篇小文章,略加以说明,登在那时的《晨报副刊》上。后来《阿Q正传》与《狂人日记》等一并编成一册,即是《呐喊》,出在北大新潮社丛书里,其时傅孟真罗志希诸人均已出国留学去了,《新潮》交给我编辑 
- 铎卢斡,字撒板。幼时机敏聪慧,不同于一般的孩子。三岁丧母,哭泣竭尽哀思,见到的人都很感伤。成年之后,身材魁梧,沉着坚毅,好读书,擅长做文,有才干。三十岁才出来做官,为朝野所推许尊重,任给事北院知圣旨事。大康二年(1076),乙辛再 
- 梁曾字贡父,燕人。年幼好学,日记数千言。中统四年(1263)经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举荐,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三次迁职任中书省属官。至元十年(1273)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并佩银符。后升员外郎。十五年,迁职同知广南西 
-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左氏博议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宋吕祖谦撰祖谦有东莱书説已别着録是书相传祖谦新娶一月之内所成今考自序称屏处东阳之武川居半嵗里中稍稍披蓬藋从予逰谈余语 
-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 
- 《教童子法》是专门论述启蒙教育的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著作。书中对识字、写字、读书、属对、作诗、作文方面的基本训练作了系统的论述。如识字,王筠认为应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字来教。教日月二字,可告 
-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 
- 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任黑龙江巡抚,其间奏稿共309篇择要节录为《抚江奏稿》,内容涉及当时黑龙江省政治制度、行政规划、文化事业兴办、外交及垦荒等内容。本文摘录了奏稿中的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一 
- 清曹晟撰。一卷,附《事略附记》一卷。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月英国军队进犯上海,曹晟适在城中,以所存十三天日记,于同年九月整理成此编。其事有得自目击,亦有得自传闻。揭露英军焚掠暴行。有光绪间上海申报馆刊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