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蟫史

清代长篇小说。20回。原署为“磊砢山房原本”,一般认为是乾隆年间的名士屠绅所写。本书叙述桑蠋生受到指挥甘鼎的礼遇,并于掘井时得到三箧书。甘鼎和桑蠋生将其藏于秘室,时时从其中受到启示,获益极大。此后,桑、甘二人击破起事者邝天龙(广州王),又救凉州之围,招降白苗,与黄苗、红苗大战获胜,攻入交址,生擒交址王,无往而不胜,最终功成身退,桑蠋生还归福建,甘鼎弃官而去。本书是不多见的长篇文言小说,内容多涉怪异,而且出现了西洋人。就其情节与结构而言,可以归入神魔幻化类作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批评《蟫史》的文风:“特缘勉造硬语,力拟古书,成诘屈之文,遂得掩凡近之意。”不仅文字生硬,而且场景变换过快,往往使其头绪纷乱,难以卒读。正如鲁迅所说:“《蟫史》神态,仿佛甚奇,然探其本根,则实未离于神魔小说。”本书最早的刊本有嘉庆五年(1800)刻本,卷首是嘉庆五年小亭道人及杜陵男子的两篇序。

《蟫史》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案中冤案·董荫孤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熊大木
  在寒风里·郁达夫
  独手丐·还珠楼主
  离魂记·陈玄祐
  八仙得道传·无垢道人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安遇时
  五凤吟·佚名
  吴保安传·牛肃
  灵应传·佚名
  隋史遗文·袁于令
  催命符·程小青
  火神庙的和尚·废名
  武则天正传·林语堂
  冷剑凄芳·王度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九·唐圭璋

    ○白观音(北曲)本名白鹤子赠吴知纲谑号不勤勤,名为养拙人。穿衣慵举臂,吃饭懒抬唇。面垢但寻水,头蓬倦裹巾。尘劳不复梦,悟彻个中真。○白观音(北曲)久视长生法,须当万事忘。守心猿易灭,防意马难狂。引虎居龙窟

  • 第三十三场·田汉

    [阮复成、刘芳催舟上。阮复成 (唱)布帆一片趁江风,刘芳 (唱)逃出龙潭虎穴中。阮复成 (唱)哪怕江心波浪涌!刘芳 (唱)英雄险处见从容。阮复成 (唱)双桨如飞忙摇动,刘芳(唱)又见贼船紧紧从。刘芳 阮老丈,你看敌船数艘,饱孕风帆,追赶

  • 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萧子显

    高帝十九男:昭皇后生武帝、豫章文献王嶷;谢贵嫔生临川献王映、长沙威王晃;罗太妃生武陵昭王晔;任太妃生安成恭王暠;陆修仪生鄱阳王锵、晋熙王銶;袁修容生桂阳王铄;何太妃生始兴简王鉴、宜都王铿;区贵人生衡阳王钧;张淑妃生江夏

  •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 王腅传·刘昫

    王亻丕是杭州人。开始任翰林侍书待诏,多次升迁后任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唐顺宗即位后,升任左散骑常侍,仍任翰林待诏。王亻丕人品差,比不上王叔文,只知收取贿赂,没有大志,相貌丑陋,语多吴音,常被太子戏弄;而王叔文较任

  • 六·钱穆

    清代学风的新趋势,集中到博学派。他们注意在以往历史文献中发掘实学,却疏忽了在当前现实社会中培植活人。满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而反政府的潜流,则仍隐藏在博学派之内心。晚明遗老都尚注意政治社会一切问

  • 卷八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八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宗庙下上仁宗议四后庙飨    吕公着臣闻宗庙父昭子穆皆有配坐苟非正嫡虽以子贵立庙即无配祔之礼案周官大司乐之职歌中吕

  • 卷一·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一宋 吕祖谦 撰纲领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程氏曰思无邪诚也 谢氏曰君子之于诗非徒诵其言又将以考其情性非徒以考其情性又将以考先王之泽盖法度礼乐虽亡于此犹能并与其深微之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东京惠林宗本圆照禅师法嗣舒州投子证悟禅师讳修颙。姓梁氏。晋州赵城人也。幼同父不拜乡祠。不受书训。俄曰。当为人天师。安慕此耶。寻依本

  • 药师本愿经讲记校后跋·太虚

    佛法平等,原无高下,得其门而入,处处皆通,背其道而驰,头头障碍。佛陀说法,原以人类众生为其中心对象,随众生八万四千之病症,施治以八万四千之法药,法法悉能疗病,门门皆可入道,所谓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中国佛教,自唐、宋以降,偏

  • 致缅僧阿底沙温沙书·太虚

    中华民国全国佛学会理事长太虚,谨致书缅甸国阿底沙温沙大德,敬启者:太虚前岁访问贵国,与诸上座晤谈甚欢,别来年余,思念殊深!屡接法舫代表函告,知大德热心中缅佛教文化之沟通,又乐教吾所派遣之留学僧,此诚现代中缅两国僧伽所应努

  • 卷第三十·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三十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绪分定品下何谓共明想定。如比丘取诸明相。谓火光日月星宿光摩尼珠光。取诸光明相已。若树下露处。思惟光明知光明受光明。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光明想。若

  • 虚堂和尚语录 第十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十卷偈颂师入净慈升座。问答罢。忽 天使踵门。传奉圣旨。问赵州因甚八十行脚。虚堂因甚八十住山。师乃就举。赵州行脚一日到临济。方濯足间。临济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恰值老僧洗脚。

  • 第六十六章 他州事情观察·佚名

    殊胜有先见之明雄士[波罗伽玛巴夫]:&ldquo;为遂行企图目的,若今日赴之,&lsquo;王子怖而行[逃]&rsquo;,人人应臆测。无谋而坐杀将军对余,在父[器提西利梅伽王]之下应彼处置,可见住于此处。&rdquo;如是生想,于彼过二三日。(一、二、三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六·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拈古世尊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难云:&ldquo;此是甚么人塔?&rdquo;世尊云:&ldquo;此是过去诸佛塔。&rdquo;难云:&ldquo;过去诸佛是什么人弟子?&rdquo;世尊云:&ldquo;是吾弟子。&rdquo;

  • 第六品 缘行相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渴爱,缘渴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则愁悲苦忧恼而发生。如是便有彼全苦蕴之集。此中,如何为无明耶?乃于苦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