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田诗选

诗别集。一作《石田先生集》。十卷。明沈周撰。沈周集最早刻本当是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刻本,当时周尚在世。此本前有章轩序,全书已不可见,亦未见清人著录。第二次刻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此时周亦在世,前有彭礼序,版心上书口正面刻“弘治癸亥”四字,背面刻“集义堂刊”四字,分二卷,录诗不分体,只以时代为序,存诗不多,此编曾见残本。三刻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此时周已至垂暮之年,其友华汝德为之编选,次为十卷,按类编排,分作天文、时令等三十一类,前有吴宽序。全书所录诗超过集义堂本数倍,可能为接近全集之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陈仁锡刻其先人《白阳山人集》罢,又请钱允治编辑沈集。钱氏自称,他访之于旧家,获沈集一二善本,按体分类(见钱《序》),凡五古二卷,七古一卷,五排、七排共一卷,五律二卷,七律三卷,五绝一卷,七绝一卷,凡十一卷,由书贾翁氏刊刻出版。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瞿式耜又刻《石田先生诗钞》九卷。此为诗、词、文合编之选本,诗词八卷、文一卷,附事略一卷,据钱谦益序中称,此本乃他与程嘉燧互为评定、选录,按写作先后编排,可以见其诗境之变迁。此刻版心有瞿式耜书斋名“耕石斋”。此本入《四库全书》存目。沈集最常见者为《四库全书》所收十卷本。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石田诗选》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石田诗选巻一
(3)石田诗选巻二
(4)石田诗选巻三
(5)石田诗选巻四
(6)石田诗选巻五
(7)石田诗选巻六
(8)石田诗选巻七
(9)石田诗选巻八
(10)石田诗选巻九
(11)石田诗选巻十
(12)石田诗选跋

猜你喜欢
  九家集注杜诗·郭知达
  龙洲词·刘过
  酒边词·向子諲
  圆圆曲·吴伟业
  介存斋论词杂著·周济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戴善甫
  薜亚萝之鬼·田汉
  疑雨集·王彦泓
  二薇亭诗集·徐玑
  石林诗话·叶梦得
  山谷词·黄庭坚
  于湖词·张孝祥
  怀清堂集·汤右曾
  石桐先生诗钞·李怀民
  滕王阁序·王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柳永

      【臣】等谨案乐章集一巻宋柳永撰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栁屯田叶梦得避暑录话曰栁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毎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

  • 第四折·佚名

    (外扮包待制引丑张千祗从上)(张千喝科,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包待制云)法正天心顺,伦清世俗淳。笔题忠孝子,剑斩不耳人。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乃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也。幼年间进士及弟,累蒙擢用。皆因老夫秉性

  • 五言卷六·洪迈

      五言  蓝溪杂咏十二首      钱起  望山台  望山登春台目尽趣难极晚景下平阡花际霞峰色  板桥  静宜樵隠度逺与车马隔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 提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石仓历代诗选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石仓历代诗选五百六卷明曹学佺编学佺有周易可说别着録是编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於明者也凡古诗十三卷唐诗一百卷拾遗十卷宋诗一百七卷

  • 巻一·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一     明 宋公传 编四言体四言最古经史韵语二南之前有矣其经圣人所删者岀自闾巷谓之风岀自朝廷谓之雅用于郊庙谓之颂而有赋比兴之分焉后人摹拟虽多终不得其情性之真今特择其近似者置诸

  • 观周第十一·王肃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敬叔孟僖子子也老聃老子博古知今而好道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先臣僖子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圣人殷汤灭于宋,孔子之先去宋

  • ●卷四十四·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九。   起靖康元年三月十七日癸未,尽二十八日甲午。   十七日估未太上皇回銮次南都遣李纲出迎并赐行宫官属茶药银合。   传信录曰:先是太上皇回次南都不进批吴敏李纲令一人来莫晓其意皆言事。且不

  • 元史纪事本末卷一·陈邦瞻

    (明)陈邦瞻 撰江南羣盗之平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二月漳州民陈桂龙兵起福建都元帅旺扎勒图等击走之桂龙及其兄子陈吊眼有众数万屯高安砦据之朝廷命旺扎勒图及副帅高兴讨之时建宁贼黄华势尤倡獗旺扎勒图先引兵压其境华惊惧乞

  • 第十五卷 仕绩 六·缪荃孙

    苏 州 府 三 明(上)孟 忠孟忠,字廷臣,昆山人。洪武初,以贤良荐授武宁知县。革除后,文皇帝思高帝旧臣,欲召用,坚辞不赴,敕赐嘉之。以寿终于家。(昆山县志)王 震王震,字子东,昆山人。父祖卿,洪武初为行人,开云南路,夷山

  • 卷三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鲁周世家第三      史记三十三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羣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

  • ·请宽杨姓株运书·丁曰健

    伏读宪檄林亨等一案:“饬捕南北余孽及调遣水师兵丁策应”,具见去疾务尽苦衷。但中间有“于沟尾杨地方,督责杨姓窝藏叛逆着落,究出杨来;将杨族俱迁内地原籍安置”等语,则职等窃有欲参末议

  • 卷五、顺治入关·黄鸿寿

    世祖顺治元年,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也。夏四月,命摄政王多尔衮为奉天大将军,率师取明山海关外地,并经略中原。先是,是年二月初,明以流寇内逼,用蓟辽总督王承吉,议尽,撤关外城守,召宁远总兵吴三桂统边兵入卫京师。三桂,徒宁远兵五十

  • 序·杨士聪

    盖闻载笔善讹,杂摭一时之论;折衷贵当,力祛千古之疑;矧兹感寄兴亡,兼以品分芳秽。事虽已往,鉴在将来;治乱有原,历之始终而皆应;奸贤一定,参以爱憎则婿移。惟随事辄书,第还所本有;因人为纪,不益所本无。如衡斯平,毋度或爽。粤惟寇氛孔

  • 卷二十三·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五天文书易系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见乎上而吉凶应乎下圣人因而象之盖自庖牺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至帝颛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际备矣尧

  •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五·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詩偈三七言絕白蓮輕雲新夏葉初擎,嫩蕊俱含無染情,雨過明珠千萬斛,臨風著意向人傾。自笑持梳不耐聊成禿,作佛無心偶出家,究竟不知因底事,也來隨眾挂袈裟。重登黃鶴樓(有序)戊午秋,同葉西、一蕊入南嶽,從此過洞庭

  • 吴郡志[标点本]·范成大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

  •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智旭

    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