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顺治入关

世祖顺治元年,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也。夏四月,命摄政王多尔衮为奉天大将军,率师取明山海关外地,并经略中原。先是,是年二月初,明以流寇内逼,用蓟辽总督王承吉,议尽,撤关外城守,召宁远总兵吴三桂统边兵入卫京师。三桂,徒宁远兵五十万众而西,抵丰润,闻李自成已陷京师,帝后殉难,不敢前。自成执其父襄,命作书招之,三桂许降。已而,闻其爱妾陈沅被掠于贼,遂大愤,遽易缟素发哀,声言为先帝复仇,驰归山海关,部署军事。自成遣降将唐通等率兵追之,越滐州而东。三桂回军击破其众,自成亲将部众十馀万攻山海关,分兵抚宁东北境长城,绕至关外,夹击之。三桂大惧,急遣使至多尔衮军前乞师。时多尔衮尚未至宁远,得三桂书,偕大学士洪承畴等即日进兵,途中复遇三桂趣兵之使,疾驰至沙河,距关仅十里。值三桂哨骑来报,寇已出边,乃令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各将万骑,由东西水关分道入,而自率大军继进。是夜,遇唐通兵,于一片石击败之,进簿关门。三桂率骑后突出,谒多尔痛衮,即军中薙发设誓,请即入关。承畴言:“寇众东出,京师空虚,宜由西北绕出居庸关,袭据北京,俟寇军援,然后一战擒之。”而三桂则谓关门祸急,坚持不可。而多尔衮亦虑流寇当百战之后,标悍无匹,不可轻敌,因令三桂兵以白布繋肩为号,率之先行以尝贼,而自率精锐以从。至则自成已列阵关内,自北山横亘至海。自成初破都城,精锐不遇万数,所至虚声胁下,示当经大敌,既饱掠思归。闻边兵动,无不寒心。自成知成败决于一战,益驱众,连营并进。三桂悉众出战,无不一当百,奋击、杀寇数千,寇亦贾勇叠进。自成挟明太子及永定二王登高冈,立马观战。寇众三面围三桂,三桂兵东西驰突,寇散而复合。及午,风发尘起,两军不相辨,阿济格、多铎率铁骑横跃入阵,所向披靡。俄城开,众见甲而辨发者曰满洲兵矣。自成策马走,诸寇皆溃散,自相蹂躏,死者甚众。自成以数千骑急走永平。是日,多尔衮下令,使关内外兵民薙发,进三桂爵为平西王。 五月,多尔衮入京师。时明太子已至三桂军中,三桂请护之入京师,即大位。多尔衮不许,檄之西行追贼。三桂乃送太子于明太监高起潜所,都自自成遁去,原任御史曹溶率众城守,搜馀贼。是月朔日,城中接太子手敕,以初二日入都,为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举行大事,末署义兴元年。四月二十六日,至期,忽传太子已至城外,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与侍郎沈维炳等立崇祯帝位哭临,司礼监王德化等,备法驾迎太子。诸臣望尘,俯伏,入朝阳门,非太子也,众骇愕前,前驺者麾都人悉去白冠,则多尔衮率满洲兵入城矣。于是,明文武诸臣,具表劝进。大学士范文程伪为不知也者,语众曰:“我国皇帝去岁登极矣,何劝进之有?”遂为明帝发丧,令军民各服丧三日,并谕礼部太常寺以礼改葬,谥帝怀宗端皇帝,后为烈皇后。寻遣官至盛京奏报。 六月,太白见,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建都燕京,遣辅国兵屯奔哈等处,表迎帝。 秋七月,多尔衮遣官往房山,访金朝陵初始,令绘图进览。 八月丙辰朔,日食。 九月,金星画见。帝至京师。 冬十月,帝亲诣南郊,祭告天地社稷,颁时宪书,诏中外,尽除明季加派税饷、厂卫诸弊政。令文臣衣冠暂从明制。时尚未厉行薙发令也。建堂子于御河桥东,在长安左门外。满洲旧以设竿祭天,又 总祀社稷诸神于静室,名曰堂子。 十二月,弃明太子慈烺于市。先是,十月间太子自高起潜所逸出,随内侍杨玉,投其外祖嘉定伯周奎府中。奎侄铎,引与长平公主相见,抱头恸哭。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戒云:“慎勿再至。”至十九日又至,奎留宿,语之曰:“太子自诡姓刘,为书生,庶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不从,逐之门外,遂以犯夜被擒。刑部勘问其事,讯内侍旧臣常进节,旧司礼王德化,共言此真太子。百姓观审者数千人,亦同声呼真太子。及廷讯时,太子言宫中事悉无讹,召故锦衣官李时荫及尝侍卫东官者十人证之。十人应声对曰:“真也。”独有曾降之晋王求桂言非是,遂下太子及常侍、内监、锦衣十五人于狱。刑部承审官山东司主事钱凤览详讯,以真太子报,命求往诋,凤览呵之,乃复廷讯。内阁谢陛、冯铨等执为伪,凤览复上书力争,略谓前太子危地也,向所觊觎而假之。京师商民各具书请释太子,顺天府民人杨博等亦疏请留太子以奉明祀。又有宛平杨时茂者上疏请将茂身剁为泥,骨䂳成粉以赎太子,疏中并言谢陛禽兽无道。多尔衮曰:太子真伪无伤,但晋王明之宗室,谢陛明之大臣,凤览之呵晋王,百姓之詈谢陛,皆乱民也,令下狱死。凤阳民张三忽誓众救太子,生员杨生、孙生应之,俱擒杀,遂命弃太子及十五人于市。

二年,春正月,朝鲜来贡,自后岁以为常。 二月,诏民间坟墓,在满洲圈占地内者,许其子孙岁时祭扫,从给事中向玉轩言也。诏民间房屋拨给旗下者,宽予期限,俟其搬移,始令旗人管业,从言官傅景星请也。 三月,诏直省府州县学生员,各遣文行兼优者,大学二名,小学一名,送入国子监肆业。听监臣考课,仍以贡监名色,汇送应试。 夏四月,举行武会试。 五月,诏修明史,以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为纂修官。宣府民人刘伯泗,掘地得石匣,内含天书,又石弹内有元帅印,遂自称天罡星。巡抚冯兆圣捕斩之。 六月,定薙发之制。限旬日内,有仍存明制者,杀无赦。陕西民人胡守龙聚众数万,自称徐会公,建号清光元年。总督孟乔芳擒斩之。 闰月,命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各省。恭顺侯吴惟华、尚书孙之獬、侍郎黄熙允、江禹绪、丁之龙、谢弘仪等招抚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云、贵等省。定群臣王公以下及生员、耆老顶戴品式。河决王家圆。改江南民解漕、白二粮为官,兑官解。 秋七月,诏自今内外章奏俱由通政使司封进。太堂寺典簿王文言:疏请设立江南、长江一带芦政,征收荻芦常税。时以江南地方初定,不许。 九月,杀明新昌王。明怀安王来降。谕户部,河间、滐州、遵化等州府县,凡无主之地,给与旗人耕种,其前明公、侯、伯、驸马、皇亲、太监地,著照家口给发外,馀给八旗。 冬十月,削原任陕西河西道孔文标识为民。因请免孔氏子孙薙发也。 十二月,乙卯朔,日食。禁刑部滥牧词讼,后民间词讼,在外归抚按监司,在内归顺天府、大宛二县,如有冤抑,准赴通政使司,呈请发审送部。如问刑衙门听断不公,致使小民受冤者,事发叠治。禁内监朝参及排班。

三年,春正月,定岁祭陵、庙礼。广本年会试中,式额数至四百名,房员二十员,后不为例。 三月,譒译明洪武实训成,颁示中外。诏本年八月再行乡试,来年二月再行会试。其未归附地生员、举人,不投诚者,准一体应试。 夏五月,严隐匿满洲选人之禁。杀明鲁王等十一人。 六月,严捕白莲、大成、混元、无为等教。 秋九月,京师地震,其声自南而北。冬十月,帝猎于近畿六日,还宫。谕,有为薙发、衣冠、圈地、逃人、牵连五事具奏者,一概治罪,本不许封进。

四年,春正月,夺漕运总督王文奎职,下刑部议罪。坐擅免荒田租赋及渎请前明陵寝祀典也。 三月,命在京三品以上及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各送一子入侍。颁行《大清律》。给江宁、西安驻防旗员圈地。江宁人六十亩至五百八十亩,西安人二百五十亩至二百四十亩。 夏六月,遣户部副理事官缪尚义等赴广东雷州、廉州等处采珠。 秋七月,帝猎于边外。 八月,还京师。禁佛朗西人在濠境澳贸易者,不许入广东省会。冬十月,吏部奏请以三载考绩为定制,报可。 十一月,五凤楼成。

五年,春二月,诏许满汉通婚,并定官民服饰之制,悉依满装。 夏五月,己丑朔,日食。 秋七月,天津妇人张氏称称明天启后,谋起事,捕杀之。

六年,春正月朔,帝避痘,免朝贺。 夏六月,以岁用不足开监生、吏典、承差等捐例,及给内外僧道度牒,准徒杖等罪折赎。 秋七月,江南苏、扬、淮、凤各属州县卫所及河南磁州、罗山县大雨雹。伤稼。

七年,冬十月,辛巳朔,日食。

八年,春正月,帝始亲政,御太和殿受贺,颁诏大赦。以苏克萨哈、詹岱,伊图、巩阿岱、鳌拜、巴哈詹、杜尔玛为议政大臣。 二月,谕户部,各处圈占民地以备畋猎者,悉数退还原主。 闰月,停给僧道度牒。 三月,命诸王贝勒、贝子等管理各部院事务。派巽亲王吏部,承泽亲王兵部,端重郡王户部,敬谨郡王礼部,顺承郡王刑部,谦郡王工部,贝勒喀尔楚浑理藩院,贝子吴达海都察院。以连日风霾,命刑部通刑狱。 夏四月,帝幸沙河。 五月,还京师。 冬十月,给事中魏象枢疏谏游幸报闻。

九年,春正月朔,帝避痘南苑,免朝贺。 京师地震。 命安郡王岳乐管工部事,贝勒尚喜管理藩院事。 三月,革退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名,并治考官胡统虞等罪。以阁臣范文程奏可则文理荒谬,首篇尤悖,戾经注也。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 夏五月,德州大雨雹,大者如瓜。杀三人,沈漕舟一。吏部奏京察,应以帝亲政辛卯年为始,六年一次,遇寅申年举行。从之。 六月,江南旱饥。帝猎于南苑十日,还宫。先是,兵科给事中杨雍建闻驾数出,上疏谏,中有慎起居,谨出入,毋勤于原兽语,帝震怒,宣跪苑庭,面数其罪,令免冠谢。雍建抗声曰:“臣但知忠爱皇上,无他罪。”帝益怒,色变,往返数数过其前,谯让不已。诸臣侍直者,皆股栗,雍建不为动。 秋八月,户部左侍郎王永吉疏言:“现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皆报大水,江南、江北、湖广、浙江皆称大旱,请停罢游观,减撤音乐,董戒臣工,实图修省。”报闻。 九月,太白星与日争光,流星入紫微宫。时大学士洪承畴、陈之遴疏言:星变异常,宜

猜你喜欢
  志第七 礼四·沈约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乾隆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三·倪在田
  明英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九·佚名
  尚史卷八十六·李锴
  西汉年纪卷十四·王益之
  卷二十一·萧常
  提要·吕中
  卷八十·司马迁
  南唐书卷十七·陆游
  李鉽传·令狐德棻
  薛斌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仲并·唐圭璋

      并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通判京口、湖州。孝宗时,擢宗时,擢光禄寺丞,晚知蕲州。有浮山集十六卷,不传。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者十卷。  忆王孙  秋闺  庭梧叶密未惊秋。风雨潇潇特地愁。

  • ◎卷上·瞿佑

      △乡饮用古诗  古诗《三百篇》,皆可弦歌以为乐,除施於朝廷宗庙者不可,其馀固上下得通用也。洪武间,予参临安教职。宰县王谦,北方老儒也。岁终行乡饮酒礼,选诸生少俊者十人,习歌《鹿鸣》等篇,吹笙抚琴,以调其音节。至日,就

  • 前集卷一·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一 宋 罗椅 编 古诗 蜀酒歌 汉州鹅黄鸾凤雏不鸷不抟德有余眉州玻瓈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涂病夫少年梦清都曾肠虚皇碧琳腴文德殿门辰奏书归局黄封罗百壶十年流落狂不除遍走人间寻酒垆青丝

  • 卷七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周庠周庠唐龙州司仓後事王建累官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进司徒诗一首寄禅月大师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六牛僧孺牛僧孺字思黯陇西人贞元中擢进士第历相穆敬两朝封奇章郡公後出为武昌节度使文宗朝徵入再相夙与李德裕相恶会昌中贬循州长史大中初还为太子少师卒集五卷今存诗四首享太庙乐章

  • 御选元诗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二五言律诗八刘永之春日宴胡助教寓馆次传商翁韵高馆向山开相将海燕来兰殽升玉爼椒醑泻银杯雨竹藏幽鸟风花防绿苔伤春无限意偏忆豫章台畦乐园郭南抱瓮者久与世情疎砌长龙须草林开燕尾渠辘轳

  • 名山藏卷之一·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一◆典谟记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御讳元璋字国瑞濠州人也姓朱其先句容人世农桑皇祖始渡淮家泗皇考徙锺离皇妣陈生四子帝季也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元时太史言圣人生江

  •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二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绩得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钦遵谕旨,饬属协同委员购获遗书,节次进呈,并委员先后解交四库馆在案。嗣复饬属传集

  • 大学衍义卷十一·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吾道源流之正尧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汤建中于民孟子曰汤执中臣按尧舜禹汤数圣相传惟一中道中者何其命出于天地民受之以生者也其理散于事事物物之间莫不有当然一定之则不可过

  • 贤愚经卷第七·佚名

      (三六)大劫宾宁品第三十一(丹本此品前在第四卷为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王名波斯匿。于时南方有国。名为金地。其王字劫宾宁。王有太子。名摩诃劫宾宁。其父崩背。太子嗣位。体性

  • 卷第三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第八地是时天王及天众,闻此胜行皆欢喜,为欲供养于如来,及以无央大菩萨,雨妙华幡及幢盖,香鬘璎珞与宝衣,无量无边千万种,悉以摩尼作严饰。天女同时奏天乐,普发种种妙音声,供养于佛并佛子,共作是言而赞叹:“一

  • 第十七則 香林坐久成癆·胡兰成

    第十七則香林坐久成癆舉:僧問香林禪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香林云:坐久成癆。坐久成癆,想要起來走走,可用一個字來說即是「興」。歷史始於興。印度佛教否定「發」亦即是不知興,而中國禪宗講機之動為興,乃通於詩經。三國志演義有

  •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百千印陀罗尼经同卷别译)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复次大梵。其天帝释共阿苏罗斗战之时。帝释常以此陀罗尼。置于顶髻珠中带持

  • 丛林盛事纲目·道融

    卷上  程大卿参黄龙  佛印解东坡玉带  芙蓉答杨次公韩魏公  真净居大愚  承天宗驰书  剖禅师作园头  圆通秀  芙蓉为投子典座  净因成枯木  佛心才  张安道见楞伽  雪堂见父母  典牛牧牛颂

  • 卷三十四·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四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五世 成都府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东山演嗣) 一日因部使问道东山。山曰提刑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诺诺。山曰且仔细。师适外归。侍

  • 宋东太一宫碑铭·扈蒙

    宋扈蒙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宋太宗于983年于开封建太一宫,翌年命扈蒙撰碑文,述建宫史和祀太乙神。

  • 清宣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三册五二○面三一二、○○○字)系选自「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道光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八二○~四九)中,中英发生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丧权辱国之「江宁条约」。台湾在此战争中、亦曾有两次与英人

  • 十二礼·龙树

    全一卷。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又作十二礼文、十二礼偈。收于卍续藏第二册。本经系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注疏有觉树之结谶法一卷、科解一卷、僧朴之讲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