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游天台山赋

辞赋名篇。东晋孙绰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天台山在今浙江东部天台县境。赋序是一篇精美散文诗,总体概括了天台山“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的自然美的特征,分析了不见记载的原因:冥奥幽迥,罕登莫祀。交待了“奋藻以散怀”的写作动机。赋文以纪游的方式,夹叙夹议。先从外观,写天台山的高大、奇美,侧面构象,以虚出实,“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疑。”尤其是写南门二奇“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两句,名传千古。接着写身在山中一路观赏,披荒榛,陟峭崖,济楢溪,落五界,跨悬磴,临幽深,践滑石,搏翠屏,揽樛木,援葛藟,九折,至仙都。 以足迹为线索,既写出景点繁多,观览不及;又突出奇趣无穷,美不胜收。最后写游山的感受,进入无人之境,方可领悟到“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的佛道之理,方可感受到“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人生妙趣。本赋以游览的感受悟理为创作主题,激情横溢,玄理层生,情、景、理交融在一起,探幽之情支配着冒险攀登,奇美之景将游兴升华到“出有入无”的精神至境。这篇成功的作品,最使作者自鸣得意,示其友人范启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晋书·孙绰传》)近人刘师培评此赋曰:“词旨清新,于晋赋最为特出。”(《中国中古文学史》)

《游天台山赋》全部章节目录

(1)游天台山赋原文
(2)游天台山赋译文注释

猜你喜欢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贾仲明
  玉合记·梅鼎祚
  苕溪渔隐词话·胡仔
  小张屠焚儿救母·佚名
  初寮词·王安中
  东堂词·毛滂
  湖上的悲剧·田汉
  顾太清词选·顾太清
  鲁大夫秋胡戏妻·石君宝
  景德镇陶歌·龚鉽
  泠然斋集·苏泂
  尉迟恭单鞭夺槊·关汉卿
  疏香阁词·叶小鸾
  词征·张德瀛
  钦定千叟宴诗·乾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五·吴景旭

      辛集上之上  宋诗  苦热  古今诗话曰宋太祖采听至明逺边事纎悉必知有间者自蜀还上问剑外有何事间者曰但闻成都满城诵朱山长苦热诗曰烦暑鬰蒸无处避凉风清冷几时来上曰此蜀人思吾来取也  吴旦生曰能改斋漫

  • 附錄·胡应麟

    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明胡應麟撰應麟字元瑞蘭谿人萬厯丙子舉人以依附王世貞得名故明史文苑傳附載世貞傳中此其生平考据雜說也分正續二集爲書十六種曰經籍會通四卷皆論古來藏書存亡聚散之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六杂曲歌辞古别离【沈佺期】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自君间【集作閴】芳躧青阳四五遒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相思无明晦长叹累

  • ●卷四十·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五。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甲寅,尽二十二百戊午。   十八日甲寅聂山论伏阙劄子。   臣闻前日蔡懋李梲谕与大学长贰令屏去伏阙上书陈东等诸生闻之莫不怨忿一学多士咸欲拂袖出学今日。又闻梲令根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八·徐乾学

    宋纪七十八【起上章淹茂正月尽九月凡九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徳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熈寜三年春正月癸丑録唐李氏周柴氏后 乙卯诏诸路常平广恵仓给散青苗钱本为恵恤贫乏今虑官吏不体此意均配抑勒翻成骚扰其

  • 皇明纪略·皇甫录

    《后湖志》:国初,天下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至弘治十五年,则户计九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口计六千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五。国初田土计八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千

  • 名山藏卷之七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七)◆臣林记(嘉靖臣七)张岳翁万达刘天和李遂张岳翁万达○张岳张岳字维乔惠安人曾祖茂仕桐庐县丞清介绝俗家藏书数千卷祖纶知萍乡县父慎知英德县有声岳成童尽读茂所藏书宗尚

  • 通志卷十五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魏纪第十五上圣武帝 神元帝 思帝 昭帝【桓帝穆帝】平文帝惠帝 炀帝 烈帝 昭成帝 道武帝 明元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

  • 卷三·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三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邶邶鄘二国立扵三监既诛之后未防为卫并诗为卫诗犹系扵二国诚有不可晓者疏谓诗人之作自歌土风騐其水土之名知其国之所在然其説难通如浚郊新防桑间楚丘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 第三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尔时天子。念其天宫。还于天上是时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言。此诸地某天某天之所摄受。或作诸论。或作赞叹。如是林中。所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之敬重。头面顶礼。但观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实知

  • 卷第九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二十一眼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灭。缘识及缘缘识。于九十八随眠中。一一有几随眠随增。答眼根灭缘识。欲色界二部

  • 卷之二十·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世 灵隐岳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灭翁天目文礼禅师 杭临安阮氏子。家天目之麓。故号天目。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念携之者谁。遂有出家志。年十六

  • 明行道六成就法·佚名

    西藏迦居爾宗二十四祖珀瑪迦爾波喇嘛原著西藏達瓦桑杜格西喇嘛英文譯傳從學弟子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纂集震旦觀化廬學藏密菩薩優婆塞張妙定蓮菩提金剛正重譯漢文皈敬皈敬尊聖光榮諸寶上師足下引端今於此中,開演訓導微妙

  • 兰亭考·桑世昌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二卷

  • 南明史料·佚名

    本书(四册四七六面二八五、六○○字)分四卷,系由「明清史料」甲编、乙编、丁编、戊编及己编选辑清初敉平南明江、浙、皖、赣等省抗清运动有关档案而成。当年南明之坑清,由福、鲁、唐、桂诸王相继监国、继统与之相持;东南各

  • 孝经集传·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心为治,令人知非孝无教,非性无道,为圣贤学问根本,一也。约教于礼,约

  • 象腋经·佚名

    佛说象腋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于此深经生解者,如大象之有力,故以名之。佛在灵山。与五百比丘,六万菩萨俱。舍利弗说偈叹安乐德。佛放身光集众。观文殊而微笑。文殊启问,佛唱经名。阿难请说,佛赞许之。文殊启问,佛为说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