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圆诗老程嘉燧二百一十五首(《浪淘集自序曰:“余弱冠好唐人诗,学之三十年,辄缘手散去,友人或劝之存其本,余弗遑也。然酒间值所知,口吟手挥,即纚纚不能休。唐子叔达,高闲士也。一日从旁笑谓余曰:‘吾忧若诗 
-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林希颢仝选 古乐府 ◆古乐府 秋胡行(李雯) 雉朝飞(陈子龙) 君子行(周立勋) 君子行(徐孚远) 君子行(陈子龙) 君子行(彭宾) 君子行(朱灏) 君子行(宋存标) 君子行(宋存楠) 独漉篇(朱 
-   杨万里 寄题王棶德修知县成都新居
    子美百花潭北庄,君今召作咏归堂。
    山分剑阁云根瘦,江送逢婆雪汁香。
    漱石枕流红锦浪,浮家泛宅白鸥行。
    何人夜诵相如赋,给札兰台看堵墙。
杨万里 寄题王亚夫检正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 
- (松陵君庸沈自徵撰西湖林宗沈泰评钱江彦雯汪€、珥叶包启衤乃阅) 正名楚项王泪湿泥人脸, 杜秀才痛哭霸亭秋。 (〔净扮道士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小道士非别,乃是乌江亭项王庙一个庙祝是也。先年原有这个项王 
- 白罗衫请酒(外扮王尙书,末院子随上)【引】园林烂熳花如绣,开宴华堂,骢马须留。下官王国辅是也。今日设宴在园中请按台。院子。(末)有。(外)再将名帖去邀徐老爷来上席。(末)已曾邀过,卽刻就到。(外)院子。(末)有。(外)那筵席须要齐整,赏盘 
-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 
-   ◎忠义二   ○朱国治 杨应鹗马弘儒等 周岱生 杨三知孙世誉 翟世琪 刘嘉猷 高天爵 李成功张善继等 嵇永仁王龙光等 叶有挺萧震等戴玑 刘钦邻崔成岚 黄新德 柯永升随光启等 道禅 李茂吉 刘崐马秉伦 刘镇宝 罗鸣序 
-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乙丑,幸魏國大長公主第問疾。   庚午,詔翰林醫官院,日輪近上醫官一員,總領諸科醫官,以備應奉。   乙亥,詔兩浙水災州軍四等以下戶稅特與倚閣。   降大理寺丞譚異、王鑑為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崇祯十七年春,流寇渐逼,给事中吴麟征请调宁远总兵官吴三桂入卫,帝意犹豫。三月,闯贼陷大同,京师戒严,乃封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召之。迁延不即发,及抵山海关,凶问至,遂止。闯闻三桂据于关,执其父襄,令招以书。略曰:“尔以君恩特 
-                     新竹知县申巡抚、道台、台北府:新竹县递省公文,从台南文报局改由基隆文报局转递同知衔、台北府新竹县,为遵札报明事。案蒙本府宪台札,蒙前台湾道、前宪台,前道宪札,奉宪台、抚宪票开:「照得本部院,现渡台 
- 八八四 军机大臣等奏检阅回民海富润所带书籍情形并拟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初三日臣等遵旨将朱椿奏到回民海富润携带各书内详加检阅,尚无违碍字句。至所有作序诸人,除赛玙一名业于书内刊明系曾任四川珙县知县,其余诸 
- 商税二河东路:并州旧在城及清源、榆次、文水、平晋、寿阳、祁县、百井、团柏九务,岁四万三千一十八贯。熙宁十年,在城:三万七百二十四贯一百一十文;孟县:三千七百五十一贯二百二十三文;太谷县:一千一百七贯六百八文;文水县:一 
-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积蓄兵力,准备再起。明朝将领发现张献忠的意图,准备派兵镇压。张献忠先发制人,在谷城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辜讲孔子说:“当一个人的自然属性战胜了教育效果,他就是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当教育效果战胜了人的自然属性,他就会变得很有涵养。只有当人的自然属性和教育效果很好地 
-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久为佛教中禅宗的参究话头。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卷第二号,微知君亦曾提出人死何往的问题,且曾试述三条的答案,结论则为尚不能有何确切的说明。然寻之佛典,则曾有相当之解答。未述其解答之前,先录微知君原文于 
-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