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义记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大般涅槃经义记》是今世所存三本注解《涅槃》本之一,较之法朗集解(即指署名为宝亮集解)本经论未大备,法数或不周;灌顶疏本疏专依台教,重在观心。理观虽详,教义或略来说,可谓是文丰义富,集大成之作。就是在他本人所注经论中,《十地经论义记》和《大般涅槃经义记》,也称得上是一家精要之作,其他各疏不过但申己义而已。在释名中,以灭训涅槃,谓有事灭,德灭,应灭,理灭四义,理灭为本。训般为息,标明三意。即一息生死有为之用,趣入无为;二息修契宝,三息化归真;以为涅槃。称南本为多品经,称北本为少品经。在此经第二佛答纯陀请住偈中,列举三本不同,释五十七烦恼,……为法朗集解,灌顶之作所未及。释经十三中二谛义,立四宗,即立性宗,破性宗,破相宗,显实宗。释三归章明一体三归。释高贵德王品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及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二种四门义,详辨得体。皆为入佛教海之津梁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关于研习涅槃经的参考书,在佛教弘化史上有一定影响。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大般涅槃经义记》全部章节目录

(1)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一卷
(2)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3)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三卷
(4)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
(5)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五卷
(6)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
(7)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
(8)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八卷
(9)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九卷
(10)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十卷

猜你喜欢
  明高僧传·如惺
  戒香经·佚名
  婆罗门避死经·佚名
  禅行三十七品经·佚名
  内藏百宝经·佚名
  文殊尸利行经·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佚名
  阿弥陀经疏·窥基
  菩萨戒本疏·义寂
  迦才净土论·迦才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受十善戒经·佚名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楚石梵琦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宗密
  法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辰翁·唐圭璋

      辰翁字会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绍定五年(1232)。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隐居。大德元年(1297)卒。年六十六。有须溪集。   望江南   晚

  • 卷七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四目録树石类子瞻画枯木【宋孔武仲】题过所画枯木竹石【宋苏轼三首】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後【宋苏辙】西轩画枯木怪石【宋苏辙】和谢公定观袐阁文与可

  • 石田诗选巻八·沈周

    (明)沈周 撰○图像屈原像逐迹遑遑楚水长重华虽逺未能忘鲁无君子斯当取殷有仁人莫救亡鱼腹何胜载忧怨鳯笯终不蔽文章忠贞那得消磨尽兰芷千年只自芳题严子陵像闻道先生裹足时曽无一语荅相知后来亦有同衾者再四能歌抱蔓诗

  • 列传第十九 赫连达 韩果 蔡佑 常善 辛威 厍狄昌 田弘·令狐德棻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勃勃之后也。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改姓杜氏。达性刚鲠,有胆力。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赐爵长广乡男,迁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达曰 :“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

  • 卷之二百零二·佚名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己丑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宁古塔将军沙纳海、请将席北分为三旗、送至京师从之。  ○庚寅理藩院题、鄂尔斋图哈滩巴图尔、自青海移置宁夏议给人口糗粮、牛马刍豆上谕大学士等曰

  • 中兴小纪卷十五·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三年秋七月丙辰左仆射吕颐浩辞提举国史不允上曰朕观歴代史后人皆不及前人迁固虽下于左氏辞犹竒伟范蔚宗以还不足观也至唐史尤不及前人逺甚颐浩曰陈寿三国志亦佳上曰寿颇简略事实多在注中又诸家互相矛

  • 八九六 质郡王永瑢等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告竣呈览请旨陈设刊行折·佚名

    八九六 质郡王永瑢等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告竣呈览请旨陈设刊行折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臣永瑢等谨奏,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告成,并改定《总目》编次、《考证》均经完竣,恭折奏明事。臣等前经钦奉谕旨:以《全书

  • ●六 往安肃军·佚名

    初三日早,有中使坐元帅府堂上,引帝及太上太后至庭中,传宣曰:「昏德公赵佶父子,可往安肃军听候指挥,来日便行,令元帅府发遣。」 初四日早,府吏呼帝曰:「奉旨令汝往安肃军居住,今日便行。」帝曰:「我母病未已,略候晚行何如?」吏怒曰:

  • 野史无文卷三·郑达

    烈皇帝遗事说烈皇帝遗事(上)烈皇帝遗事说前朝烈皇帝遗事,乃明末王中斋先生所记。先生为锦衣卫侍臣,日近烈皇帝左右,事皆目击。凡正史之未载者纪之,故曰遗事。予又广询博访以续之。于戏!烈皇帝以仁俭英敏之主,遭家不造,忧勤十七

  • 十二年·佚名

    (甲戌)十二年大明崇祯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子,江原監司姜弘重馳啓曰:「嶺西各邑則隨起收稅,嶺東九邑則以量田後,元田案每年收稅。近來則敬差官覆審時,勒定加起自覺之數,故各邑以火粟田充數以報。火粟田,卽斫木墾田一年耕,而隨

  • 卷十三·杨士勋

    ◎成公起元年,终八年[疏]《鲁世家》: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以周定王十七年即位。《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终时无冰则志,此未终时而言无冰,何也?言终寒时无冰,当志之耳。今

  • 卷中·王诩

      飞箝第五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 简介及目录·邵经邦

    弘道录经名:弘道录。明邵经邦撰。五十六卷。底本出处:《续道藏》。目录卷一 仁君臣之仁卷二 仁君臣之仁卷三 仁君臣之仁卷四 仁父子之仁卷五 仁父子之仁智昆弟之智卷六 仁父子之仁卷七 仁夫妇之仁卷八 仁昆弟之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我今说护摩  由此速成就  由护摩业仪  相应不间断  如是一切事  随明当应作  随类作护摩

  • 卷第三十七·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第六现前地。所以来者已说诸谛相应慧。次说缘起流转止息相应慧。寄缘

  • 佛说地藏菩萨经·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净天眼观地狱之中受苦众生。铁碓捣铁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涌沸猛火旦天。饥则吞热铁丸。渴饮铜汁。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地藏菩萨不忍见之。即从南方来到地狱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

  • 卷之十三·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三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答石香居士尊谕谓衣到六祖不传后代作何传授愚谓法本不传师亦无授以不传之传而为真传无授之授是为嫡授所以世尊付迦叶偈云法本法无法无

  • 相应部经典·佚名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分为五篇、五十六相应、二百零三品,共收经二千八百七十五部(一说“二千八百六十三部”或“二千八百五十八部”)。按经的内容分为偈、因缘、蕴、处等,较《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