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中

  飞箝第五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戏。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茫艘泽榍笾*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摩篇第八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权篇第九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橐病#ㄑ曰蚍锤玻嗳匆病#┠蜒哉撸绰垡玻蝗绰壅撸黾敢病*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忘。听贵聪,辞贵奇。

  谋篇第十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于语。由能得此,则可以杀远近之诱。

  决篇第十一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右主名。

转丸、肚乱二篇皆亡

猜你喜欢
  祭義第七十六·苏舆
  大学衍义卷二十一·真德秀
  卷四十三【礼器图三】·鄂尔泰
  书虚篇第十六·王充
  卷三十八·张廷玉
  卷二十四·朱熹
  卷三十五·顺治
  饬令·韩非
  不苟论第四 自知·吕不韦
  卷三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道世
  法门品第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欧阳竟无
  题翁经理手册·太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二 律历中·范晔

    贾逵论历 永元论历 延光论历 汉安论历 熹平论历 论月食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月或朔见。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建武八年中,太仆朱浮、太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朔

  • 卷二百五十三·传第十二·脱脱

        折德扆 冯继业 王承美 李继周 孙行友   折德扆世居云中,为大族。父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仕周至静难军节度使。其镇府州时,署德扆为马步军都校。广顺间,周世宗建府州为永安军,以德

  •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八)·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壬寅朔 上视牲南效 平阳王羙圭陛辞赐之钞币并赐其父白金百两钞十万贯彩币表里六十大者六人什器香药咸备 命徐景璜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景璜故中军都督佥事膺绪子也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张达卒达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未朔命故兀者卫左都督剌塔子察安察为都指挥同知建州右卫都指挥佥事李土蛮为都指挥同知兀者卫指挥使托因帖木儿为都指挥佥事建州左卫指挥同知莽剌为指挥使可令河卫指挥使册秃为都指挥佥事考郎兀卫指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正统二年三月辛卯朔升监察御史卢睿为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宣府○壬辰书复晋王美圭曰比年边方多事民生艰窘所喻修葺恭园堂宇权宜停止以俟豊年○行在刑部右侍郎何文渊等奏两淮商旅辏集盐课不足比见南京光禄寺并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唐纪七十二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884)·司马光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 [1]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一礼略吉礼【六】释奠太学【臣】等谨按郑志列释奠及孔氏庙二门今循其例以太学祭典及阙里祭典分为二篇我皇上亲临丁祭特颁谕旨肇建辟雍驾临讲学礼隆乐备

  • 税课例·佚名

    目录 行用番银税契章程 造送红簿契根 根契纳税,就佃征粮■〈舟午〉船烙号给照,军流分都安置 闽省产茶各县给照征税例册 劝办捐厘章程条款 七关商税改归局办章程 行用番银税契章程 一件骗赃已经处还等事。乾隆三十七年六

  • 卷六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一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三景公       安孺子悼公       简公平公景公【諡注耆意大图曰景】【名杵臼灵公子襄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五年卒在位五十八年】襄公经二

  • 卷十·孙复

    <经部,春秋类,春秋尊王发微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微卷十宋 孙复 撰昭公名稠襄公子景王四年即位昭谥也容仪恭明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音韶】蔡公孙归生郑罕虎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御制  大朴(普剥反俗字也正作朴王弼曰朴真也真犹气象未分也声类云凡物未雕刻曰朴说文云木素也从木菐声菐音卜也)。  牵[乎-丁+ㄎ](企坚反广雅牵挽也连

  • 卷第七·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三   叙列代王臣滞惑解下。   梁荀济齐章仇子陀周卫元嵩宋刘慧琳齐顾欢魏邢子才凉高道让齐李公绪隋卢思道唐傅奕十五荀济。颖川人。后居江左。博涉众书志调矫俗。初与梁武布衣相知。及帝登位。

  • 第十三卷·佚名

    地狱品之九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雨缕鬘抖擞之处。是彼地狱第十一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杀生偷盗邪行饮酒妄语邪见。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

  • 里柯克短篇小说集·里柯克

    精选了加拿大著名作家里柯克的幽默短篇小说经典名篇。它们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各地的读者。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痛苦与悲哀,怀着悲天悯人之情嘲讽了人类的众多

  • 东汉会要·徐天麟

    记述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会要体史书。徐天麟著。主要版本有明南雍刊本,清岭南学海堂刊本,江苏书局本,广雅书局重编校刊“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大方等陀罗尼经·佚名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是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御制心经序》一篇。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一引文,略述《心经》传译的情况和《心经》大意;后一部分为经文注释,依经文顺序逐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