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 往安肃军

初三日早,有中使坐元帅府堂上,引帝及太上太后至庭中,传宣曰:「昏德公赵佶父子,可往安肃军听候指挥,来日便行,令元帅府发遣。」 

初四日早,府吏呼帝曰:「奉旨令汝往安肃军居住,今日便行。」帝曰:「我母病未已,略候晚行何如?」吏怒曰:「我北朝不比南朝,令在必行。汝今日到此,尚不遵法令耶?」乃叱骂不已。帝默然,不敢对,即相率步行,护卫者二千余人。自元帅府从行,至晚始出燕京北门,宿捕司房;捕司如南朝尉司也。郑太后病不能行,帝与太上互相扶掖,或时肩负。是夜并无饮食进。 

初五日,盛暑行砂碛中,毒风扬尘若雾,闭塞口目,又乏水泉。其时监押二千余人,为首者为伊鹅替,独怜帝后困惫,谓其党曰:「今日天气暑热,稍宜缓行,恐致他疾,有所不便。」于是得少缓。遇有泉水,令左右供进,因此郑后之病,途中稍愈。 

自初五至十一日,所过村邑饮食,俱赖伊鹅替劝勉供进,戒左右不许叱喝。午间极热时,得少就树阴休息。时少帝二十九岁,太上四十六岁,并皆枯槁黧黑,无复有贵人形容。此行若非伊鹅替护行,必填沟衢矣。 

十二日,至安肃军,土城卑薄,入其门,守卫者逐一一搜检,甚摸至郑后胸腹间,亦所不免。即他人出入皆然,盖出城者防泄内事,入城者防传外事也。历阶衢数处,方至一官府衙署,入门,帝后俱立庭下,左右喝拜之讫。知军别呼深衣吏引帝三人出门,入一小室,令住其中,送粟米浆水。后伊鹅替从外来,语帝相别安慰之意,遂出。自此帝后日住斯室。前此自春及夏,行泥水中,裳服垢腻,虮虱循行衣领,苦不胜言。独有一阿计替者,乃泽利命来守,监视二帝,至今不离二帝。左右时为帝后洗濯衣服,但语言难辨,十晓三而已。 

十四日,安肃军同知使人呼帝至庭下,传北国皇帝圣旨:「昏德公赵某父子,并给赐夏衣一袭。」视之,乃纱葛二端,令帝再拜谢恩。其人行至室中,已被监押者割取其半,复以旧葛生绢衣付帝曰:有现成「夏衣在此,省汝裁制也。」乃易取纱葛而去。自此后室中锁闭,惟得进粟饮浆水,每日三盂而已。 

十七日夜半,忽闻喊杀声甚厉,大火烛天,合城大乱。缘安肃同知有二人:一是契丹人,一是金国人;二人不和,契丹同知欲杀金国同知,刼二帝投西夏,结连易定。谋尚未发,因醉后鞭其奴,奴遁去,密告金国同知,遂统兵围契丹同知,杀伤殆尽,至晓方定。延烧屋宇百余所,杀伤七百余人。烧至二帝所居,仅三丈许而止,否则亦遭焚死矣。 

十八日早,同知坐庭上,掖二帝于庭下,责之曰:「你敢与契丹同知通谋,欲杀我投西夏,我昨夜已杀了也。今便要启奏大金皇帝,共你论理。」帝辨曰:「我每日被拘,囚防甚密,何敢与彼通情?」同知怒曰:「现有出首人在,你不得图赖,煞煞好公事!」帝争辨不已,同知怒令左右以鞭扑帝面,折齿流血,令人仍拽入小室中拘监,系以绳索,帝泣不敢出声。是日,饮食俱绝,赖监牢者分以少许水饭,三人均啖之。至夜,囚缚愈急,直至二十日后,不稍宽纵。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脱脱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脱脱
  纲目续麟卷七·张自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下·江休复
  光绪十二年·佚名
  卷十三·傅恒
  总目·傅恒
  锦里耆旧传卷一·句延庆
  卷七十一·张守节
  卷十五下·班固
  各国禁烟公约·佚名
  卷五十九·赵汝愚
  卷八 礼三(吉礼 )·龙文彬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中·瞿佑

      ○庐山瀑布  太白《庐山瀑布》诗後,徐凝有“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今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及其自题漱玉亭云:“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玉

  • 丁集第十五·钱谦益

    李副使蓘四十四首【岐阳旅舍作】岐山烟茫茫,渭水从中泻。自三千年来,凤皇不复下。羸马厌空郊,冻禽啼永夜。高馆发长歌,王风慨沦谢。【晓梦陈晦伯十二韵】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

  • 卷二十二·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二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苏 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辙极言得失於禁廷之事尤为切至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上岳钟琪书内云“道义所在,民未尝不从;民心所系,天未尝有违。自古帝王能成大功建大业,以参天地,而法万世者,岂有私心成见介于其胸”等语。  我朝积德累功,至太祖高皇帝神武盖世,统一诸国,成开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杨士奇

    宣德四年三月丁未朔行在礼部户部奏昨总兵官都督陈怀报四川狭西贵州都司并四川狭西行都司所调官军从征松潘等处有功者凡四万八千九百九十六人有旨定高下给赏钞请于所在官司给之纻丝及绢三千四百六十一匹布六万五千七百

  • 通鉴答问卷四·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汉景帝周仁为郎中令张为廷尉错为内史或问错仁三人皆东宫旧僚景帝初政毋乃官及私昵乎曰贾生论辅翼太子惓惓于端士正人其言赵髙之傅胡亥至深至切文帝以规为瑱罔闻于行景帝在东宫其家令则学申商之

  • 葛从周传·薛居正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曾祖父葛阮,祖父葛遇贤,父亲葛简,均被追赠为兵部尚书。葛从周小时候就豁达大度,有才智谋略,开始时加入黄巢军,逐渐提升为军校。唐朝中和四年(884)三月,梁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葛从周与霍存、张

  • 四·钱穆

    隋、唐时代,一面还是大门第,一面还是寺庙里的高僧们,来作知识界最高代表。汉、唐虽同样是统一昌明的大时代,但唐代知识分子的气魄意境,却显然与西汉不同。西汉知识分子从农村中来,孤寒拔起。唐代则从门第中来,都带有贵族气分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旗分志十八旗佐领十【镶白旗满洲佐领】镶白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镶白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六第二参领下佐领十七第三参领下佐领十七第四参领下佐领十七第五参

  • 卷二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七恩赉四【加恩耆旧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圣寿六旬直省致仕大臣及诖误罢归者咸诣京师八旗文武勳旧下至废将退卒踊跃朝贺十二日己丑上命来京诸臣

  • 蒉延芳·佚名

    蒉延芳先生小传蒉先生延芳浙江镇海县人也生有异禀聪明过于常人鉴于二十世纪商战时代非商业不足以救国乃专精壹意于商又以商务盛衰之枢纽全握于运输遂专门研究运输事业曾遨游东西洋周列各邦所至调查其商业之状况及运输

  • 卷十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五吴江陈启源撰甫田之什【变小雅】甫田朱子讥小序谓甫田序用自古有年立説大田序用寡妇之利立说瞻彼洛矣序以命服为赏善六师为罚恶裳裳者华序用似之二字立说桑扈序用彼交匪傲立説总谓其傅防

  • 卷四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四天子之孝事天地春秋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隠公三年】朱熹曰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

  • 卷六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十方菩萨品之二佛言:菩萨坐禅数息不得定意。得定意不久。但坐不断本罪故使禅不安。菩萨自言:我何因缘本罪不断。佛言:用菩萨坐不校计断生死故。令本罪不断。佛言:欲断本罪者,当断当来生死意。当灭本罪生死意。诸菩萨问佛

  •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太虚

    予去年对欧阳竟无先生之抉择谈,尝作佛法总抉择谈,载在海潮音,于大乘起信论曾涉言及之。嗣梁任公先生有大乘起信论考证之作,而王君恩洋复著大乘起信论料简。以国内佛学者多数习大乘起信论之故,遂嚣嚣然驳难纷出;而武昌印经处

  • 卷之五·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五 咸 煎点住持 若法嗣到寺煎点。令带行知事到库司会议。造食。计算钱物送纳。隔宿先到侍司咨禀命通覆住持。具威仪诣方丈。插香展拜请。免礼则触拜。请云。(来辰就云堂。聊具菲供。伏望慈悲。特垂降重

  • 慧品第一 大慧论·佚名

    一若多作修习无常观者,是圆满何种慧?若多作修习苦观者,是圆满何慧?若多作修习无我观者,是圆满何种慧?若多作修习厌恶观者,是圆满何种慧?若多作修习离贪观者,是圆满何种慧?若多作修习灭观者,是圆满何种慧?若多作修习定弃观者,是圆满

  • 原道醒世训·洪秀全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写于1845—1846年间。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依据“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