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博士翮(佩玉斋类稿)

翮字文举,上元人。父刚中,字志行,大德间,仕至翰林待制卒,有《霜月稿》。翮初为江浙行省掾,至正六年,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卒。按文举所著有《佩玉斋类稿》,刻于至正间。陈众仲、虞伯生、杨廉夫皆为之序。而刘仔肩别采其诗入《皇明雅颂正音》。又杨基《眉庵集》悼杨文举博士诗有云:「白发苍髯老奉常,乱离终喜得还乡。」知其卒于洪武初也。 

送唐伯庸二首 

送孔进道宰星子 

送索都事赴浙东佥宪 

上巳日燕饮 

金溪县孝女庙乐歌三章 

春游次韵 

题徐熙桃花鹦鹉图 

寄于清叔二首 

酬孔秀才 

游广教寺次李生韵 

题李德瞻壁间相看不厌图 

○送唐伯庸二首 

江南一何秀,寄语北人道。翡翠戏兰苕,奈此颜色好。 

诸父纡组绶,翁媪被封爵。盛年得逢此,光耀殊不恶。 

○送孔进道宰星子 

素王有贤孙,达尊在德齿。爵膺天子命,绾绶宰百里。南康控湖江,属县望星子。江右号嚣哗,斯地独醇美。帝眷礼义俗,择令烦为理。惟君当厥任,君志亦愿喜。扬帆遡洪涛,巨舰千图史。牛刀新发硎,割鸡聊用此。抚字定多暇,弦歌自今始。廉车察殿最,衡鉴在止水。会采襦袴谣,移书上风纪。 

○送索都事赴浙东佥宪 

挟策事明主,出入承明庐。一为淮南宾,籍籍播清誉。制诏擢御史,行台在东吴。间岁升幕府,遄闻复超除。宾客出相送,饯饮西城陬。持节往何之,直指婺女墟。东瓯杭于越,会稽薄海嵎。行部列郡中,山川郁盘纡。长吏走上谒,县令为前驱。驷马何奕奕,高盖拥路衢。观者咸叹息,云是今大儒。谁言钟鼎贵,曾不由诗书。区区刀笔吏,安□遏亨涂。 

○上巳日燕饮 

闲居睠芳春,况乃修禊时。群贤毕倾盖,招宴酬素期。华馆挹奇观,嘉席延多仪。兰芬扬光风,藻色涵晴漪。末座聆高谈,雅抱摅遐思。虽微丝与竹,清兴良足怡。画舸翳中沚,繁声流四涯。俗情岂无乐,斯意非所知。千载一胜赏,继此当复谁。达者解其会,浩饮宁须辞。 

○金溪县孝女庙乐歌三章 【并序。】 

有元至正元年,抚州路金溪县新作二孝女庙成。按二孝女姓葛氏,在唐宝历间,以官责其父佑亏炼白金事,不胜暴酷,皆发恚投冶中焚死。父因获免,并其邑除坑冶之害,以迄于今,是宜血食其土矣。国子博士吴君师道既文之石,而祀神之诗阙焉。上元杨翮撰为乐歌三章,俾金溪之民岁时歌之以祠孝女,其辞曰。 

灵之来兮两旗张,导旌幢兮锵琳琅。缤晻暧兮相颉颃,并辎軿兮归故乡。归故乡兮民所望,昭肸蠁兮曶洋洋。庭燎辉兮夜未央,椒兰发兮郁芬芳。民报祀兮弗敢忘,心屏营兮咸肃将,灵格思兮民乐康。 

灵之留兮澹容与,云凝凝兮翳堂宇。琼筵陈兮合箫鼓,列尊罍兮酌清酤。牲肥腯兮承雕俎,女巫进兮傞屡舞。诵神德兮歌颂举,孰捐躯兮悟时主。齐英英兮惟孝女,继兹今兮飨终古,灵醉饱兮民乐胥。 

灵之去兮将安之,俨欲旋兮猋上驰。互招摇兮烂祈祈,遵云路兮眷威迟。金有赋兮地不遗,竭赀产兮民力罢。我邑井兮咸熙熙,赖神惠兮独弗罹。千万兮神是稽,荐苹藻兮答神厘,灵遄逝兮民聿思。 

○春游次韵 【以下见《皇明雅颂正音》。】 

白日谅难羇,流光遽侵寻。春风万余里,触景愁我心。出门将何之?高步凌岖嵚。累累丘冢间,古木殊阴森。音贤日已远,朱瑟尚遗音。千秋百岁后,有酒不可斟。伤哉雍门语,感之泪沾襟。荣名安足羡,行乐须在今。夙兴听鸿雁,嗷嗷尚哀吟。 

○题徐熙桃花鹦鹉图 

海上红云日日新,碧鸾无梦识芳尘。金笼不锁闲鹦鹉,占得东风一段春。 

○寄于清叔二首 

暖沁香篝宿火温,绛纱红烛照黄昏。自怜不废千金夜,帐底吹笙倒玉尊。 

梅花乱落雪纷纷,两袖东风酒半醺。春月满堂歌舞散,高情浑欲梦梨云。 

○酬孔秀才 

达人乐高蹈,寒士耽远游。远游欲何之,御冬无重裘。栖栖道路间,四顾谁与谋。温言忽相慰,庆惬复焉求。三复《缁衣》诗,调高安能酬。薄言写心曲,终觉怀惭羞。 

○游广教寺次李生韵 

胜日款禅宫,苍苔印屐踪。云间闻梵语,烟外听斋钟。树列千年桧,林深百尺松。明珠光错落,幽壑舞骊龙。 

○题李德瞻壁间相看不厌图 

窗前图画胜玄关,怪石长松九夏寒。寄语山灵休厌客,清风明月好相看。 

猜你喜欢
  卷一十四·彭定求
  卷十七·何汶
  伊川击壤集卷之九·邵雍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沈璟
  第四折·关汉卿
  第二折·李文蔚
  提要·徐贲
  卷二·方夔
  卷七 五十首·赵崇祚
  卷第十五·陈与义
  后村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三十三·陈廷敬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十五·陈衍
  第八回 孝义神威灵显著 阴阳报祸福分明·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顾嗣立

    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幼贫,读书刻苦。大德间,稍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巨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巨夫因妻以从妹焉。延佑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

  • 白蝴蝶·戴望舒

    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

  • 巻十一·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一宋 邵浩 编东坡次韵圣俞木山【并序】吾先君子尝蓄木山三峯且为之记与诗诗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而犹子千乘又得五峯益奇因次圣俞韵使并刻之其侧木生不愿回万牛愿终天年仆沙洲

  • ●卷三·徐梦莘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尽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李善庆等至京师。   是日李善庆等入国门馆於宝相院上令蔡京童贯邓文诰见之议事诏补善庆修武郎小散多(改作小索多)从义郎勃达(改作

  • 卷十 崇祯七年甲戌·计六奇

      袁继咸论谪言官  正月谪给事中李世祺于外,以劾大学士湿体仁、吴宗达也。山左提学袁继咸上言曰,养凤欲鸣,养鹰欲击,今鸣而箝其舌,击而绁其羽,朝廷之于言官。何以异此;使言官括囊无咎,而大臣无一人议其后。大臣所甚利,忠臣

  •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管带栋字副营移请新竹县:将私出藤草人犯,差拘讯办移文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二月十八日到管带栋字副营、两江尽先即补协镇都督府、随带加二级袁〔为〕移请差拘严办事。窃本月十七日,据抚垦局丁勇刘

  • 志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七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乐二。唐乐。○唐乐高丽杂用之故集而附之。乐器。○方响[铁十六]洞箫[孔八]笛[孔八]  [孔九]琵琶[弦四]牙筝[弦七]大筝[弦十五]杖鼓敎坊鼓

  • 张浚传·欧阳修

    张浚的字叫禹川,本来是河间人。生性洒脱不检点,博览图书史籍,喜欢高谈阔论,士人、朋友们都排斥、看不起他。他不能升官,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学纵横家的学说,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从隐士推荐他

  • ●卷一内篇·何孟春

    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推髻,深礻詹胡帽,衣服则为礻夸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氏,为胡语。俗化既久,恬不知怪。我太祖心久厌之。洪武启元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七·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六部尚书表尚书非周官也自秦寄国事于丞相而内庭有尚书其为令丞不可考但其职仅以通章奏而已汉兴至武帝而始削丞相权躬自揽断而设中书令以叅尚书至临崩而始命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裁断万几可否保护万乗兼驭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氏族略【三】满洲八旗姓纳喇氏【散处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张城费德里等地方金台石正黄旗人原系叶赫东城贝勒   太祖高皇帝征服叶赫时授其子德尔格尔为三等男其子鄂色袭爵任内大臣其弟武丹任建

  • 卷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八雍正七年十一月上谕三十一道初三日谕满汉文武大臣今日冬至祀天於圜丘天气晴明和霭迥异平时朕御极以来时时默祷凡遇坛庙祭祀典礼所关皆求上天赐以晴和天气而斋戒之日朕必?诚敬

  • 卷十五·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五宋 夏僎 撰髙宗肜日髙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髙宗肜日髙宗之训肜者祭之明日又祭也葢用以礼賔尸与行事之有司凡助祭之賔客皆预其中也在商谓之肜在周谓之绎葢有相寻不絶之意

  •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广说妙法。有一梵志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妇未满七日。夫妇相敬言语相顺。妇语其夫欲至後园中看戏。为得尔不。上春三月夫妇相将至後园中。有一奈树高

  • 迷 悟 由 心·太虚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自新堂讲──世间众生所以受种种生死流转之依正苦报,皆由灵明真常之本心性不觉而有迷惑,后因惑而造业受苦,轮回不息。然此迷惑既本非由外而来,乃自心所变现,则其体性必属虚妄不实;其本来之妙明觉心,仍不

  •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颂偈品第九  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子。云何菩萨得持权慧自在所入随俗教化。尔时文殊师利便为天子歌颂偈言。  心于欲无所著  常志求无上道  意所习眼悉见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

  • 忠义士豫让吞炭·杨梓

    简名《豫让吞炭》。杂剧剧本。元杨梓作。四折,末本。本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剧写春秋时,晋由六卿执政,以智伯最强。智伯灭范氏、中行氏后,欲吞并韩赵魏三家而独掌晋权。因于兰台设宴,威逼三家公子献邑。韩、魏惧而应之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佚名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