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七十三

 

  卷673_1 【题甘露寺】周朴

  层阁叠危壁,瑞因千古名。几连扬子路,独倚润州城。

  云近衔江色,雕高背磬声。僧居上方久,端坐见营营。

  卷673_2 【题玄公院】周朴

  院深尘自外,如佛值玄公。常迹或非次,志门因得中。

  衣巾离暑气,床榻向凉风。是事不逾分,只应明德同。

  卷673_3 【福州东禅寺】周朴

  瓯闽在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

  瓟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谁堪举世传。

  卷673_4 【赠大沩和尚】周朴

  大沩清复深,万象影沈沈。有客衣多毳,空门偈胜金。

  王侯皆作礼,陆子只来吟。我问师心处,师言无处心。

  卷673_5 【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周朴

  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

  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卷673_6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卷673_7 【寄处士方干】周朴

  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

  钓舟春岸泊,庭树晓莺还。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卷673_8 【寄塞北张符】周朴

  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

  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

  卷673_9 【次梧州却寄永州使君】周朴

  随风身不定,今夜在苍梧。客泪有时有,猿声无处无。

  潮添瘴海阔,烟拂粤山孤。却忆零陵住,吟诗半玉壶。

  卷673_10 【赠念经僧】周朴

  庵前古折碑,夜静念经时。月皎海霞散,露浓山草垂。

  鬼闻抛故冢,禽听离寒枝。想得天花坠,馨香拂白眉。

  卷673_11 【董岭水】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卷673_12 【早春】周朴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

  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

  卷673_13 【秋深(一作塞上行)】周朴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卷673_14 【赠双峰山和尚】周朴

  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卷673_15 【赠无了禅师】周朴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卷673_16 【王霸坛】周朴

  王君上升处,信首古居前。皂树即须朽,白龟应亦全。

  云间犹一日,尘里已千年。碧色坛如黛,时人谁可仙。

  卷673_17 【送梁道士】周朴

  旧居桐柏观,归去爱安闲。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应有同溪客,相寻学炼丹。

  卷673_18 【边思】周朴

  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夜色蓟门火,秋声边塞风。

  碛浮悲老马,月满引新弓。百战阴山去,唯添上将雄。

  卷673_19 【哭陈庾】周朴

  系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野烟孤客路,寒草故人坟。

  琴韵归流水,诗情寄白云。日斜休哭后,松韵不堪闻。

  卷673_20 【宿玉泉寺】周朴

  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迟。又登尘路去,难与老僧期。

  卷673_21 【题赤城中岩寺】周朴

  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

  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

  卷673_22 【塞上行】周朴

  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

  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卷673_23 【玉泉寺】周朴

  寺还名玉泉,澄水亦遭贤。物尚犹如此,人争合偶然。

  溪流云断外,山峻鸟飞还。初日长廊下,高僧正坐禅。

  卷673_24 【春宫怨(一作杜荀鹤诗)】周朴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卷673_25 【宿刘温书斋】周朴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卷673_26 【登福州南涧寺】周朴

  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

  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青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

  那堪望断他乡目,只此萧条自白头。

  卷673_27 【望中怀古】周朴

  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尧水永销天际去,

  姬风一变世间平。高踪尽共烟霞在,大道长将日月明。

  从此安然寰海内,后来无复谩相倾。

  卷673_28 【升山寺】周朴

  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不可猜。气色虽然离禹穴,

  峰峦犹自接天台。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

  卷673_29 【哭李端】周朴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竹在晓烟孤凤去,

  剑荒秋水一龙沈。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

  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卷673_30 【福州神光寺塔】周朴

  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

  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

  卷673_31 【福州开元寺塔】周朴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界,

  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濛濛白雾迷。

  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卷673_32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卷673_33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

  解语流莺隔水闻。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卷673_34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周朴

  黄纸晴空坠一缄,圣朝恩泽洗冤谗。李膺门客为闲客,

  梅福官衔改旧衔。名自石渠书典籍,香从芸阁著衣衫。

  寰中不用忧天旱,霖雨看看属傅岩。

  卷673_35 【客州赁居寄萧郎中】周朴

  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窗吟苦为秋江静,

  枕梦惊因晓角催。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卷673_36 【赠李裕先辈】周朴

  晓擎弓箭入初场,一发曾穿百步杨。仙籍旧题前进士,

  圣朝新奏校书郎。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

  闲伴李膺红烛下,慢吟丝竹浅飞觞。

  卷673_37 【桐柏观】周朴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冲月上,

  鹤从高处破烟飞。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卷673_38 【塞上】周朴

  受降城必破,回落陇头移。蕃道北海北,谋生今始知。

  卷673_39 【塞上曲】周朴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卷673_40 【塞下曲】周朴

  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

  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

  卷673_41 【咏猿】周朴

  生在巫山更向西,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为忆秋云伴,遥隔朱门向月啼。

  卷673_42 【桃花】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卷673_43 【薛老峰】周朴

  薛老峰头三个字,须知此与石齐生。

  直教截断苍苔色,浮世人侪眼始明。

  卷673_44 【吊李群玉】周朴

  群玉诗名冠李唐,投诗换得校书郎。

  吟魂醉魄知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

  卷673_45 【无等岩】周朴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

  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卷673_46 【句】周朴

  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

  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以上见张为《主客图》)

  月离山一丈,风吹花数苞。(见《吟窗杂录》)

  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见《优古堂诗话》)

  曲渚回湾锁钓舟。

  平潮晚影沈清底,远岳危栏等翠尖。(上见《海录碎事》)

  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灵岩广化寺,

  见《闽志》)

  连云天堑有山色,极目海门无雁行。

  可怜黄雀衔将去,从此庄周梦不成。(《咏蝶》。

  见《泉州志》)

  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赠大沩》)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四·彭定求
  赵福元·唐圭璋
  黄简·唐圭璋
  赵軏·唐圭璋
  卷上·朱弁
  ●萱园诗话(原名随笔 卷)·蒋箸超
  卷十一·贯休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徐志摩
  黄庭坚诗全集一·黄庭坚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卷九十五·陈焯
  卷四十二·乾隆
  唐音巻八·杨士弘
  天台前集巻中·李庚
  新传奇品序·高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狄君厚·隋树森

    套数 【双调】夜行船 扬州忆旧 忆昔扬州廿四桥,玉人何处也吹箫。绛烛烧春,金船吞月,良夜几番欢笑。 【风入松】东风杨柳舞长条,犹似学纤腰。牙樯锦缆无消耗,繁华去也难招。古渡渔歌隐隐,行宫烟草萧萧。

  • 卷一百五十八·徐世昌

    曾国荃曾国荃,字沅浦,湘乡人。咸丰壬子优贡,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封一等威毅伯。谥忠襄。有《曾忠襄公遗集》。题管敬伯读雪山房图悬车方息影,朅来游洛下。俊才接翩翾,故交盖云寡。管君绳祖武,无忝名世者

  • 14、招妓·蒲松龄

    公子上不敢西来不敢东,低头受气几时终?冤魂初下阎罗殿,觉得青天分外空。 自从丈人去后,爹娘叫我独居,今已一月有余,倒觉松缓的紧。但有一件不好言处,白日还好过,黑夜真难捱! [鸳鸯锦]一更新月才照上窗棂,又下窗棂,孤单的人那愁

  • 列传第九十七·刘昫

    ○杜黄裳 高郢 子定 杜佑 子式方 从郁 式方子悰 从郁子牧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一·杨仲良

      神宗皇帝   修两朝国史   熙宁十年五月戊午,诏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   七月辛未,上御资政殿,监修国史吴充率修国史宋敏求、编修官王存、黄履、林希,以仁宗、英宗纪草进呈。上服靴袍,内侍进案,敏求进读,上立听,顾

  • 卷三十四·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四 【起乙亥梁敬帝绍泰元年魏恭帝二年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尽辛卯陈宣帝大建三年齐後主武平二年周武帝天和六年】凡十七年 【

  •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黄士衡

    话说项梁自由东河战胜秦兵,追至濮阳,复大破之。项羽、沛公又败秦兵于雍丘,阵斩李由。章邯谨守濮阳,等候救兵,不敢出战。项梁见连战皆捷,便自骄矜,全然不以秦兵为意。自己进攻定陶,命项羽、沛公引兵往攻外黄。项梁之客宋义,因见

  • 九八二 军机大臣奏苏州织造将《通鉴纲目》板片解送至京片·佚名

    九八二 军机大臣奏苏州织造将《通鉴纲目》板片解送至京片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昨据苏州织造四德将《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共板四百四十四块,《正编》五十九卷共板一千九百八十五块,委员解送至京,除将板片交武英殿收

  • 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周作人

    上边说陈仲甫的事,有一半是关系胡适之的,现在要讲刘半农,这也与胡适之有关,因为他之成为法国博士,乃是胡适之所促成的。我们普通称胡适之为胡博士,也叫刘半农为刘博士,但是很有区别,刘的博士是被动的,多半含有同情和怜悯的性质

  • 卷十九·曾巩

    杨嗣,殿前指挥使信之子,以父任为殿直,数有战功,累擢至深州团练使,以左龙武军大将军致仕,卒,年八十一。子:承宪。淳化二年,嗣知保州,有诏褒其治状。咸平三年,败契丹之众于廉良,除保州刺史,召见,特授团练使,嗣言:&lsquo;久与杨延昭联事,

  • 过探先·周诒春

    过探先 字探先。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无锡。本籍住址。江苏无锡八士桥西街。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中等商业学堂。苏州英文专修馆。上海南洋公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农业。民国元年。入芝加

  • 卷五·陆陇其

    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五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为政为政以徳章 李毅侯曰为政以徳是以天徳行王道所谓以一独主张天地万物者也其精神结聚处要即潜伏屋漏两节意民自归之谓以劝以威动其愧耻之良且不识不知安其性命之则也縁此徳

  • 大方广如来藏经全文·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於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後。当热时际。与大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岁旦上堂僧问岁朝文武分班立四相来朝事若何师云共唱太平歌进云恁么则风吹雉尾摇宫扇日照龙鳞识圣颜师云自是他分内事僧作礼

  • 第十三章 摩哂陀来岛·佚名

    彼大贤者,大摩哂陀长老,此时法腊十二年,受和尚并僧团之命,(一)待时机行教化楞伽岛,如斯思惟:&ldquo;无达西瓦王已老耄,[彼]子仍为王。&rdquo;(二)其间决意访亲族一统,礼拜和尚与僧团,向[父]王告暇,(三)四人长老并僧伽蜜多[尼]之实子,有六通有

  • 胡非子·胡非

    一卷。周胡非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云:“胡非氏,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由此可知,胡非是战国时期人。郑樵《通志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开四门:(1)“初述教之大意”;(2)“次简经文之宗致”;(3)“举人分别”;(4)“就文解释”(缺文)。第三门又分为二:“初约三聚众生分别”、“后

  • 归戒要集·弘赞

    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年(1663)弘赞辑。三卷。卷上述“受三归法”,卷中述“受五戒法”,卷下述“受八戒斋法”。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