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萱园诗话(原名随笔 卷)

汉魏之诗酝酿深厚,一以雅驯为主。至六朝而体格一变,至唐之天宝而又一变,元和体老妪都解,则日趋卑弱矣。昌谷出而救之,以古茂出入《骚》、《雅》,自是健才。如“黑云压城城欲催”、“欲剪湘中一尺天”、“杨花扑帐春云热”等句,才思横逸,不可一世。极意经营,好作不经人道语,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古人琢句之不轻易如此。

凡诗文以“陈言务去”为佳,然须读书多,积理富,出以蕴藉深厚之笔,则去纯茂不远矣。宋元诗非无佳者,但比亻疑三唐,则浅露自见。

少陵七古,奇拔沈雄,自是绝唱,然终不若近体之多。故后世谈近体者,以杜律为宗。王世贞曰:“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自是确论。

少陵五律云:“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似齐梁句法。“学”字从“生”字看出,“不成”字从“细”字看出,可谓才大心细。

少陵诗无美不备,亦瘦亦腴,亦浓亦淡,合诸家之长而兼之。五言云:“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已开义山诗派。义山固善学杜者也。近世作者专以摹拟瘦硬为工,非杜之至者也。然如“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自是佳句。

初唐诗往往极写当日繁盛,而欷歔感喟之意,自在言外。少陵亦然。如五言诗云:“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等句,铺写当日穷奢极欲之状。惟结句云:“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略示伤悼意。以含蓄之辞,寓悲慨之旨,是唐人诗境高处。

周衰乐坏,遭秦绝学,古乐沦亡。汉河间献王作《乐记》,刘向所校廿三篇《别录》,亦未全录其文。余十二篇,仅存其名而已。《尔雅》释乐纪乐器甚详,虽非古乐之完书,然亦可补乐亡之阙矣。

古时歌、谣并称,《说文》从言从肉,与《释名》人声之义合。《诗园有桃》章“我歌且谣”,《传》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歌有章曲,谣无章曲;歌可以合诸乐章,谣则随意独歌之,故《正义》引孙炎消摇之义。汉时立乐府,而歌谣之名大著。唐以后,诗人恒以名篇,然能合乐者实鲜,则名存而实非矣。然《论语》“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则古亦有徒歌者。引伸而为童谣、怪谣之义,后世遂有“谣诼”之称,则去古益远矣。

作诗贵审题。古人得一绝好题目,不肯轻易放过。如工部之《北征》,退之之《南山》,乐天之《长恨歌》,梅村之《永和宫词圆圆曲》等篇。于当日时势,极有关系,不惜匠心独运以成之,故后世有“诗史”之称。当其下笔时,已知其必传矣。

古诗尤贵章法,开合提顿,排摇曳,缺一不可,叙事之作尤要。香山之《长恨歌》,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实不及《琵琶行》之结构有法。最妙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束上起下,掷笔空中,是全诗之筋脉,通篇之关键。《长恨歌》平铺直叙,从选妃起至寄钗止,无提振关束之笔,似嫌平衍。惟其遣词秀丽,情韵双绝,为一时传诵。所谓入时之眉样,非诗律之极轨也。此诗阅者往往滑口读过,特表而出之,敢以质诸博雅君子之论定焉。

唐人诗以自然浑成为上,如“杨柳青青渡水人”,“晴川历历汉阳树”等句,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味在咸酸以外”也。然自然之旨,须从读书得来。若滑调浮声,藉口“羚羊挂角”之论调,以文其浅俗,则亻真矣。王西庄先生“水中盐味”之讥,不可深长思乎?

艳体不宜多作,以其亵也。然无题、香奁,强半寄托之词,不必刻舟求剑也。予谓诗不嫌艳,丽万不可俗。西昆雕丽,虽有浮艳之讥,然诗之声固尚存也。若流入俚俗,则不可以言诗矣。昔人谓孔子删诗《三百篇》,而存郑卫。有氵㸒词无俚语,旨哉言乎!

辋川诗以淡远胜,如“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曰“鸟边”,曰“人外”,曰“闲”,写暮色入画。又如孟襄阳之“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妙在“连”“足”两字。雨后夕阳,情境绝佳。若有夕阳而无雨,亦不足奇矣。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昔人谓襄阳之不见用,正坐此二语。不诵《洞庭》诗而诵《南山》诗,命也。吾谓明皇之英明,何至因此介介,殆亦传记家之附会其说耳。冯唐之对汉文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意与此略同,而词更戆直。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岂玄宗不若汉文耶?抑亦有幸有不幸耶?

咏古之作近体与古体异。长古可著议论,律诗则以舍蓄为上。如义山之《南朝》、《陈后宫》二律,高情远识,可于言外得之。若少陵《九成宫》,于荒氵㸒亡国之由,慨乎言之;《玉华官》则但作物在人非之感。盖九成作于隋时,玉华作于贞观。一则斥言胜国,一则为尊者讳。风人之旨,而寓《春秋》之义焉。(编者按:以上原载第二、四集)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七·彭定求
  稼轩词 四·辛弃疾
  第七十四回 娶新人翁姑心乐·陈端生
  ●双珠记目录·沈鲸
  第十出 传私·周履靖
  卷十六·吕本中
  卷十三·侯克中
  卷十九·李攀龙
  卷一百二十二·冯惟讷
  卷四十七·吴之振
  卷十七·乾隆
  卷八百九十一·佚名
  提要·佚名
  目录·孙涛
  杨巨源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闻礼·唐圭璋

      闻礼字立之,号钓月,临濮人。曾官胥口监征。  玉漏迟  絮花寒食路。睛丝罥日,绿阴吹雾。客帽欺风,愁满画船烟浦。彩柱秋千散后,恨尘锁、燕帘莺户。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  夜永绣阁藏娇,记掩扇传歌。剪灯留语

  • 卷六·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列岫亭书事 极浦遥山合翠微周回秀色自清机长江淡淡吞天去白鸟翩翩接翅飞屐齿苔痕犹故迹露沙霜树映斜晖牧童何处吹羌笛吓得巢禽不敢归 【皇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二月。丁卯。谕内阁、林肇元奏。分别举劾等语。贵州候补知府余云。焕贞丰州知州屠翰章。下江通判姚善澍、仁怀县知县许国荣、兴义县知县林品南、候补游击张廷奭、据林肇元奏称该员等实心任事。着有

  • 金佗续编卷三·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三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二绍兴二年蓬岭败曹成获捷抚谕将士诏勅岳飞下一行将士等比缘逋寇未即天诛既蹂躏於湘南又窥觎於岭表顾作民父母岂朕志之敢宁而为国爪牙繄汝曹之可仗爰整貔貅之旅往夷

  • 金佗稡编卷二·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宋 岳珂 撰高宗宸翰中绍兴七年先臣前奏乞以本军进讨刘豫既奉诏方整兵北乡复上奏请建都上游以瞰中原以示圣意之所乡会淮西军变因赐御札报谕令竢机会览卿来奏备见爱君忠义之诚朕怀国家之大耻

  • 顾况传·刘昫

    顾况是苏州人,擅长写诗,生性诙谐,即使像王公这样高贵的人和他交往,他也必定戏耍侮弄他们,然而因为他戏谑会写文章,人们都愿亲近他。柳浑任宰相,举荐他任校书郎。后李泌又任宰相,他自认为好友当权,自己会当大官,但很长时间后才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 吴元年六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昼晦。 己酉,张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决战,觇城左方,见军阵严整,不敢犯,乃遣徐义、潘元绍潜出西门,欲掩袭我军,转至阊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分兵北濠,截其兵后,遣兵与

  • 三十一年·佚名

    (丙申)三十一年大明嘉靖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丁巳朔,世子率百官陳賀。○賜酒樂,宴饗宗宰、侍臣及侍衛諸將于勤政殿庭。○夜,流星出翼星,入星星下,狀如鉢,尾長五六尺許,色赤。又出攝提星,入氐星,狀如大梨,尾長三四尺許,色白。1月2日

  • 卷首·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首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检讨【臣】孙景烈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干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大哉叹辞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

  • 《公羊传》和《谷梁传》·佚名

    第一节 《公羊传》《谷梁传》著作和传授《春秋》三传的次第,根据陆德明(六朝陈至唐太宗时人)《经典释文序录》,为《左传》《公羊》《谷梁》,因此后代讲&ldquo;三传&rdquo;,多依此为次序。《左传》为先秦著作,最初是用西汉以

  •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佚名

    ——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子犹驰而造焉③。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④,以烹鱼肉,燀执以

  •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偈曰达天通地一部文摩诃揭谛度众生宝秘诸仙五千道卷隐如来三藏经赞曰达摩慈悲宝卷传诸佛菩萨下九天闻听偈语忙护佑韦驮灵官排两边金炉沉檀香烟起法身清静性自然大众虔诚体佛语直超三界证涅槃南无皈依十方一切佛法僧慈

  • 佛说大乘稻秆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萨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盘陀石上。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

  •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

  • 卷上·佚名

        苏悉地羯罗经请问品第一   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即发是问。我时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漫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诸所眷属神验威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唯垂尊者广为解说

  • 女科切要·吴本立

    妇产科著作。清吴道源 (1698—1775) 撰。八卷。道源名本立,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屡试不第,遂以医为业。撰有 《痢证汇参》。是书刊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卷一为调经;卷二论述血崩、便浊、淋带等胎前诸病; 卷三为广嗣

  •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哲

  • 正法念处经·佚名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