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六十四

 

  卷664_1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罗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

  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卷664_2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罗隐

  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只叹雕龙方擅价,

  不知赪尾竟空回。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惆怅报君无玉案,水天东望一裴回。

  卷664_3 【第五将军于馀杭天柱宫入道因题寄】罗隐

  交梨火枣味何如,闻说苕川已下车。瓦榼尚携京口酒,

  草堂应写颍阳书。亦知得意须乘鹤,未必忘机便钓鱼。

  却恐武皇还望祀,软轮征入问玄虚。

  卷664_4 【寄无相禅师】罗隐

  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有缘有相应非佛,

  无我无人始是僧。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卷664_5 【秋日有寄】罗隐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

  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

  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卷664_6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令映替任)】罗隐

  五年苛政甚虫螟,深喜夫君已戴星。大族不唯专礼乐,

  上才终是惜生灵。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卷664_7 【下第作】罗隐

  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岩谷谩劳思雨露,

  彩云终是逐鹓鸾。尘迷魏阙身应老,水到吴门叶欲残。

  至竟穷途也须达,不能长与世人看。

  卷664_8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罗隐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

  自是孤寒不合来。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卷664_9 【北邙山】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

  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卷664_10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罗隐

  烂柯山下忍重到,双桧楼前日欲残。华屋未移春照灼,

  故侯何在泪汍澜。不唯济物工夫大,长忆容才尺度宽。

  一恸旁人莫相笑,知音衰尽路行难。

  卷664_11 【送蕲州裴员外】罗隐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两晋家声须有主,

  六朝文雅别无人。荣驱豹尾抛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

  蕲水苍生莫相羡,早看归去掌丝纶。

  卷664_12 【重九日广陵道中】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卷664_13 【东归别所知】罗隐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邹律有风吹不变,

  郄枝无分住应难。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卷664_14 【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后首一作汉东秋思)】罗隐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馀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

  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

  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

  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计奈相尤。尘飘马尾甘蓬转,

  酒忆江边有梦留。隋帝旧祠虽寂寞,楚妃清唱亦风流。

  可怜别恨无人见,独背残阳下寺楼。

  卷664_15 【西京道中】罗隐

  半夜秋声触断蓬,百年身事算成空。祢生词赋抛江夏,

  汉祖精神忆沛中。未必他时能富贵,只应从此见穷通。

  边禽陇水休相笑,自有沧洲一棹风。

  卷664_16 【粉】罗隐

  每持纤白助君时,霜自无憀雪自疑。郎若姓何应解傅,

  女能窥宋不劳施。妆成丽色唯花妒,落尽啼痕只镜知。

  最好玉京仙署里,更和秋月照琼枝。

  卷664_17 【赠渔翁】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

  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卷664_18 【下第寄张坤】罗隐

  谩费精神掉五侯,破琴孤剑是身仇。九衢双阙拟何去,

  玉垒铜梁空旧游。蝴蝶有情牵晚梦,杜鹃无赖伴春愁。

  思量不及张公子,经岁池江倚酒楼。

  卷664_19 【东归别常修】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

  鲙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卷664_20 【言】罗隐

  珪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成名成事皆因慎,

  亡国亡家只为多。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卷664_21 【简令生日】罗隐

  祥烟霭霭拂楼台,庆积玄元节后来。已向青阳标四序,

  便从嵩岳应三台。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

  自顾下儒何以祝,柱天功业济时才。

  卷664_22 【晚眺】罗隐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天如镜面都来静,

  地似人心总不平。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卷664_23 【野花(一作罗邺诗)】罗隐

  万点红芳血色殷,为无名字对空山。多因戏蝶寻香住,

  少有行人辍棹攀。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

  结根必竟输桃李,长向春城紫陌间。

  卷664_24 【病骢马】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自经梅雨长垂耳,

  乍食菰浆欲折腰。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夜半雄声心尚壮,

  日中高卧尾还摇。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卷664_25 【狄浦】罗隐

  晴川倚落晖,极目思依依。野色寒来浅,人家乱后稀。

  久贫身不达,多病意长违。还有渔舟在,时时梦里归。

  卷664_26 【南康道中】罗隐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唯馀路旁泪,沾洒向尘缨。

  卷664_27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罗隐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卷664_28 【华清宫】罗隐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卷664_29 【韩信庙】罗隐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卷664_30 【韦公子】罗隐

  击柱狂歌惨别颜,百年人事梦魂间。

  李将军自嘉声在,不得封侯亦自闲。

  卷664_31 【望思台】罗隐

  芳草台边魂不归,野烟乔木弄残晖。

  可怜高祖清平业,留与闲人作是非。

  卷664_32 【帝幸蜀(乾符岁,一作狄归昌诗)】罗隐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卷664_33 【王夷甫】罗隐

  把得闲书坐水滨,读来前事亦酸辛。

  莫言麈尾清谭柄,坏却淳风是此人。

  卷664_34 【鹭鸶】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卷664_35 【书淮阴侯传】罗隐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卷664_36 【青山庙(子胥庙)】罗隐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

  卷664_37 【小松】罗隐

  已有清阴逼座隅,爱声仙客肯过无。

  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

  卷664_38 【竹】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卷664_39 【谩天岭】罗隐

  西去休言蜀道难,此中危峻已多端。

  到头未会苍苍色,争得禁他两度谩。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二·彭定求
  曾纡·唐圭璋
  蔡襄·唐圭璋
  第三出 伙谋·李渔
  第二十四出 惊变·洪昇
  第三折·高茂卿
  二集卷五十五·乾隆
  卷479 ·佚名
  卷171 ·佚名
  静庵集巻四·张羽
  巻六·袁表
  卷八十九·吴之振
  43.张志和:渔歌五首·施蜇存
  卷七·杨载
  雍熈乐府卷之四·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九古今体八十二首【丁卯三】盘山十六景静寄山庄人生而静儒者之言也人生如寄达士之旨也山以静为体其寄於天地与人之寄於山等观山以观我生其体不二故其寄也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袁宏

      中〔平〕(和)二年〔一〕(乙丑、一八五)〔一〕 据上卷改。   春二月丁卯,故太尉刘宽薨。赠车骑将军,谥曰昭烈侯。   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博通群书。稍迁东海〔一〕、南阳太守,遇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有罪,以蒲

  • 元史续编卷一·胡粹中

    【丙子】世祖皇帝至元十三年【宋端宗景炎元年】春二月丁夘朔阿尔哈雅克宋潭州安抚使李芾死之湖南州县皆降【元兵围潭芾慷慨登陴与诸分守民老幼皆出结保伍助之勉以忠义人犹殊死战除夕元兵蚁附而上芾时坐熊湘阁召帐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闰十一月辛巳朔大学士王锡爵题今日 皇上手札谕元辅前者朕以卿面见苦请预教册立朕已亲允况今春有旨少俟待嫡且朕不老又无重疾其册立还少候旨行且着于明春行预教出阁礼朕又思皇长子皇三子龄岁相等今欲一并

  • 儒林宗派卷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东汉刘昆 刘轶【昆子】 景鸾【又传齐诗】右诸儒传施氏易洼丹 夏恭【又传韩诗】 袁良袁安【良孙】 袁京【安子】 袁敞【安子】袁彭【京子】 袁汤【京子】 鲑阳鸿梁竦 任安右诸儒传孟氏易范升 梁

  • 一四 杭州·周作人

    伯宜公的出丧大约是在七七日,就是世间所谓“断七”,未必是“百日”吧,因为照例出丧是在这两个日子,但是百日该是十二月中旬,已经接近年关了,所以推想是如此。出殡的地方是在南门外的龟山头,在这里有周氏的殡屋,但是不凑巧我家

  •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徐世英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曹参的传记。文中主要记述了曹参攻城野战之功和他的“清净无为”的治国思想及举动。司马迁对他的英勇善战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曹参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也使他受到了

  • 赵彦昭传·刘昫

    赵彦昭,甘州张掖人。他的父亲赵武孟,当初以驰骋打猎为职业。他捕获了肥鲜野味就留给母亲,母亲流着泪泣声相告“:你不读书,只是打猎,像这样下去,我无望了。”竟不吃他的野味,赵武孟因此而开始勤学,终于博通经史,后中进士,官至右台

  • 十八年·佚名

    (癸亥)十八年清大正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六〉一日。〈陰曆甲子十二月初七日〉召見宗戚、貴族及本職長官以下高等官于熙政堂。新年祝賀也。○行啓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賀。1月4日○四日。接見

  • 卷五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郑玄

    (陆曰:“郑云:‘名《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此于《别录》属《丧服》。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

  • 修身卷第三·扬雄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则亦勤且忧乎?”曰:“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或问“

  • 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序诗白齐鲁韩氏之説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毛氏之学传者亦众而王述之类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説者又独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譌踵陋百千万言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至于本朝刘侍读欧阳公王丞相

  • 卷一百五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五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四【宋板】大敛布绞缩者三【丧大记】考异古本注或荐之下谓布精麤下亦盖天子之士下共有也字释文识又音式不同正误不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戴圣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 【原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2),县贲父御③,卜国为右(4)。马惊,败绩(5)。公队(6),佐车授绥(7)。公曰:“末之(8),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9),有流矢在白肉(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五·陈梦雷

    元元设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置院使。同知副使。参议。经历。都事。照磨之属。诸元帅府。招讨司。安抚司。万户府。皆隶焉 按元史百官志。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

  • 维持佛教同盟会宣言·太虚

    ──民国二年春作──国体更张,忻民权之已得,人生福利,普天下而均沾。吾佛教徒固同为共和国民之份子也,顾有为社会所摈弃而屡遭不幸者,其咎盖不能不自承也。然吾思之,吾重思之,转弱为强,策亦良多,请为我同胞言其略焉。吾人之生

  • 第十五品 无碍解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四无碍解者,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于义之智为义无碍解。于法之智为法无碍解。于其法之辞、说明智是词无碍解。于诸智之智是辩无碍解。四无碍解者,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

  • 鹿门隐书·皮日休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