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五十五

 

  卷655_1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卷655_2 【皇陂】罗隐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垂杨风轻弄翠带,

  鲤鱼日暖跳黄金。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卷655_3 【寄郑补阙】罗隐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

  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卷655_4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卷655_5 【黄河】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卷655_6 【汴河】罗隐

  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柳色纵饶妆故国,

  水声何忍到扬州。乾坤有意终难会,黎庶无情岂自由。

  应笑秦皇用心错,谩驱神鬼海东头。

  卷655_7 【西京崇德里居】罗隐

  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长安。风从昨夜吹银汉,

  泪拟何门落玉盘。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锦鳞赪尾平生事,却被闲人把钓竿。

  卷655_8 【投所思】罗隐

  憔悴长安何所为,旅魂穷命自相疑。满川碧嶂无归日,

  一榻红尘有泪时。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浮生七十今三十,从此凄惶未可知。

  卷655_9 【经张舍人旧居(一题作河中经故翰林张舍人所居)】罗隐

  行尘不是昔时尘,谩向朱门忆侍臣。一榻已无开眼处,

  九泉应有爱才人。文馀吐凤他年诏,树想栖鸾旧日春。

  从此恩深转难报,夕阳衰草泪沾巾。

  卷655_10 【雒城作】罗隐

  大卤旌旗出洛滨,此中烟月已埃尘。更无楼阁寻行处,

  只有山川识野人。早得铸金夸范蠡,旋闻垂钓哭平津。

  旧游难得时难遇,回首空城百草春。

  卷655_11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罗隐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倚风荇藻先开路,

  迎旆凫鷖尽著行。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卷655_12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罗隐

  多病无因棹小舟,阖闾城下谒名侯。水寒不见双鱼信,

  风便唯闻五袴讴。早说用兵长暗合,近传观稼亦闲游。

  须知谢奕依前醉,闲阻清谈又一秋。

  卷655_13 【送章碣赴举】罗隐

  苹鹿歌中别酒催,粉闱星彩动昭回。久经罹乱心应破,

  乍睹升平眼渐开。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卷655_14 【寄杨秘书】罗隐

  湖水平来见鲤鱼,偶因烹处得琼琚。披寻藻思千重后,

  吟想冰光万里馀。漳浦病来情转薄,赤城吟苦意何如。

  锦衣公子怜君在,十载兵戈从板舆。

  卷655_15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罗隐

  会稽诗客赵能卿,往岁相逢话石城。正恨故人无上寿,

  喜闻良宰有高情。山朝佐命层层耸,水接飞流步步清。

  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

  卷655_16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罗隐

  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南陵旧主人。万里朝台劳寄梦,

  十年侯国阻趋尘。寻知乱后尝辞禄,共喜闲来得养神。

  时见齐山敬亭客,不堪戎马战征频。

  曾逐旌旗过板桥,世途多难竟蓬飘。步兵校尉辞公府,

  车骑将军忆本朝。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萧。

  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卷655_17 【雪】罗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

  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卷655_18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罗隐

  嘉植阴阴覆剑池,此中能政动神祇。湖边观稼雨迎马,

  城外犒军风满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卷655_19 【寄右省王谏议】罗隐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自是宿缘应有累,

  可能时事更相关。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看却金庭芝朮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卷655_20 【焚书坑】罗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卷655_21 【始皇陵】罗隐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卷655_22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一作送沈光及第后东归兼赴嘉礼)】罗隐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苎衫轻称沈郎。好继马卿归故里,

  况闻山简在襄阳。杯倾别岸应须醉,花傍征车渐欲芳。

  拟把金钱赠嘉礼,不堪栖屑困名场。

  卷655_23 【春日叶秀才曲江】罗隐

  江花江草暖相隈,也向江边把酒杯。春色恼人遮不得,

  别愁如疟避还来。安排贱迹无良策,裨补明时望重才。

  一曲吴歌齐拍手,十年尘眼未曾开。

  卷655_24 【西京道德里】罗隐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一枝丹桂未入手,

  万里苍波长负心。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卷655_25 【忆夏口】罗隐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

  别梦有时还重游。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

  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卷655_26 【武牢关】罗隐

  楚人曾此限封疆,不见清阴六里长。一壑暮声何怨望,

  数峰秋势自颠狂。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

  欲学鸡鸣试关吏,太平时节懒思量。

  卷655_27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罗隐

  太平天子念蒲东,又委星郎养育功。昨日隼旟辞阙下,

  今朝珠履在河中。楼移庾亮千山月,树待袁宏一扇风。

  不及政成应入拜,晋州何足展清通。

  卷655_28 【长安秋夜】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

  一枝仙桂有风霜。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卷655_29 【春晚寄钟尚书】罗隐

  宰府初开忝末尘,四年谈笑隔通津。官资肯便矜中路,

  酒醆还应忆故人。江畔旧游秦望月,槛前公事镜湖春。

  如今莫问西禅坞,一炷寒香老病身。

  卷655_30 【秋晓寄友人】罗隐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泛轻涟任去留。世界高谈今已得,

  宦途清贵旧曾游。手中彩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奖狎鸥。

  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

  卷655_31 【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罗隐

  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腰间印佩黄金重,

  卷里诗裁白雪高。宴罢嘉宾迎凤藻,猎归诸将问龙韬。

  分茅列土才三十,犹拟回头赌锦袍。

  卷655_32 【所思】罗隐

  梁王兔苑荆榛里,炀帝鸡台梦想中。只觉惘然悲谢傅,

  未知何以报文翁。生灵不幸台星拆,造化无情世界空。

  划尽寒灰始堪叹,满庭霜叶一窗风。

  卷655_33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罗隐

  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村店酒旗沽竹叶,

  野桥梅雨泊芦花。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卷655_34 【四皓庙】罗隐

  汉惠秦皇事已闻,庙前高木眼前云。

  楚王谩费闲心力,六里青山尽属君。

  卷655_35 【浮云】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卷655_36 【早发】罗隐

  北去南来无定居,此生生计竟何如。

  酷怜一觉平明睡,长被鸡声恶破除。

  卷655_37 【香】罗隐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卷655_38 【邺城】罗隐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上·王夫之
  卷二·杜文澜
  提要·徐贲
  高楼·周作人
  卷332 ·佚名
  七言巻十一·洪迈
  卷八十一·冯惟讷
  古诗镜卷七·陆时雍
  卷六·郭元釪
  凡例·陈邦彦
  卷四百七十六·陈廷敬
  梨园原序·黄旛绰
  宋之问诗鉴赏·佚名
  66.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九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庆清朝【踏青】         王通叟 调雨为酥催氷做水东风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柳外

  • 读礼通考卷七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一国忌唐六典凡国忌日两京定大观寺各二散斋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于斋所京文武五品已上与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以退若外州亦各定一观一寺以散斋州县官行香应设斋者盖八十有一州焉【谓四辅五府六雄十望曹濮

  •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吏部鬻官盖时时有之,惟庆邸时则定价招徕,明目张胆,较为显著耳。初,庆邸贿赂公行,外省官吏,几无不以贿得者。言官哗然,朝旨终不问。及振大爷之杨翠喜案出,御史江春霖辈上疏力击,反得罪官之结果,言路益愤。诸谏台会议松筠庵曰:“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三四五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二二○三--三·佚名

    三皂头役缴销已革吞霄总理郑妈观戳记台下三皂头役朱宽叩首叩禀,为遵饬吊到,禀缴察销事。缘蒙单:「仰立吊已革吞霄总理郑妈观戳记,即日禀缴察销。一面协同该地衿耆、铺户人等,选举诚实、勤慎、公事谙练

  • 卷之一百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四 传第九十八 和硕特固山贝子纳噶察列传【居察哈尔之和硕特今袭辅国公】纳噶察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二十五世孙其高祖达延曾祖衮楚克相继为

  • 卷二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魏文帝即位御史大夫王朗上疏劝育民省刑曰兵起巳来三十余年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

  • 卷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宋 宋敏求 编帝王改元中改元载初赦改元开元赦改元天宝赦改天宝三年为载制改元上元赦去上元年号赦改元永泰赦改元大历赦改元中改元载初赦朕闻元皇纂历则天地以裁规大圣握图法隂阳以施化故

  • 宣汉篇第五七·王充

    【题解】“宣汉”就是宣扬汉代的“功德”。王充在本书《恢国篇》中说:“《宣汉》之篇,高汉于周,拟汉过周”,在《须颂篇》中说:“《宣汉》之篇,论汉已有圣帝,治已太平。”可见他是很看重《宣汉篇》的。王充认

  • 僧教育之宗旨·太虚

    ──十九年九月在重庆报恩寺川东中等佛学传习所讲──今因来朝蛾嵋,经过此地,与诸君一谈。若论贵所,于佛学及世学皆有教员讲授,用不著我再来饶舌;但既有此机会,且为略述现在办僧教育之宗旨。僧教育在造就能修学及能宣扬佛法

  • 序·佚名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盖闻:&ldquo;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著。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rdquo;由是人迷四忍,轮回于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于三涂之下。及夫鹫岩西峙,象驾东驱,慧日法王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法藏

    (尽第十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八地七门同前。初释名者。不动名亦有三义。一约一义。摄论云。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动故名不动地。无性世亲并同此释。无性释意。第七地中行动相不动。此中行相俱不动。二约二义。金光

  • 卷之十·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七世 大慧杲禅师法嗣 福州府雪峰崇圣普慈蕴闻禅师 洪州沈氏子。示众。栴檀丛林。栴檀围绕。师子丛林。师子围绕。虎狼丛林。虎狼围绕。荆棘丛林。

  • 死亡草·阿加莎·克里斯蒂

    《死亡草》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草The Thirteen Problems本书是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另一大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华丽探案集。

  • 法华玄论·吉藏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以阐释法华经之要义。内容包括:(一)弘经方法,阐明弘传法华经之方法。(二)大意,说明佛说法华经之十六种因缘。(三)释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