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一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八

元帝【二】

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

极目才千里何由望楚津落花洒行路垂杨拂砌尘柳絮飘晴雪荷珠漾水银试酌新春酒遥劝阳台人

泛芜湖

桂潭连菊岸桃李暎成蹊石文如濯锦云飞似散珪桡度菱根反船去荇枝低颿随迎雨燕鼔逐伺潮鸡

早发龙巢【诗彚作刘瑱者非】

征人喜放溜晓发晨阳隈初言前浦合定觉近洲开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还瞻起涨岸稍隐阳云台

夜宿栢斋

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能下班姬泪复使倡楼泣况此客游人中宵空伫立

落日射罴

促宴引枚邹中园观兽侯日度堋隂广风横旗影浮移竿标入箭叠鼔送争筹附枝时可息言从清夜游

後园看骑马

良马出兰池连翩驱桂枝鸣珂随局驶轻尘逐影移香来知骤近汗歛觉风吹遥望黄金綌悬识幽并儿

和刘上黄春日

新莺隐叶啭新燕向窗飞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玉珂逐风度金鞍暎日晖无令春色晚独望行人归

戏作艶诗

入堂值小妇出门逢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踟蹰揺兹扇似月掩此泪如珠今怀固无巳故情今有余

和林下作妓应令【和昭明】

日斜下北阁高宴出南荣歌清随涧响舞影向池生轻花乱粉色风筱杂弦声独念阳台下愿待洛川笙

闺怨【玉台作萧纶题云代秋胡妇闺怨】

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

祀伍相庙

石城宁足拒金阵讵能追楚关开六塞吴兵入九围山水犹萦带城池失是非空余夀宫在日暮舞灵衣咏风【英华作沈约今从艺文初学作元帝 此下四首并似应令之作】

楼上试朝粧风花下砌傍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欲因吹少女还持拂大王

咏雾

三晨生远雾五里闇城闉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乍若飞【一作轻】烟散时如佳气新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赋得蒲生我池中

池中种蒲叶叶影?池滨未好中宫荐行看隐士轮为书聊可截匹柳复宜春瑞叶生符苑镂碧献周人

咏阳云楼檐柳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枝边通粉色叶里暎红巾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五言诗【梁词人丽句云梁世宗作】

寒浞犹稽命新都久未平留滞淹三楚漓岏保一城终当抚期运伐罪吊苍生

晚景游後园

高轩聊骋望焕景入川梁波横【一作揺】山渡影雨罢叶生光日移花色异风散水纹长【阙】

游後园

暮春多淑气斜景落高舂日照池光浅云归山望浓入林迷曲迳渡渚隔危峯【阙】

古意

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纹【一作裙】停梭还歛色何时劝使君

杂咏二首

秋夜

秋夜九重空荡子怨房栊灯光入绮帷帘影穿屏风金徽调玉轸兹夜抚离鸿

寒闺【玉台作寒宵】

乌鹊夜南飞良人行未归池水浮明月寒风送捣衣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

和弹筝人二首【和昭明】

横筝在故帷忽忆上弦时旧柱未移处银带手经持悔道啼将别敎成今日悲

琼柱动金丝奏声发赵曲流徵含阳春美手过如玉

出江陵县还二首

游鱼迎浪上雊雉向林飞远村云里出遥船天际归朝出屠羊县夕返仲宣楼水满还侵岸沙尽稍开流

咏歌

汗轻红粉湿坐久翠眉愁传声入钟磬余转杂箜篌

赠到溉洽

【梁书曰时以漑洽兄弟比之二陆故世祖赠诗曰】

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

武陵王诗

【南史曰武陵王纪称帝於蜀起兵内伐元帝与之书许其还蜀专制岷方纪不从帝又遗之诗云云圆正者纪之子也纪僭号帝下圆正於狱在狱连句云云帝览诗而泣纪败圆正号哭絶食而死】

囘首望荆门惊浪且雷奔四鸟嗟长别三声悲夜猿

狱中连句【附】     萧圆正

水长二江急云生三峡昏愿赦淮南罪思报阜陵恩

别荆州吏民二首

寄言谢桀黠无乃气干云安知霸陵下复有李将军莫言江汉远烟霞隔数千何必黄丞相重应临颍川

细雨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望春诗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疎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堪书

緑柳

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緑叶小未鄣空

咏梅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宜男草

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

细草

依堦疑緑藓傍渚若青苔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赋得春荻

翠菼玉池前遥暎江南莲非秋无有眊未烧不生烟

咏萤火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离合

泬寥云初【一作物】浄水木备春光龛定方无远合浦不难航

後园作?文诗【此诗艺文次王融回文诗後然观简文诸人和诗知此诗为元帝作艺文志误耳今列於此】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赋得登山马【简文同赋】

登山马【一本叠迳小二字】迳小马才通汗赭疑沾勒衣香不逐风何殊陇头望遥识祁连东

古意咏烛

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回光持向空

春别应令四首【和简文以下七言】

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朝花夜月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门前杨柳乱如丝直置佳人不自持适言新作裂纨诗谁悟今成织素辞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流月与云齐若使月光无近远应照离人今暝【一作夜】啼

试看机上交龙锦还瞻庭里合欢枝映日通风影珠幔飘花拂叶度金池不闻离人当重合唯悲合罢会成离

别诗二首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後书信不相关欲覔行人寄消息衣【疑作依】常潮水暝应还

三月桃花合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时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

送西归内人

【南史曰元帝与庐陵王续相谤帝之临荆州有宫人李桃儿者以才慧得进及还以李氏行时值宫户禁重庐陵具状以闻元帝泣对使诉於简文简文和之不得元帝犹惧送李氏还荆州世所谓西归内人者也】

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宴清言殿作栢梁体

玉衡七政转璇玑【帝】升降端揆而才非【侍中尚书仆射臣裒】澄镜朱紫眇难追【吏部尚书臣谷】

幽逼诗四首【五言】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而都江陵外廹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徵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尅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絶後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絶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人生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後谁畏轩辕台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宣帝【讳詧字理孙昭明太子之第三子也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普通中封岳阳王後除西中郎将雍州刺史侯景作乱詧及其兄河东王誉构隙於元帝元帝攻杀誉詧遂臣於西魏求援时周文帝为相遣兵平江陵命詧主梁嗣资以江陵之地詧称帝於其国年号大定在位八年终】建除诗

建国惟神业十世本灵长除苛逾汉祖徯后类殷汤满盈既亏度否运理还康平阶今复覩德星行见祥定寇资雄略静乱属贤良执讯穷郢鲁吊伐徧徐扬破敌勳庸盛佩紫且怀黄危苗既已窜妖沴亦云亡成功勒云社治定理要荒收戟归农器牧马恣蒭塲开山接梯路架海拟山梁闭慾同彭老延夀等东皇

迎舍利

释迦称散体多宝号金躯白玉诚非比黄金良莫踰变见絶言象端异乃冥符灵知虽隐显妙色岂荣枯唯当千劫後方成无价珠

尘尾

匣上生光影毫际起风流本持谈妙理宁是用椎牛

咏纸

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棊【一作基】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牀诗

衡山白玉镂汉殿珊瑚支踞膝申久坐屡好为频移

咏?

虞人招不进繁氏久称工已悲轩主迹复挹楚王风

咏履

双见待声宣并飞时表异处卑弥更妍常安岂悲坠

大谷常流称南荒本足珍緑叶已承露紫实复含津

百合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邵陵王纶【武帝第六子也聪颖博学尤长尺牍为颖州刺史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衆讨景不克死】

代秋胡妇闺怨【艺文作元帝题云闺怨】

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

车中见美人

关怀出眉眼软媚着腰肢语笑能娇媄行步絶逶迤空中自迷惑渠傍会不知悬念犹如此得时应若为

见姬人

春来不复賖入苑驻行车比来粧点异今世拨鬟斜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狂夫不妬妾随意晚还家

入茅山寻桓清远题壁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咏新月

霜氛含月彩霭霭下南楼雾浓光若昼云驶影疑流

和湘东王後园回文诗

烛华临静夜香气入重帏曲度闻歌远繁弦觉舞迟武陵王纪【字世询一字大智武帝第八子也少勤学有文才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天监中封武陵郡王扬州刺史复益州刺史侯景乱纪不赴援僭号於蜀改元天正明年衆溃为元帝将樊猛所杀】

同萧长史看妓【初学记作刘孝】

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回羞出曼脸送态入嚬蛾宁殊值行雨讵减见凌波想君愁日暮应羡鲁阳戈

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昨夜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悬知意气薄不着去时衣故言如梦里赖得鴈书飞

晓色【艺文作简文帝题云晓思】

晨禽争学啭朝花乱欲开鑪烟入斗帐屏风隐镜台红粧随泪尽荡子何时回

明君词【一作昭君辞】

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闺妾寄征人

歛色金星聚萦悲玉筯流愿君看海气忆妾上高楼

咏鹊

欲避新枝滑还向故巢飞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南乡侯推【安成王秀之子也少清敏好属文深为简文所亲赏以王子封南乡县侯历淮南晋陵吴郡太守侯景之乱守东府城城?死之】

赋得翠石应令

依峯形似镜构岭势如莲映林同緑柳临池乱百川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山临贺王正德【字公和临川王宏子也武帝胤嗣未立养以为子及生昭明正德还本封西丰县侯正德心常怏怏普通三年奔魏魏不见礼逃归武帝以复本封後进封临贺王为丹阳尹为有司所纠去职乃与侯景同逆景诳立为帝寻矫诏杀之】

咏竹火笼

【南史曰正德奔魏初去之始为诗一絶内火笼中】

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消欲知怀炭日正是履霜朝上黄侯晔【梁始兴王憺之子初封安陆侯美才仗气言多激扬特被简文友爱官至晋陵太守】

奉和太子秋晚诗

副君乘暇景临秋坐北宫杏梁照初月莲池引夕风清晖洞藻井流香入绮栊鹊声时徙树萤光乍减空凉氛散簟席露色变林丛

古诗纪卷八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五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二百七十五·彭定求
  周邦彦·唐圭璋
  诗余·林逋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楹联剩话·梁章钜
  ●全史宫词卷一 黄帝·史梦兰
  第十七出 调勘·姚茂良
  第四十一出 珠圆·陆采
  卷十五·万树
  四集卷九十二·乾隆
  列传·韩偓
  卷二百三十七下·曹学佺
  御选明诗卷三十二·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董康

      ○雙熊夢   一名十五貫。聞係近時人撰。或云亦尤侗筆也。記中熊友蘭、友蕙皆獲重罪。蘇州守况鍾禱於神。夢雙熊訴寃。因爲硏審而出其罪。故曰雙熊夢。友蘭、友蕙皆因十五貫鈔無端罹罪。故又曰十五貫。其情節甚

  • ●卷二·尤袤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播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云:&ldquo;诗未有

  • 第三十八出 弹词·洪昇

    〔末白须,旧衣帽抱琵琶上〕一从鼙鼓起渔阳,宫禁俄看蔓草荒。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老汉李龟年,昔为内苑伶工,供奉梨园。蒙万岁爷十分恩宠。自从朝元阁教演&ldquo;霓裳&rdquo;,曲成奏上,龙颜大悦。与贵妃娘娘,各赐缠

  • 卷三百四十三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二月庚午朔,河北轉運使、措置河北糴便吴雍言:「見管人糧、馬料總千一百七十六萬石,奇贏相補,可支六年。河北十七州,邊防大計,倉廩充實,雖因藉豐年,實亦吏能幹職。同措置王子淵在職

  • ●附录(行吟杂录)·金科豫

    锦州金科豫笠庵撰 雨际杨湖岩司马招饮署中归迟有作 五日小雨登永宁城远眺 舟次 卜居觉林寺漫兴二首 登浮图绝顶纵目 晓渡渝江 登真武山览胜二首 夏日小雨同人燕集觉林寺之闻犀堂分韵得七绝二首限十二文 新秋遣怀戏赠

  • 一四八九 暂护云南巡抚费淳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八九 暂护云南巡抚费淳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暂护云南巡抚 布政使臣费淳跪奏,为查明并无挖补《通鉴》,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

  • 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卓茂传二一三卓茂迁密令,其治民,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口不出恶言,劳心忧念,吏民知其有缓急,以恩信待吏,吏畏而爱之,不忍欺也。元始中,天下蝗。河南二十县蝗,独不入密界。督邮书言,太守大怒,自出案行密界中,实然乃惊。(姚。汪

  • 第八·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第八圣德【四 勤德一】【臣】等谨案管子曰人君寿以政年盖谓君所以寿考由於勤政以顺年也惟夫秉孜亹之衷而又植贞固之体斯德新而业广焉我皇上勤修实政於

  • 卷十九 十九之四·孔颖达

    《小毖》,嗣王求助也。毖,慎也。天下之事,当慎其校小时而不慎,后为祸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辅助已为政,以救患难。○毖音秘。难,乃旦反。祸难之难皆同。[疏]“《小毖》八句”。○正义曰:《小毖》诗者,嗣王求助之乐歌也。谓周公归政

  • 书义矜式卷二·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夏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懐底绩至于衡漳表纪州而不言域以示京畿之尊论治水而先河又详其施功之序此禹之受命治水必始于帝都也而况河水之患在所当先治者乎则因其势而顺治之者亦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诸佛如来所有寿命长短等不。佛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当为汝等。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一劫。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功德多宝海王佛 南无不空功德佛 南无照一切处佛 南无妙鼓声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大炎聚佛 南无光明幢佛 南无智鸡兜佛 南无娑罗胎佛 南无宝尸弃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云何于诸世间心不疲惓。答曰。于见道时离身见等疲惓因故。此明何义。以诸凡夫取我相故。为生死等种种诸苦之所逼恼。于世间中生疲惓心。诸菩萨等见法体时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一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一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一如是已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本王本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本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二于色蕴中已说根境唯余无表此今当说。颂曰。乱心无心等  随流净不净大种所造性  由此说无表论曰。乱心无心等者。等言谓通两处。即不乱心及

  • 眼科心法要诀·吴谦

    眼科著作。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2卷。清吴谦等编纂。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此书即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二十四症,外障四十八症,编成七言歌诀

  • 诗解颐·朱善

    明人朱善撰。全书四卷,其体例:“不载经文,但以诗之篇题标目,大抵推衍朱子《集传》为说;亦有锲而不说者,则并其篇目略之”,其论诗先分章而论,后乃以“总论”阐明诗旨、发挥题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说云:“其说不

  • 放钵经·佚名

    一卷,失译,即普超三昧经奉钵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佛,佛即置钵于地下入地中,至赖毗罗耶佛刹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佛所,赖毗罗耶佛因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