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放翁诗云:“药来贼境灵何益,米出胡奴死不炊。”上句用柳公绰事。公绰节度山南东道,有道士献丹药,问所从来,曰自蓟门。时朱克融方叛,公绰曰:“药自贼境来,虽验何益?”弃药而逐道士。殆天为下句设此奇对。甲子七年读《唐书》记,时年七十八。
《扬雄集》六卷,四十三篇,《剧秦美新》之作在焉。《法言》末云:“自周公以来,未有安汉公之懿。”又曰:“其勤劳则过于阿衡。”此时莽犹未篡,此语不过如今人称颂权贵人功德尔。及莽既篡,雄纵不能如许由洗耳、鲁连蹈海,然与龚胜同时,莽使使者以印绶强起胜,胜称病笃,卧,以手推去印绶。胜两子及门人进说云云,胜曰:“吾受汉家厚恩,今年老,旦暮入地,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君乎?”不食而死。雄亦仕汉者,莽篡不能去,视胜可愧死矣!美新之篇,方且盛称“皇帝陛下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闻,宜命贤哲作帝典一篇,袭旧二为三,以示罔极。”又自言“有颠眴病,恐先犬马填沟壑,长恨黄泉”,故作此篇以献。余谓宁颠眴病死,此文岂可作哉!朱氏书“莽大夫扬雄卒”,当其罪矣。而昌黎公、荆公、涑水公皆推重,或以配孟子,何也?
《元后诔》略云:“天之所废,人不敢支。”又云:“皇天眷命黄虞之孙,历世运移,属在新圣。”又云:“汉庙黜废,移安定公。”凡累百韵。按元后虽莽之姑,然掷传国玺缺其角,闻翟义起兵,以为是;见汉宗庙毁坏,有怨言,人心之公不可磨灭如此!雄士人也,顾以贼莽为新圣,以汉庙黜废为天之所坏乎!
《刘子政集》二卷,有《九叹》,用骚体,末有《杖铭》云:“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薯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任,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贵!”语简而有味。
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十八而寡,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扬雄梦吐凤凰而作《太玄经》。仲舒梦蛟龙入怀而作《春秋繁露》。
公孙弘食故人高贺以脱粟饭,覆以布衾,贺告人曰:“弘内服貂蝉,外衣麻枲,内厨五鼎,外膳一肴。”于是朝廷疑其矫焉。弘叹曰:“宁逢恶宾,勿逢故人。”
吴章为王莽所杀,弟子皆更易姓名以从他师,惟司徒掾平陵曹敞亦吴章弟子,收葬其尸。
目瞤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故目瞤则咒之,火花则拜之,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
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大典用相如。”
安定嵩真、玄菟曹元理并明算术,成帝时人。真自算其寿七十三,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书壁记之。至二十四日晡时死,其妻曰:“见其算时长下一算,虑脱,有旨不敢告,今果校一日。”真又曰:“北邙青陇上孤槚西四丈所,凿之入五尺,吾欲葬此地。”及死,往掘,得古时空椁,遂以葬焉。元理常从其友人陈广汉,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数,子为计之。”元理以食箸十余转,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八升七合。”又十余转,曰:“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斗。”遂大书囷门。后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有一鼠,大堪一升。东囷不差圭合。元理后复过广汉,告以米数,元理以手击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剥面皮矣。”广汉为取酒鹿脯数片,元理复算曰:“薯蔗二十五区,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蹲鸱三十七亩,收六百七十三石,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雏。”羊豕鹅鸭皆道其数,果蓏肴簌悉知其所。曰:“资业之广,何供馈之褊?”广汉惭曰:“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元理曰:“俎上蒸豚一头,厨中荔枝一柈,皆可为设。”广汉再拜谢罪,自入取之,尽日为欢。
公孙弘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贫,解衣裳衣之,择所著冠屦与之,又赠以生刍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书遗之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畜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弘为高贺、邹长倩两故人所轻如此,岂非曲学阿世有以纳侮欤!
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使各为赋,枚乘为《柳赋》,路乔如为《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各五匹。
自扬雄梦吐凤以下,皆见《西京杂记》,葛洪所集也。末云:“洪家有刘子骏《汉书》一百卷,无首尾题目,但以甲乙丙丁纪其卷数。歆欲撰《汉书》,编录汉事,未诠次而亡,故书无定本,杂记而已。后好事者以意次第之,始甲终癸,为十帙,帙十卷,合为百卷。试以此记较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小异同耳。固所不取不过二万余言。今抄出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以裨《汉书》之阙。尔后洪家遭火,书籍多尽,此两卷在洪巾箱中,故得犹在。刘歆所记,世人希有,纵复有者,多不备足。恐年代稍久,歆所撰遂没,并洪家此书二卷不知出所,故序之云耳。”
尹少稷诗若淡泊而有义味,其《庸医行》云:“南街医工门如市,争传和扁生后世。膏肓可为死可起,瓦屑蓬根尽珍剂。岁月转久术转疏,十医九死一活无。北市医工色潜动,大字书牌要惊众。偏收弃药与遗方,羽客神丹亦无用。实者为虚热为寒,几因颠倒能全安。君不见形神枵然卧一室,医方争工药无必。左手检方右顾金,两手虽殊皆剑戟。”似讽当时主和战者。闻逆亮入寇律诗云:“本来饥饱非同鼎,安得沉浮自一舟。”又云:“异日是非忧史谬,终身寒饿羡钱愚。”词不迫切而意独至矣。少稷及接吕居仁、曾吉甫议论,在山中读书二十年,名论极重。晚为大坡因符离之败攻张魏公父子以附和议,遂为公议所贬,甚可惜也。顷故人陶木仁父宰上饶,余托仁父传其集四册,诗居其一。
汉益州刺史朱公叔卒,门人陈季珪议所谥,宜曰忠文子。陈留蔡邕议曰:“按古之以子配谥者,鲁之季文子、孟懿子,卫之孙文子、公叔文子,皆诸侯之臣也。至于王室之卿大夫,其尊与诸侯同,故以公配。《春秋》曰:‘刘卷卒,葬刘文公。’《公羊传》曰:‘刘卷者何?天子大夫也。’经文曰:‘王子虎卒。’《左传》曰:‘王叔文公卒。而如同盟,礼也。’此皆天子大夫得称公,其礼与同盟诸侯敌之文明也。又礼缘情,臣子咸欲尊其君父,故虽侯伯子男之臣,自称其君咸得曰公。及其卒,异国之人称之亦然。是以邾子许男称公以葬,春秋之正义也。以例言之,则府君王室亚卿也,有王叔刘氏之比;以臣子之辞言之,则有邾许称公之文,虽无土而安其位是也。今曰公犹可,若称子,则降等多矣。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周有仲山甫、伯阳嘉父、吉父,贤老之称也。宋有正考父,鲁有尼父,配谥之称也。《春秋》曰‘孔父’,《礼》曰‘伯其父’,异亡之称也。父虽非爵,号与公同。《礼》,天子诸侯咸用优贤异亡,顺乎门人臣子所称之宜,可于公父之中,择一处焉,斯不称子而已。”邕此议佳甚,韩、柳、欧、曾不能加也。
邕集十卷,大半为人作碑版,如桥玄、杨秉、杨赐,皆名臣。如朱公叔、陈仲弓、郭林宗、范史云、姜肱,皆名士。至于刘表、胡广之碑,岂得无愧辞乎?又有袁满来、胡根二铭,满来太尉之孙,司徒之子,年十五死;根,陈留太守之子,七岁死。二铭甚美,几于谀墓矣!
周勰,字巨胜,汝南人。再举孝廉,皆委之去。梁冀专国,前后三辟不至。后太尉司徒各再辟,司空三辟,察贤良方正,州举茂才,又公车特征,托疾杜门,里巷无人迹,外庭生蓬蒿。至延熹二年,梁氏灭诛而勰卒。圂典,字叔则,探综历数,剖纤入冥。州郡礼命举至孝,莫之能起。李休,字子材,南阳宛人。综七经,精群纬,玩辞察变,独见前识。古今疑义错谬,前人所希论,后学所不览,休尽割判剥散,幽暗昭烂。郡署五官掾,司空胡广以礼优请,不至。以上三人史逸,其事见邕集。
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太史令单扬,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门惟中设都座。中常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刘宠、庞训北面,阳公南面,日磾、华、邕、扬西南面,受诏书各一道,尺一,木板草书。两常侍又谕旨:以朝廷焦心,闻灾恐惧,每访群公卿士而各括囊,莫肯尽忠规补阙,故特密问,勿依违生疑讳。皆再拜受诏,起就坐。五人各一处,给笔札。邕对:霓堕鸡化,皆妇人干政所致。乳母赵娆,资富侔于帑藏,丘墓逾于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永乐门史崔玉,依阻城社,大为奸祸,暗昧已成,非外臣所能审处。近者不治,无以正远。又言廷尉郭禧,国之老成,光禄大夫桥玄方直,前太尉刘宠忠实,宜为谋主,数见访问。邕立朝持论可谓有所补益。然诏问之时,两常侍在都座之侧,乃不敢指言,汉寺人亦大横矣。
为曹公祠桥玄云:使持节丞相冀州牧魏王操谨谴掾再拜,敬祠故太尉桥公。公以懿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睎矣。幼以顽鄙之质,为大君子所顾,犹仲尼之称颜渊,李生之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要誓,言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戏笑之言,非至亲笃好,夫何肯为此辞乎?怀旧雅顾,潸然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则致薄祠,公其尚享。
董卓上书辞疾,乞就国土,群臣表卓上解国家播迁之厄,下救兆民涂炭之祸,黜废顽凶,援立圣哲,谨案《汉书》萧何,以相国金印绿绶,位在公卿之上。卓功绩诚钜,勋侔伊霍,宜以卓为相国,位在太傅上,带履上殿,入朝不趋。此表邕笔也,然其罪薄于子云。
徐渊子《贺周益公致仕启》云:“清朝无事,元老辞荣。谓七十致仕,当守礼经之常,故再三上疏,不为文具之语。天子重违其意,孤傅以华其归。喜见颜间,甚于掇患去之日;身居物外,忘其为三公之尊。邂逅遂得初心,毫发略无遗恨。恭惟某官,栖迟盛福,俯仰太平。开阁求贤,留作国家之用;衔杯乐圣,退全明哲之身。甫念礼在于悬舆,已闻冠挂于神武。虽是翁矍铄,皆意其复相;使此老婆娑,是负其平生。二者岂可得兼,万事知其皆足。是关学力,难与妇谋。昔蜀公年未至而居贞,潞公耄已及而当国,从其所好,匪道之常。又岂仕止合圣人之时,出处全君子之致。方寻同社,共乐余年。玩象戏于橘中,焉知老至;作龟巢于莲上,但见花开。某夙仰高风,惊闻盛举,观终始之一节,知寿考之百年。昔嗟林下之无人,今喜山中之有相。凉台燠馆,益知绿野之清闲;角扇长壶,雅愿洪崖之洒扫。”云云。此作佳甚,然为诗名所掩,故不甚流传。著有《竹隐集》十一卷,多其旧作,暮年诗无枣本。诸诗如见石湖、放翁、诚斋一辈,人又才气飘逸,记闻精博,警句巧对,天造地设,略不戟人喉舌,费人心思。品在姜尧章诸人之上。集中及晚作尤佳者,昔已入《绝句诗选》,今摘其警句于后。“晓梵鱼出听,夜禅石点头。”《赠于进夫》。“胸中著云梦,皮里有阳秋。”“自作先生传,谁为故吏碑。”《挽钱观》。“鬲上村坊酒,眉尖野店茶。”“肩成山耸因寻句,眼作花昏为勘碑。”《陈宣子求碑》。“天寒不知翠袖薄,日暖但觉玉烟生。”《水仙花》。“黄四娘花空朵朵,谢三郎鬓已苍苍。”《燕坐》。“索醉宁倾问字酒,忍饥不取作碑钱。”“驹入隙来元不碍,蝇钻纽出定何妨。”《纸阁》。“化成银地佛应喜,移下玉楼天不知。”《雪》。“北风万籁自宫徵,南日一轩真裤襦。”《南日》。“但欲有衣存妓妾,不愁无帐列生徒。”《明帘》。“刘显贵为天子友,退之穷作相君书。”王士颖以布衣自命。“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政虽无小异,民却自相安。静或焚香坐,闲因展画看。庸人扰之耳,只道太和难。”“巢余太古雪,人有正始风。头如雪絮白,面作春桃红。”《题雪巢》。“一鞭加尔肤,万刃划吾腹。就令猛于虎,何忍食子肉。世无冷镬汤,邑尽活地狱。”“《装太和米纲》。老觉此身无一堪,尚牵诗课捻衰髯。亦知庭院西风恶,直为秋香不下帘。”《秋日》。“一瓶储粟一囊钱,儿欲箕裘女纺抟。更买小丘吾事毕,勘书评画了残年。”“可怜玉雪不供愁,似倩诗翁作□□。□□此君虽强项,岁寒相对却风流。”《瓶中梅竹》。“以□鳌巨笑蝼蚁,冠山戴粒合逍遥。”《范石湖》。“不识庐山孤负目,不食螃蟹孤负腹。亦知二者古难兼,行到九江吾事足。”“巾垫雨”、“佩飞霞”、“解客嘲”、“攻墨守”、“通明殿”、“不夜城”。《雪》。“三雅”、“六经”。赵德庄送酒注:刘表有酒爵三,大伯雅,次仲雅,小季雅。《侯鲭录》:陶人为酒器,有酒经。晋安人饷人以酒,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它境人不逢,闻饯五经,束带迎门,方知是酒也。“大官连樯十万艘,小官仅得一叶如。渔舠其中何所有,白发翁媪并儿曹。赤脚婢三后执爨,苍头奴二前操篙。玄真笔床间茶灶,吏部酒杯兼蟹鳌。书缄一箱半鱼蠹,一束百轴成牛腰。平铺藁桔荐猫犬,剩买枣栗供猿猱。新花郁屈作萎木,清酒荡摇成浊醪。篷低日觉巾角折,灶近时闻釜羹轑。高骧正难望鹢首,缓进岂敢争龙标。全家窘拘叹踡跼,长物屏当随周遭。桑枢驷马各是累,猪肝薇蕨俱成饕。不须彼此更相笑,未必郁林之石贤胡椒。”《舟行》。
“断贪鞅,解见缚,坏想宅,绝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盖,裂爱网。”上弥勒佛赞善财,告诸人者。“此长者子,为被四流漂泊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没溺者立大法桥,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灯,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为婴烦恼重病者调和法药,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令其安稳。为入贪恚痴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凉。”又云“何为菩萨究竟施?佛子!此菩萨假使有无量众生,或有无眼,或有无耳,或无鼻舌手足,来至其所,告菩萨言:我身薄佑,诸根残缺,惟愿仁慈,以善方便舍己所有,令我具足。菩萨闻之,即便施与。假使由此经阿僧祗劫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但自观身,从初入胎不净微形胞段诸根,生老病死。又观此身无有真实,无有惭愧,非贤圣物,臭秽不洁,骨节相持,血肉所涂,九死常流,人所恶贱,作是观已,不生一念爱著之心。复作是念:此身危脆,无有坚固,我今云何而生恋著!应以施彼,充满其愿,如我所作,以此开导一切众生。令于身心不生贪爱,悉得成就一切知身,是名究竟施。”施箴。“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至海矣,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至微细罪,生大怖畏。”“以忿恨风吹心识,火炽然不息,凡所作业,皆颠倒相。”“解脱长者告善财,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以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物十力照察自心。”以上见《华严经》。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诗文四十五卷,文高雅条畅有义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元祐末为博士,绍圣始为礼部郎。有《挽蔡相确》诗云:“邴吉勋劳犹未报,卫公精爽仅能归。”岂蔡常汲引之乎?《挽鲁直》五言八句,首云“鲁直今已矣”云云,以下所作六句亦无褒。文叔与苏门诸人尤厚,其殁也,文潜志其墓。独于山谷在日,以诗往还,而此词如此,良不可晓。其《过临淄》绝句云:“击鼓吹竽七百年,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耘者,曾得当时九府钱。”《试院》五言云:“斗暄成小疾,亦稍败吾勤。定是朱衣吏,乘时欲舞文。”亦佳作。文叔,李易安父也。文潜志云:“长女能诗,嫁赵明诚。”
文叔《祭淇水文》云:“惟先生自《诗》、《书》以来载籍,所记历代治乱及九流百氏,凡一过目,确不能忘。其发为文章,则泛而汪洋,密而精致,修然高爽,敛然沉毅,骤肆而稳,忽纷而治。绝驰者无遗影,适淡者有余味。如金玉之就雕章,湖海之失涯涘,云烟之变化,春物之秾丽,见之者不能定名,学之者不能仿佛。”笔势略与淇水相颉颃,□□□□诗深精可讽味。
《初至象郡》五言云:“裨海环□□,□□□□国。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陟。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拔状归梦长,乡时行历历。”又云:“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二子稍脱颖,一洗凡马空。斯文隔裔土,后生昩华风。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又云:“秦扁不南游,医方略岚瘴。茅黄秋雨淫,与疟盖同状。咒师乌能神,适市半扶杖。吾欲养黄婆,母壮子亦王。妙药只眼前,乞汝保无恙。”又云:“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苍天卒相予,体以南荒谪。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绝句云:“步屧江村雾雨寒,竹间门巷击黄团。尤嫌肮脏惊鱼鸟,父老相呼拥道看。”“八尺方床织白藤,含风漪里睡瞢腾。若无万里还乡梦,便是三湘退院僧。”南迁后,四六比向来两制尤高简精妙。□□□□□曰:“狄仁杰何如?”曰:“粗览经史,薄闲文笔。箴规切谏,□□□风。晚有钱癖和峤之徒。”
魏元忠文武双阙,名实两空,外示贞刚,内怀趋附。
李峤有三戾:性好荣迁,憎人升进;性好肥鲜绮罗,断人食肉衣锦;性好行房,憎人畜声色。
唐俭事太宗甚蒙宠,遇每食非俭至不餐。数年后,特憎之,遣谓之曰:“更不须相见,见即欲杀。”隋文帝重高颎,初甚爱,后不愿见,见之则怒。
薛师有巧性,常入宫闱,补阙王求礼上表曰:“太宗时,罗黑能弹琵琶,遂阉为给使,以教宫人。今陛下要怀义入内,臣请阉之,庶宫闱不乱。”表寝不出。
少府监裴匪舒奏卖苑中官马粪,岁得钱二十万贯。刘仁轨曰:“恐后代称唐家卖马粪。”遂寝。
宗楚客谄薛师释迦重出,观音再生。
尚书左丞张庶廉子利涉为怀州参军,刺史邓恽曰:“名父出如此物。”
杨炯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联用,号为“点鬼簿”。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号为“算博士”。卢生之文,古今粲粲,文质彬彬,惜哉不幸,有冉耕之疾,为《幽忧子》以释愤焉。
李详初为剑南一尉,言刺史书考不平,又曰:“请考。”使即下笔曰:“怯断大事,好勾小稽,自既不清,疑人总浊,考中下。”
张易之、昌宗目不识字,手不解书,谢表及和御制皆附者为之。所进《三教珠英》,乃崔融、张悦辈之作,而易之窃名为首。
逆韦诗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仪孙女,博涉经史,研精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兹。
贺兰敏之为《封东岳碑》,张昌龄所作也。《刘子》书,咸以为刘勰所撰,乃渤海刘昼所制。昼无荣位,博学有才,故取其名,人莫知也。
进士章弘知诗:“君为河畔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得照始分明。”同房常定宗改“始”字为“转”字,遂争此诗,皆云我作。博士罗道琮判云:“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可。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诗归弘知,转还定宗。”张狗儿爱偷文章,时为之语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骆宾王《帝京篇》:“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冉闵杀胡人,高鼻者横死;董卓诛阉人,无须者枉戮。
梁武帝使唤搕头师,帝方与人棋,欲下一段子,应声曰:“杀却。”使出斩之。棋罢,唤师入,使曰:“陛下令杀却,臣已杀却讫。”帝叹师临死何言,曰:“师云‘贫道前生为沙弥,以鍫刬地误断一曲蟮,今此报也’。”帝流涕无及。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谂有怒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云,敬德顿首:“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恕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魏元忠忤二张,出为端州高要尉。二张诛,入为兵部尚书、中书令、左右仆射,不能复直言。古人有言:“妻子具则孝衰,爵禄厚则忠衰。”
三狗俱用,觉魏祚之陵夷;五侯并封,知汉图之圯缺。周公、孔子请伏杀人,伯夷、叔齐求承行劫。牵牛付虎,未有出期。缚鼠与猫,终无脱日。酷吏以上二十二则并见《朝野佥载》。
左思《白发赋》云:“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白发将拔,惄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莫。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览明镜,惕然见恶。朝生昼拔,何罪之故!予观橘柚,一皜一昱。贵其素华,匪尚绿叶。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咨尔白发,观世之途,靡不追荣,贵华贱枯。赫赫阊阖,蔼蔼紫庐。弱冠求仕,童髫献谟。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轮云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发临拔,瞋目号呼:‘何我之冤,何子之娱。甘罗自以辩慧见称,不以发黑而名著;贾生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发而后举。闻之先民,国用老成。二老归周,周道肃清。四皓佐汉,汉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后要荣?’‘咨尔白发,事故有以。尔之所言,非不有理。曩重耄老,今薄旧齿。皤皤荣期,皓首田里。虽有二毛,河清难俟。随时之变,见叹孔子。’发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发肤至昵,尚不克终。聊用拟辞,比之《国风》。”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五百零八·彭定求 四·郁达夫 卷三·叶昌炽 乐府雅词拾遗巻上·曾慥 卷一百二十九·曹学佺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管庭芬 卷四百六十五·陈廷敬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御选元诗卷十·康熙 致吴景超等·闻一多 卷四十一·查慎行 卷十五·查慎行 赵师侠词作鉴赏·佚名 卷三·王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