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参政天爵(滋溪集)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父志道,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卒。天爵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佑四年,马祖常以御史监试国子员,试《碣石赋》,天爵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拔置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元统初,累拜监察御史,迁翰林待制。后至元间,累迁礼部侍郎,出廉访淮东。入为枢密判官,改吏部尚书,进参议中书省事。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出廉访山东,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历大都路总管两浙都转运使。十二年,淮右江东盗起。仍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伯修多知辽金故事。为文长于序事,而诗尤得古法。新安赵汸称其明洁而粹温,谨严而敷畅,若珠璧之为辉,菽粟之为味。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尝着《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伯修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故自成均诸生以至历官翰苑,凡前言往行与当世之所可述者,无不笔之于简册。国子助教陈旅称其学博而识正,非虚誉也。 

鹤寿堂诗 

千夫长梁侯寿诗 

甄处士访山亭辞 

春露亭辞 

送都元帅述律杰云南开阃 

送同知任君玉西归 

送南宫舍人赵子期出使安南 

○鹤寿堂诗 【并序。】 

河东李生侨家真定,筑室以奉其母,揭名鹤寿,为之赋诗曰。 

奕奕新堂,滹水之阳。于以奉母,允寿且康。惟此滹阳,风物淳美。旨甘膳羞,亦孔之备。母氏寿康,由克致养。子职慎修,晨夕弗爽。九皋之禽,其色尚玄。爰祝慈母,惟以永年。瞻彼冀方,俗俭而啬。我固不忘,昊天罔极。生也属属,肄业诗书。堂构益崇,其永勿堕。 

○千夫长梁侯寿诗 

皇有中夏,戡定南土。猛将如云,奋厥才武。于时梁侯,旅力方刚。被甲执殳,从征遐荒。岭峤海壖,蝮蚖瘴雾。出入廿年,王事劳苦。嗟尔师旅,以杀为嬉。梁侯姁姁,抚宁遗黎。天相其德,受福不那。黄发归休,子孙孔多。伯也总戎,于江于汉。仲也在廷,执法侃侃。皇锡封命,宠予-嘉。酒醴维醹,往告于家。周有方叔,汉有充国。征罔不服,谋罔不克。维今南疆,猺人猖狂。思得虎臣,往斧其肮。盍即老成,爰咨爰度。我武惟皇,九宇式廓。 

○甄处士访山亭辞 

倚高人兮遯肥,羌欲淡兮心夷。卜居兮何许?山隐隐兮旁围。朝抚兮孤松,夕采兮秋菊。招白云兮为宾,抱明月兮同宿。展吾乐兮徜徉,又何必兮空谷。余亦慕兮由巢,家滋水兮滔滔。岁晏兮来归,愿与子兮同逍遥。 

○春露亭辞 

镇阳东郭,滹沱北浒。有亭翼然,密迩先墓。草木蓊兮菲菲,雨露降兮朝晞。云冥冥兮不返,鸟鵙鵙兮增悲。岁时兮来享,陟彼高兮骋望。感吾念兮思亲,怅音容兮惚恍。日月兮交驰,寒与暑兮相依。尚永延兮孙子,勿俾汝亲兮鬼饥。 

○送都元帅述律杰云南开阃 

世祖神武真天纵,万里中华归一统。当时六诏亦亲征,大丑小夷咸入贡。圣泽涵濡垂百年,昆虫草树犹生全。岂意狂童耸边鄙,戈鋋一扫成萧然。君侯累世称将种,落落奇才奋忠勇。往岁乘轺谕蜀归,威名烜赫传秦陇。迩来天子褎前功,玺书进拜明光宫。腰间金符射白日,胯下宝马鸣春风。金碧山高天拱北,瘴雨蛮烟今已息。元戎为国保遗民,日读丰碑歌圣德。 

○送同知任君玉西归 

薇花曾见照青春,今日都门又送君。入蜀使迎新太守,渡泸人识旧将军。琴声弹落巴山月,马首披开剑阁云。见说西州民事简,客来多诵长卿文。 

○送南宫舍人赵子期出使安南 

圣德隆千古,皇威奠九廛。金门颁凤诏,玉节使龙编。博雅资专对,才华属妙年。郎中初遴选,省府昔周旋。文治中华盛,仁恩漠国宣。清风消瘴雨,丽月净蛮烟。跋涉思铜柱,委蛇跨锦鞯。尧天新正朔,禹贡旧山川。声语时难解,雕题倍可怜。明年春色早,归拜御阶前。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一·彭定求
  章良能·唐圭璋
  李子正·唐圭璋
  ◆陈录事高(不系舟渔集)·顾嗣立
  ◆白云先生许谦(白云先生集)·顾嗣立
  楔子·佚名
  第一折·高文秀
  明纪弹词注卷之下·杨慎
  残诗·徐志摩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总评·吴正子
  卷446 ·佚名
  卷四十四·查慎行
  古乐苑衍録卷四·梅鼎祚
  卷五百八十四·佚名
  子渊诗集卷六·张仲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836_1 【春】贯休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雁不多消气力,   染花应最费工夫。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卷836_2 【闻迎真身】贯休   四

  • ●第三十四出 客请·孟称舜

    【七娘子】〔外上〕西藩独镇权非小,拜门墙,文官武寮。一子痴顽,病躯难保,教人日夜萦怀抱。一家世世挂朱衣,威声远播夜郎西。富贵勋名今已极,只愁膝下少佳儿。某久制西边,威权素著。前番兵犯境,饱掠而去,内外大臣,皆欲借名升赏。

  • 谢罪以后·闻一多

    朋友,怎样开始?这般结局?“谁实为之?”是我情愿,是你心许?朋友,开始结局之间,演了一出浪漫的悲剧;如今戏既演完了,便将那一页撕了下去,还剩下了一部历史,恐十倍地庄严,百般地丰富,——是更生的灵剂,乐园的基础!朋友!让舞台上的经验,短短

  • 卷三十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六平湖沈季友编宋吴山道人括异志曰三山曽先生陟尝寓馆于海盐陈氏七载有道人自吴山来谓曰子思乡之切何不暂归乃剪纸为马令合眼上马以水噀之其疾如风嘱曰汝归不可乆留湏防到家门户如旧妻令入

  •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

  • 卷十 左道二十四案·丁耀亢

    一、九黎乱德《史记》曰: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扰天常,神民杂揉,不可方物。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渎于祀,祸灾荐臻,莫尽其气。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民用安生。盖左道之始云。二、孔子诛少正卯荀子曰:孔子为鲁相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辛巳朔孟冬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总督仓场户部侍郎褚鈇奏各省直自万历十四年起至二十年止共欠京运银七百六十四万一千一百余两乞严责抚按官酌量挨定年分报完从之○升云南副使陈尚伊为江西右参政

  • 一○三 江苏巡抚萨载奏周厚堉呈献家藏书籍折·佚名

    一○三 江苏巡抚萨载奏周厚堉呈献家藏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四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恭陈续购书目,仰祈睿鉴事。窃臣钦遵圣训,督属采访遗书,并宣播恩旨,剀切晓谕,务使山陬海澨,尽献所藏。所有臣前此购得各书,业经开列目

  • ·圣武纪略魏源··丁曰健

    天下有城郭之国、有游牧之国、有舟楫之国。穹帐骑射,风驰雨骤,此游牧之所长也;涛驶火攻,履危狎险,此舟楫之所长也;深沟高垒,清野坚壁,此城郭之所长也。自上世以来,中国有海防而无海战。即汉之楼船浮海击瓯越、朝

  • 李惟清传·脱脱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后来又鞭打这个大巫,百姓知道巫术不灵。然后教

  • 附卷之三·佚名

    尚敬王二年,始定倉庾使坐駕楷船來徃薩州。每年楷船一隻,當初春時早到薩州,報知琉球之事。若有遲滯公務,事業難以辦理。至于近日,逗留各處,已致遲誤。由是在番使【俗稱年頭使】恭具呈文,令倉庾使坐駕楷船,以管其船之事。公朝准

  • 卷五·孙奇逢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章忍字诛其心也心惟忍则气横胆决何复顾忌三家雍彻章凡咏歌必有取义以三家之堂而歌辟公天子义将安在不用立律定案只奚取二字斧钺甚严 季平子恃功故用八佾盖有功则赐佾三家所以不得同而雍彻则三家所同

  • 法与人之研究·太虚

    ──二十年四月在南京觉林讲──今天的讲题是法与人之研究。下面分为二段:一段是法之研究,一段是人之研究。本来佛学的大旨,就是说明“法空所显真理”及“人空所显真理”,所有佛学皆不出此二。现因要讲佛学大意,所以提出这

  • 佛说较量寿命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言。众生寿命。较量长短。汝等谛听。诸苾刍言。世尊我等乐闻。  尔时善逝为诸苾刍

  • 吴三桂演义·黄世仲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四卷四十回。题“小配世次郎撰”。作者即黄小配。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三年(1911)香港循环日报活字版本,藏英国图书馆;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复旦大

  • 昊天塔孟良盗骨·朱凯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火孟良盗骨殖》,简名《吴天塔》或《孟良盗骨》、《盗骨殖》。朱凯撰。末本。演述杨家将故事:杨令公撞死李陵碑后,骨殖被辽人挂在昊天塔,每日箭射,幽魂受辱,托梦杨景(即杨六郎)搭救。杨景与部将孟良一起

  • 默记·王铚

    笔记小说集。三卷。宋王铚撰。作者熟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此书多记载汴京朝野遗闻,有的是史书所不载。王铚掌悉掌故,所考证之事,多言之有据。载北宋朝野遗闻,可补正史之阙。其中记君主、大臣,直书其事而不隐,如《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失译。佛在毗耶离大林精舍。与五千比丘,万八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自诣法座,敷尼师坛,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顶。弥勒问法?佛言,入首楞严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刚三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