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惟清传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后来又鞭打这个大巫,百姓知道巫术不灵。然后教给百姓医药知识,风俗稍稍变迁。当时朝廷派遣宦官督促输送造船用的木材,宦官故纵不守法,惟清上奏杀死他,从此知名。任期满后,升任大理寺丞。

太平兴国三年(978),升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太平兴国五年,改任左赞善大夫,充任转运副使,升为正使,就地改任监察御史,总管南路。曾经入朝奏事,太宗问他“:荆湖连年丰收,又没有徭役,民间富裕吗?”惟清说“:我看见官卖盐每斤价钱六十四文钱,百姓要卖三数斗稻谷的价钱,才能买一斤盐。”于是诏令盐价每斤减十钱。转任京西转运使,入朝任度支判官。改任主客员外郎。

雍熙三年(986),朝廷发兵大举进攻幽州,惟清认为军队粮食不充足,不可轻动。朝廷已经兴师,他的奏章入宫后未报送皇上,判度支许仲宣建议变通盐法,以卖盐每年的课收数摊给乡村百姓,与户税一同交纳。惟清奉诏前往荆湖各地审定此法,上奏说明以盐配民不方便,于是停止。出使回朝,皇上又问他民间苦乐不均的情况,惟清说:“以前我在荆湖时,百姓卖清酒由官酿转卖的,每斗给耗粮二升,现在三司府只给一升,百姓多图其他的好处,而每年税收大减。”诏令恢复旧价。不久出京任京东转运使。正好招募壮丁为义军,惟清说:“如果这样,天下不再耕种了。”三次上疏谏阻,因此只从河北招壮丁,而其余各地都停招。提升为屯田郎中、度支副使。

端拱初年(988),升任右谏议大夫,历任户部使,改任度支使。恰遇朝廷派遣使者到河朔治理方田,大举发兵。惟清认为仲春妨碍农事,恳求罢废。太宗说“:兵夫已经出发了,只令修治边城而已。”淳化三年(992),升任给事中,充任盐铁使,于是把账本奏给皇上。太宗说:“费用像这样,百姓财力长期怎么承受?如果可以省减,就便裁减。”惟清说:“比开宝年间战争之际,数目翻了几倍,原因是将帅不得人,边事不宁,屯兵太广。我听说汉朝有卫青、霍去病,唐朝有郭子仪、李晟,西北边境的敌人望而生畏。这样就会边事宁息而费用减少。希慎重提拔将领,用有威名者保安边塞,可以节约费用。”皇上说“:彼一时,此一时也,现在的西北敌人变化狡诈,与古时敌人不同,选用将帅,也需深刻领会现在事态。韩、彭虽然是古代的名将,以他们的见解,对付今天的敌人,也恐怕不能成功。今日即使得人,也不可像古人那样委用他。这是机要政事,你不知道。”

淮南榷货务卖岳茶,每斤价钱百五十。主吏说陈茶恶茶有二十六万六千多斤,惟清擅自减价到每斤五十钱,不告诉朝廷。滁、泗、濠、楚诸州、涟水军也以岳茶陈恶,减价出售。共计亏损一万四千多贯钱,被勾院吏卢守仁告发,贬为卫尉少卿,贬判官李..为本曹员外郎,赏赐守仁十五万钱。不久,惟清出京任知广州。至道初年(995),就地授任右谏议大夫,太宗听说他廉洁公平,诏令表扬他。至道二年,改任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不久召入朝授任给事中。过了一个月,任同知枢密院事。

惟清倜傥自任,有才略。处理政事峻刻,所至各地有强干名声。但是以俗吏进用,没有人望。才过几个月,真宗即皇帝位,加任惟清为刑部侍郎,又授任御史中丞。罢去枢密职务后,非常忧郁,尽情弹击时政。咸平元年(998),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追赠户部尚书。

他的儿子名永锡,因父荫任光禄寺丞。次子永德,官至殿中丞。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 晉紀十三·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二·徐梦莘
  第七十八回 大婚礼成坤闱正位 撤帘议决乾德当阳·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梅郎惨死之记载(一则曰呜呼梅郎再则曰呜呼梅郎)·李定夷
  ◎记湘绮老人之丧·李定夷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六·杜大珪
  长孙无忌传·刘昫
  卷五十七·雍正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职官四一·徐松
  卷首·纪昀
  卷第二十·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张鹿征【四首】鹿征字瑶星后更名怡亦作遗应天人都督可大子以府学生承廕歴锦衣卫正千户甲申陷贼不屈受刑洁身归隠居摄山不出自号白云道者有古镜庵诗内外集【静忘居诗话山人

  •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赵尔巽

      ◎藩部六   ○杜尔伯特 旧土尔扈特 新土尔扈特 和硕特   杜尔伯特部,游牧金山之东乌兰固木地。东萨拉陀罗海、纳林苏穆河,接唐努乌梁海;南哈喇诺尔、齐尔噶图山,接科布多牧场及明阿特;西索果克河,接阿尔泰乌梁海;北

  • 卷九十 晉紀十二·司马光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盡著雍攝提格(戊寅),凡二年。   中宗元皇帝建武元年(丁丑、三一七年)   春,正月,漢兵東略弘農,太守宋哲奔江東。   黃門郎史淑、侍御史王沖自長安奔涼州,稱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齎詔賜張寔,拜寔大都

  • 读礼通考卷三十一·徐乾学

    丧服二衰 裳仪礼丧服记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削犹杀也大古冠布衣布先知为上外杀其幅以便体也后知为下内杀其幅稍有节也后世圣人易之以此为丧服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疏自此已下尽袪尺二寸

  • 第四卷·况周颐

    合肥龚芝麓尚书主持风雅,振拔孤寒,广厦所需,至称贷弗少吝。其卒也,朱竹垞挽诗有云:“寄声逢掖贱,休作帝京游。”其轶事屡见前人记载中。马世俊未遇时,落拓京华,无以自给。公阅其文,叹曰:“李峤真才子也。”赠金八百,为延誉公卿间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八景泰四年六月丙戌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命江西都指挥佥事刘顺子雄代为指挥使以顺老疾故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白良辅劾奏署都指挥使朱忠都指挥佥事宫端占种屯地管屯佥事蔡汝忠失不举奏下清军御史

  •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五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大学士 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缴明末野史并一切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业经历次恭折奏明,并委员解送军机处查办在案

  • 吴逵传·沈约

    吴逵,吴兴乌程人,经过荒年的饥荒加上瘟病流行,父母兄弟嫂和堂叔伯小宝内的亲戚,男女共死了一十三人。吴逵当时病得很历害,邻人用芦苇席子包裹好了他,准备埋在村子的头边,不久吴逵的病得以痊愈。亲属都死光了,只吴逵夫妻存在。

  • 四书逸笺卷二·程大中

    应城程大中撰论语【下】请车章此章或以为假设之辞固非据其年顔回少孔子三十岁三十二而卒则顔渊卒时孔子年六十一伯鱼五十先孔子死是时孔子年七十则顔回先伯鱼卒殆十年矣而此云鲤也死又似伯鱼先回死者王肃家语注此书久

  • 卷一百十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一   宋 卫湜 撰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絶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

  • 卷九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六宗庙时享明史太祖本纪洪武元年二月壬寅定宗庙礼嵗必亲祀以为常礼志洪武元年定宗庙之祭每嵗四孟及嵗除凡五享学士陶安等言古者四时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庙惟春祭

  • 书传卷二·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舜典第二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厯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重袭也华文也袭尧之文也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也哲智也塞实也书曰刚而塞诗曰秉心塞渊德升闻幽也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 善逝善說妙三身 無畏無流證教法 上乘真實牟尼子  我今至誠先讚禮. 稽首次敬大慈尊 將紹種智法王位 無依世間所歸趣  宣說瑜伽師地者. 昔我無著從彼聞

  • 佛说分别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

  • 佛说老女人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一  尔时世尊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以一百八名。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大转轮王。颂曰。  金刚萨埵大金刚 

  • 卷第十五·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嗣法门人德润编录佛事弥勒佛开光不居兜率天特到隆福寺终日笑无休当阳施大意且如何是大意以笔点眼云绀目豁开千日光明明灿烂辉天地。祖师开光梁王殿上失却一只青龙

  • 谢叠山全集校注·谢枋得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