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氏蕙兰(绿窗遗稿)

蕙兰,名淑,新喻傅若金汝砺之妻也,其先汴人。年二十三,归汝砺于湘中,五月而卒,汝砺序其遗稿曰:故妻孙氏蕙兰,早失母,父周卿先生以《孝经》、《女诫》教之,诗固未之学也。因其弟受唐诗家法,取而读之,得其音格,辄能为近体五七言,语皆闲雅可诵,非苟学所能至者。然不多为,又恒毁其稿,家人或窃收之,则曰偶适情耳,女子当治织纴组紃,以致其孝敬,辞翰非所事也。既卒,家人哭而称之。因出其稿得若干首,特为编集成帙,序而藏之,题曰《绿窗遗稿》,其未成章者云:「露下庭梧叶,风吹月桂花。」「登楼闻过雁,开户见栖鸦。」「绣帘当雪卷,银烛背风燃。」「雪晴山显翠,风暖水生纹。」「萱草当阶绿,樱桃落地红。」「芍药开时病,荼■〈艹縻〉落处愁。」「玉钗簪茉莉,罗扇绣芙蓉。」「窗前垂柳分春色,镜里幽兰对晓妆。」「花间影过那知燕,柳外声来不见莺。」「慈亲教婢回金剪,骄妹嗔人夺绣针。」「妆成宝镜杨花过,行出珠帘燕子归。」「自倾瓮里春泉水,亲灌阶前石竹花。」「海棠带雨臙脂重,杨柳凝烟翡翠浓。」残膏剩馥,犹有余妍。汝砺深惜其才,每见于悼亡诸作,缠绵凄恻,有足悲者。故为表而出之,以传于世。 

绿窗诗十八首 

○绿窗诗十八首 

窗里人初起,窗前柳正娇。卷帘冲落絮,开镜见垂条。坐对分金线,行防拂翠翘。流莺空巧语,倦听不须调。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钩。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沈瓯。婢捧消春困,亲尝散莫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灯前催晓妆,把酒向高堂。但愿梅花月,年年映寿觞。 

采阁闭朝寒,妆成拟问安。忽闻春雪下,唤婢卷帘看。 

粲粲梅花树,盈盈似玉人。甘心对冰雪,不爱艳阳春。 

小小春罗扇,团团秋月生。蟠桃花树里,绣得董双成。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楼前杨柳发青枝,楼下春寒病起时。独坐小窗无气力,隔帘风乱海棠丝。 【汝砺追和云:「小窗开尽碧桃枝,忆得青鸾化去时。昨夜秋风妒幽怨,梦中吹断素琴丝。」】 

绿窗寂寞掩残春,绣得罗衣懒上身。昨日翠帷新病起,满帘飞絮正愁人。 【追和云:「江上愁时复值春,带围宽尽不宜身。阶前旧种樱桃树,日暮飞花故着人。」】 

小妹方纔习《孝经》,可怜娇怯性偏灵。自寻《女诫》窗前读,嗔道家人不与听。 

几点梅花发小盆,冰肌玉骨伴黄昏。隔窗久坐怜清影,闲划金钗记月痕。 

绣被寒多未欲眠,梨花枝上听春鹃。明朝又是清明节,愁见人家买纸钱。 

春雨随风湿粉墙,园花滴滴断人肠。愁红怨白知多少,流过长沟水亦香。 

春风昨夜碧桃开,正想瑶池月满台。欲折一枝寄王母,青鸾飞去几时来。 

空阶日晚雨纔干,小婢相随倚画阑。金钗误挂绯桃落,罗袖愁依翠竹寒。 

小窗今夕绣针闲,坐对银蝉整翠鬟。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宫依旧似人间。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邻家小女都相学,斗取金盆看五生。 

庭院深深早闭门,停针无语对黄昏。碧纱窗外初生月,照见梅花欲断魂。

猜你喜欢
  郑雪岩·唐圭璋
  刘山老·唐圭璋
  蠲戏斋诗话(七)·马一浮
  ●卷一·袁嘉谷
  第三十回 诉委曲堂上拜高公·佚名
  第二折·王实甫
  ●词品下卷·沈雄
  卷二十一·白居易
  卷四十六·陆游
  卷三十八·梅鼎祚
  卷八十三·冯惟讷
  初夏一夜底印象·闻一多
  卷四百四十一·曹学佺
  唐音卷九·杨士弘
  《酒德颂》原文译文注释·刘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月庐·闻一多

    面对一幅淡山明水的画屏,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紧紧地被捏在小山的拳心里。柳荫下睡着一口方塘;聪明的燕子——伊唱歌儿偏找到这里,好听着水面的回声,改正音调的错儿。燕子!可听见昨夜那阵冷雨?西风

  •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赵尔巽

      曾国荃弟贞干 沈葆桢 刘坤一   曾国荃,字沅甫,湖南湘乡人,大学士国藩之弟也。少负奇气,从国藩受学京师。咸丰二年,举优贡。六年,粤匪石达开犯江西,国藩兵不利。国荃欲赴兄急,与新授吉安知府黄冕议,请于湖南巡抚骆秉章,使

  • ●卷六·徐锡麟

    康熙四十年七月,圣祖驾幸索尔哈济。有喇里达番头人进彩鹞一架,青翅蝴蝶一双。上问:“此二物产于何地?”头人回奏云:“生于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鸟。”上赐以金而遣之。长洲惠砚溪周惕、子士奇、孙栋

  • 第二三六清册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一一五○九--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沈,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清册台北府新竹县为造送事(注)。遵将光绪十八年冬季分,卑县境内建设大小教堂,并教士人数姓名,造具清册,呈送察核。今开:一、卑县城内义学左边,有英国教堂一座,系华式。堂内并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自马、班二氏出,已大畅私家修史之风,迨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而私家修史尤盛,大别言之,可分五类:其一为后汉史、其二为三国史,其三为晋史、其四为十六国史、其五为南北朝史。凡此五类之史,初皆由多家纂集,最后勒定一编。然其源虽

  • 储耇传·张廷玉

    储颾,字静夫,扬州府泰州人。九岁就能写文章。母亲患病,他割自己身上的肉为母亲治病。母亲病逝,虽家贫仍尽力营造坟墓。白日哀守墓旁,夜间仍读书不辍。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中举,翌年会试第一名,授南京考功主事。孝宗即位,疏荐

  • 卷五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三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出镇上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杜黄裳河中节度平章事制武元衡西川节度平章事制李夷简淮南节度平章事制裴度河东节度平章

  • 卷五十二·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二经籍板片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初集至四集】板共四千三百二十六面【康熙五十二年刋】御纂周易折中板一千零二十一面【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刋刻乾隆二年监臣请防重刋】御纂性理精义板四

  • 经礼补逸卷九·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嘉礼饮食礼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踈大仆王燕饮则相其法小臣飨食掌事如大仆之法钟师凡飨食奏燕乐镈师凡祭祀鼔其金奏之乐飨食亦如之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飨食则亦如之文王世

  • 贵直论第三 壅塞·吕不韦

    壅塞原文:五曰: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

  • 身心性命之学·太虚

    ──九年十二月在长沙讲──就中国人向来对于学问之见解,惟身心性命之学,始谓之实学;其余、皆视为肤浅浮泛,故今试与诸君一商究之。略分为三:一 悟身心性命之真理欲发明身心性命之真理,且先作一图,然后分别解说之。    

  •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并序)·元照

    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良以从因建愿秉志躬行。历尘点劫怀济众之仁。无芥子地非舍身之处。悲智六度摄化以无遗。内外两财随求而必应。机兴缘熟行满功成。一时圆证于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五(末)·窥基

    沙门基撰经尔时舍利弗(至)三菩提记赞曰。上来第一周法说权实化上根讫。下第二周喻说权实化彼中根。大文分四。初佛以喻化。二信解品中根领悟。三药草喻佛重述成。四授记品为之授记。上根聪睿不假多陈。下根三闻无劳广

  • 21.说行道智见清净品·佛音

    慧体之四&mdash;&mdash;行道智见清净其次以八智而到达顶点的观及第九谛随顺智,是名&ldquo;行道智见清净&rdquo;。此中:八智&mdash;&mdash;即解脱于染而行正道及称为观的(一)生灭随观智,(二)坏随观智,(三)怖畏现起智,(四)过

  • 成都文类·佚名

    地方诗文总集。五十卷。凡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三十五卷。宋扈仲荣、杨汝明、费士威、何惪固、宋德元、徐景望、程遇孙编集。袁说友于庆元五年(1199)为四川安抚使。袁以为“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

  •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原书二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十二及二十二卷,收入太平部。第十二卷载「清明何童天」二百位天尊名号;卷二十二载「无思江由天」二百

  • 双溪集·杭淮

    明诗别集。杭淮(字东卿,号双溪)著。是集为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及林东海跋,题名《杭双溪先生诗集》,凡8卷。此刻本朱彝尊曾收藏,而且《四库全书》著录的底本正是朱彝尊收藏本,

  • 续资治通鉴·毕沅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