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二

经籍

板片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初集至四集】板共四千三百二十六

面【康熙五十二年刋】

御纂周易折中板一千零二十一面【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刋刻乾隆

二年监臣请防重刋】

御纂性理精义板四百二十面【康熙五十六年 武英殿刋刻乾隆二年监臣

请防重刋】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板一千九百零六面【康熙六十年武英殿刋

刻乾隆二年监臣请  防重刋】

月令辑要板七百二十四面【康熙五十四年刋】

对数广韵板一百五十面【黒板七十五面红板七十五面】大数表板九百三十八面【黒板四百六十九面红板四百六十九面】小数表板二百八十面【黒板一百四十面红板一百四十面】

钦定音韵阐微板六百七十九面【雍正四年刋】

钦定诗经説彚纂板一千六百一十七面【雍正五年武英殿

刋刻乾隆二年监臣请  防重刋】

子史精华板三千四百二十面【雍正五年刋】

钦定书经説彚纂板一千一百七十六面【雍正五年武英殿

刋刻乾隆二年监臣请  防重刋】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板七百二十四板【雍正十二年刋】钦定四书文板一千五百四十二面【乾隆四年刋】

清文八旗通志板一万二千五百零一面【乾隆四年刋】

汉文八旗通志板七千三百六十三面【乾隆四年刋】

钦定授时通考板二千二百一十四面【乾隆七年刋】清文八旗氏族通谱板二千二百三十九面【乾隆九年刋】

汉文八旗氏族通谱板一千七百四十面【乾隆九年刋】

【谨按以上十九种共极匹万五千四百四十四面内四经及性理精义系监臣杨名时等请防重刋余俱 武英殿刻竣送监存贮】

周易注疏板四百七十六面

尚书注疏板七百零五面

诗经注疏板一千四百九十九面

左传注疏板二千零三十二面

公羊注疏板八百三十二面

谷梁注疏板五百一十八面

周礼注疏板一千二百四十七面

仪礼注疏板九百八十七面

礼记注疏板一千八百三十七面

论语注疏板二百九十七面

孝经注疏板九十四面

孟子注疏板五百二十二面

尔雅注疏板三百七十五面

史记板二千六百七十三面

前汉书板三千二百五十六面

后汉书板二千五百二十四面

三国志板一千四百七十五面

晋书板三千一百七十五面

宋书板二千三百二十二面

南齐书板九百一十九面

梁书板八百一十面

陈书板四百六十三面

魏书板二千八百四十四面

北齐书板六百一十五面

周书板七百三十九面

隋书板一千八百五十九面

南史板一千八百二十二面

北史板二千九百三十面

旧唐书板五千二百八十八面

唐书板五千三百三十面

五代史板八百六十四面

宋史板一万一千五百五十九面

辽史板一千一百二十七面

金史板二千五百二十九面

元史板四千三百四十八面

明史板七千三百六十八面

【谨按监中旧有明时经史板片皇上以嵗久日渐残阙爰】

【勅词臣校讐刋布并明史共板七万八千二百六十面仍交监收贮】

通典板三千六百一十六面

通志板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六面

文献通考板九千七百六十三面

近思録板一百五十八片【双面】

大学衍义板七百二十四片【双面】

【谨案以上国子监共贮板刻六十四种计十六万零一百二十七面监中原贮】

【皇上御制诗集板五百九十二面古文约选板一千零八十六面清文四书板四百三十五面清文小学孝经板四百五十九面汉文小学孝经板一百九十五面性理大全板一千三百九十四面清文性理精义板九百四十二面朱子全书板二千九百三十三面国学礼乐録板三百六十面共板八千三百九十六面乾隆三十四年十月接】

【武英殿修书处来文还又仿宋板四书板一千零二十八面已于乾隆二十一年八月还谨附识于此】

板片书目总附

太学志载书籍板片名目

经部易类有易经大全易经本义周易音训书类有书经大全书经集注书经白文尚书防选诗类有诗经大全诗经集注诗乐图谱春秋类有春秋大全春秋胡礼类有礼记大全礼记集注仪礼周礼仪礼图解丧礼祭礼四书类有四书大全四书集注四书集义大学或问中庸或问论语集注论语小字论语白文孟子集注孟子小字孟子节文四子抄释孝经小学类有孝经红签字帖白签字帖千家文体押韵西林字书字苑撮要韵略经解类有大学讲章史部正史类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南史北史五代史元史编年类有资治通鉴通鉴纲目世史正纲纲目前编通鉴正误杂史类有汉诏蜀汉本末古史宋辽金正统故事类有大明防典敕谕监规国子监通志续志临雍録监规发明春季考録防约申明监规临雍録隆庆二年春季考録万厯四年临雍録东厢条约西厢条约辟雍纪略仪注类有大明集礼侯伯习礼新官到任须知太学仪注礼生仪注朱子家礼刑法类有大诰大明律地理类有山海经类书类有文献通考

子部儒家类有为善阴隲孝顺事实五伦书明伦大典性理大全法言太元太元索隠观物篇进修録大学衍义小学朱子语録读书録经世籍司马温公心箴我箴学的官箴道家类有老子列子兵家类有尉缭子方技类有药性珍珠囊四十气侯圗本草幼小方杂家类有务本直言小説类有类林杂説

集部别集类有楚词东莱集临川集出师表淮海文集樊川集孟四元赋总集类有厯代名臣奏议青云梯赋诗苑珍珠囊唐诗

宪宗幸学仪注一卷国子监规一卷邢让国子监志二十二卷谢铎国子监续志十一卷崔铣国子监条例类编六卷虞上铭辟雍纪事十五卷世宗御制敬一箴一卷注程子四箴范浚心箴共二卷【太学志】

侯伯习礼二十五板临雍録五十四板隆庆元年临雍録四十九板万厯四年临雍録四十三板太学仪注十九板礼生仪注五板监规发明十六板春季考録三十三板防约十二板申明监规十二板东厢条约十板西厢条约七板隆庆二年春季考録二十三板辟雍纪略二十板太学讲章三十八板

【谨案以上所载书籍板片或有书无板或有板无书皆残物也且经部缺注疏史部缺唐书及宋辽金史三种当时储书阙略大概可知又太学志所记极片书本或缺或重不可别白故综列其目并附板片之后以僃参考至御书楼现贮故明旧板已附见】

【皇朝经籍条中兹不复赘云】

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六·李心传
  第二十二回 扫逆藩众叛荡平 激外变四州沦陷·蔡东藩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一·温体仁
  卷十四·金履祥
  通鉴续编卷五·陈桱
  卷二 淫十九案·丁耀亢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笔麈跋·于慎行
  中兴小纪卷三十·熊克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张邦昌传·脱脱
  六·钱穆
  礼四九·徐松
  卷二十六·叶隆礼
  谌湛溪·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弥巩·唐圭璋

      弥巩字南叔,浩从侄。乾道六年(1170)生。嘉定十年(1217)进士。调峡州教授。端平初,监进奏院,提点江东刑狱。淳祐九年(1249)以直华文阁、提举崇禧观卒,年八十。自号独善,有独善先生文集二十卷,不传。   失调名   羊左合人我

  • 第四折·罗贯中

    (钱王上,云)某吴越王钱崪是也。今早边防来报,宋朝大将石守信领兵来伐。某三世效忠,岂可抗之!只索等候纳款者。(石上,云)某石守信是也。奉圣人命,收平吴越,直抵临安。那阵上早早报与吴越王投降则个。(钱跪,云)某纳土之心久矣。今圣明

  • 山中大雾看景·徐志摩

    这一瞬息的展露——是山雾,是台幕!这一转瞬的沉闷,是云蒸,是人生?那分明是山,水,田,庐;又分明是悲,欢,喜,怒;啊,这眼前刹那间开朗——我仿佛感悟了造化的无常!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四·汪楫

      崇禎四年十二月   ○崇禎四年十二月   四年辛未十二月己巳朔兵科都給事中汪始亨上言邊政大壞極弊向非徹底澄清則一切議戰議守縂成虛語徒負聖懷而誤封疆盖武臣之剝下自營逓相灌輸不獨偏禪為然每從大將而起如

  • 卷四百八十四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起哲宗元祐八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五月丁丑朔。   戊寅,監察御史黃慶基言:「朝廷仁愛斯民,救患恤災,使無失所之嘆者,在加意於賑濟。故比歲淮甸旱,倉廩不足以給民,至以上供綱運米賙之,前年浙西水,本路歲計不足,至使江西、

  •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颜之推传·李延寿

    颜之推字介,琅笽临沂人,祖父颜见远,父亲颜协,都因忠义刚烈受到称赞。世代擅长《周官》和《左传》,《南史》都有传。  颜之推十二岁那年,遇见梁朝湘东王亲自讲解《庄子》、《老子》,颜之推就置身其学生之中。虚无的言谈不是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二·允禄

    雍正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奉上谕诸王大臣以元旦立春恰遇甲寅年丙寅月戊寅日甲寅时瑞雪缤纷竟日盈尺考之占书最为嘉祥丰年可庆为朕称贺朕素不言祥瑞降谕至再至三尔诸王大臣闻之熟矣夫祥瑞者特其兆耳兆也者吉之先见尚属未成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五郊社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郊社考以叙古今天神地只之祀首郊次明堂次后土次雩次五帝次日月星辰寒暑次六宗四方次社稷山川次封禅次高禖次八蜡

  • 原序·陈骙

    李焘原序馆阁録十卷淳熙四年秋天台陈騤叔进与其僚所共编集也上世官修其方故物不坻伏後世弗安厥官其方莫修职业因以放失夫方云者书也究其本原事迹及朝夕所当思营者悉书之法术具焉使居是官者奉以周旋虽百世可考尔周官三

  • 卷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邢昺

    [疏]正义曰: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第,次也。一,数之始也。以此章总标,诸章以次结之,故为第一,冠诸章之首焉。案《孝经》遭秦坑焚之后,为河间颜芝所藏,初

  • 卷一百七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论语第三公冶长第五考异古本经缧絏之中絏作绁注同 免于刑戮戮作剹 御人以口给足利本无口字 屡憎于人人作民不知其仁下焉用佞下共有也字 漆雕闻雕作雕

  • 答 苇 舫 问·太虚

    问:缅甸、锡兰、和中国的佛教,所有的塔、庙、佛像,都有些不同,尤其中国的造像,如四天王、韦陀、伽蓝(普通塑的关帝像),不但锡兰、缅甸没有,就是印度古代的造像中,也没有见过。答:这有历史的关系。相传唐时有番人入寇,不空三藏修护

  • 佛说越难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  难有

  • 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

    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来意。二对后科分。三依文正解。来意如何。两义释之。一约序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末)·窥基

    沙门基撰解十障中。上来第一已依解深密等释十一地障。会十障讫。自下第二以十一障即彼二障。文势有三。一总明现种伏断位次。二明断顿渐。三释四道差别。论。此十一障二障所摄。述曰。断位次中。初总即二障后别解释。

  • 诚斋杂记·林坤

    元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元林坤辑集。今存明刊本、 《津逮秘书》本、 《说库》本为上下二卷。另, 《说郛》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作一卷。卷首有周达观《诚斋杂记叙》谓: “只以其中多艳异事,非宿士所宜述,故遂隐其名

  • 回向文·佚名

    又作回向文、回向偈。乃课诵或法会结束时,将读经之功德回向于自他或死者,使其成佛往生之文。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载之偈(大九·二四下):‘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另如唐朝善导之观经玄义分序偈(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