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蠲戏斋诗话(七)

  余弱岁治经,获少窥六义之指;壮更世变,颇涉玄言,其于篇什未数数然也。老而播越,亲见乱离,无遗身之智,有同民之患,于是触缘遇境,稍稍有作,哀民之困以写我忧,匪欲喻诸行路。感之在己者,犹虑其未至,焉能以感人哉!既伤友朋日寡,余年向尽,后生将不复知有此事,聊因病废,削而存之,写定数卷,以俟重删。如使文字犹存,不随劫火俱尽,■■之内,千载之下,容有气类相感,遥契吾言而能通其志者,求之斯编而已足。庶无间于遐迩,可接于神明,虽复毁弃湮灭,靡有孑遗,夫何憾焉。 

  后世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诗足矣。 

  吾平生未敢轻言诗,偶一为之,人多嫌其晦涩不能喻,只是未知来处耳。欲求一能为笺注者,亦非于此用力深而读书多者不能得其旨,故不言也。 

  浮于诗初未用力,五十以前所作,皆不足存。近年以避寇转徙,感时伤乱,时亦托诸篇咏,独谣寡和,自言其劳,未有以合于古人之旨也。 

  近偶为诗,亦是恻怛动于中而自然形于言者,亦自觉其衰飒,怨而未至于怒,哀而未至于伤。杂以放旷则有之,然尚能节,似未足以损胸中之和也。 

  《避寇集》亦是衰世之音,何足称道?看拙作无益,不如多读古人诗也。 

  《避寇集》付之剞劂,记此流离,匪以自扬其陋,聊慰朋旧隔阔之怀。虽感有浅深,言有粗妙,亦自胸襟流出,差同谷响泉声耳。 

  拙稿零乱,多随手散佚,偶寄一时之思,实无足存。 

  比因多暇,时有讴吟。匪云好事,唯以写忧。何敢上拟《风》、《骚》,但可下侪谣俗。 

  每憾所怀不获宣究,冀以微言相感,聊复寄之咏歌。词虽陋拙,略尽鄙蕴,聊闻举似,亦可解颐。比及豁然,直须哕弃,将安用此碗鸣声邪。 

  诗以道志,大抵所感真者,其言亦真。然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吾体物之工不及古人,但直抒所感,不假雕绘,尚不为苟作而已。 

  往日不欲流布诗篇,迩来颇思多作几首,以润枯淡。际此兵戈流离,疮痍满目,佛家言“观受是苦”,人生之苦盖未有甚于今日者,有此亦可稍资调济。吾诗当传,恨中国此时太寂寞耳。 

  诗须老而后工。吾自视四十以前之作,近多不惬,四十以后可存者多,五十以后则几乎篇篇可存。 

  在泰和所作诸诗,皆有义,不是苟作,若于诗能有悟入,真是活泼泼地也。 

  吾非欲以《蠲戏斋诗编年集》博诗名、作诗人,欲稍存变风变雅之意,为天地间留几分正气耳。往者亦是全身远害之意多,恻怛为人之意少,故不愿流布。今则战祸日烈,是非日淆,此亦不得已之言也。 

  老拙本非有意为诗,有时率尔成篇,亦不欲尽存。抄之徒费日力,亦无益于学诗。若能于一二句下触发,会心处正不在远,如此方不虚费耳。 

  从来诗人未有不穷,吾亦穷而未工。然今年诗特多,颇欲及身删定,虽不能刻,亦不愿其竟湮。 

  吾八岁初学为诗,九岁能诵《楚辞》、《文选》。十岁,先妣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限“麻”字韵。应声而就曰:“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先妣色喜曰:“儿长大当能诗。此诗虽有稚气,颇似不食烟火语。菊之为物,如高人逸士,虽有文采而生于秋晚,不遇春夏之气。汝将来或不患无文,但少福泽耳。”今年逾六十,幸不违先妣悬记之言。追念儿时光景已如隔世,才慧日减,神明日衰,将同秋后之菊矣。幼时所作,都不省忆,仅忆此篇,以母训,故不敢忘也。 

  《二姐涅槃后三周年纪念》、《七月纪念之忆》:“沉沉一梦遂经年,昙影空华亦偶然。岂有惊魂能化石,欲追旧恨已如烟。胡天秋雨口口口,慈冢斜阳集暮鹃。他日中原口口处,料无消息到黄泉。”浪拍海外,不胜异国之感。旧憾前悲,一时并聚,遂返往事,发为哀吟。 

  二姊涅槃后三周年纪念二首 1903年 

  一从别后几沧桑,亡客天涯百感伤。帝国庄严成梦影,英雄事业付蜩螗。故山万里生青草,碧海千年尚夕阳。 

  何日劳生重解脱,只今犹自咽风霜。 

  零丁后死今三载,孤愤哀时述《九歌》(注)。空有灵心参妙密,未凭纤手造共和。儿时苦乐从头忆,世态烟云逆眼过。弹指余生能几日,不知轮转更如何。 

  (注)姊好印度哲学,又抱政治改革之思想。 

  吾昔有《赠郭起庭》诗,培老见之,以为渠与金甸翁诗均可废。又尝赠弘一法师诗(诗轶),有句云“衲僧三印水空泥”,太炎见之云,全章只解得三成,亦可见其坦率。

  赠郭起庭 1937年以前

  郭君善刻印,沈乙盫、金香严两叟并作诗称之,嘱予助喜。

  玄鉴入海印,万象森目前。揽此文彩彰,妙尽蹄迒缘。来风善为辨,拈提到轆甎。摹印出缪篆,但取官私便。后来立宗匠,好事递有传。释心鞶帨外,静寄文房妍。孰非性德流,失以柔道牵。多君秉寸铁,力可摧群坚。割取杂玉佩,镂出天龙翩。摩挲秦汉上,思逸威音先。一法幻无尽,倏变手眼千。滮湖二老翁,示我赞喜篇。明珠倾栲栳,五色随方宣。吾才惭数宝,要令鼻孔穿。挥斤同说法,著稧宁碍玄。青山君故业,白云谁家禅。颇疑陆跟石,何事问南泉!只今恣雕琢,遇物任方圆。为复神通尔,为复法如然。信知月可斧,将谓心善渊。三句超空水,一札彻中边,请看无文印,又作么生镌。

  《寒露菌》乃刺时讽世之作。“怜彼根蒂微,岂识秋旻高”,讥政客也。“出门虎迹乱,倚树方鸣鸮“,言天下之乱也。“寄语采芝人,勿受商山招”二句点题,用四皓(注)应吕后之招,卒为出山事,又四皓尝有《紫芝歌》也。

  (注)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lu里先生四老人,须眉皓白,故称。

  寒露菌 1926年

  皋亭多菌,生松下丛草中,寒露后乃有之,野人谓之“寒露菌”。然味薄易败,非采菇之良者也。丙寅九月信宿山中,取以供馔,遂作此诗。

  密林翳寒目,露下风习习。千章何蒙茸,覆此径寸苗。流湿始有滋,荣悴在一朝。怜彼根蒂微,岂识秋旻高。野人矜地味,荐俎同溪毛。柔甘取暂适,杂毒谁能销。充肠事易足,谢尔采摘劳。服饵求列仙,客养计已饕。万物自相盗,膏火徒煎熬。钩吻善杀人,谷食亦今夭。鰕觛啖沮洳,戎马生广郊。攓蓬指骷髅,鼠穴俯僬侥。蒸成信一机,生死元同条。出门虎迹乱,倚树方鸣鸮。寄语采芝人,勿爱商山招。

  五言求其谨严,七言歌行则须有开阖动荡之势。《金华北山山洞歌》可谓盛唐之音,山谷、荆公均不能到。诗人所感,每以眼前景物兴起,所感深者,理趣亦深。读诗者须有同感,便与诗人之心合而为一,犹治义理之学至于纯熟,则其心与圣人之心合而为一也。唐诗说理者少,李东川能之,《杂兴》一首确是好诗。吾此诗音节似之,而说理则较大。

  金华北山山洞歌 1937年以前

  屈子离群思远游,世间何处非丹丘?御风缩地聊可及,吾行不与时人谋。清虚任物尊黄老,洞天分治从灵宝。颇怪仙人有俗情,琳阙珠宫岂长保。久向兹山閟灵怪,石乳寒凝如倒薤。然犀夜烛穷幽玄,投足奔流逆澎湃。白日雷霆风雨上,帝释天魔屹相向。旌幢鳞羽强安名,伯夷志眩神尧丧。初平一叱泯柔刚,龙汉迢遥隔几桑。不见青牛逢尹喜,浪传黄石教张良。情与无情共元体,掌中■■才稊米。峥嵘寥廓始无形,昭昭何必异冥冥。大力中宵趋不缀,小智营营贪鼠穴。五丁奋臂空咨嗟,七圣迷途犹未彻。盈虚消息本相乘,火自流金水自冰。终古业风吹识浪,千年深谷变高陵。行歌欲觅渔樵话,击竹时来粥饭僧。见说蚩尤方苦战,何如松子事飞升。

  吾诗长于五古,《金华北山山东歌》似李东川。近多为律诗,此后当多作歌行。

  《寄答洪巢林》诗中,“古月犹今月”言性,“晴云杂雨云”则说习气也。

  寄答洪巢林 1937年以前

  禅病曾规我,祥歌亦许君。无生安有意,不乱且同群。古月犹今月,晴云杂雨云。童鸥知善喻,澄勒会交忻。(君方与异趣者同事)

  《再答啬庵兼示巢林》第一首,“一庭白雨群疑尽,满目青山万法如”,上句用《易.睽卦》,下句对以佛经。

  再答啬庵兼示巢林四首之一 1937年以前

  甘露醍醐独贶予,垂芒千尺上清书。一庭白雨群疑尽,满目青山万法如。才士徒为天下好,空生终在化城居。喜分香积怀中钵,来饭清涟寺里鱼。

  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用叠字,即以状落叶、江涛之声。吾《落叶和肇法师韵》“梦中一夜萧萧雨,脚底千岩飒飒风”字法相同。又《病怀》“一春黯黯长逢雨,四海茫茫久罢琴”亦用叠字。

  落叶和肇法师韵 1937年以前

  斫却龙门百尺桐,尽驱鸾凤散遥空。梦中一夜萧萧雨,脚底千岩飒飒风。春入槎桠抽蔓绿,烧残木骨木出拔炉红。辞枝莫厌归恨晚,说与耆年万事同!

  病怀

  朝华逝水杳难寻,独夜残年百感侵。阳焰已消将曙影,悲魔犹袭未枯心。一春黯黯长逢雨,四海茫茫久罢琴。病里不知昏昼异,攓蓬思共骷髅吟。

  《答赵纶士元日见赠》,起句以原诗用陶诗,即以陶诗之意答之。颔联羌无故实,“麋鹿窥牖”指赵来访。颈联“同坑”、“异土”、“处梦”、“经年”借用禅语,属对自然,一喻人性皆善,一喻时间之幻。结语活泼泼的,“梅边”、“柳边”随人自会。论学术,则如朱子所谓“高明者蹈于虚无,卑下者流于功利”。论时事,则同为功利,又有两派,不是左派,便是右派。实则悟到“同坑无异士”便无“梅边”、“柳边”矣。夫子言“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两端便是梅柳,鄙夫便是儿童。随物所见,即物起兴,信手拈来便是。可见诗人之旨多不易会。

  答赵纶士元日见赠

  尚有诗人与作缘,忘天一醉始知天。山深麋鹿常窥牖,海近鱼龙或在塵。久信同坑无异土,未妨处梦谓经年。何心闲看儿童戏,不是梅边定柳边。

  谈《题钟氏父子乡试朱卷》云:制举时代犹非寝馈经术,文不能工。顾亭林《日知录》慨叹唐宋诗赋变为制举,今则每况愈下矣。此题无话可说,籍端兴感而已。“四本清言”,原论不传,《世说新语》犹可考见,以对“五经异议”,甚工。“坏壁弦歌”,以喻钟文;“空仓雀鼠”,以喻今日也。

  题锺氏父子乡试朱卷 1937年     

  (序略)

  制举先民重,操戈赤日繁。五经成异议,《四本》罢清言。坏壁弦歌在,空仓雀鼠喧。家风犹古辙,时论已迷源。

  偶因一时之感和得二诗(诗轶,乃三十年代初和孙叔仁者),托物起兴,稍有理趣。一言人智未遽胜于虫伦,是绝端非战论。一言忧喜强弱悉皆平等。

  谈《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云:老杜有此风格,无此议论,以其所见者小也。吾诗首四句先言处灾变之礼,次言祸乱之源,次言飞机之惨忍,次自述兼及故人。避兵桐庐,只用“逝从大泽钓,忍数犬戎厄”二语一点,层次井然。宋詽、墨翟虽非攻寝兵,其意犹其于功利计较,故终无补,犹今之和平会议也。“磔轹“二字用以形容爆炸之惨,甚得当。”登高望九州“二句,老杜能之。”甲兵其终偃“二句系倒装句法,老杜亦能之。”儒冠甘世弃“二句,用字有谢诗意味,非老杜所能。结处二句甚有力量。通篇一字难移,可传之作也。劳者之歌,少苏其气,此亦出于自然,不容勉强。即如全用仄韵,乃有悲痛之音,亦是下笔自来,莫之为而至者。

  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 1937年9月

  礼闻处灾变,大者亡邑国。奈何去坟墓,在土亦可式。妖寇今见侵,天地为改色。遂令陶唐人,坐饱虎狼食。伊谁生厉阶,讵独异含识。竭彼衣养资,殉此机械力。铿翟竟何裨,蒙羿递相贼。生存岂无道,奚乃矜战克?嗟哉一切智,不救天下惑!飞鸳蔽空下,遇者亡其魄。金城为之摧,万物就磔轹。海陆尚有际,不仁于此极。余生恋松楸,未敢怨逼迫。烝黎信何辜,胡为罹锋镝!吉凶同民患,安得殊欣戚。衡门不复完,书史随荡析。落落平生交,遁处各岩穴。我行自兹迈,回首增怆恻。临江多悲风,水石相激荡。逝从大泽钓,忍数犬戎厄。登高望九州,几地犹禹域?儒冠甘世弃,左衽伤髦及。甲兵其终偃,腥膻如可涤。遗诗谢故人,尚想三代直。

  《留别杭友》一首,音节哀而促。《郊居述怀兼答诸友见问》一首,较为舒缓,虽在患难,词不迫切。前篇礼意重,故谨严;后篇乐意多,故和易。

  郊居述怀兼答诸友见问 1937年

  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避地将焉归,藏身亦已绰。求仁即首阳,齐物等南郭。秉此一理贯,未释群生缚。锁尾岂不伤,三界同漂泊。人灵眩都野,壹趣唯沟壑。鱼烂旋致亡,虎视犹相搏。纳阱曰予知,偭规矜改错。胜暴当以仁,安在强与弱!野旷知霜寒,林幽见日薄。尚闻战伐悲,宁敢餍藜藿?蠢彼蜂蚁伦,岂识天地博!平怀頫仓溟,寂观尽寥廓。物难会终解,病幻应与药。定乱由人兴,森然具冲漠。麟凤在胸中,豺虎宜远却。风来晴雪异,时亨鱼鸟若。亲交不我遗,持用慰离索。

猜你喜欢
  卷七·彭定求
  ●三家馀论·尚鎔
  提要·苏轼
  第三十三出 死忠·梁辰鱼
  第二折·戴善甫
  第二折·石君宝
  吕须贾大夫■〈言〈宀卒〉〉范叔·臧懋循
  存家诗稿卷四·杨巍
  小溪·闻一多
  玄思·闻一多
  卷20 ·佚名
  卷一百十九·陈元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著者事略》·张次溪
  卷二·王铚
  卷一·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汝羲·唐圭璋

      汝羲,晋江(今泉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职方员外郎。治平四年(1067),以祠部郎中召试学士院,授集贤校理。熙宁元年(1068),京东转运使。四年(1071),刑部郎中、直史馆,落职,知南康军。八年(1075),以户部判官、兵部郎中直史馆,提点醴

  • 李伯瞻·隋树森

    李伯瞻,蒙古名彻彻干。又作薛彻干,汉名屺,字伯瞻,号熙怡。居于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其先姓于弥氏,世为西夏国主,唐末赐姓李。父世安,累官至中书平章。泰定间(一三二四——一三二八)官翰林直学士,除中议大夫。

  • 卷六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钱士升【一首】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厯丙辰赐进士第一累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静志居诗话相君晚达爰立未乆旋遂初衣荐丁乱离故其诗多郁思】南园即事世情不到处独寤寐歌

  • 第三十出 林大催亲·佚名

    【赏宫花】(净)林郎风骚,打扮不轻可。近日卜★(上毛下火)某(ㄙ),好得桃。满厅诸亲来庆贺,我只仔婿无处讨。小子姓林,叫做大鼻。贪花乱酒无时离,有金有银有田地,那是可惜婚头迟。阮妈共阮说,择只九月重阳卜娶某(ㄙ)度

  • 卷三十九 漢紀三十一·司马光

      起昭陽協洽(癸未),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二年。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二三年)   春,正月,甲子朔,漢兵與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賜,斬之,殺士卒二萬餘人。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引兵欲據宛,劉縯與戰於淯陽下,大破之,遂

  • 后汉书补逸卷四·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四铫期铫期字次况上至蓟蓟中应王郎上惊去吏民遮道不得行期瞠目道左大呼曰跸大众披避后上即位上笑曰卿欲遂跸耶【案期颍川郯人谥忠侯卿欲遂跸语乃王郎初灭时期説光武正位故光武以此戏之如即位后似不合从范为

  • 卷之九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四乾隆二十九年正月甲寅上御紫光阁赐博洛尔沙瑚沙黙特来使呼达玛玛特等宴己未叶尔羌办事副都统额尔景额等疏奏叶尔羌等城折布余粮改征本色事宜额尔景额等奏言臣等准伊犂将军咨称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商周之际。”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

  •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曾国藩

    五更起,寅正一刻也。饭后趋朝。卯初二刻入景运门,至内务府朝房一坐。军机大臣李兰生鸿藻、沈经笙桂芬来一谈。旋出迎候文博川祥、宝佩衡鋆,同入一谈。旋出迎候恭亲王。军机会毕,又至东边迎候御前大臣四人及惇王、孚王等。

  • 自叙·谭嗣同

      "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知元,而功用可极于〈无〉。能为仁之元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佛能

  • 论语卷九·朱熹

    宋 朱子 集注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如字一作馈O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欲令孔子来见己而孔子不往货以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

  • 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净居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之二力生天子。说偈赞曰:若诸因缘业,及所得果报。此体性悉空,佛说如师子。随顺力天子。说偈赞曰:若以业因缘,增长於诸果。两足尊能知,是故佛无等。顺行力天子。说偈赞曰:修习如是界,造作如

  •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延寿

    夫如上所说。妙旨难闻。云何顿断疑心。生于圆信。答。所以云难信者。如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人无信者。实相之理。止在心中。无劳远觅。近而不识。说之不信。故云难信。是以须具大信。方断纤疑。此是难解难入之门。难

  • 卷第十一·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一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智品第四之余若见具足人。若以戒盗为净。邪缘求吉。堕地狱畜生饿鬼。受第八人身无有是处。是处若凡夫人。以戒盗为净。邪缘求吉。堕地狱畜生饿鬼。受

  • 石屋余瀋·马叙伦

    随笔集。马叙伦著。上海建文书店1948年7月出版。收清末民国以来轶闻掌故133则。其中如《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浙江最初之师范生》、《清季杂志》、《元椠琵琶记》等谈及了翁同龢、曾国藩、盛宣怀、袁世凯、章太

  • 晋真人语录·佚名

    包括语录、答问、诗词、颂并录王嚞《修仙了性秘诀》。阐述全真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和济贫拔苦之真行。称王嚞为祖师并有《答马师父十四问》。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称晋真人为王重阳同时之前辈道士柳存仁《读蜂屋邦夫

  • 五母子经·佚名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