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回 赵兰英修书赠银钱

诗曰:花亭偶接幼女身谘询里居本无心顷刻识得真名姓始知谊分属至亲

俚言提过,书归正传:话说兰英小姐,听的爱姐说了一遍,暗自想道:我把他当做何人,原来是嫂嫂的女儿,侄女到来。我不说明,把他当面认下,他如何晓得我是何人。想罢说道:“你知道我是谁呢?”爱姐说:“姑娘说那里话来,这东关到此地,也还有好些远呢,我是个闺女家,轻易不出大门,我如何认的姑娘?”小姐道:“说得是,你不知我就是赵户部的女儿,名叫兰英,我就是你二婶婶。”爱姐闻听,心中害怕,暗自思想道:他与赵户部是父女,我方对着他说他父的罪过,他岂肯容我?不如我一跑为妙。想罢抽身就跑,被小姐一把拉住,说道:“爱姐休要害怕,你且慢走,还有话合你说哩。”唱:

赵小姐一见爱姐他要跑,连忙的伸手拉住不放松。说道是侄女你且少惊惧,听我把金石良言向你明。我的父虽然他把良心昧,我岂肯失节丧德有变更?昨夜晚鼓打三更做一梦,梦见了金盆牡丹树青葱,花枝上方才开放花一朵,那一种颜色娇嫩委实精,许多的妇女采他不到手,刚被我连盆掇到绣房中。醒来时反覆辗转自思想,全不解梦里所应主何情。今日里隔墙接过爱姐看,才知道应得侄女到花亭。若不是花园以内遇见我,险此儿卖婆送你到火坑。你的那奶奶就是我婆母,怎见了我那侄女不心痛。可怜你母亲行孝把发剪,还搭上因的买棺卖亲生。痛杀人年老婆母死的苦,都只为你叔坐监身受刑。赵小姐说到这里腮流泪,小爱姐又把婶母尊一声。

话说爱姐见赵小姐悲恸不已,暗暗夸道:却不料想他父那狠毒,他女儿这等贤德,真乃出人意外。遂劝说:“婶母少要悲哀,孩儿今日既遇婶母,我二叔将来自有解救。”兰英听说,遂把泪痕止住,遂对月姐说:“你与爱姐在这里少等。倘行人问及,你就说是王府丫环,来替花样的。”梦月说:“晓得”,小姐遂离了花亭,来到秀楼。将皮箱打开,取出三十两银子,用汗巾包了,连忙提笔在手,写了书子一封,下楼到了花亭说:“爱姐,这是三十两银书子一封,你可怎幺拿着?”爱姐说道:“婶母把我这衣服脱下来,将银信攀甲束在身上,外面衣服宽大,那是就看不出来了。”小姐说:“那封书子,你务早晚送在南牢给你二叔看,我有心十五晚上,假意玩灯,过府吊孝,争奈不知道那门户所在。”爱姐就说:“二婶既要前去,我有一计:去年俺奶奶给我买了一个红莲灯,到十五晚上,把此灯挂在咱那门上,二婶婶你看见红莲灯,就认的门了。”小姐说:“我记下了。”爱姐说:“孩儿蒙婶母天高地厚之恩,使俺母女团圆,赠银殡殓祖母,婶婶请上,受孩儿一拜。”唱:

小爱姐双膝跪在地流平,多谢我婶婶无限大恩情。给我那雪花白银三十两,如同是救活孩儿一性命。既保我祖母尸首不能坏,也免俺母女三人各西东。今日里辞别婶母到家内,买棺椁速与奶奶把殓成。俺奶奶空有二子未得济,却不料婶婶行孝属头名。得婶母莫大之恩不能报,毕竟要日后居家感盛情。小姐说我为媳妇当行孝,似你那侄女也该我照应。你方才提起感情报恩话,岂不是当做外人另看承。侄女你若是回到咱家去,有几句要紧话儿记心中:第一的多多拜上你的母,早晚里烦他替我把孝行。叫你娘十五晚上等着我,那时才姊妹二人得相逢。你若是南牢送饭把书下,务必要向你二叔细叮咛。这封书叫他密密自己看,千万的莫要念给旁人听。赵兰英嘱咐爱姐情难舍,李梦月宛言又把姑娘称。

话说梦月说:“姑娘呀!爱姐来已多会,你只顾留恋不舍,倘被俺老爷闯见,他就行走不便,不如趁此送他出去。”小姐听的此言,遂叫梦月将爱姐领至墙下,仍然两手用力将那爱姐抽上墙去,向外边说道:“你谁把这小闺女接下去。”这时那个胖大婆娘仍旧将爱姐接下墙来,钱婆面带不悦,说道:“你这孩子,没点紧慢,人家既不买你,你就该早些出来,跟我回去。”言罢领着爱姐就走。小姐在花亭上听的明白,说:“月姐你把卖婆叫回来,还有话问他。”月姐说:“老婆休走,俺姑娘还有话与你说哩。”钱婆连忙回至墙下,月姐下了梯子来至花亭。小姐说叫钱婆,无别话说,只因爱姐身上带着银子,卖婆与同走,倘被他看透消息,如何是好?这是二人来捉拿去,慢慢递与卖婆,便与爱姐眼色,叫他头前去罢。月姐接过钱来上在梯子上,未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一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七十二·彭定求
  龚日昇·唐圭璋
  郑梦协·唐圭璋
  ●卷下·赵元礼
  ●古诗源卷十·沈德潜
  ◆陈□□阳纯·顾嗣立
  ◆筠溪老衲圆至(筠溪牧潜集)·顾嗣立
  第十七出 调勘·姚茂良
  第十九出 放归·梁辰鱼
  第十八出 林公避兵·王世贞
  第一折·佚名
  沈和·隋树森
  补遗·李贺
  卷一百十·陈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回 伪军师知废知兴·陈端生

    第七卷第二十五回伪军师知废知兴诗曰:拜叩登坛在少年,貔貅踊跃下朝鲜。满怀忠效安边戌,千里辛勤跨海船。翠凤黄龙旗影动,白虹紫电剑光穿。定期一战成功业,好将新歌唱凯旋。清和时过十三天,碧草红榴各放妍。满院绿阴风细细

  • 卷468 ·佚名

    喻良能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为爱山园好,芳篱占一涯。 自耘三径草,不断时四花。 柳絮风中雪,芙蓉水上霞。 银潢何处是,不拟问仙槎。 喻良能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为爱山园

  • 总目·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总目正集一百四十卷天象九卷二百八十篇嵗时四卷一百二十八篇地理十七卷三百三十四篇都邑十卷七十篇治道六卷一百五十八篇典礼六卷一百十篇祯祥四卷八十篇临幸一卷二十一篇搜狩二卷二十一篇文

  •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赵尔巽

      ◎忠义一   ○特音珠阿巴泰 固山僧锡等 纳密达炳图等 书宁阿感济泰等 穆护萨觉罗兰泰等 索尔和诺斋萨穆等 席尔泰满达理卓纳纳海 觉罗鄂博惠觉罗阿赉等 同阿尔 董廷元弟廷儒 廷柏常鼎白忠顺等 格布库阿尔津等

  • 第四十三卷 仕绩 三 四·缪荃孙

    徐 州 府 四 明傅友德傅友德,砀山人。从太祖击破陈友谅于鄱阳湖。从征武昌,一鼓夺高冠山。从徐达下淮东,破张士诚。同陆聚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再战败之,擒李二。进江淮行省参政。从取山东,定汴、洛,克元都,下山

  • 孔季恭传·沈约

    孔靖字季恭,会稽郡山陰人。名字和高祖的祖父名字相同,所以用字自称。他的祖父孔愉是晋朝的车骑将军,父亲孔躢官至散骑常侍。孔靖最初被选为本郡的孝廉、功曹史、著作佐郎、太子舍人、镇军司马、司徒左西掾。还未赴任,便遇

  • 马周传·刘昫

    马周别名宾王,清河茌平县人。他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贫寒而爱学习,尤其精通《诗经》、《左传》,因放荡不羁而不被乡亲尊重。高祖武德年间,任博州助教,天天喝酒,不把教学当回事。博州刺史达奚恕多次批评他,马周便扬长而去,到曹州、

  • 十三日备尝记·曹晟

    [清] 曹晟 英吉利古荷兰西国也,今之英人红毛冒之耳。荷兰国富地广,历年既久,俗尚奢侈,酰于逸乐,不知兵革,专以利惠结属国。红毛人尚武多力,刁暴而巧,然穷困因求荷兰抚恤,荷兰与以沿海弃地。既久,四面皆红毛部落,荷兰圈于中,遂日弱

  • 卷之七十四  菽園雜記二(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李斐英·周诒春

    李斐英 字倬章。年二十九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建闽侯县仓前山对湖琴泉山馆。已婚。初学于兴化哲理中学堂。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罗彻斯特东高等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罗彻斯特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二

  • 十五年·佚名

    甲寅春正月1月1日○丙寅朔,正言韓泰東以爲:「金徽之陰邪縱恣,而罪止罷職,不可謂是非已定也。緣臣無狀,以損聖明待臺閣之體,臣亦何心,自比聖世臺閣上人物哉?請遞。」退待。憲府處置,以提起已停之論。遞差。1月2日○丁卯,命給魯山

  •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晏婴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

  • 序·胡寅

    《崇正辩》何为而作欤?辟佛之邪说也。佛之道孰不尊而畏之,曷谓之邪也?不亲其亲而名异姓为慈父,不君世主而拜其师为法王,弃其妻子而以生续为罪垢,是沦三纲也。视父母如怨仇,则无恻隐;灭类毁形而无耻,是无羞恶;取人之财,以得为善,则

  • 卷三·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三     明 夏良胜 撰脩道之教之义【立教之本 敷教之则垂教之典章教之风 尊教之制异教之流】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程頥曰民之生

  • 卷十七·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胜义谛。何等为十。一者成就不生法故。二者成就不灭法故。三者成就不坏法故。四者成就不出不入法故。五者成就超言境界故。六者成就无言诠法故。七者成就无戏论法故。八者成就不可说法

  • 第十三則 巴陵銀碗裏盛雪·胡兰成

    第十三則巴陵銀碗裏盛雪舉:僧問巴陵顯鑒禪師: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銀碗裏盛雪。提婆尊者原是古印度諸外道之一,因見第十四祖龍樹尊者,得傳佛心印,為第十五祖。佛重廓爾忘言,而提婆極善言語。彼時印度欲議論,須奉王敕,於大寺中聲

  • 茗史·万邦宁

    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奥。参考价值不大。

  • 介庵词·赵彦端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