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則 巴陵銀碗裏盛雪

第十三則巴陵銀碗裏盛雪

舉:僧問巴陵顯鑒禪師: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銀碗裏盛雪。

提婆尊者原是古印度諸外道之一,因見第十四祖龍樹尊者,得傳佛心印,為第十五祖。佛重廓爾忘言,而提婆極善言語。彼時印度欲議論,須奉王敕,於大寺中聲鐘擊鼓,然後論議。於是外道於僧寺中封禁鐘鼓,以為沙汰。時提婆尊者知佛法有難,遂運神通登樓撞鐘,欲擯外道。

外道遂問:樓上聲鐘者誰?提婆云:天。又問天是誰?天是我。又問我是誰?我是你。你是誰?你是狗。狗是誰?提婆云:狗是你。如是七返,外道自知負墮伏義,遂自開門。規矩是負墮者返披袈裟,勝利者持赤旛,於是提婆遂從樓上持赤旛下來。外道云:汝何不後?提婆云:汝何不前?外道云:汝是賤人。提婆云:汝是良人。如是展轉酬問,外道盡折,皆斬首謝過,提婆止之,但令歸佛。

我引這一段,是因為覺得很好玩。這有點像我鄉下的兒語:「外婆咳,喫豆哉。啥個豆?羅漢豆。啥個羅?三斗籮。啥個三?破雨傘。啥個破?斧頭破。啥個斧?狀元斧」如此連轉下去可以無底止。但是提婆答外道的間,到得:「我是誰?我是你。妳是誰?妳是狗。狗是誰?」提婆卻曰:狗是你,突然的不再轉下去,使發問的外道喫個不意,像被一口氣噎住了,倉猝間不知再說什麼好,這樣他失了一機,就是一敗。這是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是提婆持赤旛下來的問答:外道問「汝何不後?」他不答而反問:

「汝何不前?」這是賓主易機。外道失了主機,乃曰:「汝是壞人」,提婆不同他一句:「我是好人」而曰:「汝是好人」,這又是敵我易了位,等於提婆不是外道,外道遂置身無地了。他這樣再失一機,遂決定的敗北了。

所以馬祖說:「凡有言語,是提婆宗,汝若體究得提婆宗,西天九十六種外道被汝一時降伏。」我們今日對西洋,對◎◎,當著天下人面前,亦要像提婆的會言語。

佛法是有說?是無說?佛法與言語是別?是不別?這難以理論說明,但是可以詩意來說明。巴陵郡新開院的顯鑒老禪師說佛法是銀碗,言語是盛的雪,好新鮮照耀。雪與銀碗,是別非別?要問也可間:若不問,則也可不問。所以雪竇禪師頌的開頭,先讚歎他:「老新開,端的別,解道銀碗裹盛雪。」

但是底下的再兩句頌:「九十六個應自知,不知應問天邊月。」則又是雪竇自己的見解了。他以為九十六種外道亦皆是佛法,是佛法的陰陽向背的光陰,他們但凡能自知就好了。雪竇是把馬祖說的「降服外道」,來了一記翻,不是降服,而是與外道一齊自知。雲門禪師早已說過:「馬大師好言語,只是無人問。」

有僧便問:如何是提婆宗?門云:「九十六種,汝是最下一種。」所以你要與諸外道一齊自知。而雪竇比雲門,是更明白地提出了「自知」二字來。

「天下篇」裹莊子對諸家(連莊子自己也在內)是從高高的地方看他們,比起來,提婆對於外道卻是兩個對等的小孩在比唸口簧。雪竇喜愛這個,他的頌末兩句是:「提婆宗!提婆宗!赤旛之下起清風。」

但是莊子的也好。莊子把他自己也說在內。他批評諸家時,就像是說的他自己一樣,外道諸家皆只是莊子的跌蕩自喜。後來惟司馬遷寫史記列傳也能像這樣。但凡自知負墮了,即也不必斬首謝過,而皆可以是好的,譬如奸惡方可與忠良一般上得戲臺演戲。演戲的人知道自己是在演戲,這就是自知了。我表哥在學校裏教物理學,他道:物理學上的錯誤亦是只要自知了,它就還是成立的。中國歷史上凡開創新朝代,當時天下的好人壞人便皆有這樣的自知,所以必有言語,像戲臺上的必有戲詞。一個好時代的言語像銀碗裏盛雪。

猜你喜欢
  十一、州勘庵主·慧开
  卷第七十·李通玄
  目次·佚名
  卷之十·铁壁慧机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六·永觉元贤
  金刚仙论 第一卷·佚名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佚名
  观音义疏卷下·智顗
  大雲初分解脱有德转藏健度第九·佚名
  卷七十八·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七·佚名
  第四品 谛分别·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玄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仆侦·汤显祖

    【孤飞雁】〔净扮郭驼挑担上〕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柳郎君翰 墨人家长。无营运,单承望,天生天养,果树成行。年深树老,把园围抛漾。你 索在何方?好没主

  • 卷七十六·毕沅

      ◎宋纪七十六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四年辽太康七年   春,正月,乙未,命步军都虞候林广经制泸夷。   时韩存宝讨泸蛮乞第,逗挠不进,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弘治十四年十一月乙亥朔 钦天监进弘治十五年大统历 上御 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 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群臣行礼如仪 再运太仓银十五万两于宁夏以助军储从巡抚都御史王珣请也 礼部奏冬至节例赐百官

  • 第一九五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五·佚名

    竹南三、四保粮差进出各款(余春开呈)谨将竹南三、四保粮差,年额进出各款,开列呈电。今开:进款项下:一、年额收各业户应贴辛劳,共银贰百壹拾元。出款项下:一、年应贴首保备差备办迎春、开征费用银五元。又

  • 七七二 寄谕英廉等亲赴汪为霖家中严查有无《西斋集》等书·佚名

    七七二 寄谕英廉等亲赴汪为霖家中严查有无《西斋集》等书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大学士英<廉>、侍郎诺<穆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奉上谕:闵鹗元奏,查办王仲儒《西斋集》,先据伊曾孙王度于二

  •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佚名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续获遗书,将书名部数恭折奏报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访遗书,已将三次购得各书,先后开列清单,奏蒙圣鉴。臣仍谆饬所

  • 宇文孝伯传·李延寿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

  • 卷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五嘉礼册立皇后之礼制下礼部尚书一人赴内阁承制乃诹吉以闻徧布诸司供备豫期礼部工部官防制册寳于内务府恭送内阁镌册文寳文内阁大学士学士礼部工部尚书侍郎朝服行礼如仪  【详尊崇礼

  • 卷九五·邱濬

    ▲权量之谨 《舜典》:同律度量衡。 孔颖达曰:“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两,皆取法于律。” 蔡沈曰:“律谓十二律,六为律、六为吕,凡十二管,皆径三分有奇,空

  • 尚书七篇解义卷二·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禹贡贡者赋贡之总名禹敷土随山刋本奠高山大川古虽有州域然洪水茫茫疆界不别道路不通禹欲治之先分定其州域以为水之脉络实因于山故随山以视之然后察源知流而有所用智伐木以通之然后居高临下而有所施功又

  •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我们全中国的佛教徒,在太虚大师领导下,组织成立佛教访问团行将出发了!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太虚等顷因国中文化界之启发,佛学人士之赞助,及海外各地佛教徒之吁请,爰组织成立本团,将赴缅甸、印度、钖兰、暹罗等处,朝拜佛教诸圣

  •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七年秋作──一  六离合释法原文西方释名,有其六种:一、依主,二、持业,三、有财,四、相违,五、带数,六、邻近。以此六种,有离合故,一一具二,若单一字名,即非六释,以不得成离合相故。一、依主者:谓所依为主,如说眼识,识依眼起,即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大城。于初会时降伏俱知魔军。及调伏一切外道。舍离生死渡诸瀑流。是

  • 卷第四·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普说除夕。普说。今夕是除夕。尽一年之日谓之除。古人比之人之死日。尽一人之生谓之死。所以道腊月三十日到来。一年自正月初一日起。直至除夕。那一年有无得失。至除夕交结明

  • Z的悲剧·埃勒里·奎因

    血案发生在阿冈昆监狱所在的提尔登郡。一天晚上,树敌无数的福塞特参议员被人刺杀于自己的书房内,当天,一个矮小的男人正好从阿冈昆监狱刑满释放。书房内的一封信将线索指向了这个男人。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受邀参与调查的

  • 海国图志·魏源

    中国清代魏源著。100卷。作者为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是中国近代维新改良思想的先驱者和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林则徐嘱托,据《四州志》及中外文献资料,于1842年12月编成《海国

  • 遵生八笺·高濂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该书撰成于万历十九年(1591)。共十九卷,分为八个部分。卷一、卷二为清修妙论笺,摘录历代养生格言,其宗旨多出于医家、道家;卷三至卷六为四时调摄笺,记录按四时不同

  • 冷庐杂识·陆以湉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