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出 林公避兵

【传言玉女】〔小生上〕乍折秋香。疑似蟾宫初降。步云衢扶摇直上。行看那咫尺玉阶仙仗。这阶梯经史如何撇漾。

〔南乡子〕人乐艳阳天。百啭莺声醒醉眠。树杪斜阳影裏挂秋千。隔水遥闻笑语喧倦倚绿窗前吟就新诗又断联。惹得梁间双燕舞翩跹。飞遶靑云复入帘。小生林润。幼入鸿门。赖师友之功。荷祖宗之泽。今科添领乡荐。平生志愿。少伸万一。且喜闻得我恩兄邹兰谷亦中本省高魁。不胜踊跃。昨日修书寄去。少表微忱。且待会试将期。预到杭城叙阔。约他同上京师。是所愿也。两日尘事碌碌。简编久废。今日稍暇。不免到书房把旧文点检一检。〔看书介〕

【驻马听】静几明窗。积案文章翰墨芳。只见千般月露。万种风云。笔势荧煌。文字也各成一家。多有不同。有一等大羹玄酒味难忘。有一等长江一泻翻空浪。仔细端详。满前锦绣皆师范。

两日中酒。不觉神思困倦。纔看得几篇文字。就要睡来。且隐几少卧。〔作卧介〕

【步蟾宫】〔贴上〕绿鬓仙郞膺重望。时不遇珠韬夜光。今朝桂子发天香。幸作月中仙匠。

〔南乡子〕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未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扫春山不时添。闷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厌厌。满院杨花不卷帘。奴家王氏之女。林郞之妻。金屛绣褥。生成纨袴之家。韦布荆钗。暂作糟糠之妇。窗前相夫子。惟知举案齐眉。架上勤女工。不学回文织锦。且喜我相公新中乡举。已有登第之阶。只怕他学病于自足。力怠于名成。终为小就而已。两日在外应酬世事。今日想在书房看书。不免去劝勉一回。正是不用红妆牵李靖。且将机杼激苏秦。此处已是书房。〔听介〕

【驻马听】悄步书堂。怎么不见书声。不听得吟哦诵典章。待我觑他一觑。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梦熟黄粱。庄周蝴蝶正顚狂。周公事业成何望。谩且思量。想是他酒酲春色生微恙。

〔叫介〕相公。〔小生醒介〕娘子何来。〔占〕特来探你看书。〔小生〕娘子请坐。卑人神思困倦。隐几而卧。得一午梦。十分奇异。〔占〕愿闻其详。〔小生〕娘子。你听我道。

【素带儿】方成睡梦。一伙强徒仗剑芒。只见他裸形披发。不似我中国衣冠模样。他攻杀来时。英雄似虎狼。又见许多妇女尽皆掳去。见几处悲号欲断肠。还思想。这梦儿呵。非常灾异不比高唐。

〔占〕相公。昼之所为。夜之所梦。相公连日飮酒。神思不宁。致成此梦。

【升平乐】惆怅。君心未静。感尘嚣碌碌。世务忙忙。〔小生〕世事虽接。我也绝无感动。〔占〕游思妄想。难保必无。你或念着干戈抢攘。和那年岁凶荒。〔小生〕何曾念及于此。〔占〕终不然梦见许多妇女。敢在花街柳巷。有所感动。堪伤。少年司马易轻狂。牵惹得精神莽撞。〔小生〕这个一发没有了。〔占〕相公不须疑怆。却不道十二巫峯梦断襄王。

〔小生〕娘子。古人有言。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我和你际此承平。可谓福矣。近闻得海岛倭夷造乱。倘或有变。应了我梦中之事了。如何是好。你听我道来。

【素带儿】家居在海邦。城垣非壮。承平久怎惊鼓动渔阳。若有此变。未免漂流别境。那时呵。飡风宿水乡。恐破甑生尘愁范丹。到那时我虽要去会试。如何放得你下。只求没有此变便好。须祈禳。愿淸平郊野并见鸾凰。

〔占〕相公。你有此诚心。故有此奇梦。倭夷之变。妾未尝闻。不须过虑。

【升平乐】才郞。少年经纬。当匡扶宇宙。何忧离乱。巨舟弘楫。应须驾龙门春浪。休伤。太平有象乐春光。岂妄忆无端春梦。还期观花上苑。勿作丧家情况。

【神仗儿】〔林相上〕倭夷作乱。倭夷作乱。人民逃窜。官军难阻当。把城池尽攻陷。男和女尽沦亡。乡和邑尽烧残。

相公娘子。不好了。不好了。数万倭夷尽登海岸。掳掠金银男女。烧劫城郭乡村。烟焰障天。哀声载道。漳泉二城已被攻陷。不日就到我兴化来了。城郭不完。守御无备。不可在此待死。早寻避兵之计。〔占悲介〕天那。有此大变。果然应了相公的梦了。敢只是死也。〔小生〕娘子且不要烦恼。如今只要性命。顾不得家了。倭夷入寇。不过在我沿海郡县。杭州内地。必然安堵。我有恩兄邹兰谷在彼。且是嫂嫂贤慧。我与你同到那裏。侨居几时。再作区处。〔占〕此计固好。但奴家从来娇养。安能远涉江湖。况此行囊橐萧然。岂可久依亲戚。〔小生〕娘子。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是免死而已。〔副末〕相公娘子。事不宜迟。旣有此意。早早去罢。〔小生〕林相。你快去收拾几两盘费。只带些随身细软。其余都撇了罢。顷刻就要下船了。快走快走。〔副末〕小人就去顾船了。相公娘子。再不可迟。正是栋梁遭突厥。燕子各分飞。〔下〕

【排歌】〔小生〕家世莆田。箕裘永常。无端海寇猖狂。百年桑柘叹沦亡。千里萍菰傍那方。〔合〕靑山古。绿水长。江河举目异风光。途中味。客裏肠。岂堪回首望家邦。

【前腔】〔占〕金屋婵娟。漂流异疆。何曾历此凄凉。愁眉一带蹙春山。泪滴千行洒夕阳。〔合〕夫携妇。子唤娘。江天烽火断人肠。千江月。一苇航。堪嗟黄鸟寄他邦。

〔小生〕兄弟当年会浙西。

〔占〕今朝患难欲相依。

〔小生〕鸾凰本是同声鸟。

〔占〕天借风云一处飞。

猜你喜欢
  三槐·唐圭璋
  稼轩词 三·辛弃疾
  第二幕·老舍
  第四折·白朴
  呻吟语·徐志摩
  原序·孙默
  卷537 ·佚名
  卷二十四·陈起
  卷一百三十三·陈思
  卷八百五十九·佚名
  卷四百一·佚名
  卷八·徐倬
  御选金诗卷二十四·康熙
  卷二十·陈衍
  梨园原序·黄旛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王夫之

    ◎李、文、方列传 李永茂,字孝源,河南南阳人。中天启乙丑进士,历宫中外,有能名。 崇祯末,擢佥都御史,丁艰家居。李白成陷南阳,永茂与前布政使贺自镜携家避寇,南奔襄阳。时左良玉、刘洪起兵各数万,沿汉屯聚,暴掠不戢。自镜女

  • 卷五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八 【起丁未尽辛亥】考异【提要起丁未下有汉高祖刘知远晋天福十二年尽辛亥下有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凡五年 【丁二月汉高

  • 卷第二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七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德八年十二月乙未朔升吏部主事阎铎为陕西按察司佥事○荫故吏部尚书马文升孙天祐为中书舍人○南京六科给事中史鲁等劾奏守备太监刘琅先年守备毒害军民今闻复用人心惊怖乞令炤旧闲住南京兵部尚书刘机粗鄙不学垄断无耻

  • 第四七甲谕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新竹知县施,对三皂头役姚景给发谕帖及戳记钦加同知衔、署新竹县正堂施为给发谕戳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关责成。查三皂头役蔡昆,前在吞霄误公,业经示革在案。兹据皂、快总头役洪忠、许来佥称

  •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佚名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据江西巡抚海成解应选及应毁书籍前来,除应选各书交四库馆办理外,谨将应毁书六种,原封进呈。再,本年六月陕西巡抚毕沅奏缴违禁书籍一折,奉旨:俟回銮后呈

  • 一三九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将各省解到《初学集》等书及板片销毁折·佚名

    一三九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将各省解到《初学集》等书及板片销毁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大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查从前奉旨,谕令各省将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等书,解京销毁。前经臣等将解到各书,奏交内务府烧毁

  • 绎史卷三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隠公摄位左传【隠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防继室以声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隠公立而奉之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史记初惠公适夫人

  • 序·田文镜

    州县事宜 钦颁州县事宜 佐治药言 【 续言附后】 学治臆说 【 续言附后】 梦痕录节钞 折岳便览 亲民之官莫如州县使州县皆淂人则政蕳刑清民安物阜又何有兵革之患哉故州县造福易作孽亦易其造端甚微而身家民命皆系之催科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八·高晋

    祀典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八日礼部奏言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恭逢皇上圣驾南巡【臣】等伏查三十年圣驾南巡【臣】部具奏沿途秩祀事宜奉防照二十七年举行嗣经奏准禹陵元圣周公先师孔子阙里东岳岱宗河渎淮渎江渎河神庙海神庙南

  • 鬻子卷上·鬻熊

    华州郑县尉逢行珪注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

  • 卷三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四秋官司寇第五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爲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正义王氏昭禹曰秋乃天地肃杀之时也谓之司寇

  • 卷三十一·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一宋 王昭禹 撰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辩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冦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

  • 卷第二十八·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三 中阿含经之余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 一分别六界经。佛于陶师屋中,为弗迦罗娑利比丘,说六界聚,六触处,十八意行,四住处法。二分别六

  • 第十五品·佚名

    第一章 缘论今称缘论。此处,依因缘之所缘法,[对于其他之法]依因缘而缘,不依所缘缘、无间缘、等无间缘而缘;或依所缘缘而缘,不依无间、等无间缘而缘。故言缘性是固定,乃大众部之邪执。一(自)缘性是固定耶?(他)然。(自)思惟是因,其又非

  • 吹剑录外集·俞文豹

    宋俞文豹撰。一卷。文豹有《吹剑录》已著录。卷首有淳祐十年(1250)序,是为成书年。此集卷末载二诗,诗前题辞“有绝笔斯录”,知系晚年之作,其时当在七十岁左右。其书内容较前书庄重、老练。记道学党禁始末甚详,所称韩愈、欧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佚名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

  •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昙噩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