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
甲寅
春正月
1月1日
○丙寅朔,正言韓泰東以爲:「金徽之陰邪縱恣,而罪止罷職,不可謂是非已定也。緣臣無狀,以損聖明待臺閣之體,臣亦何心,自比聖世臺閣上人物哉?請遞。」退待。憲府處置,以提起已停之論。遞差。
1月2日
○丁卯,命給魯山君夫人守墓軍及祭田,從應敎李選之請也。選又請立祠堂,俾不至混處閭家,上不許。
○上下閔愼査覆公事於刑曹曰:「父子人之大倫。若一乖舛,人安得爲人?世翼如不至全然喪性,而其子代服祖喪,則雖曰迫於弔客之指揮,愼安能免其罪也?今此査覈,不但不推問世翼,爲大違格例,糢糊莫甚,殊極無據。更加詳覈,以啓。」初敎官閔嶪死,其子世翼有狂疾。前掌令朴世采以爲:「子有廢疾,孫宜代服祖喪。」其家從之,閔鼎重、宋時烈,皆以爲當然。人皆大駭,以愼爲死其生存之父。府院君金佑明,白于入侍時,上曰:「此人倫之大變也。豈可使此人,容息於輦轂之下。」命査覈服喪首末。世采待命刑曹,久之,未有處決,時烈亦在郊外,不敢入城。右議政金壽興言於上曰:「講問變禮,士夫家常事。今因閔愼事,時烈旣不自安,世采亦以擢用之遺逸,累月待命,瞻聽不美矣。」上意未解,遂令更査。
1月3日
○戊辰,以南龍翼爲大司憲,魚震翼爲司諫,李夏鎭爲掌令,權迪爲持平,李堥爲獻納,李寅煥爲正言,以右議政金壽興兼御營都提調,崇善君澂兼司饔都提調,吏曹初以大臣擬望,上曰:「司饔都提調,大臣擬差,非定式之事,又何以大臣擬望乎?」乃以澂兄弟擬望。
○上引見大臣及備局諸宰於興政堂,右相金壽興曰:「船材御史,因臺啓,有稟處之敎矣。朝家此擧,意有所在,且無留滯作爲之事。何至貽弊如臺啓乎?」上曰:「然。依前定奪,發送可也。」後以臺啓復爭之不巳,農節且迫,不果送。壽興又曰:「文官邊倅,例用曾經臺侍之人,故或有其才可合,而拘此例,不得擬望者。今後則文臣中州牧被薦者,竝擬似可。」上允之。
1月4日
○己巳,慶尙監司李觀徵馳啓,略曰:「諸船軍士及各司奴婢,匠人等,辛亥以上物故者,身役蕩減,旣有朝家分付。而但此屬,或有無族屬,而未出立案者,或有有族屬而散而之四,不卽告狀,未出立案者,到今無由檢屍。若遵事目,必待檢屍後,成給物故立案,則隣族侵徵之弊,無時可已,不可無變通之道。卽令各邑守令,明白査覈,分明物故者,雖不得檢屍,成給立案,則雖未蒙今番蕩減之恩,亦可免日後徵布之弊。」又曰:「辛亥逃故諸般身役,癸丑以上巳蒙蕩滌,而至於甲寅正月以後,防軍番布,若不變通,則勢將徵布於隣族。不然則排朔防軍,旣有其數,他無充給之路,事極難處云。」啓下備局,金壽興白於榻前曰:「物故立案,若許退出,則虛實相蒙,詐僞難防,不許則隣族被害,誠如道臣言矣。」兵曹判書金萬基曰:「軍士逃亡,若許代定,則其弊不可防。」壽興曰:「排朔防軍,不可一名作闕,而朝家亦難每每給代矣。」上曰:「物故之類,更査變通可也。」上謂承旨曰:「注書不修日記之弊,近日益甚。今後注書,勿論實假,未修日記者,勿許陞出六品,亦勿許除拜外職,已陞六品者,亦勿收敍,奉承傳施行。」〈蓋上嘗命政院,入某月日記,則對以未及修整,故有此敎。〉上又曰:「翰林時政記未修整者,亦當如此矣。」金壽興曰:「此則已有承傳矣。」上曰:「旣有承傳,則申翼相何以出六品耶?政院其考啓。」政院考出翼相,因陞敍陞六之由,以啓,上曰:「奉承傳若是明白,則雖有陞敍之命,該曹當啓稟擧行。而循例陞出,殊甚不當。當該堂上、郞廳,姑先推考,翼相六品改正。」
1月5日
○庚午,上,下敎政院曰:「益平尉洪得箕,遽爾夭折,驚悼可言,仍念先朝眷愛之意,且思侍講寡躬之事,情意之密,亦非尋常。其令該曹,祭需從優題給,以表予意。」
1月6日
○辛未,同副承旨李端錫白上曰:「史官之修史未畢,而徑出六品者,非獨申翼相一人而已。吏曹參議申晸,正郞李藼,修撰李濡,亦皆未及修整,翼相獨爲改正,則用罰之道,似不均。且翼相言事未久,忽然遭此,其於聽聞,亦不無疑惑矣。」上曰:「蓋慮其有弊,非有他意也。四人不可盡爲改正,皆解見任,亦勿送西,待其畢修,敍用可也。」
1月7日
○壬申,遣右承旨鄭晳,及大提學金萬基于太學,試儒生製述,仍賜黃柑。命居首進士安圭直赴殿試,其餘三人,各給一分。
○以趙師錫爲獻納,柳譚厚爲正言,徐文尙爲掌令,李敏叙爲吏曹參議。
1月9日
○甲戌,龍岡縣有赤筒堤堰,灌民田數千頃。爲淑徽公主家所折受,將破堤作田,道臣啓聞。事下該曹,該曹覆啓以爲:「自古築堰,本爲利民,不可折給於公主家,請罷之。」上允之。
1月11日
○丙子,羅州地,白晝靑天,長虹橫亘,有若夏節。本道啓聞。
1月12日
○丁丑,午時日暈。
1月15日
○庚辰,以沈梓爲都承旨,李嵆爲大司諫,尹衡聖爲司諫,尹趾善爲獻納,呂聖齊爲吏曹參議。
○領中樞宋時烈上疏曰:
「臣負犯旣重,只合緘口結舌,羞愧以死。聖慈旣已布誠心以牖微臣,臣何敢終始寢默,以負我聖德乎?蓋惟舊陵變故,粤自庚子之歲,而只牽補架漏,以至十四年之久者,豈不以外面雖或如此,而內面石灰之堅固,可以萬萬無慮也?朱子論石灰之功曰:」歲久結而爲金石。「夫旣如金石,則縫罅所漏,何足爲患,及其開深尺許之後,則其堅强完固,果如朱子之說。而仍猶不停功役,以稟於聖明,任事諸臣之意,固必有所在,而如臣無狀,畏顧人言,亦且拱手默視而已,則臣之罪,顧不大歟?噫!殿下旣以語犯梓宮,譴責廷臣,臣固知聖孝出常,所以嚴敬之心,無所不至而然也。然則臣亦不敢正言,開陵時事狀。第嘗見程子所論,昭陵之疏曰:」使仁宗遺骨聖體,碎於巨石之下?「夫程子大賢也,非不知嚴敬君父,而猶且云云者,豈不以臣子迫切之心,固有所不忍不直言者耶?今臣亦宜以當時切迫之心,略陳其一二,而以暴前疏,所以不覺犯諱之實也。蓋於九月卄九日,臣以蹤迹之不安,不敢入與於始役之時,及至其夕,近侍之臣,傳諭聖意,故其翌日曉頭,冒至陵前,亟問於摠護使金壽興曰:」昨日始役時?土色如何?「壽興曰:」裳下石當罅處,有水漏之迹,而開至尺許,則乾燥堅固矣。「臣遂入臨,則方開退壙,故但見氣出如蒸。及其退壙撤去之後,復召役夫,向玄宮始役,則所用石灰,尤極堅凝,斧斤相激,有時生火。當其時,臣心之崩隕驚痛,實如斧斤落胸加腹矣。若使殿下親臨,則未知當有何指揮也。伏乞聖明,俯加諒察,上項所陳,舊陵事,如復悖謬,涉於誣罔,則乞賜重究,以明國家之刑章。
疏入不報。
1月17日
○壬午,上,下敎政院曰:「慶平君祿俸,限三年仍給。」
○以尹拯爲執義,安後泰、鄭維岳爲掌令,柳譚厚爲持平,權瑎、朴元度爲正言,申晸爲平安監司,鄭重徽爲修撰,柳之發爲慶尙都事。重徽被錄累年,今始得除,以物議之未允也,之發坐卽停李殷相之啓,有此除。
○上欲幸驪州,拜謁寧陵,右相金壽興曰:「拜陵後,依祖宗朝故事,驪州設科事,曾已陳達矣,文、武科出榜,遲速不同,必須預先稟定矣。」上曰:「中宗朝驪州設科,凡干節目,及當時赴科人,只許本州人,或通一道,許赴與否,令春秋館《實錄》考出後,稟定。」
1月21日
○丙戌,上御興政堂受灸。右相金壽興曰:「前頭陵幸時,南漢當爲宿所,城中有溫王廟,似當有致祭之擧,險川、雙嶺,俱是丙子戰場,車駕過去時,亦宜致祭。」上曰:「然,言于有司。」
1月22日
○丁亥,淸風府院君金佑明,上疏請遞扈衛大將,上不許。
1月23日
○戊子,上受灸。兵曹判書金萬基,入侍白曰:「前頭行幸時,隨駕軍兵,當預定其數矣。」上曰:「畿邑軍兵,當此農節,調發有弊,只以御營軍,及訓局別隊隨駕,而禁軍數,亦無過三百五十人可也。」右相金壽興曰:「御供饌物,亦宜預先分定於畿邑也。」上曰:「本道只以土産供上,無過十種,而自宣惠廳,計給其價可也。」
○憲府,以金萬重定配,李䎘削黜,李選削奪,閔鼎重削職,成虎徵遠竄,還收事閱月論啓,終不允,至是停之。
1月24日
○己丑,嶺南寧海府出地火。〈府南面松峴,出地火,烟氣自地上升,土石
猜你喜欢 志第十 乐二·沈约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欧阳修 卷三·温大雅 东都事略卷二十八·王称 卷二十四黑头爰立纪略附·刘若愚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第七章 结论·邹容 王沔传·脱脱 赵南星传·张廷玉 黄子澄传·张廷玉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司马光 至诚宪皇帝圣训目録·乾隆 卷四十九·宋敏求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