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琴操墓

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西天目妙高峰积雪未消因两宿禅源寺

二月春寒雪满山,高峰遥望皖东关。西来两宿禅源寺,为恋林间水一弯。

游东天目昭明太子分经台

武帝情深太子贤,分经台上望诸天。自从兵马迎归后,寂寞人间几百年。

登东天目绝顶大仙峰望钱塘江

仙峰绝顶望钱塘,凤舞龙飞两乳长。好是夕阳金粉里,众山浓紫大江黄。

出昱岭关过三阳坑后车道曲折风景绝佳

盘旋曲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此去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重关。

地传达室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转蛮。只恨征车留不得,让他桃李领春闲。

◆◆

屯溪夜泊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登白岳齐云仙境徘徊半日感慨系之因不上黄山到此乃西游终点也四首白岳雄峰朵朵奇,方岩无此巨灵姿。道家七二神仙府,第一清虚境在斯。

万历崇桢迹尚新,断碑无数纪明臣。珍珠帘外桃花落,日暮空山独怆神。

回首齐云日半暝,黄昏灯火出休宁。明朝又入红尘去,人海中间一点萍。

养生无物只烟霞,游记居然号作家。一事堪同坡老比,我行稍过浙西涯。

题宁海干人俊《天台游草》

欠缺胡麻饭一杯,每因流水想天台。何当手把搜神卷,玉阙琼楼遍历来。

送友人之广东

别酒淋漓醉不辞,春风杨柳雨丝丝。海天若有行人便,庾岭梅花寄一枝。

乱离杂诗

飘雪琴剑下巴东,未必蓬山有路通。乱世桃园非乐土,炎荒草泽尽英雄。

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

一、巴东:马来西亚地名

二、草檄:《陈书·蔡景历传》:“诏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指立功。

青岛杂事诗十首

万斛涛头一岛青,正因死士忆田横。而今刘豫称齐帝,唱破家山饰太平。

果树槐身次第成,崂山一带色菁菁。民风东鲁仍儇薄,到处瓜田有夜棚。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堂堂国士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

京尘回首十年余,尺五城南隔巷居。记否皖公山下别,故人张禄入关初。

邓家姐妹似神仙,一爱楼居一爱颠。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王后卢前意最亲,当年同醉大江滨。武昌明月崂山海,各记东坡梦里人。

共君日夜话钱塘,不觉他乡异故乡。颇感唐人诗意切,并州风物似咸阳。

湛山一角夏似秋,汪酒卢茶各赠投。他日倘修流寓志,应书某为二公留。

一将功成万马喑,是谁纵敌教南侵?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无题

平居无计可消愁,万里烽烟黯素秋。北望中原满胡骑,夕阳红上海边楼。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

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输降表已传关外,册帝文应出海涯。

北阙三书终失策,暮年一第亦微瑕。千秋论定陈同甫,气壮词雄节较差。

万安桥头闲步忆旧游

半堤桃柳半堤烟,急景清明谷雨前。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进香船。

龙门坑纪胜

小和山下蛟龙庙,聚族安居两百家。好是阳春三月暮,沿途开遍紫藤花。

咏西子湖

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赠宋某

万卷图书百亩山,广平老去剧清闲。驱车莺鹤亭前过,为乞新茶一叩关。

志亡儿耀春之殇六首

嬴博之间土已陈,千秋亭畔草如茵。虚堂月落星繁夜,泚笔为文记耀春。

命似潘儿过七旬,佯啼假笑也天真。两年掌上晨昏舞,慰我黔娄一段贫。

跬步还须阿母扶,褰裳言语尚模糊。免教物在人亡后,烧出红绫半幅襦。

明眸细齿耳垂长,玉色双拳带乳香。收取生前儿戏具,筠笼从此不开箱。

魂魄何由入梦来,东西歧路费疑猜。九泉怕有人欺侮,埋近先茔为树槐。

生小排行列第三,阿戎原是出青蓝。怜他阮籍猖狂甚,来对荒坟作醉谈。

沪杭车窗即景

男种秧田女摘茶,乡村五月苦生涯。先从水旱愁天意,更怕秋来赋再加。

为刘开渠题画

扁舟来往烟波里,家住桐洲九里深。曾与严光留密约,鱼多应共醉花阴。

为姜丹书题《丹枫红叶图》

难得多情范致能,爱才贤誉满吴兴。秋来十里松陵路,红叶丹枫路几层。

中年次陆竹天氏韵

叔世天难问,然邦德竟孤。临风思猛士,借酒作清娱。

白眼樽前露,青春梦里呼。中年聊落意,累赘此微躯。

接语堂自天目禅源寺来书戏成一绝欲寄而未果远得林公一纸书,为言清绝爱山居。禅房亦有周何累,积习从知不易除。

海上候曼兄不至回杭后得牯岭逭暑来诗步原韵奉答并约于重九日同去富阳语不惊人死不休,杜陵诗只解悲秋。朅来夔府三年住,未及彭城百日留。

为恋湖山伤小别,正愁风雨暗高楼。重阳好作茱萸会,花萼江边一夜游。

中秋无月风紧天寒访诗僧元礼与共饮于江干醉后成诗仍步曼兄《逭暑牯岭》韵两度乘闲访贯休,前逢春尽后中秋。偶来邃阁如泥饮,便解貂裘作质留。

吴地寒风嘶朔马,庾家明月淡南楼。东坡水调从头唱,醉笔题诗记此游。

和刘大杰《秋兴》

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乞酒岂能千日醉,看囊终要半分钱。满城风雨重阳近,欲替潘诗作郑笺。

偶过西台有感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偶向西台台畔过,苔痕犹似泪淋浪。

题诸真长《病起楼图》四首

展卷同看病起楼,恍然旧地作重游。分明画里呼难出,只觉真长在上头。

痛绝人琴又一春,市楼诗梦久成尘。披图仿佛谈诗夜,不见当年病起人。

病起楼从画里寻,画师笔墨似云林。不须画出邻人笛,满目山阳已不禁。

朱陆刊诗溯昔游,昔游人去画存留。而今画里重看画,记得相逢在市楼。

赵龙文录于右任并已作诗题扇贻余姑就愿诗和之亦可作余之四十言志诗两首卜筑东门事偶然,种瓜敢咏应龙篇。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

昨日东周今日秦,池鱼那复辨庚辛。门前几点冬青树,便算桃源洞里春。

自万松岭至凤山门怀古有作

五百年间帝业微,钱塘潮不上渔矶。兴亡自古缘人事,莫信天山乳凤飞。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

我住大桥头,窗对涌泉寺。日夕望遥峰,苦乏双飞翅。

夜兴发游山,乃遂清栖志。暗雨湿衣襟,攀登足奇致。

白云佛面寒,海风松下恣。灯火记来程,回头看再四。

久矣厌尘嚣,良宵欣静閟。借宿赞公房,一洗劳生悴。

下鼓山回望

夜宿涌泉云雾窟,朝登朱子读书台。怪他活泼源头水,一去千年竟不回。

赠福州报界同人两首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

闽中风雅赖扶持,气节应为弱者师。万一国亡家破后,对花洒泪岂成诗。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三十八·陈廷敬
  唐子西文录 全文·强行父
  第十六出 悟诈·李渔
  第二十八出 题画·孔尚任
  第三出 闺咏·叶宪祖
  第一折·尚仲贤
  序·杨慎
  曹文贞公诗集后録·曹伯启
  卷八十三·陆游
  卷五十八·陈思
  卷四百五十六·曹学佺
  卷一百七十·曹学佺
  卷九十八·曹学佺
  八集 三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百九十四 後周紀五·司马光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二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顯德五年(戊午、九五八年)   春,正月,乙酉,廢匡國軍。   唐改元中興。   丁亥,右龍武將軍王漢璋奏克海州。   己丑,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權揚州

  •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崔鸿

    慕容盛 慕容盛字道运宝之庶长子也秦建元中生于长安少沈敏多谋略建元末苻坚诛慕容氏盛潜奔于中山王冲及冲称尊号有自得之志赏罚不均政令不明盛年十三谓叔父柔曰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

  • 卷之三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纪昀

    列传宋 【七十六】○宋七十六刘锜吴玠吴璘【挺】李显忠 杨存中 郭浩杨政刘锜吴玠吴璘李显忠杨存中郭浩杨政△刘锜刘锜字信叔秦州成纪人泸州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宣和闲授合门祗候高

  • 魏澹传·李延寿

    魏澹,字彦深,魏收的堂兄弟。十五岁失去父亲,专心精一,发奋读书,才能出众,善于写文章。在北齐做官,任殿中侍御史,参与修订五礼和撰写《御览》。又任殿中郎、中书舍人,与李德林一起撰写国史。入北周后任纳言中士。隋初,任行台礼部

  • 滕宗谅传·脱脱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后来范仲淹称赏他的才华,于是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任大理寺丞,主管当涂、邵武二县,升为殿中丞,代任后回到京中。逢宫中失火,朝廷下诏追查失火的原因,宗谅与秘书丞刘越都上

  • 罗喻义传·张廷玉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请假回乡。天启初年返回朝廷,历任谕德,负责经筵讲席。天启六年(1626),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想替魏忠贤建造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倡议者,平息了此事

  • 楚王朱桢传·张廷玉

    楚昭王朱桢,太祖第六子。当他出生时,平定武昌的捷报正好传到,太祖高兴地说:“此儿长大后,以楚封之。”洪武三年(1370),朱桢封为楚王。十四年,朱桢前往藩地武昌。曾抄录《御注洪范》及《大宝箴》放置座位之右。十八年四月,铜鼓

  • 卷二十一·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一宋 夏僎 撰君奭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説周公作君奭成王自周公复辟之后即政于新邑即命周公使为太师洛诰所谓居师是也既命周公为太师必升召公为太保使之同心协力相成王以为

  • 第34章·老子

    【原文】大道汜兮,其可左右(1)。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2),成功遂事而弗名有(3)。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4)。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5)。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

  • 卷二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四宋 王昭禹 撰内史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枋本又作柄兵病反治直吏反】【夫上下之分有道揆有法守大宰有八柄诏王驭羣臣者明道揆于上

  • 错币第四·桓宽

    【题解】“错”与“铸”意同。“错币”就是铸币。本篇是讨论货币官铸、民铸的问题。文学主张民铸,大夫则主张必须官铸。大夫曰:交市通施(1),民事不及(2),物有所并也(3)。计本量委(4),民有饥者,谷有所

  • 不尽品第二十六·佚名

    是时善业念佛所说明度无极义甚深不可荆譬如虚空。闿士当何缘思惟之。佛言:五阴十二因缘不可荆当作是惟。十二因缘適得其中。闿士初坐树下时以不共法惟十二因缘。是时一切智智慧具足。闿士行明度时惟十二因缘不尽者,出应

  • 卷第二十三·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三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偈颂下 牧牛图十颂 未牧 头角生狞未受调。出门那管犯佳苗。云深泥滑山前路。背却家乡日转遥。 初调 忽然狭路得相逢。蓦鼻牵来不放松。顽性几回贪入草。拽来赖有握鞭童

  • 孚远县乡土志·佚名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

  • 定性书·程颢

    又称《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答张横渠子厚先生书》,北宋程颢著。论述己性不分内外物我,主张通过定性的方法,达到廓然大公、顺应万事而不动情感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为此,程颢特作

  • 善见律毗婆沙·佚名

    亦称《善见毗婆沙律》、《毗婆沙律》、《善见律》、《善见论》等。佛教律书。18卷。古印度*佛音著。南朝齐僧伽跋陀罗与僧猗于永明六年(488)在广州竹林寺译出。内容前4卷述说佛教的三次结集和*阿育王时佛教向外传播的

  • 隆兴编年通论·祖琇

    亦称《隆兴佛运通论》。佛教史书。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二十九卷(含目录一卷)。编年体。记述上自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凡八百九十四年的佛教史实。按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进行编录。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