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子西文录 全文

  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后之人用乐府为题者,直当代其人而措词,如《公无渡河》须作妻止其夫之词,太白辈或失之,惟退之《琴操》得体。

  六经已后,便有司马迁,三百五篇之后,便有杜子美。六经不可学,亦不须学,故作文当学司马迁,作诗当学杜子美,二书亦须常读,所谓“何可一日无此君”也。

  司马迁敢乱道却好,班固不敢乱道却不好。不乱道又好是《左传》,乱道又不好是《唐书》。八识田中,若有一毫《唐书》,亦为来生种矣。

  三谢诗,灵运为胜,当就《文选》中写出熟读①,自见其优劣也。

  ----------------

  ①“文”,据《学海类编》补。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及观陶元亮诗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如《桃源记》言“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造语,而元亮其尤也。

  杜子美《秦中纪行诗》,如“江间饶奇石”,未为极胜;到“暝色带远客”,则不可及已。

  子美诗云:“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盖绝唱也。余惠州诗亦云:“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又云:“片云明外暗,斜日雨边晴。山转秋光曲,川长暝色横。”皆闲中所得句也。

  子美云:“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用商鞅,法令如牛毛。”其于治道深矣。

  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缺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矣。

  《琴操》非古诗,非骚词,惟韩退之为得体。退之《琴操》,柳子厚不能作;子厚《皇雅》,退之亦不能作。

  东坡诗,叙事言简而意尽。忠州有潭,潭有潜蛟,人未之信也。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人方知之。东坡以十字道尽云:“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言“渴”则知虎以饮水而召灾,言“饥”则蛟食其肉矣。

  谢固为绵州推官,推官之廨,欧阳文忠公生焉。谢作六一堂,求余赋诗。余雅善东坡以约词纪事,冥搜竟夕①,仅得句云:“即彼生处所,馆之与周旋。”然深有愧于东坡矣。

  ----------------

  ①“夕”原作“久”,据《类编》改。

  韩退之作古诗,有故避属对者,“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是也。

  杜子美祖《木兰诗》。

  晚学遽读《新唐书》,辄能坏人文格。《旧唐书》赞语云:“人安汉道之宽平,不厌高皇之嫚骂。”其论唐亡云:“注江海以救焚,焚收而溺至;引鸩爵以止渴,渴止而身亡。”亦自有佳处。

  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余亦云: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而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皎然以诗名于唐,有僧袖诗谒之,然指其《御沟诗》云:“‘此波涵圣泽’,波字未稳当改。”僧艴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诗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复来,乃取笔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复来,云欲更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要当如此乃是。

  近世士大夫习为时学,忌博闻者,率引经以自强。余谓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挟六经以令百氏,百氏必服,然谓之知经则不可。

  王荆公五字诗,得子美句法,其诗云:“地蟠三楚大,天入五湖低。”

  《文选》三赋,《月》不如《雪》,《雪》不如《风》。

  东坡隔句对:“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或云:“结”,古“髻”字也。退之序,是“长颈高结喉,中又作楚语。”

  余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凡为文,上句重,下句轻,则或为上句压倒。《昼锦堂记》云:“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下云:“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非此两句,莫能承上句。《居士集序》云:“言有大而非夸。”此虽只一句,而体势则甚重。下乃云:“达者信之,众人疑焉。”非用两句,亦载上句不起。韩退之与人书云:“泥水马弱不敢出,不果鞠躬亲问,而以书。”若无“而以书”三字,则上重甚矣。此为文之法也。

  东坡赴定武,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余时年十八,谒之。问余:“观甚书?”余云:“方读《晋书》。”卒问:“其中有甚好亭子名?”余茫然失对,始悟前辈观书用意盖如此。

  关子东一日寓辟雍,朔风大作,因得句云:“夜长何时旦?苦寒不成寐。”以问先生云:“夜长对苦寒,诗律虽有剉对,亦似不稳。”先生云:“正要如此。一似药中要存性也。”

  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

  苏黄门云:“人生逐日,胸次须出一好议论。若饱食暖衣,惟利欲是念,何以自别于禽兽?予归蜀,当杜门著书,不令废日,只效温公《通鉴》样,作议论商略古人,岁久成书,自足垂世也。”

  张文昌诗:“六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糜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南征赋》“时廓舒而浩荡,复收敛而凄凉。”词虽不工,自谓曲尽南迁时情状也。

  读退之《罗池庙碑》“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辄流涕有感。

  《乐府解题》,熟读大有诗材。余诗云:“时难将近酒,家远莫登楼。”用古乐府名作对也。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凡作诗,平居须收拾诗材以备用。退之作《范阳卢殷墓志》云:“于书无所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是也。

  诗疏不可不阅,诗材最多,其载谚语,如“络纬鸣,懒妇惊”之类,尤宜入诗用。

  谢玄晖诗云:“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平楚”,犹平野也。吕延济乃用“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谓楚,木丛。便觉意象殊窘,凡五臣之陋,类若此。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如杜子美《北征》一篇,直纪行役尔,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此类是也。文章只如人作家书乃是。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阮阅
  抱真堂诗话 全文·宋征璧
  十一、元剧之结构·王国维
  卷十一·贯休
  卷三十二·孙默
  唐诗镜卷一·陆时雍
  运命的逻辑·徐志摩
  人变兽·徐志摩
  卷七十七·朱彝尊
  东坡集补钞·吴之振
  卷七十三·吴之振
  唐音巻十三·杨士弘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十六·陈衍
  ●远山戏·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331_1 【享太庙乐章】段文昌   肃肃清庙,登显至德。泽周八荒,兵定四极。   生物咸遂,群盗灭息。明圣钦承,子孙千亿。   卷331_2 【题武担寺西台】段文昌   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

  • 卷三百八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九荇花类【附葓】七言絶句胥门闲泛        【唐】皮日休青翰虚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醉来欲把田田叶尽裹当时醒酒鲭次余仲庸松风阁韵    【宋】裘万顷已着遗经

  •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荀悦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登陇崆峒而还。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始立泰畤于甘泉。夏五月。谏议大夫终军使者安国少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大冠。衣长缨。必羁王之颈。致之阙下。军既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甲戌朔礼部覆工科给事中徐浦奏朝参官员不许例外多带从人入朝舆马不得逼近东西二栅门及正阳门前得旨屡有明禁各官玩肆不行遵守后有犯者令厂卫捕治○丙子○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上以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二六九 福建学政陆锡熊奏谢曲垂宽宥仅令分赔工价折·佚名

    一二六九 福建学政陆锡熊奏谢曲垂宽宥仅令分赔工价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福建学政陆锡熊跪奏,为恭谢天恩事。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廿五日臣准吏部札开,钦奉上谕:着将文渊、文源、文津三阁书籍所有应行换写篇页及装订挖

  •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周作人

    我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初到北大,及至民国十六年暑假,已经十足十年了,恰巧张作霖称大元帅,将北大取消,改为京师大学,于是我们遂不得不与北京大学暂时脱离关系了。但是大元帅的寿命也不久长,不到一年光景,情形就很不像样,只能退回

  • 朱天光传·李延寿

    ..朱天光,是..朱荣的从祖哥哥的儿子。从小勇敢,有决断,..朱荣对他特别亲近,常让他参与军队的谋划。孝昌末年,..朱荣占据并州、肆州,任天光为都将,总统肆州的兵马。孝明帝驾崩,..朱荣率军至京城,将后方的事委托给他照料。建义初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八四裔考东南夷琉球【三屿附】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遣使持诏谕琉球是年九月从海船副万户杨祥请以六千军往降之不听命则遂伐之继有书生吴志斗

  • 春秋属辞比事记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会盟【会而后盟也】隐六年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桓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冬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十七年春正月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齐将谋纪

  • 卷一百三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嘉礼七朝礼宋史礼志常朝之仪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为便殿谓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外又有含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防不御正衙则日见羣臣百官皆在谓之常?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鹫头山中第四重上法界藏殿。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心善调伏人中大龙。应作者

  • 宗镜录卷第五十四·延寿

    夫意言分别。万有俱空。则名义无性。一切众生。于见闻中。应不成颠倒。以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俱是客故。答。万法本空。熏习成有。于本空中。起诸情执颠倒。宝性论云。问。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二俱客者。若人执名异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彼果智分第十一之余论曰。复次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相云何可见。此中有多颂释曰。于大乘中诸佛法身如甚深相。今当显示。以十二颂。显示十二甚深之相论

  • 生绡剪·佚名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十九回。选辑众作而成。首有“弁语”,题“谷口生漫题于花幔楼”,目次下又题“集芙主人批评,井天居士校点”。全书计有谷口生、篱隐君、铁舫、浮萍居士、白迂、旧剑堂、啸园、一渔翁

  • 诸葛忠武书·杨时伟

    十卷。杨时伟撰。杨时伟,明末人。生平事迹及里籍均不详。著有《正韵笺》、《春秋编年举要》等。杨时伟认为王士骥所编《武侯全书》芜杂不精,于是另编《诸葛忠武书》,保存了《武侯全书》中的“连吴、南征、北伐、调御、法

  • 禅苑清规·宗赜慈觉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

  • 延寿命经·佚名

    亦称《延年益寿经》、《益寿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如来将入涅槃,延寿菩萨请佛住世以救众生之苦难,佛为说此经,谓若抄写、散转、受持、读诵,可令短命众生长寿,并获如来救护。此经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