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刻词品序
声音之道,愚未之有考也。近得升庵翁所著词品,三月读未尝释手。微求其端。大较词人之体,多属揣摩不置,思致神遇。然率于人情之所必不免者以敷言,又必有妙才巧思以将之,然 后足以尽属辞之蕴。故夫词成而读之,使人恍若身遇其事,怵然兴感者,神品也。意思流通无所乖逆者,妙品也。能品不与焉。宛丽成章,非辞也。是故山林之词清以激,感遇之词凄以哀,闺阁之词悦以解,登 览之词悲以壮,讽谕之词宛以切。之数者,人之情也。属辞者,皆当有以体之。夫然后足以得人之性情,而起人之咏叹。不然则补织牵合,以求伦其辞,成其数,风斯乎下矣。然何以知之。诗之有风,犹今之有词也。语曰,动物谓之风。由是以知不动物非风也,不感人非词也。翁为当代词宗,平日游艺之作,若长短句,若填词选格,若词林万选,若百 琲明珠,与今词品,可谓妙绝古今矣。愚虽未能悉读诸集,山林之词,大率清以激也,不然则舒以适也。闺阁之词,大率悦以解也,不然则和以节也。他可类见矣。然犹未承面命。姑记于此,以俟取正于他日。
嘉靖甲寅仲秋朔日,成都后学周逊序。
词品序
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陆琼之饮酒乐,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词之体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词之瑞鹧鸪也。七言律之仄韵,即填词之玉楼春也。若韦应物之三台曲、调笑令,刘禹锡之竹枝词、浪淘沙,新声迭出。孟蜀之花间,南唐之兰畹,则其体大备矣。岂非共源同工乎。然诗圣如杜子美,而填词若太白之忆秦娥、菩萨 蛮者,集中绝无。宋人如秦少游、辛稼轩,词极工矣,而诗殊不强人意。疑若独爇然者,岂非异曲分派之说乎。昔宋人选填词曰草堂诗馀。其曰草堂者,太白诗名草堂集,见郑樵书目。太白本蜀人,而草堂在蜀,怀故国之意也。曰诗馀 者,忆秦娥、菩萨蛮二首为诗之馀,而百代词曲之祖也。今士林多传其书,而昧其名。故于余所著词品首著之云。嘉靖辛亥仲春,花朝洞天真逸杨慎序。
猜你喜欢 黄铢·唐圭璋 荣諲·唐圭璋 北江诗话卷六·洪亮吉 第八出 述异·李渔 第二十五出 误投·李渔 第四幕·老舍 第一折·佚名 卷十·方夔 原叙·赖良 卷506 ·佚名 卷一百八十七·陈思 乾坤清气卷三·偶桓 陵阳集补钞·管庭芬 御选宋诗卷七十二·康熙 荆州亭入朝·张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