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四出 思忆

〔末扮内臣上〕龙槛沉沉水殿淸。禁门深锁寂无声。君王去后舞衣冷。日暮水漂花出城。自家掌管馆娃宫一个内监是也。昨俺大王爷伐齐。要与娘娘同去。娘娘身子不好。独居宫中。怎么这时候还不见梳洗。只得在此俟候。〔净丑扮宫女上净〕

【雁儿舞】傅粉涂朱。谁嫌貌丑。遇内监拖番。帘边空辏。〔丑〕被咱拿住不害羞。提着红裩殿中走。

〔净丑〕老公公万福。〔末〕张风桃李月梅姐拜揖。每常间不曾见你欢天喜地。今日为何这等喜地欢天。〔净丑〕不瞒你说。常时大王爷在此。朝朝寒食。夜夜元宵。那裏有些工夫闲耍。前日伐齐去了。娘娘又身子困倦。日日在洞房中将息。我们甚是闲暇。如何教我不快活。〔末〕便是。不知娘娘近来身子怎么这等困倦。〔净丑〕你不晓得。想被大王爷日夜弄坏了。〔末〕难道是这等。〔净〕不要说大王爷见了娘娘欢喜。就是我前日娘娘要我做嘴。我勉强与他做得一做。满口儿都是香甜的。〔末〕说谎。难道娘娘要你做嘴。〔净〕你不晓得。福建前日进一种海味。唤做西施舌。被我偷些尝尝。妙不可言。这就是与娘娘做嘴一般了。〔末〕好话。〔丑〕娘娘前日乳痒。也央我搔乳。我便吮他一吮。不觉满身都麻瘼了。〔末〕又说谎。难道娘娘要你搔乳。〔丑〕不瞒你说。前日吴淞江进上河豚白来。唤做西施乳。大王爷吃剩了。也被我尝得一尝。妙不可言。这便是吃娘娘的乳一般了。〔末〕一发好淡话。若依二位这等说。我也曾枕娘娘的臂哩。〔净丑〕却怎么。〔末〕前日金坛进上莲花藕。白又白。嫩又嫩。唤做西施臂。常时伏侍大王爷在水殿上。到夜间困倦打盹。就把他来做个枕头。这就是枕娘娘的臂一般了。〔净丑〕老公公。这话好不淡哩。环佩声响。想是娘娘出来了。〔旦手持溪纱上〕

【喜迁莺】年年重九。尙打散鸳鸯。拆开奇耦。千里家山。万般心事。不堪尽日回首。且挨岁更时换。定有天长地久。南望也。绕若耶烟水。何处溪头。

〔末净丑〕娘娘叩头。〔旦〕起来。我身子困倦。怕人闹炒。你们都到前殿俟候。待我静坐一回。〔末净丑应下旦〕〔千秋岁〕别馆寒砧。严城画角。一派秋声□寥廓。东归燕从海上来。南来雁向沙头落。若耶风。稽山月。宛如昨。无奈被他身来缚。无奈被他情担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慢留溪上语。而今误我楼头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我西施自从到吴。不觉三载。领本国主公之命。记范蠡相公之言。教我哄诱吴王。恣意淫乐。眼见得吴国将有败亡之兆了。但岁月淹留。归期未卜。一向不知我父母安否何如。不知范相公功业何如。又不知我国家兴复事何如。正是汉皋仙去。环佩空留。浙水人遥。溪纱犹在。好伤感人也。

【雁鱼锦】追思浣纱溪上游。笑无端邂逅求婚媾。辗转料那人不虚谬。听他亲说与我缘由。料他们应不便干休。痴心认好逑。只道断然的到底成佳偶我未谙练的性儿况且年纪幼。

【二犯渔家傲】堪羞。岁月迟留。竟病心凄楚。整日见添憔瘦。停花滞柳。怎知道日渐成拖逗。问君早怜国被幽。问臣早他邦被囚。问城池早半荒丘。多掣肘。孤身遂尔漂流。姻亲谁知挂两头。那壁厢认咱是个路途间霎时的闲相识。这壁厢认咱是个绣帐内百年的鸾凤俦。

【二犯渔家灯】今投。异国仇雠。明知勉强也要亲承受。乍掩鸳帏。疑卧虎帐。但带鸾冠。如罩兜鍪。溪纱在手。那人何处。空锁翠眉依旧。只为那三年故主亲出丑。落得两点春山不断愁。

【喜渔灯】几回暗裏做成机彀。一心要迎新送旧。专待等时候。又还愁。夜寒无鱼。满船月明空下钩。赢得云山万迭家何在。况满目败荷衰柳。敎我怎上危楼。他这裏穷兵北渡中原马。何日得报怨南飞湖上舟。

【锦缠道】谩回首。这场功终须要收。但促急未能酬。笑迁延羞覩织女牵牛。断魂寻行春匹俦。飞梦绕浣纱溪口。俺这裏自追求正是归心一似钱塘水。终到西陵古渡头。

一道淸泉接玉沟。

君王行处不曾秋。

谁言水是无情物。

也到宫前咽不流。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三百七十九·彭定求
  提要·王士祯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二·王揖唐
  ◆何处士失(得之集)·顾嗣立
  卷八十九·王奕清
  七言巻三十二·洪迈
  卷二百六十六·曹学佺
  唐僧弘秀集卷七·李龏
  卷一百三十四·陈元龙
  卷一百六十五·陈廷敬
  卷七十九·陈廷敬
  巻四·佚名
  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张说
  第十二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884_1 【渡吴江】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卷884_2 【元日观朝】厉玄  

  • 第九出 催试·叶宪祖

    【粉蝶儿】〔生旦上〕上国观光。一曲阳关迭唱。 〔旦〕相公。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你正该努力前程。为甚逡巡不果。是何主意。〔生〕小生功名之念虽切。儿女之情更长。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旦〕

  • 渚山堂词话卷三·陈霆

    卓津与吕洞宾词卓津登徐仙亭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古往与今来,休用钞本作要。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浸遥山冷。”全篇殊有仙气。曩见吕洞宾题一阕 于凤亭桥云:“落日

  • 卷八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六李珣【五十四首】渔父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计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櫂警鸥飞水溅袍影随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

  • 卷上·马缟

     帝王、宫阙、都邑、羽仪、冕服、州县、仪仗、军器等部注,凡六十六门。  ○宫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皆所以通古今之语,明同实而两名之也。秦始皇造阿房宫,阙五百步,南北千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帜。咸阳二百里内,为宫

  • ●卷二·杨循吉

      旻既得燕京,而赵良嗣又以请地至。旻云:『数年相约夹攻,及寡人到燕京,不见有一人一骑,何故?』遂以国书副本示良嗣,读至『燕京用本朝兵力攻下,其州县租税令送本朝输纳。』良嗣曰:『自古及今,岂有与其地而不与其税者?可削去。』

  • 第四十五回 听陆生交欢将相 连齐兵合拒权奸·蔡东藩

      却说吕氏日盛,刘氏日衰,剩下几个高祖子孙,都是栗栗危惧,只恐大祸临头,独有一位年少气盛的龙种,却是隐具大志,想把这汉家一脉,力为扶持。这人为谁?就是朱虚侯刘章。刘氏子弟,莫如此人,故特笔提叙。他奉吕太后命令,入备宿卫,年

  • ◎男女混杂之修道·李定夷

    安徽桐城县西乡道有严姓者,年方不惑,家资颇饶,亦尚稍识文字,向来游荡成性,不事生产,惟受周某以光天道邪说蛊惑,吃斋修道,迄已数年。并引其妻其子,并及家人亲戚,一同潜修。现其妻已死,其子已亡,犹复大张旗鼓,以为道将修成,升天有日,且

  • 一○九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请查缴禁书再予展限一年折·佚名

    一○九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请查缴禁书再予展限一年折乾隆五十年三月初八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查缴应禁书籍,仰恳圣恩,再予展限一年事。窃照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蒙圣训,实力搜查,复奉谕旨展限,俾各及时呈缴。经

  • 二三一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续进遗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三一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续进遗书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护湖南巡抚 湖南布政使臣觉罗敦福跪奏,为奏明事。伏查奉旨采访遗书,前抚臣暨臣先后饬属查缴,设局磨勘,得书三十种,经臣奏明咨送四库全书处查收,将原

  • 六十、重帏弃养·包天笑

      我二十七岁那一年(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廿八年),是我慈亲故世之年。我母亲年轻时,就有肺病,在我五六岁,她在三十四五岁时,咯血病大发,至为危殆。然而到底逃过了这个关,后来吐血病常发,在父亲失业,家况穷困的时候,她常常讳疾忌

  • 始兴王陈叔陵传·李延寿

    始兴王陈叔陵字子嵩,是陈宣帝陈顼的第二个儿子。梁朝承圣年间,生于江陵。西魏攻破江陵,宣帝被劫往关右,叔陵留在穰城。宣帝后来还朝,是靠了后主陈叔宝和叔陵去作人质。陈天嘉三年(562),叔陵跟随后主还朝,封为康乐县侯。叔陵

  • 燕饥赵将伐之·佚名

    【提要】 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不仅在道义上受谴责,实际上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且看赵恢是如何改变准备乘人之危的赵国的战略的。 【原文】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

  • 卷九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四 朱批任国荣奏摺 雍正五年七月十一日四川重庆总兵官【臣】任国荣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窃【臣】至愚至贱叨蒙 天恩畀以总兵钜任刻骨铭心感难言罄於闰三月二十六日抵重庆随访地方风俗淳厚

  • 二十七年·佚名

    (辛巳)二十七年清康熙四十年 春正月1月2日○庚寅,上下特敎,命敍前大司諫李頤命曰:「向年一疏,極其無嚴,而罪廢已久。値玆新正,宜施蕩垢之典,以開自新之路。特爲敍用。」二月2月11日○己巳,正言李東彦啓請,己巳殿試入場諸人,竝削去

  • 原序·俞皋

    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

  •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分部品第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譬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论本第三十五六 菩萨地第一第二)·窥基

    基撰菩萨地者。菩萨所依。谓诸万行依止。如地故以地名。名菩萨地。又此地中。有四瑜伽。一者持瑜伽。二者随法瑜伽。三者究竟瑜伽。四者次第瑜伽。今创明第一瑜伽法名。初持瑜伽处者。释如声闻地。又初持瑜伽中。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