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三出 死忠

【挂眞儿】〔净上〕眼见年华眞一瞬。只图快乐朝昏。近国皆投。遐方未顺。须自领三军前进。

我夫差收楚服越。声振四方。只有齐晋二国未顺。必要伐他。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去。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好笑伍员老贼。又教我不要伐他。如今到被我胜了。见我目下自家要去。必定又来谏我。太宰临行时。教我必杀那老贼。且待他来。自有区处。前日我坐殿上。见庭下四人相背而倚。一闻人言。则四散走去。我问羣臣。皆说不见。我昨日复坐殿上。见庭下两人相对。北向人杀南向人。我问羣臣。又说不见。不知为何。想只是伐齐战胜之兆。未可知也。〔外上〕社稷看看覆。君王渐渐昏。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主公。伍员参见。〔净〕相国。你前日谏我不该伐齐。今太宰领得一枝兵去。就得胜了。我今日自率六军。誓平齐国。独霸诸侯。却不羞杀你。〔外〕臣闻天之所弃。先诱以小喜。方降以大灾。齐不过疮疥之疾。幸而胜之。不过小喜。越实乃腹心之病。一日发作。已是大灾。昨闻主公坐于殿上。见四人相背而倚。闻声走散。此国君失众之象。又闻北向人杀南向人。此以臣弑君之象。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觉悟。国或可保。若终昏蔽。身亦旋亡矣。〔净〕老贼多诈。是吴妖孽。我以前王之故。未卽行诛。今退自谋。毋劳再见。〔外〕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公子多怨我。我有功于汝。反赐我死。我一死何足惜。但恨吴宫尽生荆棘。越人掘汝宗庙耳。〔净〕老贼。你不忠不信。寄子鲍氏。有外我之心。速宜自裁。不得迟滞。〔外〕老臣不忠不信。前王必斥之。不得为前王臣。今得与关龙逢王子比干游于地下足矣。且臣也要先死。怎忍见主公就擒。我死后。须剔我目。挂我头于国之西门。以观勾践之入吴也。〔净〕老贼。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鸱夷之革。投之江中。使鱼鳖食汝肉。波涛漂汝骸。又何所知。又何所见。力士石番何在。〔众应介净〕你将我那钃镂之剑。付与老贼。速令自杀。快来回报我。〔下外跣足去衣提剑呼天介〕我为汝父忠臣。西破强楚。南服劲越。名扬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日背义忘恩。反赐我死。

【北一枝花】哀哉我百年辛苦身。你只看两片萧疎鬓。我一味孤忠期报国。那裏肯一念敢忘君。千载勋就便是四海闻忠信。好笑我孤身百战存。尽功儿将社稷匡扶。尽心儿将社稷匡扶。那裏有竭心的把山河着紧。

〔众〕老相国。你却纔说道西破强楚。小的们不晓得。你且试说一番。〔外〕

【梁州第七】我若说起锄强楚的英雄凶狠。削荆城的事业功勋。我我我千军万马去当头阵。杀得他旌旗惨惨。杀得他兵马纷纷。杀得他只轮不返。杀得他片甲无存。我我我掘墓尸挞辱亡魂。践山川走散黎民。我我我送得个昭王逃入云中。昭王逃入云中。吓得个公主背出闺阃。掳得个夫人。与主上成婚。看宫殿烟尘。丘陵破损。踏平他社稷无根本。那时节诸侯惧。万方振。添得江东气象新。今日呵背义忘恩。

〔众〕老相国。你却纔说南服劲越。小的们不晓得。老相国再说一番。〔外〕

【牧羊关】我转战度稽山月。提兵泛瀚海云。送得他上山顚辟易逡巡。霎时裏宗庙荆榛。顷刻间城池齑粉。娇滴滴的夫人亲洒扫。貌堂堂的国主做编民。囚他在马坊中三年久。那时方显得声名天下闻。

〔众〕老相国。你有这等功劳。大王爷怎么这等待你。〔外〕

【四块玉】他他他今将正直诛。到与那奸邪近。鎭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杯儿送入迷魂阵。那裏管社稷危。那裏管人民窘。那裏管亲生儿别处分。

〔众〕老相国。你那裏就见得国破家亡。只管苦谏。你太性急了些。〔外〕

【哭皇天】他他他齐国去忙前进。那裏管越王的随着脚根。那裏管兵戈拥定三江口。那裏管战船泊在五湖滨。我只怕勾践将姑苏来垦。总就有三华瑞露。九转灵丹。卢医妙手。扁鹊神针。也医不活你吴邦众子孙。我只落得孤身先死。怎忍见宫殿作尘。

〔内鸣锣催介众〕大王爷催迫。求老相国早早自尽。〔外〕

【乌夜啼】从今去拜别了吴家宗庙。相辞了吴国人民。我老妻一任他死和存。娇儿那裏去通音信。我如今■〈扌弃〉却孤身。回报前君。慢慢的将前情一一细评论。前情一一细评论。诉说我一生辛苦无投奔。伯嚭。你那个贼子呵。我不放空追寻紧。你那裏走难逃遁。只教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内催介〕老相国早早自尽。大王爷专等回报。〔外〕你不要慌。我是个好汉。就去了。

【尾声】一生猛烈把头颅刎。提着靑锋剑一根。要与前世龙逢做亲近。数十年的伍员一霎时身殒。试看渺渺钱塘英灵向浪头滚。

〔丢剑下场介众〕老相国已死。回覆大王爷去。正是三尺钃镂悬白首。一生忠义贯丹心。〔下〕

猜你喜欢
  卷八·何汶
  ●第十七出 求医·孟称舜
  ◆欧阳承旨玄(圭斋集)·顾嗣立
  第六场·老舍
  百花诗·朱瞻基
  弹词注凡例·杨慎
  序·郭则沄
  谷城山馆集卷二·于慎行
  二集目录八·乾隆
  雅颂正音巻一·刘仔肩
  卷五十九·陈邦彦
  卷三十八·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康熙
  卷八·蔡正孙
  第九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449_1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白居易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 渔洋诗话卷上·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  余兄弟少读书东堂尝雪夜置酒酒半约共和王裴辋川集东亭【士祜】得句云日落空山中但闻发樵响兄弟皆为阁笔○东亭与宋荔裳严武伯【熊】叶元礼【舒崇】诸名士游吴兴道扬山共赋五言诗兄诗先成羣公

  • 第十六折 血奏·李玉

    [净扮僧上]在京和尚出京官,天大威风到处钻。不想西方为佛子,偏投东厂作旗番。小僧北京城内二闸观音庵枯木是也。房屋不多,任居要道,官府尽来作寓。不说三阁下、九卿科道,无不相知,就是里边线索,极便极灵。虽是僧家,人人钦敬。

  • 古诗镜卷三·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 明 陆时雍 编 汉第三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安帝时徵拜为郎中再迁太史令顺帝阳嘉中迁侍中宦官惧其毁已共谗之出为河间王相三年上书乞骸骨徵拜尚书卒】 诗 四愁诗【

  • 记画·刘半农

    买得旧雕板画一幅,中写圣希利那岛拿破仑墓。爱其笔笔是诗,以诗记之。草自青青花自红,斜阳一角小山中。 短篱疏树围孤冢,憔悴当门执戟翁。一九二三,七,二九,巴黎

  • ●霓裳续谱跋·王廷绍

    大块之气,噫而为风,阴阳之气薄而成雷,山水之音,激而为瀑布,松涛泻壑,鸟语呼花,天上龙吟,云中鹤唳,其两大自然之声乎,学士濡毫,文人染翰,野夫游女,信口讴吟,情文虽所不类,而自然之感发则一也,余雅好声歌,苦不能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今凡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九月壬子朔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沉晦提举江州太平观以殿中侍御史常同论其凶暴狂僭贪忍轻率也晦到官才踰月而罢 初张浚为宣抚处置使行移于六部用劄子而六部则用申状至是吏部请宣抚使非见任执政官者

  • 卷之六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泰伯第八·朱熹

     凡二十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

  • 卷二百·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百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十四孟子曰不仁至及其所爱也【尽心下】考异古本注所亲爱之臣民无亲字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发政施仁一国被防好战轻民灾及所亲着此魏王以戒人君也孟子曰春

  • 卷九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四宗庙时享辽史太宗本纪天显元年冬十一月壬戌即皇帝位癸亥谒太祖庙礼志谒庙仪至日昧爽南北臣僚各具朝服赴庙车驾至臣僚于门外依位

  • 三十七  鲁问·墨子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

  • 卷二十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五宋 王昭禹 撰夏官司马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

  •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学会讲──各位都是佛学会的会员,对于佛学当然已有相当的修学。佛学虽差别无量,而其宗旨是一贯整个的,所谓‘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以我现在要讲的佛学,也许就是各位已听过的。佛学会之学

  • 卷第一百九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

  • 成都文类·佚名

    地方诗文总集。五十卷。凡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三十五卷。宋扈仲荣、杨汝明、费士威、何惪固、宋德元、徐景望、程遇孙编集。袁说友于庆元五年(1199)为四川安抚使。袁以为“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

  • 姜斋文集·王夫之

    文别集。 明清之际王夫之(1619—1692)撰。十卷,补遗一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此集约二十三万字。论、连珠一卷,传、行状、墓志、记一卷, 序、 书后、 跋一卷,启、尺牍一卷,《九昭》一卷,《九砺》一卷(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