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渚山堂词话卷三

卓津与吕洞宾词

卓津登徐仙亭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古往与今来,休用钞本作要。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浸遥山冷。”全篇殊有仙气。曩见吕洞宾题一阕 于凤亭桥云:“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飞花。道人留我煮新茶。洗荡胸中潇洒。世事不堪回首,梦魂犹绕天涯。凤亭桥畔即吾家。管甚月明今夜。”盖西江月腔也。味其中,无一点烟火气,卓诃近之。

高季迪寒夜曲

高季迪寒夜曲云:“蕙火红销金鼎。鸦树不惊风静。多事月明来,照出小窗孤影。宵永。宵永。人与梅花俱冷。”诚亦可诵。季迪号称姑苏才子,与杨孟载辈齐名。他诗文未论。独 于词曲,杨所赋类清便绮丽,颇近唐宋风致。而高于此,殊为不及。岂非人之才情,各有独得之妙耶。高词予所选数首外,遗珠剩玉,盖不多见。乃知词令虽小道,至论高处,正未易易耳。

半山集古词

诗有集古句者矣,而南词则少见用此格者。偶于半山集得一阕焉,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许最关情。黄鹏三两声。”荆公退居金陵,作草堂于半山之麓,引八功德水,浚小港于其上,垒石作桥。暇则幅巾藜杖,往来其间。因集古句为此,俾侍者歌之。

吊三忠词

京师崇文门外,有祠曰三忠,都人建以祀汉诸葛忠武、宋岳武穆、文文山。士大夫南行者,多饯别于此,所以作勤瘁而励忠节,于夫世教,不谓无补。忆予曩岁试政刑部,一日在广坐,吏以册叶钞本误作负。置案上,予取阅之,乃三忠诗也。凡若干首,独喜范主事渊一绝云:“万古纲常惟一事,两朝人物属三公。谁修古庙燕山道,树色江声落照中。”词简而意尽,且有关系,有感慨,他诗莫能及也。予亦有词,寄酹钞本作酬。江月。全篇云:“乾坤易老,叹风尘飘荡,河山分裂。名分纲常都扫地,曾有何人提挈。身翊飞龙,气吞胡马,钞本作劲敌。赤手扶天阙。精忠照耀,一时名并日月。须信天理人心,自来不泯,千载思遗烈。庙貌燕山崇祀典,华表三忠新揭。西北中原,东南王气,回首惊风雪。伤心行路,不堪日暮时节。”

清真渡江云

周清真渡江云首云:“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翅,阵势起平沙。”继云:“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今以景物而观,暖初回雁,柳渐藏鸦,则仲春候也。后乃云:“今朝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又似夏秋之际,容非语病乎。谓若稍更句中云:“今宵正对江心月,忆年时、水宿蒹葭。”庶映带过无碍也。

刘改之沁园春

刘改之沁园春云:“绿鬓朱颜,玉带金鱼,神仙画图。把擎天柱石,空留绿野,济川舟楫,闲舣西湖。天欲安刘,公归重赵,许大功勋谁得如。平章看,道人如孔孟,世似唐虞。不须别作规模。但收拾人才多用儒。况自昔军中,胆能寒虏,钞本作敌。如今胸次,气欲吞胡。钞本作吴。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若无。归来好,正芝香枣熟,鹤瘦松癯。”此词题云:“代寿韩平原。”然在当时,不知竟代谁作。改之与康伯可俱渡江后诗人,康以词受知秦桧,致位通显。而改之竟流落布衣以死。人之幸不幸又何也。然改之词意虽媚,其“收拾用儒”、“收敛若无”,与“芝香枣熟”等句,犹有劝侂胄谦冲钞本误作仲。下贤,及功成身退之意。若康之寿桧云:“愿岁岁,见柳梢青浅,梅英红小。”则迎导其怙宠固位,志则陋矣。

刘伯温春怨词

刘伯温春怨,盖感叹钞本作慨。时事也。末云:“无计网斜晖,谩遮得、愁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观豹关深之句,知元季兵起,贤者感时伤事,非不欲献言于上,以销祸乱。而九重阻深,无路自达,徒登高怅望而已。“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所谓日暮肠断之意类如此。

徽宗眼儿媚

宋二帝北狩,金人徙之云州。一日,夜宿林下,时碛月微明,有胡雏钞本作边人。吹笛,其声呜咽。太上因口占眼儿媚云:“玉京曾记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箫管,暮列琵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龙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此词钞本误作诗。少帝有和篇,意更凄怆,不欲并载。吾谓其父子至此,虽噬脐无及矣。每一披阅,为酸鼻焉。

邓中斋摸鱼儿

元人杨某之齐安教,邓中斋作摸鱼儿送之。后阕有云:“临皋一枕三生梦,还认岷峨乡语。”盖及东坡谪居黄州,其游赤壁之夜所遇道士化鹤也。予谓“岷峨乡语”虽暗用天宝中青城道士化鹤 于沙苑故事,但谓岷峨,则语意颇晦。不若直云“青城乡语”,庶一览可见也。因特更云:“临皋一枕三生梦,还认青城乡语。”知者以为何如。

司马温公锦堂春

锦堂春长阕,乃司马温公感旧之作。全篇云:“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落谁家。始知青萍无价,叹飘零宦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钞本作怀。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公端劲有守,所赋妩媚凄惋,殆不能忘情,岂其少年所作耶。古贤者未能免俗,正谓比耳。

润高季迪词

往岁于士人家,获观钱舜举画芙蓉折枝,上题行香子一词。予记其首尾,而忘其全,且失其名氏。后钱画毁于火,词句常往来于怀,惜无从考钞本考下多一订字。也。近阅凫藻集,乃知为高太史季迪所作。然予犹妄意其未尽美。盖其前阕有云:“雁来时节,寒沁罗裳。”颇觉少切。而 后阕云“暮柳成行”。与“吴苑池荒”等句疑稍牵强也。因略为更润之,录似知者。“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秋波向浅,寂寞横塘。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楚江又远,钞本作达。吴江又冷,强相依、暮柳斜阳。兰舟人去,歌韵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吊白太素词

天籁词集,为白朴太素所作。太素号兰谷,赵之真定人,故金世家也。生长兵间,流落窜逸,原本误作选,从钞本。父子相失,遂鞠于父执元遗山所。元公教之读书,既长,问学宏博,后以诗词显。金钞本作宋。亡,恒郁郁不乐,遂不复求仕,以诗酒自放于山水间。予谪倅六安,于其裔孙庠生白永盛家,获瞻其遗像。酒边为赋酹钞本作酬。江月一词吊之。永盛因出词集,嘱予为登梓。宦迹蓬转,未及谐所诺。今屏退林下,无力复办此矣。感今追昔,是不惟辜原本作孤,从钞本。永盛之托,且不肖于此,夙昔不浅,当复负此老于地下也。吊词云:“滑稽玩世,知胸藏多少,春花秋月。天籁有词人有像,还是遗山风格。松下巢由,竹间逸少,气韵真高洁。坐谈拊掌,溪山等是诗诀。见说多景楼前,凤凰台上,醉帽风吹裂。千古英豪消歇尽,江水至今悲咽。九死投荒,三年坐困,一样成愁绝。寄声知否,酒杯当酹钞本作酬。松雪。”凡白之大略,词颇该之。

天籁集

阅天籁集,得其数篇,录以备词话之一二。夺锦标云:“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惨哀音、令人嗟昔。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惆怅龙沈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犹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太素序云:“夺锦标曲,不知始何时。世所传者,僧仲殊一篇而已。予每浩歌,寻绎音节,因欲效颦,恨未得佳趣耳。庚辰,卜居建康。暇日访古,采陈 后主、张贵妃事,以成素志。按后主既脱景阳井之厄,隋长史高熲竟戮丽华于青溪。后人哀之,即其地立小祠。祠中塑二女郎,次即孔贵嫔也。今遗构荒凉,庙貌亦不存矣。感叹之余,为作此阕。”沁园春云:“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恨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销尽衣冠。横吹声沈,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原阙二字,从钞本补。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净,渐教身似,岭上云闲。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尝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叙云:“保甯寺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宋高宗南渡,尝驻钞本作跓。跸原作驿,从钞本。寺中,有石刻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钞本误作心。净,应须身似岭云闲。’意者当时南北扰攘,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钞本间下多一有字。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必有深契于心者,故书以自况。予暇日来游,因演太白、荆公诗意,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满庭芳云:“雅燕飞觞,清淡挥尘,主人终日留欢。密云双凤,碾破缕金盘。斗品香泉味好,须臾看,蟹眼汤翻。银瓶注,花浮兔椀,雪点鹧鸪斑。双鬟。微步稳。春纤擎露,翠袖生寒。觉清风扶我,醉玉颓山。照眼红纱画烛,吟鞭送。月满银鞍。归来晚,芸窗未寝,相对小妆残。”序云:“屡欲作茶词,未暇也。近选宋名公乐府,黄、贺、陈三集中,凡裁满庭芳四首,大概相类,亦有得失。复杂用寒、删、先韵,而语意若不偷。仆不揆原作愧,从钞本。狂斐,合三家奇句,试为一首,必有辨之者。”

张靖之念奴娇

张靖之有方洲集,中载南词逾二十篇。予细选之,得其西湖会饮一首。然复语意不伦,乃为之稍加更原作更加,从钞本。润,始若可歌。然不谓大佳也。念奴娇云:“清明天气,叹三分春色,二分僝僽。蝶意莺情留恋处,还在余花剩柳。风雨相催,阴晴不定,落得人憔瘦。淡妆浓抹,西湖却道如旧。谁把山色空濛,水光潋滟,收拾归庭牖。一笑偿他花鸟债,又是几番开口。前辈文章,诸公赋咏,借问谁曾有。浮云春梦,此情都付杯酒。”予尝妄谓我朝文人才士,鲜工南词。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甚则音律失谐,又甚则语句尘俗。求所谓清楚流丽,绮靡酝藉,不多见也。靖之在国朝,亦东南文士冠冕。予选其所作止如此。乃知作者之难,此道之未易耳。钞本作尔。

瞿宗吉八声甘州

瞿宗吉寓姑苏,作八声甘州以自遣。首阕云:“荷危楼、翘首间天公,何时故乡归。对碧云千里,绿波一道,山色周围。风景不殊畴昔,城郭是耶非。满目新亭泪,独自沾衣。”其自叙云:“丙午秋,重到姑苏登楼有作。”按丙午乃至正二十六年,时张士诚尚据姑苏。明年丁未灭亡,则是时张之国势盖蹙矣。初,士诚称吴王,不惜美宫丰禄,以招徕天下之士。凡前元不得志者,悉投之。宗吉薄游姑苏,岂亦谋禄仕之计耶。然宗吉以至正丁亥生,屈指至丙午,年才弱冠。即钞本作则。其再游姑苏,非必汲汲于营进也。特以采采故耳。继此则返棹。丁未燕巢之祸,脱不预焉。其视张思廉等有间矣。

猜你喜欢
  王仲甫·唐圭璋
  第二折·罗贯中
  伊川击壤集卷之三·邵雍
  ◆张承旨翥(蜕庵集)·顾嗣立
  第十回 孙爱姐夜里成殓·佚名
  二·郁达夫
  第三出·李开先
  楔子·佚名
  卷一·汪广洋
  卷一一·郭则沄
  序·佚名
  五言巻十三·洪迈
  卷十四·施元之
  王舎人诗集巻四·王绂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荣諲·唐圭璋

      諲字仲思,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景德四年(1007)生。举进士,嘉祐中广东转动使。累官秘书监。熙宁四年(1071)卒,年六十五。   南乡子   江上野梅芳。粉色盈盈照路傍。闲折一枝和雪嗅,思量。似个人人玉体香。   特地起愁

  • 卷上·张戒

      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古诗、苏、李、曹、刘、陶、阮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复及。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

  • 己丑十一首·许南英

    己丑(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被放出都扪心自觉此心平,自古文章有定评。不信再来犹有望,依然两度未成名!计偕远道悲翁子,对策伤时笑贾生。甚欲邯郸寻梦去,人间无枕可通灵!己丑在都,读吕汝修孝廉诗草,作此以当题词,并呈邱仙根诗伯奚

  • 本纪第四 简文帝·姚思廉

    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字世缵,小字六通,高祖第三子,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二年十月丁未,生于显阳殿。五年,封晋安王,食邑八千户。八年,为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量置佐吏。九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北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宣毅将军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四·倪在田

    永历党祸顺治三年(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永历帝即位于肇庆。以丁魁楚为东阁大学士兼戎政尚书、吕大器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以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将以李永茂为东阁大学士,永茂以居忧辞。王化澄、晏日曙、汤来贺、董

  • 卷之二十八下·佚名

    吴元年十二月○甲子 上御新宫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祇其略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 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弘治十二年十月丁亥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马诚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升湖广布政司左参政梁方为云南右布政使○戊子 上御奉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闰七月甲午朔鄂尔多斯固山贝子拉希扎木素来朝。  ○丁酉以四子部落故多罗达尔汉卓礼克图郡王散济扎卜子阿喇卜坦多尔济袭爵。  ○戊戌。先是下嫁喀喇沁多罗郡王噶尔臧额驸之和硕端静公主于

  • 牛弘传·魏徵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本姓燎。 祖父燎炽,郡里任中正。 父亲燎允,在北魏任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牛。 牛弘尚在襁褓之中时,有相面的见了他,对他父亲说:“这个小孩日后当会富贵,好好养他。”他长大后,长满胡须,容貌魁伟,生

  • 八观第十三·管仲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闬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奸遁踰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闾闬无阖,外内交通,则男女无别。宫垣不备,关闭不固,虽

  • 孟子师説卷下·黄宗羲

    余姚黄宗羲撰离娄章六经皆先王之法也其垂世者非一圣人之心思亦非一圣人之竭也虑民之饥也为之井田虑民之无教也为之学校虑民之相侵也为之兵车虑民之无统也为之封建为之丧恐其恶死也为之祭祀恐其忘逺也为之礼以别其亲

  • 第十 谋篇 1·王诩

    【原文】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 弘明集卷第八·僧祐

      玄光法师辩惑论记室刘勰灭惑论僧顺法师析三破论。辩惑论(序)(释玄光)  夫大千遐邈万化无际。尘游梦境染惑声华。缘想增霭奚识明政。由淳风漓薄。使众魔纷竞矣。若矫诈谋荣必行五逆。威强导蒙必施六极。虫气[雨/狸

  • 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雪峰慧空

      门人 慧弼 编师既受请。秀峰和尚引座竟。师乃登座。僧问。和尚未见草堂时如何 师云。江南有 僧问。见草堂后如何 师云。江北无(谢词不录) 师乃云。俊快底。点着便行。痴钝底。推挽不动。便行则人人欢喜。不

  • 十 集·佚名

    第七 双品六十一 无明一“诸比丘!不了知无明之本际:‘从此前无无明,其后生无明’,诸比丘!如是被[他人]说也。然而,当知所谓‘缘此而有无明’者。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无明有食非无食;何谓为无明之食耶?

  • 说学斋稿·危素

    元末明初文别集。危素著。据《千顷堂书目》,其集本50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收入《四库全书》的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说学斋稿》为4卷,乃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归有光从吴氏处得危素手稿所传抄,皆在元时所作文,共计133篇。

  • 西夏书事·吴广成

    西夏编年体史书。吴广成撰。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初镌,其后有1935年北平文奎影印本。吴广成,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一生治史,精于史学,用10年功夫撰写成本书。其撰述尚有《廿二史金石考异》

  • 讷溪奏疏·周怡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 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调为登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