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言巻三十二

  七言

  凉风亭睡觉        裴度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雪中讶诸公不相访

  忆昨雨多泥又深犹能携妓逺过寻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酬裴起居西亭留赠

  艶歌能起闗山恨红烛偏凝寒塞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丝管尽离声

  送张司录赴京

  江南烟雨塞鸿飞西府文章谢掾归相送汀洲兰杜晚菱歌一曲泪沾衣

  宿青阳驿

  空山揺落三秋暮萤过踈帘月露圑寂寞孤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送卢起居

  相如拥传有光辉何事阑干泪湿衣旧府东山馀妓在重将歌舞送君归

  送张谏议

  汉庭从事五人来白首疆场独未回今日送君魂断处寒江寥落数枝梅

  题嘉陵驿

  悠悠风斾绕山川山驿空䝉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1}}}|{{{1}}}]]

  望乡台下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落日河桥千骑别春风寂寞斾旌回

  春日偶题

  山川百战古刀州龙节来分圣主忧静守化条无一事春风独上望京楼

  听歌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唐昌玉蕊花

  琪树年年玉蕊新洞宫长闭彩霞春日暮落英铺地雪献花无复九天人

  送李侍御之鳯翔

  柳暗花明池上山髙楼歌酒换离颜他时欲寄相思字何处黄云是陇闗

  赠佳人二首

  步揺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林莺一哢四时春蝉翼罗衣白玉人曾逐使君歌舞地清声长咽翠眉颦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商山路接玉山深古木苍然昼合阴㑹府登筵君最少江城秋至肯惊心

  登阖闾古城

  登髙逺望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山居

  身依泉壑将时背路入烟萝得地深终岁不知城廓事手栽松竹尽成阴

  夜雨忆郭通微

  桃源未去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雨滴闲阶清夜久焚香偏忆白云人

  送严秀才

  灞浐别离肠已断江山迢递信仍稀送君偏下临岐泪家在南州身未归

  春亭雪夜寄西邻二舍人

  广庭飞雪对愁人寒谷由来不惜春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

  酬韦胄曹

  相逢异县蹉跎意无复少年容易欢桃李美人攀折尽何如松柏四时寒

  同幕府夜宴惜花二首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莫愁红艶风前散自有青娥镜里人

  五侯门馆百花繁红烛揺风白雪翻不似鳯凰池畔见飘扬今隔上林园

  酬韦胄曹登天长寺见寄

  青门几度沾襟泪并在东林雪外峰今日重烦相忆处春光知绕鳯池浓

  陌上暮春

  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春日偶作

  飞花寂寞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惆怅管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

  春暮寄杜嘉兴兄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渡淮

  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五月天行子不须愁夜泊绿扬多处有人烟

  访裴校书不遇

  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秋原寓目

  木落风髙天宇旷秋原一望思悠哉边城今足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

  立秋华原南馆别二客

  风入泥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代佳人赠张郎中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心爱阮郎留不住独将珠泪湿红铅

  送严侍御赴黔中

  武陵源在朗江东流水飞花仙洞中莫问阮郎千古事绿杨归处翠霞空

  使次盘豆驿望永乐县

  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欲驻征车终日望大河云雨晦冥冥

  饯裴行军赴朝命三首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

  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若饮冰寒送君空有无言泪足下闗山行路难

  来时圣主假光辉心恃朝恩计日归谁料忽成云雨别独将边泪洒戎衣

  缑山道中

  秋山寂寞秋水清寒郊木叶飞无声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濵行客夜吹笙

  岁暮送舍人使京

  边城岁尽望乡闗身逐戎旌未得还欲别临岐无限泪故园花发寄君攀

  寓兴

  二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不知何处香醪熟愿醉潘园芳树中

  塞上春懐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髙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秋日经潼闗感寓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赠歌人

  仙歌静转玉箫催疑是流莺禁苑来它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鄂渚送人

  云帆渺渺巴陵渡烟树苍苍故郢城江上梅花无数发送君南浦不胜情

  和韦常侍

  孤云永日自徘徊岩馆苍苍遍绿苔望苑忽惊新诏下彩鸾归处玉笼开

  送崔舍人二首

  赤墀同拜紫泥封四牡连徴待九重唯有白须张司马不言名利尚相从

  芳郊欲别阑干泪故国难期聚散云分手更逢江馆暮马嘶猿叫不堪闻

  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

  单于南过善阳闗身逐归云到处闲曽是五年莲府客每闻战士哭阴山

  学仙难

  玉殿笙歌汉帝愁鸾龙俨驾望瀛洲黄金化尽方士死青天欲上无縁由

  春晚闻莺

  寂寂兰台晓梦惊绿林残月思孤莺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

  闻严秘书与诸客夜㑹

  衡门寥落岁阴穷露湿莓苔叶厌风闻道今宵阮家㑹竹林明月七人同

  闻王仲周所居牡丹花发戏赠

  闻说亭花秀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酬王三八见招

  王昌家直在城东落尽林花昨夜风多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

  赠送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䊋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见郭侍郎题壁

  万里枫江偶问程青苔壁上故人名悠悠身世恨南北一别十年空复情

  郊舍寓目

  晨趋禁掖暮郊园九陌苍苍烟露繁明月上时群动息雪峰髙处正当门

  单于晓角

  蕃儿吹角汉城头月皎霜寒大漠秋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汴州闻角

  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单于城上闗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送白将军

  红烛芳筵惜夜分歌楼管咽思难闻早知怨别人闲在不下青山老白云

  题李将军林亭

  落英飘蕊雪纷纷啼鸟如悲霍冠军逝水不回弦管绝玉楼迢递锁浮云

  送崔总赴池州

  春风丝管怨津楼三奏行人醉不留别后相思江一岸落花飞处杜䳌愁

  赠圎明上人       李徳裕

  逺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赠奉律上人

  知君学地厌多闻广度群生出世氛饭色不应殊宝器树香皆遣入禅薫

  长安秋夜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㸃朝衣

  懐京国

  海上东风犯雪来腊前先拆镜湖梅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画诏回

  登崖州城作

  独上髙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伊川晚望

  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寄茅山孙链师二首

  石上溪荪发紫茸碧山幽霭水溶溶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独寻兰渚玩迟晖闲倚松窗望翠微遥想春山明月晓玉坛清磬步虚归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重到惠山二首       李绅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

  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还向竹窗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

  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髙心〈来诗有金汤镀了之句〉

  朱槿花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艶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至潭州闻猿

  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万里人湘浦更闻猿夜啸断肠无泪可沾巾

  江亭

  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红蕉花

  红蕉花様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身

  忆汉月

  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开拆逺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揺落更堪愁

  闻猿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端州江口连云处始信哀猿伤客心

  赠韦金吾

  自报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接舆也是狂歌客更就将军乞一声

  长门怨〈刘皂亦有〉

  宫殿沉沉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宿昭应〈此是顾况诗〉

  武帝祈灵太一坛新丰树色绕千官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空山月影寒

  龟山寺鱼池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年鬐鬣尽生天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却望无锡芙蓉湖五首

  水寛山逺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丹橘村边烛火微碧波明处雁初飞萧条落日埀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逐波云采参差逺背日岚光隐见深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翠崖幽谷分明处倦鸟归云在眼前惆怅白头为四老逺随尘土去伊川

  柳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埀丝

  题惠照寺二首       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题李处士山居      杨嗣复

  卧龙决起为时君寂寞康庐唯白云今日仲容修故业草堂焉敢更移文

  谢寄新茶

  石上生牙二月中䝉山顾渚莫争雄封题寄与杨司马应为前衔是相公

  咏架上鹰         崔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待漏院吟         刘邺

  玉堂帘外独迟迟明月初沉勘契时闲听景阳钟尽后两莺飞上万年枝

猜你喜欢
  卷三百零六·彭定求
  王绍·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一·王揖唐
  ●古诗源卷八·沈德潜
  第十五出 入幕·李渔
  己酉五十八首·许南英
  第五十二回 不忘车笠盟寻张遇李 远寄平安字指柳说槐·萧晶玉
  ●瑶峰集卷下·王尔烈
  卷四十二·王奕清
  拙政园诗馀·徐灿
  七言巻九·洪迈
  卷二十三·王琦
  卷六十七·陈焯
  卷十·高棅
  巻四·童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贯云石·隋树森

    贯云石(一二八六——一三二四)。维吾尔族。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字浮岑,号酸斋,先后还用过成斋、疏仙、芦花道人、石屏等别号。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其祖父阿里海涯为平

  • 北郭集卷二·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呉宫怨碧云楼髙秋月仾夜夜栖乌夜半啼呉王宫里无西子江清露白芙蓉死清夜落叶走空林疎蛩语清夜游子待明发飞梦己客舎悲欢倐聚散寒暑惊代谢归拟息田庐春隂绕桑柘次陈师道别酒韵天之美禄世之珍古来饮

  • 榖城山馆集卷三·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古诗饮鲍庄泉石淙【在泗水县东】行歌涉沂泗暂偕鱼鸟欢碧草夹修逵炎风吹我冠道旁有嘉树四月秋声寒俯见石淙水突出成潺湲清虚涵云日滴沥锵瑶环主人有逸兴为我陈盂盘解衣坐鱼笱挥手截素湍莹彻青玉镜照

  • 卷一百三 天聖三年(乙丑,1025)·李焘

      起仁宗天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戌,以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滕涉為右諫議大夫,罷職知青州。上謂輔臣曰:「青州大藩,宜遴揀牧守,涉足以任此乎?」王欽若曰:「涉自先朝已任要劇,頃自三司副使擢居侍從,今茲委寄,必

  • 路史卷十六·罗泌

    后纪七疏仡纪小昊小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是为挈。其父曰清,黄帝之第五子,方傫氏之生也。胙土于清,是为青阳。元为纪姓,配于类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奏便媚之乐,乐而忘归,震而生质,白帝子也。既生,其渚为陵,秀外龙庭,月县通 ,袭青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五月壬子朔四川道御史田生金<锍-釒>称纪纲倒持可虑 圣明整饬宜先是非曲直国家磨钝之大操柄也从来无两是亦无两非无两直亦无两曲 皇上一概置之甚至邪说之横诋自负 圣明之特知枉直未判劝惩莫分此纪纲

  • 第七章 选举·吕思勉

    国家,因为要达其目的,设立许多机关,这许多机关,都是要有人主持的。主持这些机关的人,用何法取得呢?这便是选举问题。选举是和世袭对立的。按世袭之法,倘一个位置出缺,便有一个合法继承的人,不容加以选择。选举之法则不然,他是

  • 杨继盛传·张廷玉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母亲死亡。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心好之。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龄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下·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下 洪武元年十一月甲子,诏定乘舆以下冠服之制。先是,上即位之初,权宜创制服御之制,未遑详定。至是,命礼官及诸儒臣稽考古制以闻。礼部及翰林院等官议曰:“乘舆冠服,黄帝始作冕服,有虞制十二章。

  • 卷四十七(昭十四年,尽十六年)·孔颖达

    【经】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书至者,喜得免。)三月,曹伯滕卒。(无传。四同盟。)[疏]注“四同盟”。○正义曰:曹伯负刍以襄十八年冬十月卒,则武公立,十九年盟于祝柯,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皆鲁、曹俱在,是四同

  • 卷四·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四    元 程端学 撰僖公二年或问曰城楚丘朴乡谓城邢歴序三国者详书也城縁陵止书诸侯者略之也城楚丘没诸侯者略之而又略也楚丘不如縁陵縁陵不如城邢救灾恤患邻道也详书而不杀予之也封诸侯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蕅益沙门智旭述 (卯)五破诸有为相二。初征答破斥。二结申正义。(辰)今初。复如何知。诸有为相。异色心等有实自性。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乃至广说。此亦大乘征。而余乘答也。三有为。即下文所云定有法

  • 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太虚

    ──二十六年作──一距今三十年──光绪三十四年──,金陵刻经处杨仁山居士,得锡兰摩诃菩提会会长达磨波罗居士来书,约共同复兴印度之佛教,以为传布佛教于全球之基本。杨居士因就刻经处设立祗洹精舍,招集缁素青年十余人,研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五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行犍度第四恶行跋渠第一恶行邪语  众生及命  身无有教自行在后此章义愿具演说。三恶行三不善根。三恶行摄三不善根。三不善根摄三恶行耶。三妙行

  • 韵府拾遗·张廷玉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

  • 赵飞燕外传·伶玄

    古轶事小说。原名《赵后别传》,又称《飞燕外传》。现存1卷,约3000字左右。旧题汉代伶玄撰。此书自汉至唐都不见于史志著录。最早见于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传记类著录。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称此书

  • 陈辅之诗话·陈辅

    宋代诗论著作。1卷。陈辅著。此书成于北宋,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曾慥《类说》、张鎡《仕学规范》、陶宗仪《说郛》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就所得见者观之,书中记杂事,录诗句,间附评议。作者论诗较重内容,

  • 大悲经·佚名

    佛教经典。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五卷。共十三品。宣说佛临涅槃时,以法付迦叶、阿难等,并宣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结集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