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绝句

秋声

梧树撼楼风,秋声何太苦?闲拈芳菊词,试把商音谱。

春暮口号

春从何处来?春向何处去?杜宇尽催归,问之无一语。

寄徐伯荪

十日九不出,无端一雨秋。苍生纷痛哭,吾道例穷愁!

春草

草色满平芜,春风次第苏。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

咏琴

手抱绿绮来,七弦发清响。但恐所好殊,不遇知音赏!

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无题

别无相赠言,沉吟背灯立。半响不抬头,罗衣泪沾湿。

咏白梅

淡妆别具好丰神,小谪瑶台悟夙因。不遇师雄来月下,如何空现女郎身。

独坐

独坐凭窗自校雠,鲁鱼纵误倩谁谋?不知炎暑何时去,凉到罗衣觉早秋。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赤壁怀古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注】此诗写于1890年。

去常德舟中感赋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注】此诗写于1891年左右,作者叹无知己,唯杨柳多情。

分韵赋八首

之一·柳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注】灞陵桥是唐人送别之处,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此诗赋柳伤别。

之二·梅

开遍江南品最高,数枝庾岭占花朝。清香犹有名人赏,不与夭桃一例娇。

之三·玫瑰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

之四·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之五·杜鹃花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之六·芍药

开遍嫣红白雪枝,销魂底事唤将离?年来景色浑消瘦,减却腰间金带围。

之七·桃花

艳色穠芳夹岸栽,苧萝溪下水潆洄。料因王母瑶池谪,独向深闺士女开。

之八·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残菊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咏燕

飞向花间两翅翔,燕儿何用苦奔忙?谢王不是无茅屋,偏处卢家玳瑁梁!

春寒

料峭春寒懒启窗,重帘犹是冷难降。临风只有呢喃燕,花外分飞小语双。

黄金台怀古

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

踏青记事·四章

之一

女邻寄到踏青书,来日晴明定不虚。妆物隔宵齐打点,风头鞋子绣罗襦。

之二

曲径珊珊芳草茸,相携同过小桥东。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红送落红!

之三

柳阴深处啭黄鹂,芳草萋萋绿满堤。笑指谁家楼阁好?珠帘斜卷海棠枝。

之四

西邻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

登宜月楼

住久由来浑是家,异乡容我傲烟霞。数声短笛临风晚,露湿夭桃月影斜。

春日偶占

春色依依映碧纱,窗前重发旧时花。燕儿去后无消息,寂寞当年王谢家。

读书口占

东风吹绿上阶除,花院萧疏夜月虚。侬亦痴心成脉望,画楼长蠹等身书。

杂兴二章

之一

瓶插名花架插书,数竿修竹碧窗虚。晴明天气吟诗地,畅好娥眉作隐居。

之二

羞写平原《乞米》书,月明如镜夜窗虚。为栽松菊开三径,门对西湖此地居。

《芝龛记》题后八章董寅伯之王父所作传奇

之一

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之二

执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之三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之四

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之五

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之六

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之七

结束戎装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之八

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季芝姊以诗相慰次韵答之二章

之一

云笺一纸忽还飞,相慰空劳尖笔挥。已拼此身填恨海,愁城何日破重围?

之二

连床夜雨思当日,回首谁怜异昔时?炼石空劳天不补,江南红豆子离离。

重阳志感

容易东篱菊绽黄,却教风雨误重阳。无端身世茫茫感,独上高楼一举觞。

月夜怀故人

料峭霜风夜气寒,深闺珍重絮衣单。伯牙焦尾音何渺?浩月团圆不忍看。

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杂咏二章

之一

钱塘江上几回潮?作客年华鬓渐凋!争似明妃悲出塞,尚留青冢向南朝。

之二

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飞絮漫天春去也,起来无力倚阑干。

秋日感别二章

之一

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独上曝衣楼上望,一回弹指一潸然。

之二

已是秋来无限愁,那禁秋里送离舟?欲将满眼汪洋泪,并入湘江一处流。

春暮

楝花风信乱吹衣,小倚危栏对晚晖。燕子不来春已暮,桃花柳絮逐翻飞。

望乡

白云斜挂蔚蓝天,独自登临一怅然。欲望家乡何处似,乱峰深里翠如烟。

风雨口号

多病休登花外楼,一番风雨一番愁。衔泥燕子多情甚,小语依依傍玉钩。

喜雨漫赋

渊龙酣睡谁驱起?飞向青天作怒波。四野农民皆额首,名亭直欲继东坡。

题松鹤图·四章

之一

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天与荣名兼寿考,吟松饲鹤寄平生。

之二

小坐焚香看鹤嬉,山林幸有谪仙司。勋名浪说凌烟阁,争似商山歌《采芝》?

之三

传家清德有遗经,薰沐披图仰典型。自恨生来太迟暮,不曾亲拜少微星。

之四

清福如公古亦稀,遗图犹见静中机。黄巾劫火神呵护,夜夜灵光逐电飞。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剪春罗

二月春风机杼劳,嫣红染就不胜娇。而今花样多翻覆,劝尔留心下剪刀。

惜鸾

鹦鹉身材何渺小?常因巧语主人欢。槛鸾谁解怜文彩?长自临风惜羽翰。

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联

如雷久耳右军名,问字愁难列讲庭。欲乞一联绮丽笔,闺中曾读养鹅经。

寄季芝·三章

之一

肠断魂销子野歌,知心钟子隔山河。年来自笑无他事,缠绕愁魔更病魔。

之二

金兰义气薄云天,一别迢迢又数年。欲见恨无怀梦草,空劳肠断衍波笺。

之三

相思不见独伤神,无限襟怀托锦鳞。为问粤东吴季子,千金一诺等行人。

赠曾筱石·四章

之一

一代雕虫出谢家,天教宋玉住章华。秋风卷尽湖云满,桂籁留馨开细花。

之二

曲屏徙倚见珠衣,离合神光花际飞。石竹碍帘苔印涩,赤箫携手并斜晖。

之三

挂席南来楚水清,遥闻奇论称簪缨。莲裳何幸逢文苑,广乐流声下凤城。

之四

海气苍茫刁斗多,微闻绣幕动吴歌。绿蛾蹙损因家国,系表名流竟若何?

临行留别寄尘小淑·五章

之一

临行赠我有新诗,更为君家进一辞。不唱阳关非忍者,实因无益漫含悲。

之二

莽莽河山破碎时,天涯回首岂堪思?填胸万斛汪洋泪,不到伤心总不垂。

之三

此别深愁再见难,临歧握手嘱加餐。从今莫把罗衣浣,留取行行别泪看。

之四

惺惺相惜二心知,得一知音死不辞。欲为同胞添臂助,只言良友莫言师。

之五

珍重香闺莫大痴,留君小影慰君思。不为无定河边骨,吹聚萍踪总有时。

赠徐小淑·二章

之一

况复平生富感情?骊歌唱彻不堪闻。重来敢爽临歧约,此别愁心增为君。

之二

此身拼为同胞死,壮志犹虚与愿违。但得有心能自奋,何愁他日不雄飞。

柬徐寄尘·二章

之一

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

之二

何人慷慨说同仇?谁识当年郭解流?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

梅·十章

之一

本是瑶台第一枝,谪来尘世具芳姿。如何不遇林和靖?飘泊天涯更水涯。

之二

桃姨杏妹嫁东风,玉砌珠栏晓日笼。可怜憔悴罗浮客,独立零霜利雨中。

之三

举世竞言红紫好,缟衣素袂岂相宜?天涯沦落无人惜,憔悴欺霜傲雪姿。

之四

欲凭粉笔写风神,侠骨棱棱画不真。未见师雄来月下,如何却现女郎身?

之五

难凭健步一枝安,宋相端严见亦难。惆怅夜深风露冷,有谁同倚碧栏干?

之六

东阁当年盛旧游,休言清福几生修。自怜风骨难谐俗,到处逢迎百不售。

之七

漫劳江北忆江南,淡泊由来分已甘。吟得百花头上句,又同霜雪斗春馣。

之八

回思何逊太风豪,每遇花时折柬招。留得琳瑯千万句,锦函双系碧丝縚。

之九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之十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登吴山

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灏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阙题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莫使满胡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

春寒看花

凭栏默默咒风姨,几度空劳裁护旗。才见萌芽两三叶,又教雪压要霜欺。

古意

金屋无人见泪痕,坠欢如梦黯消魂。秋风一夕捐纨扇,零落人间弃妇恩。

感事

足絷麒麟踬不前,匣中夜夜啸龙泉。天生材气非无意,震荡乾坤待转旋。

探骊歌

地岌天惊应一呼,斩蛟射虎徒区区。拏云试展屠龙手,血浴沧溟夺颔珠。

题徐寄尘淑姊妹诗稿

新诗读竟齿犹芬,大小徐名久已闻。今日骚坛逢劲敌,感甘百拜作降军。

柬蒋淑敏父·四章(存疑)

之一

莫道赔钱厌女胎,须知闺阁亦多才。他年亲老贫与苦,半子何妨依傍来。

之二

木兰从军因父老,文姬续史接归来。一文一武皆卫国,谁云巾帼没英才。

之三

女子平权当自强,岂能守株在闺房。精忠报国英雄事,一样持枪上战场。

之四

志坚不怕杀身凶,何况灭敌建奇功。他日凯歌归故里,名标青史亦光荣。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三出 出使·李渔
  ◆毛文学直方(聊复轩斐集)·顾嗣立
  第二折·费唐臣
  陈德和·隋树森
  卷一百三十·徐世昌
  卷四·乾隆
  卷七十三·曹学佺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管庭芬
  卷五十一·郭元釪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御选元诗卷七十一·康熙
  卷二十八·查慎行
  山谷内集诗注卷五·黄庭坚
  曲律·魏良辅
  元结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三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张耒宛丘诗钞冬夜山静寒云薄天空孤月明霜桐占堦影风叶绕廊声经历心难就蹉跎岁屡更冥鸿本淸远何事亦宵征和西斋山色供开镜溪光照掩扉暗虫先夜响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十七年七月壬申朔○癸酉○升四川按察使冯时雍广东按使陈卿俱为布政使右布政时雍湖广卿广西直隶永平府知府刘隅为河南按司副使○甲戌○立秋祫祭 太庙时享 献皇帝庙命武定侯郭勋代时陪祀不至者武安侯郑纲夺禄

  • 首卷二 德宗实录凡例·佚名

    修纂凡例一、登极典礼、书。一、恭上加上帝后尊谥、书。册宝文全录。一、祀天、地、太庙、山陵、 日、月、社稷、太庙奉先殿升祔配享、祭堂子、年神、月神、列祖诞辰、忌辰拈香、书。诣奉先殿、寿皇殿、雍和宫、行

  •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启者:前日奉旨将热河从前建学、升府等事并入谕旨一道,仍用四十三年年月进呈后,奉旨:将此旨添入《热河志》内,补行刊刻,其四

  • 颜之仪传·令狐德棻

    颜之仪字子升,琅笽临沂人,是晋朝侍中颜含的九世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国治书侍御史,在朝中端庄严肃,人称“当官”。等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病辞去官职。不久齐和帝突然驾崩。颜见远竟痛哭而死。梁武帝十分遗憾,对朝臣说:“我自是顺

  • 祝允明传·张廷玉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五年乡试中举,但总是不中进士。授广东兴宁知县。他在该县捕杀盗魁三十余人,全县安宁无事。不久,调应天府通判,因病辞谢,嘉靖五年(1526)逝世。允明生来手上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生指”。

  • 第一章 总 论·吕思勉

    论史者率以汉、唐并称,其实非也。隋、唐、五代,与后汉至南北朝极相似;其于先汉,则了无似处。何以言之?先汉虽威加四夷,然夷狄之入居中国者绝鲜,后汉则南单于、乌丸、鲜卑、氐、羌,纷纷入居塞内或附塞之地,卒成五胡乱华之祸。而

  • 卷四十七 祭义第二十四·郑玄

    (陆曰:“郑云‘名《祭义》者,以其记斋戒荐羞之义’。”)[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之义也,此于《别录》属《祭祀》。”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

  • 提要·毛奇龄

    【臣】等谨案论语稽求篇七巻国朝毛奇龄撰皆辨驳朱子集注之说盖元陈天祥四书辨疑之类也朱子集注研究文义期于惬理而止原不以考证为长奇龄学博而好辨遂旁采古义以相诘难其中有强生支节者如古人有所师法皆谓之学即至学炙

  • 春秋大全卷十六·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僖公下【庚襄王二寅十一年】二十有九年【晋文五齐昭二衞成四蔡庄十五郑文四十二曹共二十二陈共公朔元年杞桓六宋成六秦穆二十九楚成四十一】春介葛卢来【左传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防馈之刍米礼也

  •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今日承貴會要請,來此與諸位講演佛法,此是鄙人最願意事。但是鄙人沒有學問,今日只將我對于佛法一點意思說出,與大家共同研究而已。 今日講演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內中意義向後再說,先將佛法名詞解釋一

  • 卷十二(云门宗)·佚名

    教外别传卷十二(云门宗)南岳下六世云门文偃禅师(雪峯存法嗣)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志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

  • 摩尼教残经一·佚名

    □若不遇缘,无由自脱,求解□&ldquo;肉身本性,是一为是二耶?一切诸圣,出现於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究竟安乐?&rdquo;作是问己,曲躬恭敬,却住一面。尔时明使告阿驮言:&ldquo;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众生,能问如此甚深秘义,汝今

  •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太虚

    ──十八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讲──“学僧”、是指现时已受佛教教育的一班僧伽而言的;其范围限于中国,故名中国学僧。今中国的教育与实际生活不合宜,已经识者道破。原因是以前中国所有的教育制度,太偏于阶级观念:教育的出

  • 班纳姐妹·伊迪丝·华顿

    《班纳姐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描绘了纽约贫民区两姐妹的生活,情节看似简单易懂,但写作手法细腻精致,寓意深刻,内涵极为丰富。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分析、时钟的暗示和万寿菊等象征意义的

  • 吴朝请集·吴均

    诗文别集。南朝梁吴均撰。《梁书·吴均传》称,所著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吴均集》二十卷,两《唐志》并同,似唐前犹完好无损。其实不然,《郡斋读书志》(衢本)卷一七著录《吴均集》三卷,谓“唐世搜求,止得

  • 瘳忘编·李塨

    宋阳里华子中年而病忘涂忘行室忘坐鲁有儒生能治之华子妻子以居室之半请其方儒生曰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其有瘳乎于是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忻然告其子曰病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

  • 贫穷老公经·佚名

    一卷,刘宋慧简译。有老公年百二十,而甚贫穷,欲来见佛,释梵断绝之。佛使阿难唤之来,说其往因,出家证果。